王芳
【摘要】閱讀學習是高中生習得語文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程標準的全面推行,其中著重強調了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要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可見閱讀教學對語文教育的重要性。有鑒于此,本文通過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思考分析,提出了閱讀教學的相關策略,以供教育同仁參考借鑒。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快樂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本應是一門具有趣味性與靈性的基礎學科,但目前教學實踐中仍然普遍存在部分教師依舊沿用傳統古板的教學方法,課程局限教材范圍內的讀寫訓練,造成語文教學與現實嚴重脫節,導致學生逐漸將語文閱讀當作一種負擔。
一、構建快樂課堂的教學思考
快樂教學,是以師生平等、自主協作為原則,通過創設快樂課堂氛圍,設計趣味的閱讀作業,讓學生在快樂中積累知識,提升語文閱讀素養。所以,語文教師應重視閱讀教學,加強學生閱讀能力培養力度,不斷通過教學實踐,探索出一套適合學生的高效閱讀教學方法,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快樂讀書
若要實現語文教學的高產出、低投入,關鍵之處即在于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學生愛上閱讀,也就等同愛上了語文,隨之而來的語文學習效率也就自然能夠提高。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積極營造良好的讀書氣氛,常與學生分享名文佳句,逐漸潛移默化,讓學生被閱讀氣氛所感染。另外,還可以借助校園圖書館的館藏書籍,或是在班內自建小型圖書社,由教師和學生共同捐贈自己的圖書,又或是不定期地舉辦讀書沙龍活動,為學生提供交流觀點的溝通平臺,使讀書轉化成學生內心的需求,將閱讀演化成為一種快樂。
(二)對教學充滿激情——快樂課堂
若要打破語文傳統的沉悶形象,就要將課堂教學當作一門藝術。然而,對藝術的追求需要激情的火花。比如,在學習新課文時,可由教師先行通讀課文,讓學生平靜、放松地聆聽。通常,教師聲情并茂地朗讀能夠帶來一種震撼心靈的情感滲入,令學生自然而然展開對課文內容的感悟。又比如在解析課文時,可由教師引導學生找尋文中疑點,再進行分組討論交流,實現教材的靈活化展現,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每一課文所蘊藏的內涵都很多,學生學得或多或少,基本上取決于教師如何挖掘,如何在讀中存疑,將薄文厚讀,長文精讀。
(三)讓語文走出課堂——快樂生活
閱讀教學要與生活緊密聯系的主要原因在于語文閱讀的一面就是社會生活的擴展和提升,就是社會生活的真實反映。所以,將閱讀學習融入生活,將生活過程融入文內,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實現學生視域的拓展與生活范圍的開闊。例如,組織閱讀課外活動,讓學生放下手中的課本,走向大自然探索神奇與美麗,去感受冬日的雪地、聆聽春雨的細述、追逐夏日的清爽、感召秋天的悲涼……真實直觀的課外實踐讓學生能夠對紙上文字有更深刻的認知,還能夠在活動之余體悟生命與自然的內涵,鑄就夢想的雛形。
二、高中語文閱讀有效教學的相關策略
(一)引導學生有效思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閱讀教學不僅是針對每一文章的獨立教學,還需要引導學生探析文章更深一層內涵,讓學生的思維更為開闊。由此,教師在實踐教學中應當一面讓學生掌握閱讀技巧,懂得分析方法,另一面也要讓學生學會有效性思考,并結合采用對比式閱讀教學,讓學生能夠對文章進行對比思辨,從而促使課堂教學質量得到更為顯著的提高。例如,在進行《荷塘月色》的閱讀教學時,可將其與《故都的秋》進行對比研究,讓學生分析兩者在景物描寫的手法上的異同以及各自效果,體會不同的描寫手法在突出文章主題時的各自作用。實踐證明,通過這類對比式教學有利于引導思辨行為的展開,實現學生的閱讀水平真正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在運用這種教學方法時,教師應充分考慮文本之間的關聯性,使文本具有可比性。
(二)激發學生盡情想象,深度剖析教學內容
語文閱讀教學應讓學生由感性認識轉為理性思考,不僅要明白文章寫了什么,還要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寫。然而,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教學設施開展教學能夠讓課堂更為生動,學習氣氛更為濃郁。以多媒體教學法為例,多媒體設備的圖文并茂將文字描述直觀呈現于眼前,怦然打開學生的想象空間,充分激發他們的想象力與發散思維,教師再從旁引導學生提問,逐步將閱讀內容深化解讀,此外,這一生動形象的教學法還能夠有效增進師生之間情感的互動與交流。例如,在學習《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一文時,鑒于此文所述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學生們難以體會到戰爭對人類的戕害,對納粹暴行更是知之甚少,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唯有靠教師對課程的精心編排。首先,可以利用奧斯維辛相關的圖片和素材與學生共同賞析,通過圖片或視頻的直觀視覺沖擊,讓學生目睹奧斯維辛集中營中的牢房、浴室等雜亂不堪的生活環境,讓他們深刻感受當時人們的苦難,進而展開充分的想象,如身臨其境般感受到了戰爭的殘暴,進而對課文主旨有更為深入的理解;最后教師再以電影《奧斯維辛》的主題曲作為結束,組織學生在此音樂的協奏下齊讀課文,將課堂推至高潮。
(三)鼓勵探究合作教學,營造和諧輕松氛圍
閱讀課堂應注重合作探究式教學,教師與學生平等合作,相互作用,共同研究教材。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是教學應一切以學生為主,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所以,教師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將淺顯的興趣愛好轉變成深層次的質疑探究,多與學生探討閱讀教學中的問題,集眾人智慧攻克學習中的難題,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比如,以小組為單位,針對學生提出的核心問題后分小組討論,然后小組推舉代表向全班發言,闡述本組的觀點。這種“有放有收”的探究式合作教學,能夠為課堂營造良好氛圍,還能取得上乘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許惠林.解讀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J].學周刊,2013(1).
[2]陳婷婷.創新教育理念,全面提升高中語文教學效率[J].考試周刊,2011(13).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