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妮?陸穎?沈芯羽












【摘要】普通話即為現代標準漢語,普通話的推廣,給我國各地人民之間的交流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同時,各地普通話都融入了方言因素,從而形成帶有地域特色的地方普通話,都是不標準的普通話,紹興普通話便是其中的一支。本文試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探究紹興普通話的韻母發聲特點,并提出改進的措施,促進紹興普通話向標準普通話的邁進。
【關鍵詞】紹普;韻母特點;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紹興是浙江省地級市,位于浙江中北部,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千年古城。隨著普通話的普及、大量移民的涌入以及城際間交流的頻繁,普通話成為紹興地區除當地話以外的重要交際語,由于受到紹興方言影響,紹興人說的普通話往往帶有明顯的紹興口音,被當地人和外地人戲稱為“紹普”。對于來自中國其他方言區尤其是非吳語區的人,這種帶有紹興口音的普通話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紹興人與外來人員的交流,了解紹普韻母的特點有助于更好地消除語言上的障礙。同時,通過紹興人學習普通話的情況來觀察紹普話的特點,也可以窺探普通話如何影響紹興話的演變和發展,是觀察城市化進程中紹興方言變異的一個窗口。
本節以紹興普通話的韻母為研究對象,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從一定數量的錄音語料中,分析歸納“紹普”韻母的特征,便于紹興人根據這些特征有的放矢地學習普通話。
二、研究概況
我們以越城區紹興人為主要調查對象,首先采用小樣本抽樣調查法,根據紹興話與普通話的語音比照分析紹興人學習普通話常見的語音偏誤,提出一系列“紹普話”發音特點的合理猜想,確定調查項目,如平翹舌不分、前后鼻音不分、濁聲母保留、鼻韻母鼻化、復元音單化等,并據此擬定數篇與紹興文化相關、為紹興人所熟知的短文進行調查錄音。我們的調查對象主要是大中小學生、教師、教工、商人、公務員、醫生、銀行職員、個體戶等等職業各種年齡段的人。觀察地點有:紹興文理學院及周邊地區,解放路、府山西路、水溝營周邊商店校區、美術館、城市廣場和國商大廈、華聯商廈、潤和購物中心等大型百貨公司。調查對象59人,錄音總時長680分鐘。調查對象情況分布見表:
年齡 人數
25及以下 21
25~40 18
40~60 19
60及以上 1
三、韻母語音差異分析
根據后期錄音分析,我們發現,因年齡、教育程度、職業、生活環境等因素的不同,紹普話的語音特點不盡相同。其中,年齡是影響紹普話語音的最大因素。
“紹普”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紹興口音最濃重的普通話,說這種紹普話的人群年齡基本在40歲到60歲之間(60歲以上的人群有相當數量的人只聽得懂普通話但不會說,故不列入研究對象),為行文方便,我們稱這一類人為中老派,他們的普通話保留很多紹興方言的語音特點,非本地人理解起來很是費力;
第二類是韻母語音上帶有部分方言口音的普通話,這一類以25到40歲的青壯年為主,我們稱這一類人為壯年派;
第三類是韻母基本不帶口音的標準普通話,這一類主要是25歲以下的人群構成,我們稱這一類人為青年派。
下面根據錄音語料,分析三類紹興普通話聲母的特征及糾正方法。
(一)前后鼻音混淆
前后鼻音不分是江浙一帶人說普通話時的普遍問題。紹興方言中只有一套收[?]尾的鼻韻母,不存在普通話[n]尾韻和[?]尾韻的對立,因而無法區分前后鼻音。對他們來說,普通話中,金=晶,親=青,跟=庚,紹興人無論是中老派、壯年派還是青年派,說普通話時存在同樣的問題。他們分辨不出兩者的區別。把前鼻音韻母字說成后鼻音韻母字,如“貧民”說成“平民”,或者把后鼻音韻母說成前鼻音韻母,如把“興奮”說成“心奮”。或者在發前鼻韻尾[n]時的發音部位向后移,發后鼻韻尾[?]時的發音部位向前移,前后鼻韻尾的兩個發音點重合,形成一個發音部位介于[n]和[?]之間的[?]。
問題 41-60歲
(中老派) 26-40歲
(壯年派) 25歲以下
(青少派)
前后鼻音混淆(/人) 19 17 18
% 100 94.4 85.7
混淆的情況主要集中[in]和[i?]、[?n]和[??]這兩組的區分上。
問題 中老派 26-40歲
(壯年派) 25歲以下(青少派) 例字
[in]和[i?] 19 17 17 金、近;音、英;琴、情;民、明;
[?n]和[??] 18 15 16 溫、翁;跟、更;真、爭;人、認;
燈、能
[an]和[ɑ?] 2 0 0 王
其中少數中老派也存在[an]和[ɑ?]混淆的情況,比如“王[uan]”,在四十歲以下的壯年派和青少派則基本不存在這一誤讀。
針對紹普前后鼻音發音不到位,易將兩個韻尾發音點重合的問題。在發音時可借助產生共鳴部位的振感來幫助區分。可同時用手掌觸摸前額和后腦,發前鼻音時,前額振動;發后鼻音時,后腦振動。根據手掌的不同振感,來幫助判斷發音是否到位,以及時對舌位作出調整。也可進行對比練習,加強區分。如en-eng:本能、神圣、人證;in-ing:聘請、新興、心靈;uen-ueng:溫-翁、問-甕。
針對因前后鼻音字的識辨不清,造成的混淆。也可以根據一定的規律來幫助記憶區分:
1.普通話聲韻的配合關系。如:d、t、n、l只與eng、uan相拼,不與en、uang相拼(除“嫩、扽”外)。d、t、n只與ing相拼,不與in相拼(除“您”外)。
2.根據字形類推。如:韻母是[in]的:今—吟、琴、矜;韻母是[i?]的:令—玲、嶺、領、零。
3.利用方音也可辨記一部分字。如紹興方言中有[o?],這個[o?]韻拼唇音聲母的字,普通話都讀[??]韻。如:夢、風、蒙等等。
識辨前后鼻音字,不僅需要記憶方法,更要在實踐運用中,有意識地積累記憶,加強區分。
(二)鼻音韻尾脫落,變為鼻化元音
紹興方言中不存在前鼻韻母,與其對應的韻母對應的是鼻化韻韻母,所以在壯年和中老年人群中存在大量[n]韻尾被鼻化韻尾替代發音的現象,如[an]讀成[??];[?n]讀成[e?]等。
問題 41-60歲(中老派) 26-40歲(壯年派) 25歲以下(青少派) 例字
鼻音韻尾鼻化 15 4 2 淡、咸、念、關、盤、短、寬、管、仙、全
% 78.9 22.2 9.5
中老派尤其明顯,壯年派發音時比較注意這個問題,但有時候仍然會混淆,青少派則極少存在該現象。
紹興人在發前鼻音時,應格外注意韻尾[n]的發音。鼻音[n]發音時,口腔中的發音部位完全閉塞,軟腭下降,打開鼻腔通路,氣流振動聲帶,從鼻腔通過發音。訓練前鼻韻母發音時,發音器官由元音的發音狀態向鼻音的發音狀態逐漸變動,使鼻音成分逐漸增加,最后完全變成鼻音。如:從[?]增加鼻音成分到[an]的過程。
(三)元音開口度偏小
紹興方言音系中的元音開口均偏小,因此,紹興人在說普通話的時候,元音常常發不到位,被北方人認為有“懶唇”的習慣。尤其是中老派和壯年派,25歲以下的青年派元音開口偏小的情況也較為普遍。
問題 41-60歲
(中老派) 26-40歲
(壯年派) 25歲以下
(青少派)
元音開口偏小 16人 14 8
% 84.2 77.8 38.1
常見情況及各類紹普調查者存在人數情況如下表:
41-60歲(中老派) 26-40歲(壯年派) 25歲以下(青少派) 例字
[an]→[en] 13 10 4 然、扇、班、難、攔、砍、碗、念
[ia]→[i?] 6 4 0 家、下
[ai]→[?i]、[?i] 7 4 3 蔡、買、臺、戴、來、菜、該
[ɑ?]→[??] 2 8 4 王
糾正元音開口度小的問題,應格外注意比較發音部位和嘴唇的圓展程度。如發[ai]中的[a]時,因受[i]的影響,要比發單韻母[a]舌位偏前,但嘴唇的圓展不變,避免發成[?i]或者[?i]。如:愛戴、開采、買賣。在練習時,盡力發音到位,速度放慢,如“開”念成“凱衣”。
(四)二合韻母單元音化,三合韻母二合化
遵從聽感相似原則,二合、三合的復韻母脫落、弱化為單元音和二合韻母,這在中老派、壯年派中尤其突出。
問題 41-60歲
(中老派) 26-40歲
(壯年派) 25歲以下
(青少派)
二合韻母單元音化 13 11 3
% 68.4 61.1 14.8
三合韻母二合化 13 8 0
% 68.4 44.4 0
存在二合韻母弱化為單元音化的情況如下:
41-60歲(中老派) 26-40歲(壯年派) 例字
[ai]→[?]或[?] 7 4 蔡、買、臺、戴、來、菜、該
[au]→[?] 10 8 包、泡、毛、紹、保、桃、早、操、高
[ei]→[i] 3 1 非、飛、妃
[ou]→[o]或[u][?] 9 6 剖、偷、夠、后、手、斗、謀、愁
[uo]→[o][u] 7 4 馱、作、多、羅、錯、禍、所
存在三合韻母弱化的情況如下:
41-60歲(中老派) 26-40歲(壯年派) 例字
[uai]→[u?] 8 4 外、怪、塊
[uan]→[an]([??]) 5 4 賺
[uei]→成[?i] 6 4 雖、誰、涚游~、罪
[uɑ?]→[ɑ?] 5 2 裝、窗、雙
[y?n]→[yn]([??]) 5 1 元、捐、全、選
[iau]→[i?] 7 4 教、翹、挑、漂、吊
出現比較普遍的是介音脫落問題,紹興人在說普通話時應有意識的強化。二合韻母介音在發音時普遍起音緊而短,后音響亮;三合韻母介音i、u、y稍輕短,然后向復韻母過渡。可以用注重對比朗讀的練習對進行區分。如:都和多、元和云、窗和昌等組字的比對。
(五)保留入聲韻
紹興方言中有大量入聲韻,其發音特點為主元音短促,韻尾有喉塞音[?],受其影響,紹興人的普通話中也部分保留了入聲韻,尤其是中老派。
問題 41-60歲(中老派) 26-40歲(壯年派) 25歲以下(青少派)
入聲保留 17人 9人 3人
% 89.5 50 14.3
所以糾正這類“紹普”時要避免聲門關閉,并適當延長讀音,避免發音過于急促。
(六)無[?]音
紹興方言中沒有[?]的音。因此,在發[?]的時候,容易不卷舌發成聽感相似的[?]或[?],如“而”和“兒”就會出現兩種讀音[?]或[?],這種情況在前中老年和壯年派中尤為突出,中老派所調查的20人,壯年派調查的30歲以上受訪者(除一名教職人員外)全部存在誤讀。紹興人在學普通話是應注意掌握發音要領:先將舌面中部微微隆起,發出央元音,然后在加上一個輕巧的卷舌動作,并反復訓練。可進行比對練習,如“襖”和“耳”,區分比較。紹興人很多人并沒有兒化音的意識,他們并沒有把兒化韻尾當作一個韻母來讀,例如“花兒”huar會讀成hua-er。應注意在發兒化音時并不是把兒化韻拆開來讀,而只是加一個卷舌動作,如哪兒ar。
(七)其他韻母
其他韻母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但在調查者中存在不多。如普通話[?]韻母易誤讀成[o]韻母,[?n]在紹興普通話中發成[in],[e]發成[ei],
問題 41-60歲(中老派) 26-40歲(壯年派) 例字
[?]→[o] 4 2 和
[?n]→[in] 3 1 人、很
[e]→[ei] 5 2 社、特
四、結語
上述文章分析的是紹興普通話韻母的一些語音特征,說話者有各自出現如此發音情況的原因。
(一)通常情況下,中老派由于一直生活在紹興或其他吳語地區,前期一直用紹興方言實現交流,形成口音的定式。表現最為明顯的是前后鼻音混淆,調查中幾乎所有中老派都出現這一問題。鼻音韻尾脫落變為鼻化元音、開口度偏小、保留入聲韻以及二合韻母單元音化,三合韻母遵從聽感相似原則,脫落、弱化為二合元音也在大多數中老派中出現。
(二)對于壯年派而言,教育程度以及職業的差異導致壯年派的普通話標準程度各不相同。教育程度高且從事需要用普通話交流的職業的人群,普通話相對比較標準,因為他們會在對話過程中有意識地強化和改進。而教育程度低且在日常普通話使用率低的人群所說的普通話就明顯帶有紹興方言的特點。盡管如此,韻母的前后鼻音混淆、開口度偏小出現的幾率仍是在壯年派中高居不下。
(三)青少年派自小生活的便是普通話交流普遍的環境,他們的普通話相對于中老派、壯年派最為標準。其中出現情況最多的便是前后鼻音混淆,這也是紹興各年齡段的人群的普通話通病。
參考文獻
[1]王曉秋.浙江人學普通話測試訓練手冊[M].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5.
[2] 姚佑椿.上海口音普通話說略[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8(4).
[3]吳子慧.紹興方言與普通話的語音對應規律[J].紹興文理學院報(社科版),1985(1).
附注:本文系2011年浙江省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計劃2011R426001《紹興普通話研究》課題研究成果。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