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艷
摘要:隨著音樂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小學音樂教學必須通過音樂教育為學生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的精神和身心都得到滿足。文中以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靜"為研究視角,介紹了一系列在“靜”中學習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音樂 ?“靜” ?課堂教學
基于新課改背景之下,小學音樂教學必須運用音樂教育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改革原本枯燥的學唱歌曲的教學形式,使用合作創新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促使教學氛圍更加活躍。但是如此活躍的課堂氛圍會使小學生出現浮躁的情緒,看著課堂上熱熱鬧鬧、積極踴躍,實則學生并未收獲多少音樂知識。多數學生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回答老師的問題時,從而出現這個打斷那個、不到老師點名就回答,教學課堂猶如一鍋粥。長此下去,不僅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無法提升,老師的教學水平也不見起色。因此,教學時應該讓課堂“靜”下來,給學生充足的傾聽和思考時間,從而更好地學習掌握音樂知識。
一、創設寬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靜”中學習
音樂老師自開始上第一堂課開始,其言行舉止應該散發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從而吸引學生主動去模仿、學習,為日后向著更高的追求發展奠定基礎。傳統的教育模式老師表情沉默嚴肅,學生則畢恭畢敬。這樣的教學模式會導致學生出現思想僵化,讓其陷入沉悶的學習氛圍中,阻礙學生的身心發展。因此,應該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從而激發學習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中盡情發揮。例如:如果一位老師設計了比較新穎活潑的教學方案和手段,實際教學中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課堂氛圍一下子活躍起來。但因小學生缺乏自我約束能力,場面一會兒就變得有些混亂,學生自顧自的高興,有些甚至課堂上追逐打鬧起來,老師無可奈何,由此可知并未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不管是什么樣的課堂都必須具有相應的組織性,寬松的課堂氛圍也需要課堂紀律做輔助,從而保障獲取最佳的教學質量。老師先要向學生說明上課應遵循的紀律,讓他們有章可循。不能放任自流的教學,讓學生學會思索,在活躍的學習氛圍中靜下來,激發學習興趣的同時保障學習質量。
二、“靜”是老師把握課堂節奏的準繩
音樂課堂本來就是輕松、活潑的,因小學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這時候需要外部力量來培養他們的自制力,這里所說的外部力量就是老師。音樂老師需要隨時注意課堂的實際教學情況,關注課堂的學習氛圍和效果。老師可以根據小學生年齡的特點、愛好使用一些恰當的音樂短句,不僅生動活波,也能成功開展教學打下基礎。例如:上課之前唱:(師)小朋友們好,(學生)老師您好。如果低年級學生坐的時間過長,就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此時老師可以使用琴或打擊樂器演奏某一固定節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提醒學生認真聽講。在音樂課堂進行聽音訓練時,容易出現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習積極性降低。老師單單使用對、錯回答學生,這種老套的教學方法很容易打擊學生積極性,可以采用上音節表示正確,給學生一種激勵、讓人振奮的柑橘,學生感到非常開心,練習時更加積極努力。反之使用下行音階代表回答錯誤,這種幽默的形式不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可以確保教學氛圍處在活躍、融洽的狀態,從而收獲最佳的教學效果。
三、為學生營造外部的“靜”
音樂教育是獨具感染力的審美教育,這種教育模式借助傾聽來感受音樂獨特的美,借助歌唱表達音樂的美,借助表演對音樂的美進行升華。現階段,豐富多彩的圖片影像層出不窮,曲風各異的音樂作品不斷出現,致使學生靜下心來學習音樂的時間少之又少。有些老師很擔心課堂安靜下來,害怕外來的聽課老師認為教學出現冷場,因此課堂教學形成一鍋沸水的現狀。可想而知,在這種情況下,小學生如何能安心學習、傾聽美妙的音樂。如果一節音樂課堂中,不設計花哨、夸張的形式和動作,不使用累贅的語言,采用溫婉、恬靜的態度積極引導學生學習,呈現出音樂藝術的深度和魅力。營造外部的“靜”其實很簡單,要求老師可以把教學課堂看作學生學習的領域,實際教學時采用減法模式,刪減對學生認知起到的負面效果的部分,把時間轉換到學生手中,課堂自然而然就靜下來了。
四、培養學生的內心的“靜”態
音樂課堂教學是集合創新、思維、藝術等信息交流的綜合體,根據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及特點,培養學生內心的靜態。學習音樂者必須能安靜下來,靜得下心思。只有靜心,才能確保可以認真傾聽音樂的魅力和他人的發言,從而對新舊知識展開深入的研究思考。某一特級教師上課過程中,常常提醒那些老師剛提出問題就舉手發言的學生:“不要著急舉手,再想想你的答案是否正確!”老師要在學生讀書或回答問題時,示意全班學生靜心傾聽。能夠靜下來不單單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學習時的最佳狀態。“靜”可以是一種象征,代表著老師對學生的尊重和理解,由此可知,如果外部的教學環境可以為學生學習提供最佳沉思和傾聽的“場”,學生內心的靜態又能為他們進行音樂學習奠定心境,如此內外兼修,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音樂能力和音樂素養,從而獲取最佳的教學效果。
五、結語
總之,“靜”可以讓音樂教學向著簡約、真實的方向發展,在“靜”中進行音樂課程的教學,可以培養老師的潛心思考和學生的善于傾聽、思考的能力,從而為音樂教學營造和諧平靜的教學氛圍。
參考文獻:
[1]周嫻靜.淺析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J].南北橋,2014,(01).
[2]蔡敏.小學低年級音樂課堂教學常規實施[J].小學時代(教師),2012,(07).
[3]劉瓊昵.打造音樂課堂教學的"靜"界[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