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35?kV線路的投運時間較長,原線路的設計標準較低。部分35?kV線路的對地距離、對交跨距離嚴重不足,加之受地形影響,部分線路無法加高,導致夏季高溫弧垂增大,嚴重影響了線路的安全、穩定運行。因此,研究、設計了35?kV線路ZS型單桿加高頂架,以提高對地和交叉跨越的安全,提高架空輸電線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從而達到縮短線路停電時間、降低線路改造成本的目的。
關鍵詞:電力系統;輸電線路;頂架;交叉跨越
中圖分類號:TM75???????????????文獻標識碼:A???????????????DOI:10.15913/j.cnki.kjycx.2015.01.068
1??線路中存在的問題
在地形和環境的局限性較大時,存在以下2種情況:①農村部分桿塔的對地距離不能滿足運行規程中的要求,但因空間局限無法加高鐵塔,只能使用頂架。②農村部分桿塔的跨越弱電線路中存在安全隱患,無法滿足運行規程中的要求,但加高鐵塔的費用較高,可在桿塔基礎上加高頂架解決此問題(線地矛盾存在臨界點,比如線下建筑物距線4?m時,只需提高1?m頂架即可滿足運行要求)。
2??加高組立鐵塔
加高時所用桿塔的型號和費用如表1所示。
表1??加高時所用桿塔的型號和費用
電壓等級/kV
線路名稱
桿塔型號
費用/元
更換桿
塔型號
加高費用/元
停電時間/h
35
永寨
ZS
2?500
ZM
15?000
48
ZS
2?500
Z4
5?000
18
ZS
2?500
ZM-21
15?000
45
ZS
2?500
7725
1?000
45
從表1中可以看出,更換桿塔的成本較高,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
3??重新設計線路走經
原線路走經與變更后的線路走經對照圖如圖1所示。
從圖1中可以看出,變更后的線路走經與原線路走經差別較大。因此,需要重新設計定位并全面改造線路。此外,線路的張力等問題也需要重新計算、核對。
架空導線長期處于應力的作用下,加之受到各種環境、導線質量、大負荷和導線初伸長等因素的影響,導致線長增加、導線弧垂增大。同時,隨著線路周圍環境的變化,也應全面加高對地不足的臨界點。具體如圖2所示。
圖1??原線路走經與變更后的線路走經對照圖
圖2??線路對地臨界點示意圖
4??具體的加高過程
4.1??加高目標
從整體的角度考慮后得出,桿塔在原有高度上加高1.5?m即可滿足運行的要求。
4.2??加高頂架的材料選取
加高頂架材料應能適應牢固連接,且據有較高的可塑性,強度和拉力必須滿足使用要求。小組成員走訪了周邊市場,從強度高、可塑性強、加工便捷等方面入手選擇材料。經統計、計算各種材料的數據后表明,角鋼的密度僅為工業純鐵的60%,但其強度高于鋼,比強度(強度/密度)是現代工程金屬結構材
料中較好的。
在詳細分析了各國現有試驗資料的基礎上,提出了用于平面桁架設計的等效長細比計算公式,其主要特點是可以直接計算不同強度等級角鋼壓桿的長細比,并提出了連接肢寬厚比限值的計算公式。分析結果表明,對于設計單邊連接的單角鋼壓桿,除應正確計算外,還應考慮構造措施的影響,且腹桿應配置在弦桿一側;也需要考慮節點連接板的厚度、連接肢的寬厚比等。單邊連接單角鋼壓桿的設計圖如圖3所示。
圖3??單邊連接單角鋼壓桿的設計圖
經過綜合對比分析,小組決定采用角鋼為加高頂架的材料。
4.3??加高頂架的穩定性分析
角鋼失穩時,截面彎曲軸不是弱主軸z,而是平行于連接肢的z軸(以下簡稱平行軸),偏離較小的斜軸試件處于受力偏心方向,即在垂直于連接板平面存在彎曲變形和失穩破壞。這是因為端部約束使角鋼在桁架平面內的彎曲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具體如圖4所示。
圖4??失穩時的彎曲軸
當以短肢連接長肢外伸時,承載能力高于長肢連接,這是因為長肢外伸時的出平面彎曲剛度較大、穩定性較好。
4.4??加高頂架角鋼端部連接分析
當單角鋼端部用焊縫連接時,仍按通常做法將角焊縫分配在連接肢的肢尖和肢背,具體如圖5所示。
圖5??單角鋼端部用焊縫連接時的具體分配
單角鋼腹桿的承載力會受到構造措施的直接影響。為了保證適用性,腹桿應配置在弦桿一側,且節點連接板件必須達到一定的厚度。此外,連接肢的寬厚比也是設計時需要關注的問題,較短、細比較大的腹桿通常都能滿足要求。
單角鋼腹桿設計的主視圖和左視圖如圖6所示。
圖6??單角鋼腹桿設計的主視圖和左視圖
單角鋼腹桿設計的抱箍分解圖、下端頂架分解圖和側視圖如圖7所示。
圖7??單角鋼腹桿設計的抱箍分解圖、下端頂架分解圖和側視圖
單角鋼腹桿設計的整體模具CAD制圖和整體實物如圖8所示。
圖8??單角鋼腹桿設計的整體模具CAD制圖和整體實物
原有頂架和ZS單桿可活動式加高頂架如圖9所示。
圖9??原有頂架和ZS單桿可活動式加高頂架
5??結束語
加高頂架滿足了部分地形限制較大區域的安全需求,提高了線路的可靠性。采用該方法不僅縮短了工時和線路的停電時間,還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從而提高了電網運行的可靠性,得到了良好的安全效益。
————————
作者簡介:賈小龍(1982—),本科學位,工程師,現工作于國網吳忠供電公司輸配電運檢室。
〔編輯:張思楠〕
ZS?Developed?Single-lever?Moveable?Roof?Rack?Heightening
Jia?Xiaolong
Abstract:?35?kV?line?into?operation?time?is?longer,?lower?design?standards?of?the?original?line.?Part?of?the?35?kV?line?to?ground?from?a?serious?shortage?of?pay?across?distance,?coupled?by?the?topography,?some?lines?can?not?be?heightened,?leading?to?increased?summer?heat?sag,?seriously?affecting?the?safety?of?the?line,?and?stable?operation.?Therefore,?the?study?was?designed?35?kV?single-pole?circuit?ZS?heightening?top?shelf,?in?order?to?improve?the?ground?and?cross?over?the?safety?of?overhead?transmission?lines?to?improve?the?safety?and?reliability?of?power?lines?in?order?to?shorten?the?time?and?reduce?the?cost?of?line?transformation?purposes.
Key?words:?power?systems;?transmission?lines;?overhead;?cross-cut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