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玉琴+殷宏霞

摘 要:“洪山戲”在解放后經過短暫的繁榮,現已進入了危機時期。從“洪山戲”市場的角度研究,通過對普通消費者的調查,揭示“洪山戲”市場中供需雙方的發展特點,得出“洪山戲”市場發展的一般規律,以期有益于“洪山戲”市場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洪山戲 市場 消費者
一、引言
“洪山戲”消費者是指“洪山戲”演出的接受人群,即“洪山戲”觀眾。如果沒有觀眾的消費,“洪山戲”的生產就變得毫無意義,“洪山戲”市場也就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鏈條。由于這一群體反應著“洪山戲”市場中需求方的消費特點和消費潛力,反應著“洪山戲”生產環節是否成功,因此對他們的考察需要科學地調整產出,以指導“洪山戲”演出市場的良性發展。
二、對消費者的調查問卷
理論上講,所有的人都可以成為觀眾,走入劇場(包括室內劇場和露天劇場)的,成為實實在在的觀眾,未進入劇場的是潛在觀眾,因此在選擇對象上選擇了普通觀眾。調查方式采以問卷調查為主,輔以口頭訪問的形式,調查地點選擇在公園等公共場所。問卷共發出300份,收回284份,在這284份中存在填寫不完整的問卷,統計結果如下:
三、問卷分析
調查問卷顯示,被調查的人群中男性略多于女性,年齡以中青年為主,老年比例相對較少,大學學歷占多數,小學極個別,研究生占少數,職業一樣顯示了他們來自各行各業,且人數分布較均等,這個調查表是在滁州市、來安、天長發放的,因此城市、縣城人數占據多數。在這些人群中,對“洪山戲”喜歡的程度是不同的,年齡在60歲之前選擇“一般”的居多,但隨著年齡的增加,喜歡“洪山戲”人數的比例不斷增加。由此可見喜歡“洪山戲”的人還是以老年人為主。從整體調查結果看,選擇“一般”的人占被調查人數的65.34%,選擇“喜歡”的占23.52%,選擇“不喜歡”的占11.14%,可以看出,喜歡“洪山戲”的人比純粹不喜歡“洪山戲”的人多,但大多數人都處于“一般”的模棱兩可,他們沒有選擇不喜歡,就表示不排斥“洪山戲”,那么如果將選擇“一般”的人群視為潛在觀眾群的話,大多數人都可視為潛在的觀眾群體,可以這樣說,“洪山戲”潛在的消費群體還是不少的。如何將這一群體納入“洪山戲”市場,使其成為真正的“洪山戲”觀眾,是今后“洪山戲”市場發展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作為對上述問題的補充,進一步對這些人群看“洪山戲”的頻率進行了考察,這個問題顯示了實際觀看“洪山戲”演出的觀眾和他們對“洪山戲”喜好程度之間的關系。調查顯示,在普通的人群中,經??磻虻娜巳罕壤齼H占10.26%,47.31%的人偶爾看,42.43%的人基本不看,結合前面問題,可以看出,喜歡看“洪山戲”的人不一定能經??吹健昂樯綉颉钡难莩?,不看戲的人也未必就排斥“洪山戲”。思考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市場上提供“洪山戲”演出的資源不夠;另一方面,“洪山戲”演出時間與愿意走進劇場觀眾的休閑時間相沖突,導致了這部分消費群體的消失。這就要求在提高“洪山戲”演出市場供應的同時,也要擴大觀賞“洪山戲”演出的渠道。
觀眾身處環境是否有“洪山戲”演出,是考察“洪山戲”市場深入程度的一個重要標準。問卷選擇“您看‘洪山戲的頻率”和“您周圍的人是否喜歡看‘洪山戲”作為考察問題,以此分析觀眾所處的演出環境。由調查表可見有一多半被調查人群生活的地方是有“洪山戲”演出的,經常演出的地方需要維持,偶爾演出的地方是下一步開發的目標。盡管這一調查結果存在答卷者的主觀判斷,但這仍不妨礙其作為一個有價值的參考因素。當我們沒有辦法得到更多信息時,常常借助于別人口中的信息來作為參考,借助于這種方式,可以擴大調查范圍,起到由點代面的效果。通過這一問題的調查,筆者了解了地方演出的頻率和概率,由此判斷“洪山戲”演出市場的地方比例和潛在的演出空間。調查結果顯示在滁州地區是有“洪山戲”演出的,但市場的深入程度還比較淺顯。關于問題“您周圍的人是否喜歡看‘洪山戲”的調查是一個面的輻射,它將顯示被調查者周圍人群對“洪山戲”的態度。結果顯示,被調查者周圍的人群對“洪山戲”的喜歡程度還是以“一般”居多,不喜歡“洪山戲”的人群相對來說比較少,這一結果相對來說還是比較樂觀的。然而在生活中,想看“洪山戲”的觀眾被高額或者演出信息不暢阻止在劇場門外,而不想看“洪山戲”的人卻手里握有看戲的機會,這可以理解為“洪山戲”的生產和消費對接不暢。
長久以來,中國的戲曲消費市場消費呈現著跟別的商品不一樣的特征,即:集體購買,個人消費,鄉村廟會的演出。筆者以問題“若進劇場看‘洪山戲您覺得多少錢合適”來考察“洪山戲”的市場消費,調查結果顯示,贊成低價票的人數占多數,贊票高價的較少,贊成不要錢的也有不少,這個調查和目前劇場演出的情況相吻合。在調查中發現,當遇到低票價惠民演出時,買票的人還是很多的。這說明,不是大家不愿意看“洪山戲”,而是戲票的定價和觀眾消費水平不一致,導致了不花錢看戲的誤識。
“洪山戲”承載著豐富的中華文化內涵,在當今社會中,出現了傳承危機,故“洪山戲”已被列為安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行列。基于此筆者用“您對‘洪山戲的看法”這個問題來調查人們對“洪山戲”的文化傳承問題。從調查結果來看,有80.25%的人選擇了“洪山戲”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應該使其傳承下去,這表明,多數人已意識到“洪山戲”的文化內涵,大家對“洪山戲”的傳承還是比較積極的。這就意味著“洪山戲”市場還是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應積極采取適當措施,吸引人們走進劇場,讓人們將自己的時間和金錢分配給“洪山戲”消費。
總之,在“洪山戲”發展遭遇瓶頸的今天,眾多學者致力于“洪山戲”現狀的研究,而對“洪山戲”市場的研究僅僅是作為關照“洪山戲”發展現狀的一個角度。當然“洪山戲”市場的蕭條局面是多種綜合因素造成的,如:文化消費品的增多分流了一部分“洪山戲”消費者,年輕一代的審美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等,這些因素似乎都影響了“洪山戲”市場的發展,這些方面有待于在未來的時間里進一步思考。
(基金項目:2014年度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 “安徽洪山戲經典劇目與當下傳承發展研究”[項目編號:AHSKQ2014D107]。)
參考文獻:
[1]彭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語境下的洪山戲傳承對策研究[J].滁州學院學報,2013,(03) .
[2]彭鈺.“手打朝陽得勝鼓,足跳三山五岳神”——傳統劇種“洪山戲”初探[J].皖西學院學報,2012,(01) .
[3]陳甦.洪山戲及其音樂介紹[J].編輯通訊,1986,(2).
[4]胡士平.洪山戲在抗戰期間活動情況的補充[J].編輯通訊,1988.
[5]繆文渭.我對“洪山戲”的回憶[J].戲曲通訊,1987,(10).
(陶玉琴,殷宏霞 安徽馬鞍山 馬鞍山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24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