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黃 穎
選好“兩新”黨建“領頭羊”
文/本刊記者 黃 穎
“兩新”黨建關鍵在人,如何實現黨建工作參與主體“內力驅動”,使之發揮最大效力成為一項緊迫課題。
“珍惜學習機會,放下事務、放下架子、放下雜念,學有所獲,學以致用,提高決策的科學性,以黨建為引領不斷促進企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去年11月2日,在達州市“兩新”組織高端人才培訓班開班儀式上,“兩新”黨工委書記李澤民對所有參訓學員提出了這樣的要求。
近年來,四川省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已經成為全省經濟的重要力量。全省各地著力于加強非公企業黨務工作者隊伍建設,為促進“兩新”組織轉型升級、提升“兩新”組織整體水平打下基礎。

新黨員入黨宣誓
“以前會被‘問倒’,但現在可難不倒我了。”去年10月30日,四川汪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黨群辦主任、機關黨支部書記劉世君成為仁壽縣首批“考試通過”的9名“兩新”組織黨支部書記之一。仁壽縣近期在全縣196名“兩新”黨組織書記中,分批開展基層黨組織發展黨員工作相關知識測試。
一份有90道考題的能力測試考卷,主要圍繞黨章和《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相關內容,設置了填空和簡答等題型,對發展黨員的基本原則、基本條件、程序步驟,黨的群眾路線的主要內容,黨員八項義務,非公企業黨組織書記如何做好群眾工作等知識進行全面測試。
黨組織書記的履職能力關系著黨組織的凝聚力。非公企業黨組織開展活動難度大,相當一部分人員為了生計或忙于經營管理,對開展黨建工作不感興趣,甚至不理解、不配合。如何更好地建設非公企業黨組織,需要黨組織書記對黨務工作的熟練把握。
此外,不少市州還實行非公企業黨組織書記資格證書制度,從黨性修養、能力素質、黨務工作等方面細化資格認證標準,嚴格申報和考核,并建立退出制度。2013年,全省已有2100多名企業黨組織書記取得資格證書。
搞好黨建工作,僅僅依靠非公企業本身是遠遠不夠的,還需借助外力,合力共贏,共同構建非公黨建新格局。黨建指導員、聯絡員、派駐“第一書記”等助力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形式在各地有效實施,為非公黨建添磚加瓦。
“自從何指導來到我們企業后,不僅幫助我們成立了黨組織,還給我們廠的生產經營出了許多好主意,讓黨支部在企業逐漸有了影響力。”美的e家家具廠的黨支部書記鐘超高興地說。
這位被親切稱為“何指導”的人叫何勇,目前在什邡市皂角街道黨政辦任職,是德陽市實施“星火計劃”選派到非公企業指導黨建的一名年輕干部。與他一同被派駐到企業指導幫扶的還有1000余名機關、社區黨員。
德陽市按照“自愿參與、企業需要、職工歡迎、業主認可”的原則,組織各級各部門廣泛開展調查摸底,摸清掌握符合選派條件特別是具有參與意愿的黨員數量。同時,采取個人自薦、基層推薦、上級選拔、社會化選聘等方式確定一批黨員選派對象。在此基礎上,組織黨員與企業進行“雙向選擇”,并按照有利發揮特長、便于開展工作的原則安排入駐。
射洪縣實行縣、鄉組織推薦和企業雙向選擇的方式,2013年下派50名退居二線的科級干部到企業擔任“第一書記”,指導開展黨建工作。大英縣堅持把協調能力強、懂經營管理、善做思想工作的年輕干部向企業推薦,并自帶工作經費駐企開展工作。截至目前,遂寧市通過各級組織選派非公企業黨組織負責人及黨務工作者864名,其中擔任黨組織書記、副書記的91人。
去年10月15日,洪雅縣第一期“‘兩新’組織黨務后備干部培訓班”開班。本次共培訓黨務后備干部50人,培訓時間3天,重點對后備干部的理想信念、黨的知識、“兩新”黨建業務等方面進行培訓。
針對“兩新”組織黨員流動大,特別是一些企業經常出現黨務干部流失導致黨建工作不能正常開展的情況,多地開展“兩新”組織后備人才儲存,為黨組織源源不斷地輸送新鮮“血液”,確保“兩新”黨組織黨建工作正常開展。
洪雅縣“兩新”黨工委制定《洪雅縣“兩新”組織黨務后備干部選拔培養管理辦法》,建立“兩新”組織黨務后備干部擇優推薦任用機制,通過舉辦專題培訓班、組織實踐鍛煉、確定專人聯系培養、開展述職考核等方式強化培養,并建立黨務后備干部人才庫,按照一人一檔、動態管理、備用結合、推優任職的原則,及時向“兩新”組織輸送和調配黨務干部。
廣漢市創建非公企業黨建網,建立人才交互式數據庫,收錄3000余名各類人才信息,企業通過數據庫選拔人才200余人。建立黨員人才“三向培養”和“政企人才共育共用”機制,實行西部志愿者、大學生村干部等服務基層人員和企業雙向選擇,為園區黨建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我們公司將黨建經費納入年初預算,每月向黨員發放100元崗位補貼,劃分黨員責任區進行考核,自2010年施行以來,未發生一起安全責任事故。”四川汪洋能源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吳云祥介紹。
由于黨務崗位的非職業性,黨務干部基本上享受不到職務津貼、工作補助等經濟待遇,目前在不是業主的黨組織書記中僅有不到10%的有黨建工作津貼,不少黨務干部認為,“待遇反正一個樣,抓不抓黨建無所謂”。建設高素質專職黨務干部隊伍是“兩新”黨建的努力方向,然而缺乏保障機制,讓黨務干部缺乏“安全感”,積極性也被磨滅。相關部門意識到,人才需要鼓勵,非公企業黨務工作者的后顧之憂亟需解決。
四川華明創新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等非公企業給黨員配送100股“政治進步股”,2013年60名黨員人均分紅1500元,中、青年優秀職工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目前企業技術骨干黨員占90%。
仁壽縣對全縣“兩新”黨組織書記按支部、總支、黨委分別每人每年1200元、1800元、2400元的標準,考核合格后落實職務津貼。遂寧市還對黨建工作成效突出、企業業主和職工滿意度高、對企業發展壯大貢獻較大的黨務工作者,優先推薦為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優先提名為企業工會主席、團委書記職務。在報考縣(鄉)公務員時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據統計,遂寧市擔任市、區縣、鄉鎮“兩代表一委員”的非公企業黨組織書記共91名,占企業黨組織書記總數的24.6%。
責任編輯:王佳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