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意欠薪 難逃法網

(圖/CFP)
2013年4月,包工頭陸某承包了某小區的維修工程后,組織20余名農民工施工,并和他們約定按照每天200元的工資結算。該工程完工,陸某卻拒絕支付工人們工資總計6萬元。大家多次催要無果后,便向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勞動監察大隊投訴。2013年6月,在監察大隊工作人員的主持下,陸某給工人們打了欠條,簽了還款計劃書,并承諾當年9月10日之前付清拖欠工資。
但陸某并沒有兌現承諾,2014年春節前,工人們發現陸某不見了,打電話也不接,只能再次求助勞動監察大隊。
2014年1月,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兩次對陸某下發限期整改責令書,責令其在7天內支付工人工資。其間,監察大隊隊長通過電話聯系上了陸某,告訴他如果再不露面,將會對他以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移送公安機關,但陸某還是不出現。最終,勞動監察大隊向公安機關報案。2014年4月,陸某被抓獲。
法院經審理后認為,被告人陸某以逃匿的方法逃避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經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支付后仍不支付,其行為已構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判處陸某有期徒刑1年零3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5萬元。
說法:
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中正式提出。本案中,陸某拖欠了20名農民工勞動報酬共計6萬元,從拖欠勞動報酬的數額上來說,已經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拒不支付勞動報酬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所規定的標準,即“拒不支付十名以上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且數額累計在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的”。
同時,陸某在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多次下發責令書后仍沒支付,應當認定為故意。所以,陸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被判成立。
2013年5月,鋼筋工老周和另9名農民工一起跟著包工頭秦某,來到一工業園區工地工作。工作了兩個月,老周等10名農民工一分錢也沒拿到。經結算,秦某拖欠老周等10人共6.2萬元。于是,老周等人找到當地農民工維權中心。2013年8月,維權中心向秦某下達了責令書,責令其5日內給付工資,可秦某在限定時間內仍沒支付老周等人工資。2013年8月,警方以秦某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將其刑拘。被拘留后,秦某著了急,急忙讓家屬籌集錢款,將工資如數發放給工人。
當地人民法院審理后認為,秦某的行為已構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但鑒于秦某的犯罪行為尚未造成嚴重后果,并在提起公訴前支付了勞動者的勞動報酬,遂依法予以免除處罰。
說法:
本案中,包工頭秦某拖欠工人工資,無論是從金額上還是從是否故意的認定中,都已構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拒不支付勞動報酬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之規定,“拒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尚未造成嚴重后果,在提起公訴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并依法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刑事處罰”。因此,人民法院對秦某免除刑事處罰。對于免除刑事處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依法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或者賠禮道歉。
張麗和另外16名工友是一家個人獨資公司的員工。近段時間來,公司由于經營不善,虧損嚴重,拖欠了員工們4個月的工資,共計16萬余元。一個月前,公司突然宣布全體員工放假7天,所拖欠的工資會在返回上班時全部結清。員工回來后,老板王某不見了,公司也已轉讓給他人經營。面對員工索要被拖欠工資的請求,公司現在的負責人稱,在受讓時,已將全部拖欠工資交給了王某,“所以你們應該向王某去討要”。請問:公司的說法對嗎?
專家解答:
本案中張麗與其工友與獨資公司之間建立了勞動關系,張麗等勞動者享有勞動報酬權,而公司亦有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的義務,但公司違反應承擔的法定義務,拖欠勞動者勞動報酬共計16萬余元。
公司轉讓給其他人經營導致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等相關事項發生變更,但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可知,“用人單位變更名稱、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者投資人等事項,不影響勞動合同的履行”。因此,公司的受讓人應當承繼轉讓人的權利義務關系,勞動者可以向公司當前負責人要求支付勞動報酬,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
故公司認為勞動者應當向前任老板王某追討勞動報酬的說法是錯誤的。公司應當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的報酬,在支付后,公司與前經營者之間又形成另一個債權債務關系。
小吳是一家物業公司的保安,幾年來,公司都以過年期間需要加強安保為名,安排小吳值班。今年,小吳再次提出休假請求還是被拒,于是只能向老板遞交了辭職申請。但是老板卻說過年期間人手緊張,不批準辭職申請,還故意拖欠了小吳工資。
小吳雖然想走,但工資沒拿到手,他該怎么辦呢?
專家解答:
用人單位由于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后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但不得違法延長勞動者的工作時間。本案中小吳連續幾年都未休春節,因此提出辭職,事實上就是主張解除與物業公司之間的勞動合同。對于勞動者的單方解除權的行使,《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因此,在一般情況下,勞動者辭職只需要提前通知用人單位即可,并不需要征得用人單位的同意。
另外,由于老板拖欠小吳勞動報酬,小吳也可以據此主張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對于被拖欠的勞動報酬,小吳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除此之外,《勞動保障監察條例》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有權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舉報。
勞動者認為用人單位侵犯其勞動保障合法權益的,有權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投訴”。因此,小吳還可以就老板故意拖欠其勞動報酬的行為向勞動行政部門進行舉報或投訴。
(本期說法專家:賀玲)
責任編輯:舒小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