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朱小鐵 袁 琦
以地方特色講好黨報冬奧精彩故事
——《張家口日報》的實踐與幾點思考
□ 文/朱小鐵 袁 琦
7月31日,北京攜手張家口獲得2022年冬奧會主辦權,從此,張家口將站在世界的聚光燈下。作為張家口市委機關報,《張家口日報》也在前期申冬奧宣傳的基礎上,進入到新的報道戰役。如何將張家口“好聲音”及時、準確、生動地傳遞出去,在濃墨重彩的冬奧宣傳中凸顯黨報特色和地方特色,報社進行了一些嘗試,也形成了一些思考。
冬奧會宣傳報道 地方特色張家口日報
京張攜手申冬奧是舉國關注的大事。作為張家口主流媒體,如何做到既圍繞工作大局、及時發聲,又突出本地特色、講好“張家口故事”?
從2013年北京向國際奧委會提出申辦請求,到最終的吉隆坡投票,歷時兩年多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張家口日報》始終與北京冬奧申委和張家口市申奧辦密切溝通聯系,做到了有備而戰。在轉發好中央級媒體稿件,確保規定動作無遺漏、零差錯的同時,還創新自選動作,先后派出專門記者,參加了國際奧委會和各單項組織來華考察以及國際奧委會第128次全會等活動,采寫了一批群眾關注度高、突出張家口特色的新聞稿件。特別是《張家口日報》首次派出優秀記者進行異國采訪,隨中國代表團遠赴馬來西亞吉隆坡,參與了冬奧會舉辦城市投票全過程的采訪活動。在馬期間,參戰記者克服各種困難,捕捉到許多鮮活、生動的新聞素材,先后采訪了中國代表團官員、中國申冬奧大使、馬來西亞當地華僑等,親歷了北京當選冬奧會舉辦城市的難忘時刻,出色地完成了報道任務。此次報道戰役,不僅鍛煉了采編隊伍,更為今后做好類似報道積累了寶貴經驗。
同樣,作為一個紛繁復雜的系統工程,一屆奧運會申辦甚至舉辦的意義,不僅在于能夠促進本國體育運動的發展和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更涉及一個城市、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文明形象的展示和歷史人文價值的體現等方面。因此,如何做到既關注申辦本身,更通過發散性思維和視野,關注一個城市的發展和這座城市里人的變化,讓奧運宣傳的“組合拳”效應更加凸顯,也是我們一直努力的方向。從北京攜手張家口申辦冬奧會起,《張家口日報》適時推出了“京張攜手申冬奧”“行進張垣 精彩故事”“咱得守規矩”“創建文明城市 爭當文明使者”“京張攜手申冬奧·圖說世象”等專欄,之后又每周一期開辟了“京張攜手申冬奧”專版,對北京特別是張家口、崇禮迎接冬奧的工作動態進展持續加大關注,對本地市民提高文明素質、喜迎冬奧盛會的生動面貌予以充分展示。近千篇報道、百余期專版,使《張家口日報》申冬奧宣傳形成了強大聲勢。在京張攜手取得冬奧會申辦權之際,我們推出了“為什么選擇張家口”系列縱深報道,通過深入剖析張家口承辦冬奧會的五大優勢,回應了群眾關切。在申冬奧推進過程中,拓寬思維,就張家口如何進一步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如何進一步在國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建設中邁出實質性步伐、如何進一步保持空氣質量長江以北監測城市最優、如何進一步做好扶貧開發工作等方面加強報道力度,為成功舉辦奧運會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在京張攜手申冬奧進入關鍵階段,還推出了“冬奧帶給我們的機遇”系列專版,使奧運宣傳效果得到進一步提升。特別是日報一版推出的13篇“崇禮的故事”系列報道,更多關注、更好抓住了與奧運相關的元素和關聯點,以小角度反映大主題,通過由點帶面的宣傳,使奧運報道的主題宣傳得到進一步升華。這組報道通過記者眼中的一位農家院老板、一位滑雪教練、一個普通農戶、一個外來媳婦、一個外國志愿者、一名小學生等不同階層代表的生活變化,折射出申奧給崇禮這座塞外小城帶來的發展飛躍。系列報道見報后,立即引起國內媒體廣泛關注,新華社、《北京日報》《河北日報》等媒體予以轉載,也將我們的申冬奧系列宣傳工作推向了高潮。
當前形勢下,對于奧運宣傳報道,該如何避免趨同化傾向,樹立地方黨報的權威優勢和獨家優勢?這就需要超前意識,達到奧運宣傳效果的最大化。
7月31日晚6點,京張攜手申冬奧成功,3小時后,10萬份、36版的《張家口日報》“號外”成為張家口街頭一道動人的風景線。其實,早在冬奧會舉辦城市投票前幾周,《張家口日報》編委會就多次召開會議,對申辦形勢進行了科學研判,超前部署,要求在7月31日和8月1日日報版面報道形式和內容上出新求變——《張家口日報》“號外”版被正式提上工作日程。作為《張家口日報》時隔57年后再次出版的“號外”,其分量和重要性不言而喻。為此,日報編委會組建了專門項目組,抽調了多名優秀編輯記者,提前策劃、準備。為在最短的時間內推出這份“號外”,投票前的各候選城市陳述階段,我們便進行了一些版面先期采寫和排版工作,待到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宣布2022年冬奧會舉辦城市為“北京”時,駐馬來西亞前方記者以簡訊的形式迅速發來京張攜手申冬奧成功消息,提前布置的多路攝影記者及時向編輯部傳來各界群眾慶祝申奧成功的歡騰場面,在家編輯馬上排版,印務中心迅速印刷,在京張獲得冬奧會舉辦權不久,這份飽含著《張家口日報》全體報人心血和智慧的“號外”出現在沸騰的人群中。
綜觀此次“號外”,整體風格從強調版面語言、版面設計入手,通過大膽嘗試和創新,提高了版面的藝術性和吸引力。在版面內容上,頭版醒目位置為“京張攜手申冬奧成功”大標題,并配發“張家口,我為你驕傲”評論和各界群眾歡慶大幅照片,其他版面為“相約2022”之優勢篇、足跡篇、機遇篇、心聲篇、祝福篇,各版相互襯托,宣傳效果明顯,樹立起了地市級黨報及時迅達的形象。當晚推出的“號外”,不僅得到了央視、光明網等媒體的廣泛關注,也受到廣大市民熱捧。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第一時間對《張家口日報》推出“號外”的消息予以報道,更有許多在外人士委托張家口的親朋好友幫忙收集,希望可以得到一份“號外”留作紀念。之后,我們還特別制作了《張家口日報》“號外”珍藏版,被眾多國內外收藏界人士收藏。

□ 《張家口日報》申冬奧成功“號外”受到市民熱捧。
此次宣傳戰役,準備之充分、參與人員之廣、效果之佳,為《張家口日報》近年來之最,也為做好今后的奧運宣傳報道提供了許多可茲借鑒的經驗和啟示。這次新聞策劃活動也說明,雖然留給各個媒體的報道機會和新聞資源幾乎一樣,但是誰擁有了超前爭先意識,誰就可以占得先機,這也使我們在同城媒體的比拼中成為最后的贏家。
要使報紙立于不敗之地,就應該時刻求新、求異、求變。通過精心包裝和策劃,以活動提升影響力,是充分發掘黨報深層魅力的必然要求,也是贏得讀者、占領先機的關鍵點之一。
京張攜手申冬奧成功后,如何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圍繞奧運這盤棋,掀起全民喜迎奧運的熱潮?《張家口日報》編委會將工作的著力點放在了“爭做文明市民 共建美好家園”這一主題上。通過精心策劃,報社與張家口市委宣傳部、北京冬奧申委張家口運行中心、張家口市文明辦聯合推出了“我承諾:文明從我做起”大型主題宣傳活動,希望堅持從小事做起,從不文明現象抓起,從日常行為養成入手,引導市民從自身做起,增強社會責任感,營造文明健康的道德風尚、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充分展示張家口市民良好的精神風貌,樹立講文明、重禮儀、團結友善、熱情好客、爭做文明使者的良好形象。
作為一項將貫穿到冬奧會舉辦之際的大型公益宣傳策劃活動,我們在“我承諾”的大主題下,將活動內容分為 “我承諾”大型主題宣傳活動啟動、微笑手環免費發放、“喝公益水、做文明人”主題活動、百家企業在行動——尋找最美行業代表活動等8項“子活動”。比如,在啟動儀式上,相關單位和企業將打出“我承諾”旗陣,為整體活動助力;在報紙上專門開辟欄目,接受部門、單位甚至是普通群眾的文明承諾;制作統一標識的微笑手環免費發放;與企業合作生產百萬瓶公益水,倡導廣大群眾做文明市民,共建美好家園。
結合京張攜手申冬奧成功和《張家口日報》創刊70周年、我們還精心策劃推出了54.5平方米的巨型公益報紙蛋糕,成為提升報紙影響力的又一亮點。巨型公益報紙蛋糕推出的消息,通過微信平臺迅速轉載,世界紀錄協會高級認證官還在現場對蛋糕進行了測評和數據分析比較,為蛋糕制作者頒發了“世界最大的報紙蛋糕”的《世界紀錄證書》,通過這一活動,《張家口日報》也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雙豐收”。
我們還借鑒以往經驗,充分發揮系列專欄專版、系列報道的優勢,開辟了“一諾千金 真情告白”“市民素質提升工程”“創建文明城市,我們還缺點兒啥”“直擊‘污點’”等專欄,既做到正面宣傳為主,以客觀、健康、向上的輿論引導社會公眾,從反映公眾喜聞樂見和關注的新聞入手,樹立權威性,也將黨報權威性體現在善意的監督和批評中,以建設性思維剖析各種社會現象和問題,以及對一些不文明窗口單位、不文明行為進行有理有據的提醒和批評,督促相關問題更好地解決。將美麗崇禮、美麗張家口的新面貌更好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作者單位:張家口日報社)
編 輯 文璐 wenlu@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