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當變革成為大多數企業的新常態,一個重要問題就出現了——如何重估企業的價值。
當前產業變革的一大趨勢是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的跨界融合,互聯網金融、產業互聯網化登堂入室成為主流,傳統產業鏈形態逐漸向生態圈、價值鏈演化。跨界融合,構筑新的產業生態,就成為每個企業成長發展所必然要邁出的重要一步。
無論是傳統行業還是新興產業,無論是大企業或小公司,都可以通過構建或進入一個新的價值鏈,增厚自己在市場中的價值和地位。而大部分產業領域中率先上市的公司,憑借著資本平臺支撐,進行同業或跨界整合,形成新的價值體系,資本市場也會重估其公司價值。
互聯網大勢不可違
雷杰:方正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對于做產品的傳統企業來說,價值的重塑首先應該是基于技術,這是最核心和最根本的。其次應該基于互聯網思維,簡單極致便捷。我覺得小米比BAT高級一點,因為它基于一些技術,谷歌是更偉大的企業,它是基于理想。所以對傳統企業來說,重點是如何運用互聯網思維,或者借鑒谷歌模式,通過技術的創新推動企業價值的重塑。
毛大慶: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
張瑞敏說只有時代的企業沒有成功的企業,馬云就屬于時代的企業。萬科還有沒有可能有一天重新登上這金光閃耀的位置?還是有可能的,要有夢想,萬一實現了呢?如果我們還能找到一個在二三十年前,像房地產這樣需求旺盛的藍海,不動產行業很有可能再走回歷史的舞臺中央,靠我們的努力,不是靠政策。要找回未來30年需求不斷成長的空間,給不動產行業提供故事。
房地產行業要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搞慣了高盈利、高毛利的房地產人,也要會做高周轉、可持續增長、比能力的服務行業。這是互聯網行業改造傳統行業的一個重要開始,用互聯網思維改造傳統行業,是我們必須要做的事情。
徐井宏:清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過去認為一個所謂偉大的企業,需要30年才能被大家熟悉,今天可能3年就會被人們廣泛周知,互聯網讓好的東西可以更快獲得資本,同時更快獲得市場,這也是互聯網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要直面互聯網新技術的發展,面對人與人、人與物的交流方式的轉變。這個世界連接和溝通變得更快、更直接、更開放和更透明,所以企業的運營方式都需要相應的變化。
邱致中:子午線資本主席
如果千千萬萬家零售店都做互聯網,互聯網的價值一點都沒有,只有少數人做的時候才會有。所以會不會有一天,人人都做互聯網了,這個價值就沒了?我覺得不會,但這并不是一件好事,因為這說明了互聯網行業比一般的生意更容易形成壟斷,而且這個壟斷是不可逆的。所以互聯網行業有前景,而前景也伴隨著弊端。
張錦榮:萬寶盛華集團(中國)董事總經理
人力資源行業被低估,現在加速轉型的時代,如果引入互聯網手段,這個市場可能會騰飛。
重塑路徑
王冬雷:廣東德豪潤達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對照明行業來說,現在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照明行業是一個極度分散的行業,我們希望通過O2O平臺,重建一個垂直電商,從原來占行業份額的4%做到30%。一個企業根據整體行業的發展,管理的需求,不斷進行價值重塑,這是一次改革或轉型,是必然和持續的過程。
方力:生命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今年有一個熱門的詞——互聯網保險,大家也都在八仙過海盡顯其能地嘗試。這個時候,原地不動肯定不行,但是沒有謀就先動,結果也是一樣。我們現在通過互聯網,作為一種手段、一種技術吸引客戶、黏住客戶,更重要的是怎么更加關注客戶體驗,提升服務水平。
張宏江:金山軟件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
價值重塑,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擁抱一個新的趨勢,能判斷未來的發展,把自己的業務從過去式變成未來式,使潛力得到充分發揮。早期的農業社會到蒸汽機出現的工業社會,再到信息社會,乃至到今天的互聯網社會,其實都是利用新的技術、新的文化重新塑造價值的過程。
鄂俊宇:華府置業董事長
對于養老地產,日本人很驚詫,他們交流的是怎么給老人擦身體舒服,怎么讓老人不難受,他們只干這件事。但是中國沒有人在討論這個問題,都在討論養老體系、模式問題。現在看到的養老,其實都沒有做養老,而是在做養老地產、養老概念或者叫養老配套。現在拿過來的都是過度的,衣服還沒穿好,先配一個名牌的鞋,到處都是過度裝修的養老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