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本刊記者 修思禹
嘉 賓|財經評論員 志凌
百誠釋心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 柏燕誼
唐巖還在準備如何迎接陌陌上市后的風光,卻突然被曾經的東家狠狠打了個“耳光”。陌陌上市前的某日凌晨12點,網易扔出一紙公告來,斥責陌陌CEO唐巖違反競業限制,偷取公司機密,還抖落出唐巖個人的陳年舊事。雖然此事并沒有影響陌陌成功上市,但引起的一片軒然大波卻大大影響兩個人的聲譽。
這類事并不少見。昔日英雄相惜的合作伙伴,甚至白手起家的創業夫妻檔,分手時或反目成仇,或隔空對罵,或對簿公堂的例子數不勝數。到底有什么仇什么怨,要當著大眾的面去撕對方的底褲?是在利益面前人容易失去底線?還是中國的企業家或者創業者過于感性?有話不好好說,這是任性還是個性?
反目成仇何處來
主持人:中國的商業社會中,經常發生有話不好好說的事情,這是個性還是任性?是中國的商業社會不夠成熟,沒有明確的商業規則容易引發合作者之間的矛盾?還是中國的企業家和創業者不夠成熟,為爭個性不惜自毀形象?
志凌:這當然是任性。中國商業社會的成熟度不夠,對于涉及法律的事情,即使證據確鑿,也維權不易,有時甚至需要曠日持久的官司,這對企業來說,就要算成本值不值得。況且類似違反道德的事情很難有懲罰的標準。還有一些土豪級的企業,即使贏了官司,得到資金的賠償也沒什么意義,他們就想要一個道歉或者是精神上的勝利。我個人也認為,既然發現曾經的合作者有問題,為什么不昭告天下呢?尤其是在法律管不到的地方。如果用道德譴責解決問題,也挺好的。這不是自毀形象,只是給大家還原一個真相而已。
柏燕誼:不是個性,也不是任性,是德行。中國商業社會的規則現在已經比較成熟,但遵守規則的意識并沒有完全進入每一個企業家腦海中。所以出現問題的時候,很多人想到的是炒作,不是法律。特別是現在很多企業喜歡以炒作代替宣傳,這種狀態不是中國特有,但現在在中國被放大了。
主持人:合作者之間是應該先小人后君子,先做防范對方的準備,還是坦坦蕩蕩,心無芥蒂地合作?
柏燕誼:做企業就像做游戲,哪種游戲都要有伙伴配合。但小游戲小規則,大游戲大規則,合作者間的規則就是商業精神。完全商業時代,何談君子或小人?提這個問題就是因為商業文化與中國人情文化有沖突。中國的亞文化中是人情大于規則。隨著經濟發展,這個亞文化正在受到挑戰、沖擊,并將逐漸會被替代。
志凌:對企業發展而言,有時候是無奈的僵局。即使條條框框寫的很清楚,但真小人也防不住。如果一天24小時都在防,活得也挺累的。只能說當問題出現,如果違反了法律,就用法律去懲罰,如果違反了道德,就應該大張旗鼓用道德去譴責。人在江湖飄,誰能不挨刀,做了企業遇到點事也是很正常的。而且網絡也有糾錯的能力。
主持人:利益和情義對于企業家或者創業者來說,哪個更重要?
柏燕誼:利益和情義都重要。創業初期,通常可以用情義博取更大的利益,因為情義有時可能逾越規則,這時候付出的多是情感,并不需要用等值利益回報。但在企業發展成熟,角色清晰后,把情義放在規則內或企業角色外會更恰當。
志凌:任何企業家都是利益第一,情義二字不過是溫情脈脈的面紗,揭開之后,都是如狼似虎的猙獰嘴臉。如果企業不把利益放在前面,恐怕連生存都難。稱兄道弟到最后,分錢的時候分配不公,兄弟也會離你而去。所以企業肯定是先談利益再談情義。甚至只要遇到利益,終歸無情無義。在商場里就是赤裸裸的競爭與利益關系,高大上一點說就是契約關系,在這種關系中談感情都是無稽之談。作為一個企業家,沒什么兒女情長。在商業中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買賣不成仁義在
主持人:你認為在商業合作中好聚好散的基礎是什么?
柏燕誼:很多人在合作中,是利于己的時候談規則,不利于己時談感情,這就是偷換概念,胡攪蠻纏。正確的方式是要按游戲規則執行,也就是商業中的契約精神。
志凌:當然是人品。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一個成熟的企業或者成熟的企業家,在判定對方人品沒問題的時候,也不會苦苦相逼。好聚不能好散,除了利益之外,一定還有其他原因。
主持人:當與昔日合作者反目成仇,最佳的應對方式是什么?
志凌:最佳的方式就是直接打口水大戰。只有這樣才能讓真相浮出水面。讓那些有道德瑕疵的人的真實面目曝光天下。這是大眾了解真實情況的最佳途徑,也是對其他投資者負責任。現實生活中,小人得志的情況經常有,就是因為沒人勇于揭穿他的真實面目。而真實在商業社會中顯得特別重要,也是關鍵中的關鍵。
柏燕誼:在法律基礎上,以理澄己,以德報怨,以情抵中傷。但別妄想挽回全部人心,能挽回值得挽回的那部分就夠了。比如懂法,講理,有德,有情的人是值得挽回的。當然,這些方法未必最好,但會讓自己更安全。
主持人:商業合作中有真正的朋友嗎?是否商人就應該在商言商,而不是總以哥們義氣要求對方?
柏燕誼:商場中肯定有朋友,但不要角色混淆。可以講義氣,但要有邊界。在商業中,每一個企業家都不是一個簡單的個體,而是代表群體利益的個體。
志凌:在商言商是商人的本分。哥們義氣只能要求自己不能要求對方。職業道德很多時候只是憑良心做事。你對人家講哥們義氣,人家是否對你講哥們義氣?而且哥們義氣是放在朋友中的,不要放在合作伙伴中。在商業中,有時候契約都沒用,何況是虛無飄渺的義氣。但是對于不義氣的人,就應該讓大家知道。讓他付出代價。有講義的精力,真不如赤膊上陣,大戰一場,起碼還落得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