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陶

1994年,一間狹小的辦公室內擠著數家對沖基金公司。對沖基金的名頭雖大,但這間公司人數不過兩人——保爾森和他的助理,經營著規模不過200萬美元的保爾森對沖基金(Paulson &Co)。苦心經營了6年,保爾森的對沖基金資產終于增長了10倍,然而這一成績在當時的華爾街可以忽略不計。
但隨后的10年,保爾森開啟了封神之路,在每一次經濟災難中,他總能獨善其身,甚至賺的盆滿缽滿。“對沖基金大鱷”索羅斯在2007年賺取了29億,但在保爾森面前簡直不值一提。這也使索羅斯放下身段,親自邀請約翰·保爾森吃飯,打探如何對賭樓市。
互聯網泡沫的破滅讓他嶄露頭角;房地產市場的崩盤成就了其“空神”的大名;金融危機中其“黃金死多頭”的執著讓他一度成為華爾街賺錢效率最高的人。
然而2007年的次貸危機已經逐漸遠去,美國經濟的復蘇提振了全球經濟。“災難”成就了保爾森,難道現在,他落寞離去的時候到了嗎?
不虧錢=賺錢
進入紐約大學后,保爾森參加了一場由前高盛集團董事會主席、美國財政部長羅伯特·魯賓主講的關于風險套利的講座,并由此萌生了對對沖基金的憧憬。當保爾森以全班第一的成績畢業,他來到了哈佛商學院。
哈佛時期的保爾森終于堅定了其進駐華爾街的信心,因為杠桿交易創立者KKR合伙人杰里·科爾伯格的一次演講徹底點燃了保爾森對于對沖基金的熱情,并打算為此肝腦涂地。
畢業后的保爾森先后入駐波士頓咨詢集團、奧德賽合伙投資公司,以及原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的并購部門。在貝爾斯登,保爾森只用四年的時間,從底層咨詢師做到了董事總經理,并鍛煉出了相當成熟的財務分析能力。
但他逐漸意識到,貝爾斯登的收益主要是靠賺取傭金,雖然豐厚,但相較于以投資業務盈利的基金投資,保爾森顯然認為后者更適合自己。
由于保爾森此時已經深諳財務分析對于投資判斷的重要性,因此,擺脫傳統的信用等級、評級機構的束縛對于他而言已是必然的選擇。
1994年,帶著這些年賺取的初始資本金,保爾森對沖基金(Paulson &Co)正式成立,而員工只有他和一位助理。公司創立伊始,保爾森專做并購套利以及事件驅動投資。這一階段,保爾森的公司規模有限,因此他十分謹慎。并逐漸實踐出了自己的投資哲學:一是對市場下跌準備充分,市場上漲時便不必費心;二是風險套利不是追求賺錢,而是追求不虧錢。
賣空是并購套利的重要手段,保爾森在這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另外,由于他謹慎的投資風格以及扎實的財務分析能力,保爾森對沖基金自成立起只有一年是虧損的。但是直到2000年,他的基金規模也僅只有2000萬美元。
幸災樂禍的人
2011年,“占領華爾街”運動如火如荼,“我們99%的人不能再繼續容忍1%的人貪婪與腐敗”這一口號簡直就是為保爾森量身定制,靠對賭次債危機發財這一“罪名”讓他千夫所指。因為在2007年,保爾森竟然賺取了37億美元,在99%的人眼中,他實在有足夠的資本“幸災樂禍”。要知道,索羅斯在那一年只賺取了29億美元。
保爾森起勢于2001年互聯網泡沫的破滅,這一災難帶給了他絕佳的機會。他當時的判斷是,很多在虛高股價支撐下的并購案會“黃”掉,因此他大量賣空,在互聯網股票狂跌的2001和2002年,他的基金分別增長了5%。隨著眼紅的投資人紛至沓來,到2003年,保爾森基金的規模已經達到了6億美元。而兩年后,他管理的總資產更達到了40億美元。但因為人低調,在對沖基金行業之外,他的名聲仍未遠揚。
直到次貸危機爆發,保爾森終于“封神”。
2005年的保爾森堅信地產泡沫的破滅已經不遠,其大規模的調研發現,房貸方回收資金正在變得越來越困難。2006年初,美國最大的次貸公司Ameriquest Mortgage出資3.25億美元,調查房地產借貸行業中的不規范貸款行為。這些都更加堅定了保爾森對房地產業中存在泡沫的判斷。
雖然之后美國房地產借貸方還是對購房者傾囊以授,后者也樂于接受寬松的借貸條件,并且在此催生下,房價一路攀升,保爾森迎來的是不斷虧損。但是在2006年底,次貸危機已經初見端倪。保爾森的基金已經扭虧為盈,升值20%。
次年,保爾森終于賭贏了“災難”的發生。隨著次貸危機的爆發,他管理的兩只基金在華爾街異軍突起,直至年底,第一只基金升值590%,第二只基金升值350%,基金總規模已達到280億美元。
隨后3年,他瘋狂的做空美國股市和房地產市場。舊主貝爾斯登與很多商業大帝國都轟然倒下,保爾森則愈發顯得一枝獨秀。
成敗皆黃金
做空房地產使保爾森一戰成名,隨后他料定政府勢必會提高美元的供應量以穩定市場。QE的推出證實了保爾森的推測,寬松的貨幣政策使美元一路貶值,高通脹風險的擔憂使得美元已經不再是優質資產,而黃金價格和美元指數有著高度的負相關關系。因此黃金再次成為了經濟危機中的“硬通貨”。
而此時,保爾森早已做好了坐收漁利的準備,2008年在房地產市場大獲全勝之后,他就已經開始大規模建倉與金價掛鉤的投資產品,瘋狂做多黃金。2年后,保爾森經營的黃金基金全年漲幅達35.08%。他也史無前例地將50億美元收入個人腰包,再一次成為華爾街的“最賺錢機器”。據計算,保爾森在這一年的賺錢速度是每秒158.55美元。
然而2012年開始,經濟復蘇的態勢初現端倪,金價的走勢開始迷茫。隨之保爾森深陷漩渦,由于他對黃金的執著,讓其貴金屬交易的投資獲利開始大幅縮水,盡管黃金的下行仍未停止,保爾森卻始終堅信黃金將幫助他收復失地,為此他也付出了不斷賠錢的代價。
也許在保爾森看來,黃金觸底已經近在眼前。但是美國經濟的復蘇讓更多的人懷疑他的韜光養晦能否重演次貸危機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