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李木子
2015年東盟輪值主席國:馬來西亞蓄勢待發,見證東盟共同體建成
□ 文/本刊記者 李木子
2014年11月13日,在緬甸內比都舉行的第25屆東盟峰會及相關峰會閉幕式上,緬甸總統吳登盛將東盟主席國職位交接給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隨后,馬來西亞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就任東盟主席國,主題為“我們的人民,我們的共同體,我們的愿景”。
2015年是東盟共同體建設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而作為今年東盟輪值主席國,馬來西亞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東盟共同體的建立是東盟數十年一體化進程的重大里程碑,一旦成立,擁有約6.25億人口的東盟,將使成員國經濟發展大幅度提升至中等收入國家,并可吸引更多的外資進駐,尤其是與中國的合作將更加密切。
按照東盟經濟共同體的宏偉藍圖,到了2015年,東盟將形成單一市場和生產基地,成為有競爭力的區域,實現經濟的均衡發展,并融入全球經濟。東盟共同體的建立,會讓東盟成員國更大的提高經濟保障。此外,東盟共同體也開放投資及貿易,較少受到金融動蕩的影響。到了2050年,東盟將成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
中國和東盟的經貿往來一直都是雙方合作的一大亮點。隨著東盟一體化進程的推進,東盟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壁壘及市場分割將被打破,貿易自由及便利化將進一步提升,這有利于中國在更高的水平上與東盟開展經貿合作。
第26屆東盟峰會亦于2015年4月間在馬來西亞召開。這是馬來西亞擔任東盟主席國以來的首次高級別會議。本屆東盟峰會重點討論如何加強內聯外合、縮小發展差距、推動東盟一體化的進程。
作為2015年輪值東盟主席國,馬來西亞大力推動建立中國在東盟的經貿樞紐,成為這個區域的貨物集散中心,同時馬來西亞擁有多元種族、文化和文明的背景,也可以促成“一帶一路”變身為文化“熔爐”。
為了對接“一帶一路”的建設,馬來西亞將重點放在打造鐵軌火車和港口碼頭。目前,馬來西亞已全面開發和提升港口,與中國分享馬來西亞的海洋產業優勢,支持海上絲綢之路的沿線國家組織港口聯盟。
馬來西亞所做的其他準備,還包括采取開放政策:讓中國投資者在馬來西亞港口的股權可達到30%至40%;在港口附設設立更多自由貿易區和產業園;開放巴生港口和丹絨帕拉帕斯港口給中國參與營運;以及有效監管馬六甲海峽,保障貨物運輸、人員往來的安全和通暢。
至于在打造鐵軌火車方面,在今年早些時候,馬來西亞交通部已提出馬來半島鐵軌系統新方案,并已經積極落實到工程項目中去。如今從南到北的雙線鐵路工程已上馬;而且馬新高鐵也勢在必行,一旦施工,將帶來龐大的經濟效益,并輻射至其他東盟國家和地區,提升東盟內部的互聯互通和合作,加快東盟經濟一體化進程。
在東盟開展的對外合作中,東盟與中國的合作始終是亮點,而馬來西亞與中國的合作更是亮點中的亮點。據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與東盟的投資貿易額達到了4800億美元,其中中國與馬來西亞的貿易為1020.4億美元,約占25%。
如今,中國已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東盟則是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馬來西亞則是中國在東盟地區最大的貿易合作伙伴國。已建成的中國—東盟自貿區,有力增強和提升了中國與東盟國家的相互依存度,也極大地推動了東盟經濟一體化及東盟共同體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