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陳麗冰
“一帶一路”下的高鐵效應
□ 文/陳麗冰
2015年4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尼雅加達會見印尼總統佐科時,雙方共同見證了兩國高鐵項目合作文件的簽署。這是繼中國與泰國、老撾合作建設高鐵后,中國又一積極參與東盟國家高鐵建設的艦旗項目。近年來,伴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和實施,以高鐵為代表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不斷釋放出積極的信號,讓“一帶一路”從戰略變成了現實。
基礎設施先行,交通是重中之重。一直以來,交通運輸都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環節,在經濟貿易中發揮的作用就像人體的血脈筋絡。而要實現區域經濟繁榮,首先就得打通交通基礎設施這一“血脈筋絡”,這對于“一帶一路”建設來說亦是如此。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眾多,涵蓋中亞、南亞、西亞、東南亞和中東歐等地區,但這些地區大多屬于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受多種因素影響,地區經濟融合發展程度較低,普遍存在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并日益成為制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大因素。而在“一帶一路”戰略中,其中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抓住交通基礎設施的關鍵通道和重點工程,優先打通缺失路段,暢通瓶頸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護設施和交通管理設施設備,提升道路通達水平。
因此,加快交通運輸通道的建設和完善,尤其是改善具有區域聚集和擴散效應的鐵路運輸通道,也就成了當前 “一帶一路”國家的廣泛共識。而在這一過程中,具有明顯物流成本優勢的現代化交通運輸工具——高鐵,以其快速、便捷、安全等特點正逐漸被許多國家所青睞,成為打通“一帶一路”互聯互通的重要選擇。
當前,隨著泰日高鐵、馬新高鐵協議的簽訂,以及中老鐵路的加緊推進,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通過高鐵實現互聯互通已經拉開了序幕。那么,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高鐵將會帶來哪些“輻射效應”?
高鐵就像區域經濟發展的提速器。中國廣西是中國—東盟合作的前沿省區和銜接地帶,但在沒有高鐵之前,廣西在中國的經濟發展藍圖上表現并不突出。自從2013年底迎來高鐵之后,廣西刷新了驚人的發展速度,與東盟的合作也日益提檔加速。而眾所周知,東盟國家中,既有新加坡、文萊這樣的發達國家,也有老撾、柬埔寨、緬甸等不發達國家。“現在很多國家都希望修高鐵,‘一帶一路’可以利用高鐵縮短運輸距離。”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部副主任白明說,重要的是,高鐵還能縮短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差距,而這對于發展程度不一的東盟而言,高鐵對促進東盟共同體的建成無疑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雖然中泰鐵路合作目前暫時不包括高鐵項目,但已確定的中泰“中速”復線鐵路,將從中國昆明經老撾、泰國,并將連接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鐵路建成后,中南半島的經濟中心、工業基地、農作物產地、旅游城市與陸上邊境口岸、海運港口和機場全范圍將有效連接貫通,人員和經濟將得到協同發展。與此同時,將促使中南半島形成鐵路、公路和水路三種運輸方式并重的協調發展格局。
此外,從長遠來說,高鐵還像附在“一帶一路”上的“磁鐵”,將會產生巨大的“輻射效應”,帶動鋼鐵、通信、區域旅游等產業發展,沿線國家企業都將有機會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分一杯羹。
“高鐵建設是一項龐大的工程,細分行業很多,特別是高鐵帶動行業,比如說水泥、鋼鐵建材、基建設備、車輛裝備以及信號設備等等,高速鐵路的建設直接帶來投資增長,高速鐵路建成運營后將帶來客流量增長,帶動沿途經濟的發展,符合‘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的經濟發展政策。”北京嘉恒美亞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金碩說。
根據專家預計,高鐵將帶動鐵路基建、動車組、鐵路信號、鐵路配件、鋼鐵、水泥等眾多上下游產業的發展,帶動的產業鏈估計將超過兩萬億元。而由政府間簽署的鐵路建設協議,最后都將會落實到企業來實施,因此,一批與鐵路建設相關的企業,有望迎來巨大的投資空間。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中國的發展經驗已經證明,基礎設施的聯通必將會促進人員、貨物、信息的便捷流通,從而帶動經濟的發展和繁榮。歷史上,古代絲綢之路通過馬和駱駝尚且帶來了商貿繁榮和廣泛的東西方文化交流,如今的“一帶一路”在新科技高鐵的帶動下,其影響力更加不可同日而語。伴隨著“一帶一路”建設藍圖的逐漸清晰,高鐵必將為沿線各國人民帶去“滿滿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