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陽子
武漢工程大學,湖北 武漢430205
在社會經濟的各個領域中不正當競爭都普遍存在著,尤其是近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計算機和網絡通信技術,對不正當競爭行為,為生存和發展創造更大空間。2005年,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在全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會議上提出如下要求,在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工作中,要重點打擊利用網絡從事不正當競爭行為。同時從事不正當競爭行為,使用網絡進行不正當競爭行為工商部門要嚴厲打擊。
1.作假模仿制作的行為。網絡中在域名和網頁設計上的假冒仿冒行是其主要表現。尤其是對他人或類似的知名產品,注冊商標和企業名稱注冊為域名,這樣很容易造成誤導。
2.虛假宣傳行為。廣告業在網絡的支持下有了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與此同時,虛假廣告的飛速發展。與傳統廣告相比,網絡廣告具有低成本,快速傳輸和監管困難等等的特點,結合中國相關的法律規范,這樣相對開放的互聯網在日益猖獗的虛假廣告宣傳下造成了很多的不良影響。
3.商業秘密侵權行為。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利用國際信息網絡和電子郵件的普及,以及各種工業用各種手段獲取商業利益情況下,模糊的虛擬市場使商業秘密處于不穩定的狀態。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條規定,經營的人利用互聯網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泄露、自己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權利人的商業秘密也可以算成不正當的競爭行為,應由法律調整和規范。
1.域名搶注的不公平競爭。因為域名在網絡領域的識別、排他性、唯一性,其法律性質類似于商標,因此,它已成為唯一識別一個特定的組織和個人在互聯網的標志。
2.用戶在使用的無意當中,流氓軟件就會安裝到用戶的電腦,用戶的計算機的正常運行程序就被損壞了。
反不正當競爭法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可以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因為它有更大的靈活性比傳統的知識產權法律,所以可以彌補缺乏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的單方面的不足。
反不正當競爭法與知識產權法扮演一個額外的和互補的保護功能,并能促進知識產權法律的不斷完善與改進。可以使用反不正當競爭法在保護知識產權法律的原因,首先,各種權利等受到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版權,商標,專利,最終,主要表現為一種經濟利益,密切接觸的競爭,法律的功能上的一致性。第二,反不正當競爭法是知識產權法提供額外的保護,因為除了少量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對知識產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具體規則,同時,法律原則的一般條款和條件能夠知識產權法所未規定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監管,提供額外的保護知識產權法律。
目前,世界上的許多國家反不正當競爭法和相關的國際條約都會存在著不斷拓寬與知識產權保護有關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種類范圍的趨勢。面對競爭中產生的與知識產權相關的各種不正當競爭行為,各國的立法和國際條約都迅速的作出了反應。目前的中國法律反不正當競爭法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條款仍然是非常有限的,許多監管的必要性和傳統知識產權法律很難控制不正當競爭行為,需要補充和完善反不正當競爭法,擴大了知識產權保護的范圍,加強保護知識產權法律。
在互聯網環境下,伴隨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不正當競爭的網絡表現形式種樣繁多,其現有立法似乎已無法應對當前復雜的局勢。由此看出,我國法律規制網絡不合法競爭行為,應重點從立法進行全面的把握和制衡,司法和執法方面發揮其執行效用。我國當前雖然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網絡立法,但是對于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法律規制仍然存在不足。
第一,加快制定相關網絡立法,推動網絡法律制度體系的完備。修改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補充一般條款及其兜底條款,增加懲罰性賠償,吸收商業模式專利和商標淡化制度,調整其滿足當前我國網絡經濟進步趨勢的需要。最高人民法院權威發布競爭法的典型案例,指導其他地方法院的實踐。當遇見商標權、版權等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時候可以把相關法律和反不正當競爭法相互配合起來,協調處理,尤其是在互聯網環境下,行為屬性和侵犯對象,需要結合法律與綜合的來處理,確定法律監管的范圍,適用于重疊部分的協調處理。所以,不公平競爭,給運營商帶來損失的同時,也將損害消費者的權益,但在網絡環境中,也不容易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注意起來都不容易,因此,借助消費者的權益受損的同時,使侵害人賠償結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還積極賠償消費者。
第二,設立具有獨立地位的專門執法機構,明確界定行政職權的范圍使其無“執法空白”區域,增加研發網絡技術專門設備和引進專業人才的投入,實施變通的執法監管手段。世界上很多國家都設立了專門的執法機構,這些國家的競爭法相對比較發達和完善,這些機構監管和不正當競爭的行為,比如說德國聯邦卡特爾局。我國可以借鑒模仿的做法,建立一個特殊的執法機構,機構里面設置不同的部門,明確規定每個部門的職權,分別負責處理和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不同區域。
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所規定的遵循商業道德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這種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首先就違背了,同時也給我國相關法律的適用加大了難度提出了挑戰,使得網絡經濟的健康發展受到了嚴重的制約。如果不管它的發展必然會對網絡交易安全造成傷害,最終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將受到限制。所以,目前我們必須要充分了解不公平競爭行為的主要表現形式,通過完善《反不正當競爭法》和有關法律法規,對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規范和約束,以保證網絡的健康正常發展、維護網絡經濟利益的運營商。然后修改和完善《反不正當競爭法》,同時加強網絡的監管不當行為是十分必要的行為。本文從網絡監管的角度來說明的主要形式的不公平競爭行為,同時筆者也希望我國監管部門對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從立法、司法、行政執法、行業自律和公民意識等方面全方位構建規制體系。同時,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不當競爭行為的規制在未來也會出現新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與時俱進,在發現問題的過程中不斷的解決問題,這樣的研究才會符合實踐的需求。
[1]白洋.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法律規制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2]金蓮花.論網絡環境中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法律規制[D].延邊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3]張晶,王影.淺析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法律規制[J].法制與經濟,2013.
[4]孫文俊.網絡經濟中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法律問題研究[D].蘭州商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2.
[5]范長軍,德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