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靖
廣東財經大學,廣東 廣州510000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升,我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占據較高地位和發揮著重要作用。由于國家間歷史、政治、文化、經濟等方面存在差異,導致法院判決的承認與執行存在矛盾,對國與國之間的合作和交流有著不良影響。所以,我國有必要在維護國家主權和司法統一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中國承認與執行外國法院判決制度,促進我國與他國的交流和合作。
中國承認與執行外國法院判決的流程主要分為五個步驟進行。第一,對申請主體有要求,除相關當事人或外國法院之外,其他人不得提出申請要求。第二,根據案件不同等級而選擇不同級次的法院受理申請。我國法院共分為四個級別,從高至低依次是最高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基層人民法院,分別受理不同程度的民事訴訟案件。第三,對于不同當事人,受理申請的期限有差異。如果當事人為自然人,則受理期限為一年;如果當事人為法人,受理期限為半年。第四,申請裁決。民事訴訟案件得到申請裁決,如有當事人不承認判決結果,則可以進行上訴,其判決將延時。第五,當事人提出申請時,應提交相關文件,包括原判決副本、相關文件證明等[1]。
現階段,我國關于外國法院判決的承認與執行制度方面有著期限規定的問題,不利于我國承認與執行外國法院判決制度的完善。
首先,未對承認外國法院判決期限進行規定,且對外國法院判決期限的具體承認問題沒有相關解釋。所以,有學者認為,我國《民事訴訟法》適用于申請執行方面,而不適用于承認判決方面。其次,就我國當事人申請外國法院判決的執行期限而言,其時間過短。通常,國內申請執行期限為15日,涉外訴訟中,他國當事人申請執行期限為30日。由此可見,我國承認與執行外國法院判決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2]。
目前,雙邊協助協定中涉及到外國法院判決的承認與執行問題,但僅局限于簽訂協議的雙方國家,其使用范圍較小。所以,我國有必要進一步完善外國法院判決的承認與執行制度。我國關于承認與執行外國法院判決的法律法規中,有著關于公共秩序保留、互惠要求原則等方面的規定,但是在實際訴訟案件中,未能充分發揮其適用性。所以,有必要在《民事訴訟法》中對承認和執行外國法院判決的條件進行詳細介紹。
首先,原判決法院有資格設立管轄權。管轄權問題的確定,為法院判決生效奠定有利條件。長期以來,原判決國家與被請求國家雙方對管轄權問題的操作中存在阻礙。倘若被請求國獨立確定管轄權歸屬,則造成被請求國管轄權過大,不利于國際民商事法律的進一步交流。所以,我國將涉外管轄權在法條中事先羅列,有助于當事人對我國相關法律法規有一定了解,既能避免我國管轄權的擴張,又為國際民事訴訟創造良好條件[3]。
其次,我國民事訴訟法中規定,我國承認和執行已生效的外國判決。但是,關于“已生效”概念的界定十分模糊。所以,我國在完善承認與執行外國法院判決制度時,有必要對“已生效”概念進行界定,以更好開展后續工作。
再次,程序公正和實體公正是我國法律正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確保法律程序的公正性,是我國完善承認與執行外國判決制度的重要審查條件。一方面,程序公正性主要表現在,確保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方面,包括敗訴當事人的上訴權利;另一方面,實體公正主要表現在,在涉外民事訴訟案件的審理過程中,相關人員不能存在偏見,確保絕對的公平公正性。
總之,國際民事訴訟中,國家與國家間一直存在著外國判決的承認與執行矛盾問題。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各國法律層面有著融合性。目前,我國與他國之間的國際民事訴訟越來越多,對訴訟當事人利益有著較大影響。為確保我國與他國的正常交往和合作,我國有必要完善外國法院判決的承認與執行制度,既彰顯我國法律的優越性特征,又有利于促進我國與他國之間的經濟往來,對促進我國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發揮著作用。
[1]葉竹梅.對我國承認與執行外國法院判決制度的重新審視——以湖北“三聯公司案”為視角[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05:122-125.
[2]葉竹梅,楊淑鴻.外國法院判決承認與執行制度之重構[J].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04:45-47.
[3]郭鋒.試論“互惠原則”于外國法院生效判決在中國承認與執行的適用[J].南通職業大學學報,2014,01: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