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國務院同意,財政部、農業部決定從2015年調整完善農作物良種補貼、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等三項補貼政策(以下簡稱農業“三項補貼”)。意見要求,一是在全國范圍內調整20%的農資綜合補貼資金用于支持糧食適度規模經營;二是選擇部分地區開展農業“三項補貼”改革試點;三是切實做好調整完善農業“三項補貼”政策的各項工作。
教育部印發專門通知,要求各地就辦學標準確定、項目規劃編制、加快審批進度、加強安全管理和落實公開公示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貧困地區義務教育推進力度。一是進一步明確辦學標準,作為實施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作的基礎。二是進一步完善項目規劃。三是進一步落實優惠政策。四是進一步落實公開公示。五是進一步加強安全管理。六是進一步強化省級統籌。
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已經出臺的優惠政策,有規定期限的,按規定期限執行;沒有規定期限又確需調整的,由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按照把握節奏、確保穩妥的原則設立過渡期,在過渡期內繼續執行。各地與企業已簽訂合同中的優惠政策,繼續有效;對已兌現的部分,不溯及既往。去年下發的《國務院關于清理規范稅收等優惠政策的通知》(國發〔2014〕62 號)規定的專項清理工作,待今后另行部署后再進行。
農業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聯合下發通知,明確了2015年已下達的相關財政支農項目專項資金,包括關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小麥“一噴三防”、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重大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旱作農業技術推廣、基礎母牛擴群、南方現代草地畜牧業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示范社建設、天然橡膠良種補貼項目等。
中央財政下撥特大防汛抗旱補助費5.05億元,支持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做好2015年應急度汛及水毀水利設施修復。財政部要求各地嚴格按照有關規定,管好用好資金,加快資金撥付和項目實施,確保應急度汛需要。
包括種糧直補政策,農資綜合補貼政策,良種補貼政策,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小麥、水稻最低收購價政策,產糧(油)大縣獎勵政策,培養農村實用人才政策,金融支持農業規模化生產與集約化經營政策,扶持家庭農場發展政策,引導工商資本到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種養業政策,農村危房改造補助政策等具體政策50 項。
中央財政下撥2015年城鄉義務教育補助經費1305.8億元。主要政策調整情況:一是提高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單位面積補助標準。中部地區每平方米由600 元提高到800元,西部地區每平方米由700 元提高到900 元。同時,繼續安排資金支持中西部地區地級市城鄉結合部學校和連片特困地區以外其他困難地區學校改善辦學條件。二是擴大“特崗計劃”實施范圍并適當提高工資性補助標準,將連片特困地區以外的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納入政策覆蓋范圍。
稅務總局發布公告,進一步放寬金融企業涉農貸款和中小企業貸款損失稅前扣除條件,將實施簡易程序稅前扣除限額由300 萬元提高到1000 萬元。由于企業所得稅的繳納方式是按季或按月預繳、年終匯算清繳,因此,2014年預繳期內未享受該政策的企業在年終匯算清繳時仍可享受。
通知要求,進一步加快農村客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村公路建設和提檔升級,推進“路、站、運”協調發展,加快農村客運站場建設,推進“客貨并舉、運郵結合”;進一步加大農村客運發展支持力度,推動建立農村客運公共財政保障制度。各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積極向當地人民政府報告,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完善稅費扶持政策;進一步提升農村客運安全保障能力;建立農村客運通達情況動態監管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