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院林 馮延云
河北大學政法學院,河北 保定071000
任何一種被需要的統治都必須具有合法性基礎——被接受的前提。我們所熟知的各式各樣的社會組織之所以可以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留下期特定的作用和政治影響,就是因為這些組織在一定程度上唄大眾接受,也或者說這些組織具備了其存在的合法性。關于組織的含義有多重,若取其動詞中的“安排、整頓”之義,那么,組織意味著統治,而統治必然包含了權力的施動者和受動者之間的權力關系。權威在統治的過程中可以使得下屬或者被統治者甘心情愿地服從統治,所以,在韋伯看來權威是合法性統治或組織的基礎。韋伯十分注重權威對組織的影響,并從這個角度他提出了三種互不相同的組織類型——神秘化組織、合理化——法律化組織和傳統組織。在這三種類型中,神秘化組織中,憑借著組織領導者的個人魅力以及品行進行統治,被統治者對領導者及其行為是狂熱崇拜的也是絕對服從的。因此,在韋伯看來這種類型的組織對應的是“超凡魅力型”權威;在合理化——合法化組織中,統治者的權力完全來組織中的各種規則,統治者只有在法律和規則的認可下才有發號施令的權力,并且統治者的權利是要受到規則和法律的制約,這種合理化——合法化組織對應了韋伯“法定權威”的理論;在傳統組織形態中,人們把約定俗成的習慣或風俗看成是權威,多以世襲制和封建制為表現形式,韋伯所說的“傳統組織”所行使的是“傳統權威”——基于傳統背景之上的合法化統治權威。
韋伯認為,“超凡魅力型權威”具有濃重的感情色彩,所以說這種類型的權威并不是理性的,以它作為官僚組織的基礎是不恰當的。“傳統權威只是為了維護傳統,是世襲的,不是按能力、知識來挑選管理者,非理性的,效率很低,也不宜作為官僚組織的基礎。只有合理合法化的權威才能作為官僚組織的基礎”①。
20 世紀以來,歐洲處于資本主義工業化時代,社會經濟有了很大程度的發展,民族國家也初步的形成了工業社會和民主的發展進程同樣有了進一步的突破,那個時候的政府在為經濟和社會的現代化而努力,企業為了實現更大規模的經濟效益也努力在管理上尋求更有效率更有價值的管理方式。韋伯的官僚組織理論的設計原則——理性適應了當時歐洲資本主義工業化的發展需求并推動了近代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構成了近代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之一。
官僚制被美國政治學家安東尼·奧羅姆稱作:“現代社會的世界性命運”,為20 世紀以來的現代社會組織形式和管理模式帶來了翻天復地影響,適應了工業社會為主導地位的統治形式的社會歷史的發展,它的存在是符合歷史發展的是具有合理性的。
首先,從理論上來講,韋伯的官僚制理論——強調現代理性——是把職能和職位作為標準來對權威進行優化配置,組織形式是層級制,管理主體是專業化了的職業官僚而理性則貫穿了制度運行的全過程。韋伯的官僚制作為一種理想的行政管理模式,其基本特征可以簡練的概括為:理性化、規則化、法制化、非人格化、職業化、公私分明化、效果的可預見性以及嚴格的等級制度。而:“對于官僚體制來說,‘可預見的規則’具有真正的決定意義。”②
其次,從實踐的角度講,簡言之,資本主義工業化時代孕育著官僚制。其為大型的行政組織帶來了績效和效率是不言而喻的。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生產力的提高,工業社會的各種組織機構也在朝著規模化、復雜化以及職業化的方向改進。傳統的個人的差異導致管理模式存在差異的范式因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已漸被淘汰,同時,以經驗為導向的管理方法難以適應社會工業化的要求了。所以,一種理性的并能按照嚴格的形式主義制度規范運作的制度才有可能為公共性事務帶來規范化和規模化的管理。此時,處于組織內部的決策群體和管理群體普遍發現了指揮——服務、非人格化特征的集權式組織理論或組織結構能夠彌補原有的官僚模式所具有的缺陷特征——專制、世襲、不可預見、非理性化,并順應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趨勢的組織管理模式。“資本主義工業化的發展要求必須有極為可靠、穩定、嚴格和精細的管理方式與之相適應,而一些西方工業化國家按照官僚制原則構建的行政管理體系和組織結構也在實踐上證明了它是當時最有效的社會組織形式”。③
[注 釋]
①吳喜雁.韋伯的官僚組織理論評析及其應運[J].當代經理人,2006.6.
②[德]馬克斯·韋伯.經濟與社會(下)[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2P97.
③劉學燕.批判與繼承:難以摒棄和超越的官僚制[J].重慶行政,2008.
[1]丁煌.西方行政學說史[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2).
[2]張曉峰.理性主義政策分析的缺憾[J].學海,2004(6).
[3][德]馬克斯.韋伯,林榮遠譯.經濟與社會(上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