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芙蓉
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廣元 628017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提升,高校學生隱私權越來越受到關注。大學生作為獨立的成年人個體應享有完全的隱私權,其各項具體隱私權利不應受到他人的侵犯。然而大學生作為高等院校中教育活動的接受者又必須受到學校的管理約束,此時大學生的部分隱私權必須讓位于高校的管理活動。怎樣把握好兩者之間的界限是當前保護大學生隱私權的關鍵所在。
高校大學生的身份具有特殊性,這決定了其隱私權也具有特殊之處。首先,從大學生的角度進行分析。高校學生多數已經成年,身心發育相對成熟,完全享有法律規定的隱私權。高校學生的特殊身份決定高校管理權的實現勢必會以犧牲學生的某些隱私權為基礎,進而為學生受教育權的實現提供保證。但是并不是所有大學生的隱私權都要為高校管理權的實現做出讓步,在實踐中高校應當以不影響高校管理權為界限。其次,從高校的角度分析。高等院校培養大學生任務的實現是以一定管理行為的實施為基礎,我國的相關法律中也對大學生遵守學校的各項管理制度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因此高校學生的隱私權必然有一部分要讓位于高校管理權,但是這種讓位以高校的合理管理行為為限。
首先,對隱私權的憲法保護地位進行明確。將隱私權概念明確納入憲法中,使隱私權作為基本人權的憲法保護精神獲得樹立,并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撐促進隱私權的實現。其次,確立民法中的公民隱私權的法律保護制度,為保護大學生隱私權提供實體法的法律依據,保障隱私權的具體落實中有法可依。再次,確立教育法律中大學生隱私權的法律保護制度。立法部門應當從大學生群體的特殊性出發,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高等教育法》、《教育法》中對大學生隱私權的權利范圍進行科學明確,并有效規范和制約高校的知情權、管理權,最終通過健全的法律保障促進大學生隱私權的保護和高校學生管理的有效實現。最后,對大學生隱私權的法律救濟途徑進行明確。通過補救因規范破壞而造成的權益損害是法律救濟的意義所在,規范人的行為以及保障人的權力的目的能夠通過法律救濟得以實現。著名法學家韋德曾強調救濟是權力實現根本所在。學生隱私權在高校教育管理權之下的實現同樣需要相應的救濟,缺乏救濟途徑的隱私權實體法保護將變得毫無意義[1]。
第一,對高校教師和管理人員的隱私權意識進行強化。高校管理權的實施者是管理人員和教師,他們具體管理行為的合法性受到自身法律意識的制約。所以促進權力保護意識和法制觀念水平提升不僅能夠有效保護學生的各項權利,也能夠進一步提升依法治校的水平。實踐中應當從以下兩個方面提升管理人員、教師的法律意識和行為合法性:首先,制定外在規范。高校管理者應當組織相關人員對《輔導員日常教育管理工作行為規范》進行制定,進而有效約束相關人員的具體教育和管理行為。其次,促進內在的提升。高校應當定期組織相應的法制講座和法律知識培訓,以促進高效管理人員和教師內在法律修養的有效提升。
第二,依法制定相應高校校規。高校在制定校規的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循各項法律規定,強化對學生權力的保護。規范在校師生的言行、促進良好的高校教育教學秩序的建立是高校校規的目的,但與法律規定不一致是當前很多高校校規存在的普遍問題,校規應有的效力被削弱。因此審查高校校規合法性時,應當依據高等教育的本質將保護大學生合法權益作為基本原則,大學生的隱私權是其中的重點。
第三,對高校大學生申訴制度進行建立健全。《教育法》中規定了學生有權就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情況向主管的行政機關進行申訴的制度。學生申訴制度在高校的建立,不僅使大學生的合法權益受到保護,又體現了教育的特殊性,成為大學生實際而有效的維護自身權利的途徑。但是在實踐中很多高校雖設置了相應的申訴制度,很多學生并不知曉去哪個部門申訴、怎樣申訴,甚至一些大學生不知道制度的存在,因此高校要避免大學生申訴制度的虛設化、形式化[2]。
第四,大學生要對相關隱私權法律知識進行深入了解,進而為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提供保障。通過掌握相關法律知識,學生能明確隱私權的范圍和內容,進而防止因缺乏對隱私權的了解而受到隱私權侵害。同時大學生還能夠根據了解的法律知識,在隱私權受到侵害的情況下利用相應的權利救濟途徑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本文對高等院校學生隱私權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完善我國高等院校大學生隱私權保護的措施進行了探討。但本文還存在一定局限,希望立法部門和教育主管部門能夠加強重視,采取有效措施提升高校學生隱私權保護水平。
[1]姜虹.論高校管理視角下的學生隱私權保護[J].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06):75-77.
[2]孫建偉.輔導員應是高校學生隱私權的保護者[J].網絡財富,2012(09):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