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娜
安徽財經大學法學院,安徽 蚌埠 233030
*本文系安徽財經大學大學生科研創新基金項目研究成果(項目編號:XSKY1504ZD)。
?
淺議股權眾籌平臺法律監管問題
吳麗娜
安徽財經大學法學院,安徽蚌埠233030
*本文系安徽財經大學大學生科研創新基金項目研究成果(項目編號:XSKY1504ZD)。

摘要:股權眾籌是我國新興的一種融資模式,以其門檻低、融資便捷等特點受到了中小企業尤其的追捧。我國相關法規規定了股權眾籌平臺作為合法的中介渠道,加之不斷增長的平臺數量使其成為了重點監管對象。但,股權眾籌平臺尚未形成完善的監管體系,投資者面臨著較大的資金風險。本文通過對各國股權眾籌平臺的監管現狀和我國股權眾籌平臺面臨的主要法律風險進行分析,探討進一步完善股權眾籌平臺監管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股權眾籌;眾籌平臺;法律監管

一、股權眾籌平臺的國際監管情況
2015年7月18日,人民銀行等十部委發布的《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將股權眾籌融資定義為主要是指通過互聯網形式進行小額股權融資活動,并將股權眾籌融資中介機構平臺作為融資唯一合法的渠道。平臺的監管成為股權眾籌融資合法、合規運行的一個保證,在其他國家也是監管的重點。從其自身監管來看,有注冊或許可的選擇。注冊制的國家有美國、加拿大等國家,以美國為例,從事股權眾籌的平臺必須在證券委員會注冊為經紀—交易商或“融資門戶”。而許可制的國家則顯得較為嚴格,英國對互聯網和其他方式的的融資模式都要求金融行為監管局的允許。發行人籌資額方面,英國對籌資額沒有限制,僅對后期的信息披露做了規定。美國規定在12個月內籌資金額不能超過100萬美元。此外,信息披露、持續性監管、投資者限制也是各國監管中的重要部分。
二、我國股權眾籌平臺法律風險分析
我國眾籌發展時間較短,一些監管法規也是近期才落地,且相互之間并沒有很好的配合。但平臺數量卻增長迅速,其中不乏掛著股權眾籌融資牌子,卻是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行為,對于普通投資人來說,識別專業性平臺的難度很大。
此外,因我國股權眾籌平臺身負提供交易場所、審核投融資雙方的資質、資金保管的多重身份,對其專業性有非常高的要求。我國的股權眾籌的平臺呈現的是網絡小企業下平臺扎堆、其他行業巨頭初始進入市場發展、極個別專門性平臺的景象,對于平臺準入性并無專門法律,在投融資雙方資格審核時,非專業性的平臺進行操作并不能確實地保障投資者弱勢方的利益。在僅有的《私募股權眾籌融資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中,對于開展股權眾籌融資的專業人員“3年以上金融或者信息技術行業從業經歷的高級管理人員不少于2人”的規定也不是十分嚴格,在動輒融資上百萬的情況下,對投資者十分不利。
信用風險也是眾籌平臺面臨的重大考驗。股權眾籌平臺首先考慮的是如何降低投資人的資金風險,目前僅有部分平臺進行了第三方資金托管,且未有具體的托管方式公布,投資人的資金還是掌握在平臺運營者手中,一旦運營者內部發生誠信危機,對投融資雙方都是巨大的損失。負責資金托管的第三方是否能夠盡到職責,如何判斷平臺的資質和進行監管,也尚無配套的法律進行規制。
同時,平臺對于融資者資質進行審核時,擁有較大的權力,此時投資者或因制度原因、或因股權眾籌本身的特性,而無法擁有直接審核融資者資質的權力,得到僅是平臺運營者審核后的結果。大部分平臺都是采取獲取傭金的方式謀利,為獲得大額傭金,平臺審核資質時可能會出現不盡責的情況,給投資者造成損失。
三、完善我國股權眾籌平臺的監管建議
目前我國股權眾籌明確由證監會監管,對平臺有備案登記的要求,對事前監管的規定已有,但并未有完善的事中監管、事后監管等措施構成持續性監管。完善股權眾籌平臺各個階段的監管措施,是接下來應該關注的重點。
股權眾籌在經營過程中應當受到監管,在信息披露方面,可以采取縮短披露周期、細化審核內容等措施,對股權眾籌平臺自身的內控水平、持續合規情況的有相應的監督。在眾籌平臺未能履行其義務時,也應有相應的部門來進行監管,妥善地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同時,立法部門應盡快出臺配套的監管法律,使得投資者有法律依據來維護自己權益,監管部門也有合法的行政依據。
首先,應當將第三方資金托管作為強制性規定引入,杜絕平臺與資金的直接接觸,同時對資金的使用信息有周期性公布的規定,保障投資者的知情權。同時應當引導融資者進行多樣化的資金退出機制發展,以京東股權眾籌平臺與雕爺牛腩的合作來說,其主要根據經營狀況對投資者進行現金分紅,且確定了5年后由其回購股權的良好的退出機制。多樣化的退出機制,能使投資者的投資風險降低,更滿足了草根投資者普遍追逐低風險的心理。在完善退出機制的同時,平臺還需在投資者初始投資時,即履行一個全面告知的義務,保障投資者的充分選擇權。
[參考文獻]
[1]何欣奕.股權眾籌監管制度的本土化法律思考——以股權眾籌平臺為中心的觀察[J].法律適用,2015(03):97-101.
[2]樊云慧.股權眾籌平臺監管的國際比較[J].法學,2015(04):84-91.
[3]龔鵬程,王斌.我國股權眾籌平臺監管問題研究[J].南方金融,2015(05):56-58+76.
[4]呂金蓬.我國股權眾籌平臺的法律風險及對策[J].法制與社會,2015,(19):110-111.
作者簡介:吳麗娜(1995-),女,苗族,湖南綏寧人,安徽財經大學法學院2012級本科生,法學專業。
中圖分類號:F83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5)31-00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