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曉
蘇州市吳江區委黨校,江蘇 蘇州 215200
?
互聯網時代基層法治建設的轉型研究
李曉
蘇州市吳江區委黨校,江蘇蘇州215200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完善,這也意味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給基層法治建設帶來了新的機遇與廣闊的空間。基層法治建設是國家依法治國的重要基石,是促進社會安定和諧的重要保障。現階段,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積極的促進了基層法治建設的轉型,但是在實際的基層法治建設過程中仍舊存在一些問題,不但影響基層法制建設的轉型,還影響基層法治建設的效果。以下本文就吳江地區,在互聯網時代基層法制建設的轉型展開探討,并對吳江地區基層法制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相關對策,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促進基層法治建設的順利轉型。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吳江地區;法制建設;轉型研究;問題;對策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積極的推動了社會的各行各業,這也給基層法治建設帶來新的動力,通過互聯網的手段,能夠有效的增加宣傳空間,增加信息傳遞的準確性和安全性,從而有效的實現基層法治建設的轉型。但在實際的互聯網時代基層法治建設的轉型階段,仍舊存在一些問題,基層網絡資源有限,基層網絡建設、安全管理仍舊不夠強,甚至還存在網絡多元化對傳統價值觀念的影響。這也就使得基層法治建設轉型進展不夠順利。這就需要對互聯網時代基層法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應對措施,從而促進法治基層建設的順利轉型,促進社會的和諧安定,從而實現法治社會與和諧社會的建設。
一、吳江基層法治建設
吳江地區,在實際的基層建設過程中,始終將基層法治建設作為工作重心,并結合吳江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合理的基層法制建設的策略。吳江是全國批發依法治理的工作聯系點,并以示范模板為全國提供參考和示范。在實際的基層法治建設的過程中,以強化黨的執政地位,維護群眾的根本利益,強化農村建設,實現新農村、法治社會和和諧社會的建設的出發。并堅持貫徹黨的領導、強化基層黨建、完善基層法律法規、優化基層工作人員素質,并加強人員考核,促使吳江基層法治建設成為我國基層法治建設的模板,并積極為我國的基層法治建設提供參考。
吳江地區為了實現基層法治建設的效果和質量,制定了相關規范和任務,促使各基層地區人員能夠明確自身職能,加強了工作效率,并積極的提升基層人員的法治觀念,并實現了基層法治學校的建設,推行了《農民學法用手冊》,極大的促進了吳江基層法治建設。
此外,吳江地區采取了多種形式和措施,確保基層法治建設的滿意率,注重法治創建,構建適宜的法治建設環境。嚴抓規范執法,提升基層法治建設的效果和影響力。制定合理的考核激勵,提高基層法治建設的動力。從而積極推動吳江地區的基層法治建設,為我國基層法治建設、構建法治社會與和諧社會提供良好的模板作用。
二、互聯網時代基層法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基層建設不斷進步與完善,但是實際的基層公民法治意識仍舊淡薄,主要是由于基層公民的文化水平不高,綜合素質不強。基層公民的法治意識、法治觀念都不夠,這也就使得基層公民的在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不能找到有效的維權途徑,不能有效的將法律的作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武器,采取不合理的應對手段,不但不能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還會導致自身觸犯一些相關法律。而這些因素,主要是由于,基層工作人員在實際的宣傳管理工作時,沒有充分的將網絡與宣傳工作相結合。
隨著我國法治建設的不斷完善和推進,使得我國大多數基層法治建設獲得了極大的進步,但是在實際的基層法治建設過程中,基層法治建設的一些法律法規的質量不高,不能有效的適應基層地區的實際情況,甚至出現一些法律法規的不夠嚴謹,相關內容過于原始,不能起到有效的規范和指導作用,法律法規更新不夠及時,法律法規出現斷層和缺失。而這一現象在網絡時代下顯得更為明顯,尤其是一些相關網絡法規不夠完善和健全,導致一些不合法的言論和活動,通過網絡展開,制約基層法治建設的順利轉型。
基層法治建設過程中,需要快速有效的執行力,從而促進基層法治建設的順利完成。但是,在實際的基層法治建設過程中,有關部門制定的相關法律法規、法治建設決策不能得到有效的執行,在執行的過程中執行出現偏差、執行緩慢等情況時有發生,此外,相關信息技術應用不夠全面,相關工作仍舊停留在傳統的辦公模式,不但制約網絡技術的應用,還影響了基層法治建設的工作效率。此外,由于網絡技術應用不夠徹底,導致執法者與管理相對人員之間缺乏溝通,甚至造成基層群眾與執法人員之間出現對抗的狀況,制約基層法治建設。此外,沒能通過信息技術,實現基層各個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影響基層法治建設轉型的順利完成。
基層地區由于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全面,影響基層地區的相關信息流通,導致基層地區信息流通相對閉塞,使得基層群眾受到傳統思想觀念影響的較深,對法治建設的重視程度不高,使得國家制定的相關法律法規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而且,還會出現基層干部以權壓人的現象,影響和諧社會的構建與完善。
在實際的基層法治建設過程,相關基礎人員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夠徹底,沒能有效的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導致信息基礎沒能充分體現有效性和時效性,而且基層工作人員在實際的工作中仍舊采取老舊的辦公策略,直接影響辦公效率。而且基層法治建設的信息傳遞和信息共享不能得到有效的實現,造成相關法治建設的決策和制度不能得到有效的執行。此外,由于基層網絡資源匱乏,相關法律法規不能有效的傳到基層地區,資源匱乏是制約基層法治建設的重要因素,基層相關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
在互聯網時代,農村基層建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網絡的影響。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極大的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并為人們提供一個良好的交流平臺。但是在實際的網絡監管中,一些虛假信息與不良新聞,也會通過互聯網向基層地區流傳。而且,網絡信息傳遞具有極強的隱蔽性,會使得基層網絡監管的力度不夠。這就會給一些惡意散播不良信息和影響社會安定和和諧社會的不法信息,會影響基層群眾的對政府的公信度,影響基礎法治建設的質量和效果。
三、互聯網時代基層法治建設的轉型策略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基礎法治建設提供了很大的機遇,也帶來了挑戰,因此,基層工作者,需要充分的結合互聯網基礎,對基層法治建設的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從而促進基層法治建設的順利轉型。
在實際的基層法治建設過程中,群眾的法治素質是影響基層法制建設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實際的基層法治建設時。工作人員需要充分的重視基層群眾的法治素質培養,促進公民的法治意識和法治意識的提升,通過網絡技術的使用,加大對基層群眾的法治教育,加強群眾的法治觀念和法治意識。例如:在吳江地區,基層建設過程中,通過互聯網技術有效的促進法治社會的構建,適宜的進行法治宣傳和法治知識普及,并注重公益廣告的宣傳和播放,從而促進基層群眾的法治觀念的提升。并適時舉辦一些法治文藝匯演,法治電影展播等活動,積極的將網絡應用于法治宣傳。還舉辦了以“中國夢”為基礎的法治宣傳的微電影劇本征集活動,從而促進基層群眾法治觀念的提升。
實際的基層法制建設過程中,需要積極的推行法治建設,并針對以往的相關法律法規進行修正,避免法律法規與現階段的社會情況不相符的情況發生,此外,還需要構建良好的基層法治建設網絡環境,針對基層現階段,網絡環境受到外界影響因素嚴重的情形,結合地區實際情況,制定相關網絡法律法規,加強對網絡的約束力,構件一個積極健康,法治的基層網絡環境。例如:吳江地區在實際的網絡法治環境構建的過程中,有效的建立相關網絡規范和法規,并以示范村形式,為各方提供參考,從而有效的提升法治建設環境,實現法治建設的效果。
針對現階段,基層網絡應用效率不高,辦公方式老舊等問題,需要積極加強基層法治建設轉型的相關網絡技術應用。實現在網絡的基礎上,積極的推進基層法治建設的各個部門之間的交流和信息貢獻,提高信息的實效性和真實性,此外,還需要針對基層群眾與執法之間交流不暢通的情況,有效的實現網絡交流和對話,從而降低沖突的發生。并制定合理的考核機制、激勵機制,促進提升基層法治建設的質量和執行力。
轉變基層群眾的思想束縛,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加大基層群眾與外界的溝通和交流,針對消息閉塞的基層,就需要加強對網絡基礎設施的剪裁,從而促使基層群眾與外界的信息流通,開闊基層群眾的視野。此外,相關基層工作人員還要加強基層法治的宣傳力度,確保基層群眾能夠充分重視到法律的重要性,并在遇見實際利益受損時,積極尋求法律的援助。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基層法治建設也變得與網絡技術息息相關,針對傳統的法治建設時,相關基層工作人員仍舊停留在原始的工作狀態時,需要強化對信息技術的使用,充分的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基層建設中。此外,還需要完善基層網絡建設,確保基層的信息交流暢通,實現城鄉寬帶建設同步,促進基層法治建設的順利完成。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也最大限度的加大了信息的流通和傳遞,但隨著基層網絡建設的進一步完善,基層法治建設不夠完善,就會導致一些不良信息和惡意信息傳遞,影響基層群眾對政府的公信度。基層網絡監管人員需要加強對網絡的監管力度,適宜的優化基層網絡環境。
四、結語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積極的推動了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這也就使得互聯網時代悄然來臨。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基層法治建設帶來了機遇與挑戰。針對吳江地區的互聯網時代下的基層法治建設情況,針對基層法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結合實際情況,提出基層法治建設轉型策略,積極促進法治社會與和諧社會的構建,實現社會安定和諧。
[參考文獻]
[1]夏淼,郝相赟,夏晶.論網絡時代我國基層民主法治建設的困境與路徑分析[J].理論界,2011,07:18-20.
[2]朱運河.淺析農村基層法治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法制與經濟(下旬),2011,08:101+103.
[3]胡傳宏.創新法治文化管理機制 提升基層法治建設水平——連云港市連云區法治文化建設創新經驗[J].法制與社會,2011,29:198-199.
[4]張琳琳,楊榮升.基層法治建設是依法治國的基石[J].人民之聲,2015,06:39-42.
[5]軒傳樹.互聯網時代下的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實質、條件與路徑[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4,03:105-110.
[6]陸宇峰.以社會治理創新迎接法制改革轉型[J].法學,2014,09:51-64.
作者簡介:李曉(1977-),男,漢族,江蘇蘇州人,蘇州市吳江區委黨校講師,研究方向:政治學。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5)31-01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