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知識產權哲學視角探討商業方法專利的正當性
楊宇
中國政法大學,北京100088
摘要:在傳統的認識上,商業方法只是屬于智力活動的規則,并沒有內列在專利保護的范疇之中。然而隨著商業的發展,在當今電子網絡的環境下,電子商務得到很大的發展。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美國率先確立了商業方法可申請專利保護。商業發難的專利性之所以被接受,必然有一定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知識產權;哲學;商業方法;專利權;正當性
中圖分類號:D913
作者簡介:楊宇(1992-),女,漢族,中國政法大學民商法學碩士研究生在讀。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的加速發展,人們的創新速度也在不斷的加快,新的知識創新層出不窮,人們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也在不斷的加強,這樣的發展趨勢,給專利法的制定提出了新的要求。商業方法作為一種新型的專利,是在計算機技術和電子商務的發展的基礎上而來的,商業方法的專利性,有助于保障我國計算機和電子商務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是知識產權順應時代發展必須做的決定,是我國法律制度逐漸完善的變現。
一、知識產權勞動理論
洛克的自然法理論是知識產權理論的最初來源,在洛克的主張中,人們的財產權利給予保護是公民社會存在的重要原因,他哲學的觀點為現在知識產權的制度提供了哲學上的理論基礎。而對于人們創造出來的知識的產權保護,是近代才產生的,在之前法律只關注人們自身享有的物質財產保護,在法律上給予人們對于財務的所有權,而對于知識這樣無實物的東西沒有保護的意識。近代,原有的哲學上的自然勞動權利得到了全新的認識,其被擴展到人們的智力知識產權的領域,在這之中是一個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而通過人們認識的發展,自然法則在法律中得到了確認,為財產權和知識產權具有正當性提供了理論基礎。
二、商業方法專利私人利益于公公利益的平衡
利益平衡原則是知識產權平衡倫的發展來源,這一原則是在英國首先提出的,當時是為了保障圖書作者可以從圖書出版商那里獲得相應的報酬。圖書出版商再通過使用圖書獲得收益。利益平衡的原則的內涵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得豐富起來,已經成為整個知識產權體系的基本原則。在這一原則中,要同時考慮知識產權所有者和社會公眾的利益,達到兩者利益的平衡。知識產權的平衡理論包括三方面的平衡,對于創造者的活動以及對知識產品傳播兩者的激勵上的相對平衡;對于創造者活動的激勵以及使用者的相對平衡;還有就是私人利益于社會公共利益的平衡。這三對平衡中的實質就是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平衡。知識產品的創造者對于該產品的知識產權的所有權,是屬于私人利益。商業方法的開發最初的目的就是開發者希望能夠給自己帶來一定的利益,推動自己商業的發展,并且該商業方法帶來的利益可以彌補在開發以及申請專利中的成本。當然商人能否通過自己的這方法盈利,獲得預計的利益,是一個不確定的情況。但是不管這一商業方法是否到達其開發者的利益預期,都應該獲得在法律上的專有權。商業方法得不到應有的保護的話,就阻礙了優秀的商業方法的產生,不利于社會經濟的良性發展,因此要在法律上保障開發人的專有權。但是為了實現私人利益于公用利益的平衡,在保障開發人的權益時,還要對其權利有一定的限制,確保公共的利益。這種限制主要的是時間上的限制,對于商業方法專利的有效期有規定的年限。
三、商業方法專利中國家利益于國際利益
知識產權的法律有國家法和國際法之分,兩個法律體系管轄范圍不一樣,其內容也是不一樣的。國內法是根據本國內部的環境制定的,與本國的經濟與科學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說知識產權的客體的變化首先是在國內法中變現出來。現如今,不管在哪一個國家,知識產權的客體的范圍是逐漸擴大的趨勢。隨著經濟的全球化,科學技術在全球范圍內的共享,各個國家制定知識產權相關法律的步驟在加快,有些國家制定對于商業方法專利的保護,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于國家利益的保護。
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由于經濟基礎的不同,其科技發展的水平也是有一定的差距的。發達國家利益于發展中國家的相互利益的平衡,是國家利益于國際利益的平衡的實質。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意識形態上一般會有不同,兩者行為的利益驅動也是不同的。發達國家由于擁有更加先進的經濟發展水平,其在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上要高于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為了謀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往往會用自身的優勢擠壓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空間。為了保持國家利益于國際利益的平衡,即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利益的平衡,推動全球經濟的共同發展。發達國家在追求利益的過程中,應該為發展中國家留有成長的空間,顧及到競爭對手的合理利益。這是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差距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全球和諧發展的必然做法。
四、結語
通過研究商業發展過程可以發現,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其自身的科技水平在全球中的地位,決定了這個國家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科學技術比較落后的國家,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會比較弱,對于科技水平比較高的國家則相反。而在商業方法專利中,這種現象的則更為明顯,因為現如今商業方法與電子網路有著密切的關系,而網絡的全球性則加大了商業方法的保護難度,因此需要制定強力的商業方法專利的保護政策。
[參考文獻]
[1]張嘉瑩.知識產權的正當性理論反思——讀<當代西方知識產權理論的哲學反思>有感[J].法制與社會,2014(20):263-264.
[2]張成志.論知識產權的法哲學基礎[D].安徽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