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賀莊
(陜西省榆林市第一醫院,陜西 榆林 719000)
氟哌噻噸美利曲辛聯合安腸寧腑湯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療效及對血清IL-8及TNF-α的影響
任賀莊
(陜西省榆林市第一醫院,陜西 榆林 719000)
目的觀察氟哌噻噸美利曲辛聯合安腸寧腑湯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IBS-D)患者的療效及對血漿白細胞介素-8(IL-8)及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的影響。方法將140例確診為IBS-D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70例。實驗組采用氟哌噻噸美利曲辛聯合安腸寧腑湯治療,對照組單純采用氟哌噻噸美利曲辛進行治療。觀察2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血漿IL-8及TNF-α水平的變化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2組治療效果。結果治療后2組血漿TNF-α、IL-8水平及癥狀積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均<0.05),且實驗組降低程度大于對照組(P均<0.05);治療后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氟哌噻噸美利曲辛聯合安腸寧腑湯治療IBS-D效果更好,且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安腸寧腑湯;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TNF-α;IL-8
腸易激綜合征(IBS)屬于腸道功能紊亂疾病,可以分為腹瀉型、便秘型以及二者交替型,其中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IBS-D)發病率最高。有研究顯示,腸道菌群失調以及精神心理因素可引發IBS-D,氟哌噻噸美利曲辛可以調節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維護腸道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并協調胃腸運動[1]。中醫認為,IBS-D主要病因為飲食不節、外感時邪以及情志失調等,治療應以健脾止瀉、疏肝理氣為原則[2]。安腸寧腑湯具有緩解腹痛、腹瀉、納呆、黏液便等功效[3]。2012年2月—2014年9月,筆者觀察了氟哌噻噸美利曲辛聯合安腸寧腑湯治療IBS-D的效果及對血漿白細胞介素-8(IL-8)及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響,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上述時期我院收治的IBS-D患者140例,均符合《腸易激綜合征中醫診療共識意見》中相關標準[4];年齡20~60歲;患者本人及家屬簽署本研究知情同意書。排除存在嚴重器官病變者,合并精神類疾病或傳染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凝血功能障礙者,對相關藥物過敏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2組:實驗組70例,男28例,女42例;年齡20~60(38.9±1.2)歲;病程(2.4±0.3)個月。對照組70例,男30例,女40例;年齡20~60(38.6±1.4)歲;病程(2.3±0.4)個月。2組年齡、性別、病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
1.2治療方法 2組均給予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基礎對癥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給予氟哌噻噸美利曲辛1片/次口服,每天2次,每4周為1個療程。實驗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服用安腸寧腑湯,組方:白芍15g、白術12g、陳皮12g、木香10g、柴胡9g、防風6g、砂仁6g。頭煎30min后取藥汁150mL,二煎20min后取藥汁150mL,把2次取得的300mL藥汁充分混合,早晚飯前30min各服150mL。
1.3觀察指標 觀察2組治療前后血漿TNF-α及IL-8水平及IBS癥狀積分的變化。依據中醫癥狀計分法進行統計,腹瀉:無計0分,大便溏薄2次/d計2分,大便溏薄3~4次/d計4分,大便溏薄5次/d以上計6分;腹脹:無計0分,偶有腹脹計2分,每日持續1~3h計4分,腹脹持續不減計6分;腹痛:無計0分,偶有腹痛計2分,腹痛每日持續1~3h計4分,腹痛持續不減計6分。同時記錄不良反應,包括腹痛、腹瀉、便秘和口干等發生情況。
1.4療效評定標準 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相關標準[5]制定。痊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綜合療效指數為100%;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綜合療效指數評分>70%;有效:臨床癥狀明顯減輕,綜合療效指數評分35%~70%;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綜合療效指數評分<35%。綜合療效指數=(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100%。
1.5統計學方法 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2組治療前后血漿TNF-α、IL-8水平比較 2組治療前血漿TNF-α、IL-8水平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2組治療后血漿TNF-α、IL-8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均<0.05),且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血漿IL-8、TNF-α水平比較
2.22組治療前后IBS癥狀積分比較 2組治療前腹痛、腹脹、腹瀉積分以及總積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2組治療后腹痛、腹脹、腹瀉積分以及總積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均<0.05),且實驗組低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2。
2.32組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2組不良反應比較 實驗組發生腹痛1例,腹瀉2例,便秘1例,口干0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對照組發生腹痛4例,腹瀉3例,便秘3例,口干3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9%。2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4.285,P<0.05)。

表2 2組治療前后IBS癥狀積分比較,分)

表3 2組治療效果比較 例(%)
IBS-D是最常見的消化道系統疾病之一,是指一組癥候群,包括間歇或者持續性發作的腹脹、腹痛、大便形狀異常和排便習慣異常,但是卻又缺乏生物化學以及形態學的合理解釋。其病因與腸道感染、飲食以及精神心理因素關系緊密[6]。有研究認為,腦-腸軸作用、胃腸激素、免疫功能異常以及神經肽導致的平滑肌運動功能紊亂、腸道動力學異常以及腸道高敏感性和IBS-D發病密切相關[7]。近年研究發現IL-8和TNF-α促炎癥趨化因子水平與IBS-D發病也存在緊密關系[8],TNF-α在腸黏膜內通過旁分泌或者自分泌的作用,局部誘導腸黏膜發生炎癥反應,而通過腸道的局部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復雜作用,腸黏膜炎癥可以引發腸神經系統-平滑肌功能的可逆性改變。目前相關研究發現,以IL-8為代表的趨化因子通過誘導產物促進TNF-α誘發炎癥反應,二者的作用是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9]。因此抑制二者的高水平表達,減少炎癥因子對組織細胞的破壞是治療IBS-D最關鍵的因素。
氟哌噻噸主要作用是促使突觸前膜多巴胺的合成與釋放,調節自身受體;美利曲辛則可以抑制突觸前膜對5-羥色胺以及去甲腎上腺素的再攝取。因此氟哌噻噸美利曲辛可以提高突觸間隙多巴胺、5-羥色胺以及去甲腎上腺素等多種神經遞質水平,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抑制IL-8和TNF-α促炎癥趨化因子高表達,從而維護胃腸協調運動以及腸道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10]。但是該藥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患者治療依從性差,并且停藥后易復發,遠期效果不理想。
IBS-D在中醫學中屬于“泄瀉”范疇,其病機為脾腎兩虛、濁陰不降、清陽不升[11]。安腸寧腑湯主要以白術、柴胡為主,以陳皮、木香、白芍、防風、砂仁為輔,共同達到健脾止瀉、疏肝理氣之功效。其中柴胡疏肝解郁,白術補脾益胃,白芍柔肝止痛,陳皮燥濕理氣,砂仁行氣化濕,木香止痛行氣,甘草補中益氣止痛,防風勝濕止瀉,白術與白芍配伍可以調和肝脾之氣,白芍與甘草配伍具有化陰的效用[12]。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柴胡具有中樞抑制作用,能夠有效改善IBS-D患者內臟高敏感性,其有效成分柴胡皂苷具有興奮離體腸平滑肌,促進小鼠小腸推進作用,而柴胡多糖和柴胡水提取物還具有促進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13]。白術能夠有效通過興奮胃腸道的M受體而易化小腸平滑肌肌電,達到推動胃腸運動的功能[14];白芍不僅能夠促使胃腸慢電波幅度減少,周期延長,同時還具有明顯胃、腸電抑制作用,而白芍中芍藥苷能夠抑制阿司匹林、幽門結扎法造成的大鼠實驗潰瘍發生率,降低游離酸度、總酸度以及胃液的pH值,同時對胃液分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5]。
本研究結果顯示,氟哌噻噸美利曲辛聯合安腸寧腑湯治療IBS-D,可促進胃腸黏膜修復,抑制IL-8和TNF-α分泌,減輕對胃腸黏膜的損傷。且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并且未出現血液系統、變態反應等不良反應,說明中藥安腸寧腑湯應用安全可靠,無明顯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氟哌噻噸美利曲辛聯合安腸寧腑湯可以抑制IBS-D患者IL-8和TNF-α促炎癥因子的過度表達,降低IBS-D各癥狀積分和不良反應發生率,增強治療效果,值得推廣應用。
[1] 彭濤,劉玉蘭,夏志偉,等. 氟哌噻噸美利曲辛聯合布拉酵母菌治療伴有焦慮抑郁狀態的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的療效評估[J]. 中華消化雜志,2015,35(2):122-126
[2] 蘇曉蘭,魏瑋. 溫腎健脾方對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大鼠Th1/Th2表達的影響[J]. 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29(5):550-554
[3] 張曉園. 安腸寧腑湯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49例[J]. 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29(6):599-600
[4] 張聲生,李乾構,魏瑋腸,等. 易激綜合征中醫診療共識意見[J]. 中華中醫藥雜志,2010,25(7):1062-1065
[5]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6164
[6] 李秀清. 綜合療法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的療效及作用機制[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23):2545-2547
[7] 敖麗麗,李曄. 益腸止瀉方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50例[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5,21(2):213-216
[8] 梁皓天,宋靜榮.TNF-α,IL-6,IL-8水平與潰瘍性結腸炎相關性研究[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21):92
[9] 謝建華,劉登洋. 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聯合地衣芽孢桿菌治療腹瀉型IBS療效觀察[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4):29-30
[10]MotoyoriKanazawa,ShinFukudo.Relationshipbetweeninfectiousgastroenteritisandirritablebowelsyndrome[J].ClinJGastroenterol,2014,7(1):14-18
[11] 李德鋒,徐陸周,周曉虹. 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病機治則探析[J].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14(5):104-106
[12] 黃適,林壽寧,雷立民,等. 安腸湯結腸水療對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患者IL-1β和IL-10的影響[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1):11-12
[13] 金順姬. 柴胡的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J]. 現代醫藥衛生,2009,25(7):1704-1705
[14] 王華新,劉文娟. 白術在胃腸道疾病方面的藥理與臨床應用[J]. 時珍國醫國藥,2007,18(11):2847-2848
[15] 張國民,莫新民,劉慧萍,等. 疏肝和胃丸抑制胃潰瘍大鼠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作用的實驗研究[J]. 山西中醫學院學報,2007,8(1):16-17
10.3969/j.issn.1008-8849.2015.27.022
R574.62
B
1008-8849(2015)27-3020-03
2015-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