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珊琦
(廣西靈山縣人民醫院,廣西 靈山 535400)
循證護理在胃癌根治術中的應用
徐珊琦
(廣西靈山縣人民醫院,廣西 靈山 535400)
目的探討循證護理在胃癌根治術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及意義。方法將進行胃癌根治術的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給予傳統的整體護理模式,觀察組在循證護理理論指導下,對胃癌根治術中目前可能存在的并發癥提出護理問題,并進行護理干預。然后尋找實證,制定臨床護理路徑,并按照路徑實施護理干預。對比觀察2組手術并發癥、臨床療效、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以及患者的生存質量、心理狀況。結果觀察組對護理的滿意度和生存質量量表得分高于對照組(P<0.05),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得分少于對照組(P<0.05),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2組治療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行胃癌根治術患者應用循證護理臨床,可以降低手術并發癥的發生率,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同時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改善護患關系。
循證護理;整體護理;胃癌根治術
胃癌根治術是目前治療胃癌的有效方式,但是作為一種有創治療又常給患者身心健康帶來較大的沖擊[1-2]。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醫療護理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需要護理人員在護理服務中不斷創新、提高服務質量、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本研究采用前瞻性、成組對照研究對胃癌根治術中患者應用循證護理理論指導下臨床護理路徑護理模式,探討循證護理的應用價值及意義,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全部患者資料來自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外科住院進行胃癌根治術的患者96例。該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患者神志清醒,智能正常,對護理人員的言行能夠理解,對問卷調查能夠配合。患者無腦卒中、嚴重心血管疾病、其他惡性腫瘤、肝腎功能衰竭、呼吸衰竭等危重疾病。患者的文化程度需在小學水平以上,對調查問卷的內容能夠理解,并能夠獨立作出解答。患者既往無精神疾病史,無精神疾病家族史,無精神藥物服用史。其中男56例,女40例;年齡26~73(42.07±9.28)歲;病理類型:高分化腺癌37例,中分化腺癌54例,低分化腺癌5例。按照隨機數字表將入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54例和對照組42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傳統整體護理模式,包括入院健康宣教、監測患者生命體征、遵醫囑服藥和輸液等。觀察組給予循證護理理論指導下臨床護理路徑護理,護理人員遵循循證護理方法對胃癌根治術中的患者進行觀察護理,提出目前臨床存在的護理問題,進行文獻查詢、專家咨詢等方式對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查找實證,然后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和臨床的護理經驗,有針對性地制定循證護理計劃和措施并在護理工作中開展實施。具體方法如下。

表1 2組一般資料比較
注:WHOQOL-BREF為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SAS為焦慮自評量表;SDS為抑郁自評量表;高為高分化腺癌;中為中分化腺癌;低為低分化腺癌。
1.2.1臨床護理問題 目前胃癌根治術中存在的臨床護理問題包括:腹腔出血、咽喉部疼痛、下肢靜脈血栓形成、術中生命體征不穩、皮膚壓傷、術中焦慮抑郁的情緒狀態等。
1.2.2查找實證 ①腹腔出血:高血壓病史、凝血機制障礙、全身狀況差、術前腸道準備不充分、劇烈嘔吐和咳嗽導致腹腔壓力增大、手術操作不熟練、鈦夾脫落、創面止血不確切等原因可以導致腹腔出血。②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因手術采取全身麻醉、術中采用的體位為頭高足低位,全身麻醉時下肢肌肉收縮功能降低,周圍靜脈擴張,術中頭高足低的體位對下肢靜脈血液回流時增加了阻力,靜脈內的血液淤滯加重,加上血管壁出現損傷以及血液呈現高凝狀態可以導致下肢靜脈的血栓形成。③術中焦慮抑郁情緒:癌癥會威脅生命安全、手術帶給患者機體創傷與疼痛、手術和麻醉帶給患者恐懼緊張、擔心手術會失敗、離開家人獨自進入手術室讓患者覺得孤獨和無助、陌生的環境和冰冷的各種儀器設備讓患者感到恐懼等,多種因素可以引患者的發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狀態。④術中呼吸道阻塞、咽喉部疼痛:由于術中全身麻醉、氣管插管的影響,患者的自主呼吸受抑制,呼吸道分泌物分泌多且不能及時有效咯出,加上術中持續臥床,麻醉中容易出現食物反流、嘔吐、誤吸等因素,可使患者出現呼吸道阻塞,感到咽喉部不適,氣管痙攣充血,水腫,咳嗽反射減弱,喉部疼痛。⑤術中生命體征不穩定:胃癌影響患者對營養的吸收,術前禁食水導致患者體液量不足,術中手術的創傷引起的出血和體液丟失,精神緊張導致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而影響生命體征,手術室的環境溫度過低及患者暴露部位多都可以影響體溫,麻醉藥物可以影響生命體征,引起血壓、體溫、呼吸和心率的變化。⑥皮膚壓傷:全身麻醉時患者的感知覺減退、自主運動消失,手術時間過長,對于皮下脂肪少、營養不良而導致皮膚的保護防御能力下降的患者,受壓部位的皮膚可以出現破損和感染,從而出現皮膚壓傷。
1.2.3循證護理計劃和措施 ①腹腔出血:術前認真準備手術器械和設備,保證手術設施功能完好,術中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腹部體征、吻合口的情況,與手術醫生嚴密配合,嚴格按照護理操作規范進行各項護理工作,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②術中焦慮抑郁情緒: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況,對患者多關心、多鼓勵,做好健康宣教,術前告知患者與手術相關的知識,向患者詳細介紹手術醫生的信息,盡量讓患者熟悉手術室的環境和人員,讓患者了解手術的療效,與患者家屬溝通,獲得家屬的支持和理解,幫助患者進行不良情緒的疏導,及時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引導患者樹立戰勝疾病和困難的信心,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③下肢靜脈血栓形成:術前護士在協助準備手術體位時,盡量使患者保持舒適。評估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必要時應用抗凝劑,并通過術中合理適量的補液來降低因手術體液丟失而導致血液呈現高凝狀態,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術前做健康宣教時告知患者可能出現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并發癥,鼓勵患者術后床上多翻身、早期下床運動,鼓勵患者進行足踝的主動和被動活動、雙下肢肌肉等長收縮鍛煉以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血栓形成的可能性。④咽喉部疼痛:患者麻醉消退、意識清醒后盡早做深呼吸動作,用清水對咽喉部反復多次洗漱,超聲霧化吸入。
1.3觀察指標
1.3.1手術并發癥 調查手術后出現的各種并發癥,包括術中轉開腹手術、吻合口瘺、吻合口感染等。
1.3.2滿意度調查 出院時調查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由患者根據自己的主觀感受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3級對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定。滿意度=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3.3生存質量和心理狀況 全部患者入院時和出院時進行生存質量和心理狀況測試,包括:①WHOQOL-BREF:了解患者對自己的生存質量、健康情況以及日常活動的感覺如何,分值越高患者對自己的生存質量越滿意。②SAS:評估患者的焦慮癥狀的嚴重程度,分值越高患者主觀感覺越焦慮。③SDS:評估患者的抑郁癥狀的嚴重程度,分值越高患者主觀感覺越抑郁。
1.4臨床療效評估標準 顯效:臨床癥狀、體征完全消失,日常生活完全自理;有效:臨床癥狀、體征有所改善,日常生活部分自理;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顯著變化,甚至病情惡化、死亡等。總有效率=有效率+顯效率。

2.12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2組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92.858,P<0.05)。見表2。

表2 2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例(%)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2組SAS、SDS、WHOQOL-BREF評分比較 2組SAS、SDS、QOL-BREF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3。

表3 2組SAS、SDS、QOL-BREF評分比較,分)
2.32組并發癥比較 觀察組術后吻合口感染1例,并發癥發生率2%;對照組吻合口瘺2例,中轉開腹3例,并發癥發生率12%。2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4.075,P<0.05)。
2.42組療效比較 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0.661,P>0.05)。見表4。

表4 2組療效比較 例(%)
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胃癌根治術得到了快速發展,臨床應用越來越廣泛。但該手術還有一些相關的手術并發癥,包括腹腔出血、咽喉部疼痛、下肢靜脈血栓形成、術中生命體征不穩、皮膚壓傷、術中焦慮抑郁的情緒狀態等[3-6]。隨著人們對醫療護理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需要護理人員在護理服務中不斷創新、提高服務質量,越來越多的護理經驗、護理模式被提出,循證護理就是近年來被臨床護理提出的一種新的護理理念。
循證護理是根據一些科學的、可信的、有臨床意義的研究結果提出具體的護理問題,然后對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查找實證,有針對性地制定循證護理計劃和措施并在護理工作中開展實施。其目的是為了追求最佳的護理質量、保證最大的護理安全。循證護理被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于各種疾病中,獲得了滿意的療效[7-8]。我院在對胃癌根治術患者的護理工作中也引入了循證護理。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的患者接受循證護理干預后,患者的手術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通過對胃癌根治術患者進行循證護理干預,可以有效預防胃癌根治術相關的并發癥發生,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減少手術并發癥對患者的軀體傷害,減少患者的醫療費用支出,降低患者的經濟壓力。觀察組的患者接受循證護理干預后,SAS得分、SDS得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通過對胃癌根治術患者進行循證護理干預,可以降低胃癌根治術患者的焦慮、抑郁程度,改善患者的情緒狀態,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使患者保持樂觀和平和的心態。觀察組的患者接受循證護理干預后,對護理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提示可能的相關因素有:①患者的術后并發癥降低,軀體不適的痛苦減少;②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降低,心理健康狀況提高,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就會變得更加的積極、更加的自信、更加的快樂,對他人就會更加的包容和接納。觀察組的患者接受循證護理干預后,患者的生存質量測定量表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通過對胃癌根治術患者進行循證護理干預,可以改善患者的認知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提高患者的幸福指數。
綜上所述,對胃癌根治術的患者護理中應用循證護理理論指導下臨床護理路徑護理模式,可以降低手術并發癥的發生率,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同時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改善護患關系。
[1] 王存川. 實用腹腔鏡外科手術學[M]. 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2:153-169
[2] 張衍勝. 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的臨床評估[J]. 中國實用醫藥,2014,3(3):59-60
[3] 楊艷. 食管胃交界部癌、食管癌患者術后胃癱的觀察和護理[J]. 中國保健營養,2012,8(8):192
[4] 臧路,鄭民華,薛佩,等. 完全腹腔鏡根治性全胃切除術后食管空腸三角吻合的近期療效[J]. 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4,13(2):134-138
[5] 李媛,何麗,董薪. 下肢水平位與截石位對老年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后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4(4):471-474
[6] 任鳳珠,都衛青. 胃癌根治術后并發胃癱的心理干預護理[J]. 中外醫學研究,2010,8(4):89-90
[7] 沈姐,章靜,馮敏萍. 循證護理在消化性潰瘍患者中的應用及臨床效果分析[J]. 中國現代醫生,2012,50(4):130-132
[8] 張繼紅. 循證護理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 中國現代醫生,2012,50(13):109-110
10.3969/j.issn.1008-8849.2015.27.039
R473.73
B
1008-8849(2015)27-3059-03
201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