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勇,贠西鳳
(1. 陜西省西安市第一醫院,陜西 西安 710002;2. 空軍工程大學,陜西 西安 710051)
中西醫結合治療重癥肺炎致呼吸衰竭療效觀察
張 勇1,贠西鳳2
(1. 陜西省西安市第一醫院,陜西 西安 710002;2. 空軍工程大學,陜西 西安 710051)
目的觀察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重癥肺炎(SP)致呼吸衰竭的臨床效果。方法將84例SP致呼吸衰竭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42例。2組均給予基礎西醫對癥治療,治療組加用千金葦莖湯辨證加減治療,再輔用丸、針劑。觀察2組肺部啰音消失、X射線胸片正常以及動脈氧分壓/氧濃度分數恢復時間,臨床療效以及不良反應情況。結果治療組肺部啰音消失、X射線胸片正常以及動脈氧分壓/氧濃度分數恢復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均<0.05);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中西醫結合治療可顯著改善SP致呼吸衰竭患者臨床治療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重癥肺炎;呼吸衰竭;千金葦莖湯;穿琥寧注射劑;蘇合香丸;醒腦靜注射液;參附注射液
重癥肺炎(SP)是呼吸系統疾病中的危急重癥,以發熱、咳嗽、黃色/鐵銹色黏痰、喘息不得臥為主要癥狀,可誘發多種并發癥,如上消化道出血、感染性中毒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病死率50%左右,具有病發隱蔽、病情惡化迅速、治療難度大、預后差的臨床特性[1]。其中呼吸衰竭作為其嚴重并發癥,引起患者肺水腫、肺功能障礙、呼吸困難等,常見于兒童和老年患者[2]。目前傳統治療方法如鼻導管給氧、機械通氣等僅起到緩解的作用,治療效果不理想。中藥抗炎抗感染治療可全面改善患者免疫力,避免細菌耐藥性的產生,并可促進西藥的療效發揮,起到“協同”作用[3-4]。2012年1月—2013年12月筆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SP致呼吸衰竭患者42例,療效較好,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上述時期西安市第一醫院診治的SP致呼吸衰竭患者84例,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分會制定的SP致呼吸衰竭診斷標準[5]:①高熱、呼吸道癥狀;②白細胞數目增加;③肺部啰音,X射線檢測雙肺浸潤影,且入院后擴大50%以上;④感染性休克體征,收縮壓低于90mmHg(1mmHg=0.133kPa)或舒張壓低于60mmHg;⑤病原體呈陽性。排除慢性阻塞肺相關疾病的長期住院者,嚴重臟器功能衰竭者,其他原因導致的呼吸衰竭者。將患者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齡39~73(56.6±5.1)歲;病程3~10(5.1±0.2)d;中醫辨證分型:邪毒內陷21例,痰濁阻肺8例,腑結肺痹7例,正氣欲脫6例。治療組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齡40~72(56.1±4.8)歲;病程3~10(5.2±0.3)d;中醫辨證分型:邪毒內陷22例,痰濁阻肺7例,腑結肺痹8例,正氣欲脫5例。2組性別、年齡、病程、中醫辨證分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2組均采取西醫對癥治療,包括控制感染、體位吸痰、持續吸氧、擴張氣道、止咳、氨基酸和脂肪乳營養支持等,保持水、電解質平衡等,根據藥物敏感試驗選擇抗生素治療;對于感染性休克患者及時采用血管收縮劑和糖皮質激素治療,呼吸衰竭病情較為嚴重時采用機械通氣輔助治療。治療組在西醫治療的同時聯合千金葦莖湯治療,組方:葦莖20g、薏苡仁20g、桃仁10g、貝母10g、枇杷葉10g、冬瓜仁15g。邪毒內陷型加金銀花15g、黃芩15g、連翹10g、青天葵10g,痰濁阻肺型加法半夏10g、蘇子10g、枳實10g、橘紅10g,腑結肺痹型加大黃10g、枳實10g、厚樸10g、生石膏30g,正氣欲脫型加茯苓15g、白術10g、炙甘草10g、桂枝6g。均加水煎煮至200mL,每天1劑,以胃管分早晚2次注入。在湯劑基礎上輔助針、丸劑治療:邪毒內陷型給予穿琥寧注射劑(廠家:成都天臺山制藥,國藥準字:H51023419)400mg靜脈滴注,1次/d;痰濁阻肺型給予蘇合香丸(廠家:北京同仁堂,國藥準字:Z11020032)口服,1丸/次,2次/d;腑結肺痹型給予醒腦靜注射液( 廠家:河南天地藥業,國藥準字:Z41020664)20mL靜脈滴注,1次/d;正氣欲脫型給予參附注射液(廠家:雅安三九,國藥準字:Z51020664)90mL靜脈滴注,1次/d。2組治療時間均為7d。
1.3療效評定標準[6]治愈:無發熱癥狀,神志、呼吸、發紺等癥狀消失,X射線檢查肺部病灶消失;有效:發熱癥狀減輕,神志、呼吸和發紺等癥狀明顯改善,X射線檢查肺部病灶無擴大;顯效:發熱癥狀消失,神志、呼吸、發紺等癥狀改善,X射線檢查肺部病灶有顯著吸收;無效:發熱癥狀持續,神志不清、呼吸困難、發紺等癥狀仍無改善,X射線檢查肺部病灶仍擴大,或病情惡化。總有效率為治愈、顯效和有效之和所占的比例。
1.4觀察項目 觀察2組肺部啰音消失時間、X射線胸片恢復正常時間、動脈氧分壓/氧濃度分數[p(O2)/Fi(O2)]恢復正常時間,記錄2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情況,包括心力衰竭、腎衰竭。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2組各指標復常時間比較 治療組肺部啰音消失時間、X射線胸片恢復正常時間以及p(O2)/Fi(O2)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1。

表1 2組各指標復常時間比較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2組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療效比較 例(%)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2=5.14,P=0.02。
2.32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高于治療組(P<0.05)。見表3。

表3 2組不良反應情況 例(%)
注:①與對照組相較,2=4.94,P=0.03。
目前國內社區重癥SP病死率為45%,而醫院重癥SP病死率為60%[7]。西醫研究發現,以微生物引起的機體“反應不及”和“反應太過”為基礎的SP疾病常病發于昏迷、中風、慢阻肺等患者,導致患者機體和呼吸功能降低,口腔內分泌物誤吸,各種病原體入侵肺部引起局部感染,誘發呼吸道和輕度肺炎,表現出寒戰、高熱、咳嗽等癥狀,最終導致急性呼吸衰竭[8-9]。目前,西醫臨床治療主要以殺死致病微生物和免疫調節為主,如抗感染藥物、糖皮質激素和其他藥物治療[10],然而隨著細菌耐藥性增加、基礎疾病復雜、營養狀態差等因素的影響,SP病死率仍無改善,尤其伴隨呼吸衰竭的患者,更是臨床一大難題[11]。
中藥是近年來醫學者的研究熱點,除了具有抵抗外來邪氣、增強機體正氣的作用,中藥的復雜成分更可起到“協同”療效,依據患者辨證分型增減藥物,避免了細菌耐藥性的產生。SP屬于中醫“喘證”“肺脹”“哮喘”等范疇,認為主要病機是體虛感邪,外邪入侵化熱,邪毒壅盛,氣道痰阻,引起肺腑功能障礙,正不壓邪,病邪乘虛而入,導致痰熱壅肺,肺失肅降,表現為咳喘等證候;外邪侵入營血,表現為高熱、神志不清,伴隨咳痰、血;一旦外邪入內而深陷,最終導致發紺、呼吸短促、四肢冰冷[12-13]。中藥成分復雜,含有多種相互促進的有效成分,可依據患者辨證分型不同而增加藥物,達到諸藥相輔相成、托補兼施、益氣排痰的藥效,從而使氣、血、津液運行正常,消除疾病。
本研究所用千金葦莖湯基本方中葦莖清熱化痰、宣通肺氣,冬瓜仁淡滲濕熱、祛痰排膿,桃仁活血解毒,諸藥相合,藥性平和,起到通行氣血、暢達肺氣功效,適合營養狀態較差的SP患者;邪毒內陷型患者補加的金銀花、黃芩等中藥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痰濁阻肺型患者補加的法半夏清肺化痰,具有消炎、抑菌的功效,全面調節患者呼吸功能;腑結肺痹型患者補加的大黃性味苦寒,不僅可以“蕩滌邪熱、平胃下氣”,改善肺功能,更可以增加心肌收縮力,降低肺動脈高壓,具有抗炎、抗氧化的作用;正氣欲脫型患者補加的茯苓、桂枝具有補元陽、通血脈的功效;給予的針、丸劑可清熱解毒、化痰開竅、扶正補虛,對于邪毒內陷型患者給予穿琥寧注射劑、腑結肺痹型患者給予醒腦靜注射液,均可清熱解毒、化痰開竅,起到“菌毒同治”的療效;對于痰濁阻肺型患者,蘇合香丸可芳香開竅、行氣止痛;對于正氣欲脫患者采用參附注射液,回陽救逆,大補元氣,進一步增強治療效果,扶正祛邪;同時聯合西醫基礎治療,及時控制感染、排痰。結果發現治療組肺部啰音消失、X射線胸片恢復正常以及p(O2)/Fi(O2)恢復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治法可提高SP致呼吸衰竭患者臨床療效,且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LeeYT,ChenSC,ChanKC,etal.ImpactofinfectiousetiologyontheoutcomeofTaiwanesepatientshospitalizedwith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J].JInfectDevCtries,2013,7(2):116-124
[2] 熊道學,馮琰,彭哲,等. 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治療兒童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療效觀察[J]. 中國全科醫學,2012,29(11):3410-3412
[3] 李游,田偉盟,武祺,等. 中西醫結合治療100例老年重癥肺炎的臨床療效分析[J]. 中國危重癥急救醫學,2011,23(1):44-45
[4] 張虹. 重癥肺炎中西醫結合防治概況[J]. 實用心腦血管病雜志,2010,18(2):1917-1918
[5]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 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9,29(10):651
[6] 張樹基,羅明綺. 內科急癥診斷與治療[M]. 2版.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09
[7] 范鐵兵,楊志旭. 重癥肺炎證治體會[J]. 中國中醫急癥,2013,22(1):73-74
[8]WoodheadM,BlasiF,EwigS,etal.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adultlower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s-fullversion[J].ClinMicrobiolInfect,2011,17(Suppl6):2-23
[9]Marti-CarvajalAJ,SolaI,GluudC,etal.HumanrecombinantproteinCforseveresepsisandsepticshockinadultandpaediatricpatients[J].CochraneDatabaseSystRev,2012,12:CD004388
[10] 陸再英,鐘南山. 內科學[M]. 7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9-22
[11] 馮潔惠,浦其斌,高春華. 重癥肺炎患者機械通氣期間氣道分級管理的效果分析[J]. 中華危重癥醫學雜志,2011,4(4):16-21
[12] 陳嘉強. 中西醫結合辨證治療重癥肺炎的療效觀察[J]. 求醫問藥,2012,10(5):318-319
[13] 劉衛靜,章宏偉,張淑蘭,等. 中醫辨證分型結合西醫治療重癥肺炎47例療效觀察[J]. 河北中醫,2011,33(10):1502-1504
10.3969/j.issn.1008-8849.2015.27.018
R563.1
B
1008-8849(2015)27-3011-03
2014-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