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熱播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其中的《心傳》篇就是講述手工藝的傳承故事。只不過傳承的對象是美食。
所以,“有一千雙手,就有一千種味道。中國烹飪無比神秘,難以復制。從深山到鬧市,廚藝的傳授仍然遵循口耳相傳、心領神會的傳統方式。祖先的智慧,家庭的秘密,師徒的心訣,食客的領悟,美味的每一個瞬間,無不用心創造,代代傳承。”
本期我們有幸采訪到了《舌尖上的中國》兩季的總導演陳曉卿。這位生活中的美食家不諱言自己手笨,但他對手工藝的理解卻讓人感動。他說:“手工藝是中國人安身立命的一種習慣。”
一門手藝,一種習慣。
這種習慣也貫穿在片里片外,說到底就是中國人傳統的生活方式。
不管是片子里做上海本幫菜的李氏祖孫三代,還是片子外拍攝美食的紀錄片導演,他們無不總結著前人的智慧,專注投入,做著本份的事情。起鍋的瞬間,食材華麗轉身變得秀色可餐。熱氣漫過食客的笑臉,屏幕前響起觀眾的掌聲,這就是最好的回報!
一門手藝,一種生活。
在人間煙火之外,生活還有無數可能。
正如少年都渴望長大,而成人都渴望保持那份童心。
在六一節來臨之際,讓我們把眼光聚焦在兒童身上。曾經的懵懂少年如今大都為人父母,面對物質盛宴與道德底線之間的巨大反差,讓每一個人都不知所措。到底給下一代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玩什么……這不僅僅是一個問題!
帶著這樣的思考,我們關注專為兒童設計的各個領域,為朋友們送上一些參考。希望可以讓實用主義的光芒照拂到每一個人。
太陽照常升起,為了我們共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