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夜


從研發設計女白領專屬產品,到探索“文創×觀光”新模式,駱毓芬秉持著“輕設計”理念,給人們帶來了美好的生活體驗。
生活中的每個故事,都可能是靈感的來源。作為一個女性設計師,駱毓芬思維敏銳,善于觀察,她的設計靈感大多來自生活經歷。所以,她的作品能帶給人們一種輕松愉悅的感覺,放緩人們過快的腳步。
女白領的福音
歐洲知名家具展“Maison&Objet Asia”在新加坡獅城順利落下帷幕。20名亞洲設計師經過激烈角逐,有6位獲得了“新銳設計師大獎”的殊榮,來自臺灣的設計師駱毓芬就名列其中。獲獎之余,她帶去參展的《汝玉板凳》、《溫釋手提竹燈》、《保青竹箸》等作品悉數賣出,一個不剩,良好的市場反響比獲獎更令駱毓芬欣喜。
早期,駱毓芬一直從事電子產品設計。經歷了10年的設計周期,她感到有些疲累。在頻繁接觸文創產品比賽和傳統手工藝后,她發現自己對這些很感興趣,于是在2010年毅然跳出電子產品圈,開始從事家居生活類文創產品設計,來了個華麗轉型。
平時善于觀察的駱毓芬,設計靈感多來自于生活的感觸。一次坐地鐵時,她看到一位身著短裙的女白領因工作勞累而在座椅上睡著,腿不自覺地放松張開,有些失態。于是,駱毓芬針對這種狀況設計出《遮腿包》,她將挎包的下半部分設計成裙擺的造型,在座椅上打盹時便可將包放在腿上用以遮擋,讓女性能夠在路程中安心小睡而不失優雅。
體諒到女白領工作的辛苦,駱毓芬專門為她們創建了品牌“CUCKOO”(布谷鳥)。“在我的眼中,辦公室生活就像是‘時間到了才跳出柵門咕咕報時的布谷鳥鐘。”她希望以幽默、想象來設計生活用品,為女性帶來簡單的生活樂趣。
為了傳播快樂的生活理念,駱毓芬設計出兩段式組合的筷子,將它們拆解后可變成4支叉子,以此滿足女孩喜歡分享食物的習慣。或是用硅膠制作出藤蔓形狀的書簽,女孩在看書時,可以將藤蔓繞于腕間當做裝飾,給美麗加分。
駱毓芬設計的產品沒有驚艷夸張的成分,卻有著無可替代的實用性,給人輕松舒緩的感覺。使用之余,可以讓女性切身體會到濃厚的關懷,正是她設計的獨到之處。
設計聯誼傳統工藝
在“珍愛”女性之余,駱毓芬對傳統工藝也情有獨鐘。8年前,她參加了工藝時尚計劃“YII”,來到了美麗的南投竹山鎮,南投竹編工藝讓她十分著迷。
不過在與當地工藝家的接觸中,駱毓芬卻發現他們的收入并不穩定,因此很多人開始轉行,竹編工藝也隨之沒落。此刻,如何串連工藝家、設計師、當地的工廠和觀光產業,成為了駱毓芬最大的志向。
于是,她與當地工藝家蘇素任合作,一同設計制作了《蓬蓬裙椅》。這件作品將傳統意象的竹夫人(抱枕)作為椅子的支架,鏤空的椅腳運用了六角編工藝。而且每一只椅腳所花費的編織時間只需1 個小時,做好模具就可以讓當地有工作需求的婦女們加工,為量產提供可能。2013年,駱毓芬將《蓬蓬裙椅》帶到米蘭設計周展出,向人們展示了老工藝也可以和當地產業有機結合,工藝也能有很幽默的一面,并非是被戴上高帽子的藝術品。
“如果與工藝家共同開發產品的過程中,遇到分歧該怎么辦呢?”面對這一問題,駱毓芬笑著說:“只有死纏爛打嘍。”無論對方是否采納她的設計,她總會不斷地提出解決辦法,面對如此誠懇、堅持的態度,許多工藝家也愿意站在她的角度思考,甚至還為她做出更好、制作收費較低的產品。
近幾年,駱毓芬推出了“文創x觀光=體驗性文創商品開發”的新模式,她通過政府層面、以及參加國際展會的機會,擴大南投竹山鎮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吸引人們到小鎮觀光旅游,了解當地的工藝文化。這樣一來,產品就會有更大的升值空間,能更好地帶動當地手工藝產業的發展。
“越本土,越時尚,有故事的臺灣好品。”駱毓芬曾用這句話來形容自己的設計風格。她試圖以本土化的幽默輕松,來呈現臺灣的美學與文化產物,讓女白領活得精彩,讓竹山鎮變得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