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凱



如今,隨著人們對兒童獨立性的認識不斷加強,越來越多專門針對兒童設計的家居用品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顛覆了人們對兒童家居用品的傳統(tǒng)認識。
看過 《爸爸去哪兒》,都應該記得Kimi那雙筷子,不少家長驚呼:“竟然還有學習筷這個東西!”其實,孩子很喜歡學習大人使用餐具,但是不靈活的手指常常無法將餐具用得很好,在受挫的情況下,便會開始對餐具感到厭惡。學習筷看起來不過附了一個手指環(huán),卻可以幫助他們拿穩(wěn)筷子,還增加了學習使用餐具的信心,焉能不受歡迎!
孩子有自己獨特的需求,家居用品涉及孩子成長的方方面面,讓它多一點造型、多一分童趣、多一點色彩、多一分幻想……讓孩子把它們當做玩伴。
Part1
餐具:讓吃飯變得更有樂趣
2~6歲的孩子如何吃飯,往往成為家庭的頭等大事。不管父母如何“威逼利誘”,孩子經(jīng)常對飯菜沒有絲毫興趣。此時,如果換一套十分可愛的兒童餐具,或許就是另外一番情景了。很多孩子,往往會因為漂亮、可愛的餐具,而愛上吃飯。
兒童餐具推薦品牌:ifefactory、TUTU、EASYTOOLS、親親貝貝、蒂樂
餐桌三劍客
北歐人對孩子的教育理念近年來被世界各地爭相學習,其中最受推崇的,包括獨立人格的建立、探索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對事物的好奇心和美感的訓練。在北歐,孩子一生下來就被視為獨立的個體,父母的職責在于幫助孩子自我發(fā)現(xiàn)。從用餐這件小事來看,北歐人很重視讓孩子在幼兒時就擁有自己的餐具,還注重從設計的觀點來思考兒童餐具應該扮演的角色。
如丹麥設計師Josefine Bentzen設計的toddler餐具,孩子能夠很快上手使用,讓孩子因自己能夠像大人一樣從容地使用餐具而感到自信和快樂,從而喜歡用餐這個過程。小刀可以切煮熟的蔬菜、面包、土司及軟性食物,因為是塑料材質,所以不用擔心割傷孩子的手。小湯匙設計成碗狀,入口時很輕松,可以與嘴型相合,這是一般扁平湯匙入口時無法做到的。刀叉匙的柄設計成圓桶狀,可以讓孩子抓得更穩(wěn),放在桌上時叉齒會向上翹,不用擔心碰到桌面而弄臟。
這套餐具堪稱兒童餐具中難得的極品,獲得2009年丹麥formland設計獎,以及2010年德國紅點設計獎。在紅透丹麥后,還風靡歐洲各地。
Part2
一邊吃飯,一邊看風景
西班牙著名設計工作室DOIY的設計師以兒童涂鴉為靈感,設計出一套兒童使用的 “風景拼盤”餐具。它就像一幅兒童風景畫:杯子是太陽,飯碗是云朵,餐盤是房子,刀叉、勺子是樹林,托盤則是綠油油的草地。托盤的每一個功能分區(qū)都按照兒童畫中的顏色劃分開來,每件餐具都像拼圖一般,能完美置入餐盤,起到固定的作用,確保孩子在用餐時不容易打翻。
“所有餐具及托盤都有圓滑收邊設計,在使用時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鮮艷亮麗的顏色,可以激發(fā)孩子更喜歡餐盤中的食物。”設計師說,每件餐具都有它們固定的位置,在取出后一定要按固定的方向才能放進去,這樣不但可以訓練孩子的邏輯能力,也能訓練孩子如何擺放西餐餐具。
不過因為是西餐餐具,中國兒童使用的可能性比較小,但我們完全可以借鑒設計師的想法: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讓餐具變得更“合適”,如果餐具還能成為一幅風景畫,那吃飯應該會更有趣。
家具:孩子是設計的出發(fā)點
“兒童家具不僅要讓孩子覺得妙趣橫生,還要確保安全,以免弄傷他們。”在宜家設計兒童家具超過了30多年的安娜·伊芙蘭德深知為孩子設計家具的不易。盡管如此,仍有越來越多的大牌設計師加入到兒童家具設計行列,他們有的把自己當成小孩子,有的懷著為人父母的心態(tài),最終都是把孩子當成設計的出發(fā)點。就像丹麥芙萊莎兒童家具創(chuàng)始人漢寧·萊克·杰森所言:“兒童家具設計師為孩子盡心付出,為了是讓他們擁有更美好的童年。”
兒童家具推薦品牌:拉芙塔、芙萊莎、多喜愛A-OK、酷漫居、四季繽紛
Part3
用作品延續(xù)頑童記憶
德國設計師澤西·斯摩爾是個留著大胡子的粗獷漢子,但看過他設計的 “游戲站”(Play Station)臂彎椅就會明白,原來他的心里住著一個長不大的孩子。“小時候,我總喜歡給花澆水,但家里大鐵壺的把手幾乎趕上我的身高。我一直期望能有一把專屬的澆水壺。想起這件事情后,我很快做出了這把水壺。”澤西·斯摩爾說,“游戲站”的靈感則來源于他童年時代四仰八叉地躺在地上數(shù)星星的美好回憶。
意大利設計師埃琳娜在小時候是個不愛收拾房子的孩子,臟衣服、玩具亂扔在房間里,雖然屢次被媽媽說教、懲罰,但她仍然我行我素,直到長大后才把亂扔東西的壞毛病改過來。“我知道現(xiàn)在的小孩子很多都像我小時候一樣愛亂扔東西,要讓他們改過來,唯一的辦法就是有一雙眼睛盯著他們。”在她設計的“監(jiān)督者”原木家具上,我們真的看到了一只只卡通眼睛,它們時時提醒孩子:“嘿,收拾好你自己的東西,別讓我看到你亂扔。”
以父母之心做設計
為人父母的設計師,則思考更多,他們往往投入更多情感到兒童家具設計中。
設計師夫婦王珂、連志明的女兒對荷蘭插畫家馬克思·維爾修思童話故事中的主人翁青蛙佛洛格特別著迷,夫妻倆決定抱著相似的心情,為女兒設計一款以青蛙佛洛格為原型的凳子——“佛洛格凳”。羅圈腿、圓鼓鼓的肚子、翹翹的屁股,設計靈感來源于小女兒未滿周歲時的樣子。“她很好動,會在凳子上爬來爬去,我們怕她把自己弄傷,就把椅子的邊緣打磨得高度光滑,雖然和書中的佛洛格有點不一樣,但它可以確保安全。”
意大利家具設計公司Magis的創(chuàng)始人Eugenio Perazza之所以愿意冒險開創(chuàng)兒童家具新系列,源于他當爺爺?shù)娜松?jīng)歷。一天,佩拉札看見兩歲的孫女安娜趴在桌上畫畫,很是辛苦,于是他想找一張適合的桌子送給她,在找了很多家具店都不滿意后,他決定自己制造生產(chǎn)。于是,Magis專為2至6歲學前兒童設計的“Me Too”系列家具誕生了。佩拉札把玩具和家具結合起來,形成了娛樂性很高的“玩家具”。如非常受孩子喜歡的“上下顛倒椅”,立起來是一張可愛的兒童扶手椅,放倒后又立刻變身為前后搖動的木馬椅。這項充滿巧思的設計,很快獲得意大利工業(yè)設計大賞金羅盤獎。又如兒童專用桌“小火焰”,采用透明質輕的椅腳,讓小朋友可以將涂鴉作品卷好后放進去,隨時展示自己的作品。由于桌子如何裝飾全賴主人巧思,所以能讓兒童產(chǎn)生強烈的參與感與擁有感,讓“Me Too”產(chǎn)品成了孩子最貼心的玩伴。
衛(wèi)浴:孩子從此愛上洗刷刷
家里的馬桶太高,孩子要很吃力地踮腳才夠得著,馬桶圈太大,孩子總害怕自己會掉進馬桶里。浴柜臺盆很高,站在凳子上洗漱一不小心就摔在地上……讓孩子來適應成人的家居用品,即使是這些小事也隱藏著安全隱患。
兒童衛(wèi)浴品牌推薦:惠達、OXO、帝王、安華
怪獸洗臉盆
色彩艷麗的“怪獸”站在墻角,張開“O”形大口,洗臉必須進入怪獸口中……即使是平時不愛洗臉的孩子看到這款“怪獸洗臉盆”,相信也會興沖沖地跑過去。
設計師 Tengchuan Tey和Romualdo Faura Bernabe發(fā)現(xiàn)平時大多數(shù)孩子使用的洗臉盆都是由大人使用的臉盆縮小而來。“為什么孩子也要用這么無趣的洗臉盤?”他們以“吸引孩子而設計”為宗旨,共同設計出一款造型怪異的兒童專用洗臉盆。
小怪獸的造型在外觀上非常討小孩子喜歡,并且鮮亮的顏色和夸張的表情也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小怪獸的牙齒其實是肥皂,這樣的設計能“引誘”孩子去摸,讓孩子養(yǎng)成洗手用肥皂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