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貞汁,羅志娟
(廣西中醫藥大學,廣西 南寧 530001)
?
中西醫治療小卵泡排卵研究進展
韋貞汁,羅志娟*
(廣西中醫藥大學,廣西 南寧 530001)
分析小卵泡排卵的中醫病因病機、辨證論治及現代醫學對該病的認識與治療,認為發生機制復雜,受多種激素及因子的共同調控作用,治療比較棘手。隨著對小卵泡排卵研究的不斷深入,其治療越來越趨向于聯合用藥,進行各種藥物和治療方法的互補,促進卵泡發育成熟及排出,盡量減少藥物副作用,提高治療效果。
小卵泡排卵;不孕癥;中西醫療法;研究進展
隨著生殖醫學和超聲醫學的進步,小卵泡排卵(ovulated with small follicle,OSF)是近年來發現的排卵障礙中除多囊卵巢綜合征及黃素化不破裂卵泡綜合征以外的一種病理排卵現象,即優勢卵泡未發育成熟(14~18mm)就發生排卵的異常發育卵泡[1-5],屬于卵泡發育不良綜合征的一種[4]。小卵泡排卵在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中占65%[3],重復出現率為85%[6],在監測不孕癥患者卵泡發育的過程中,發現小卵泡排卵占16.7%[7]。可見小卵泡排卵是導致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來受到臨床婦科醫生特別是生殖醫學專家們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文回顧了近幾年對該病的中西醫治療概況,現綜述如下。
1.1 中醫認識
古代中醫學尚未對小卵泡排卵的機制進行系統的說明,因此也沒有關于“小卵泡排卵”及“卵泡發育不良”的相關記載,但小卵泡排卵疾病的臨床表現可散見于“月經過少”“經期延長”“不孕癥”等范疇。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素問·上古天真論》指出:“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首次提出了受孕的機理。可見腎氣盛是月經來潮的前提,而正常月經又是卵泡發育成熟排出及受孕的外在表現。《素問·金匱真言論》云:“夫精者,身之本也”“腎為先天之本”,亦有“沖任之本在腎”“腎藏精而司主生殖”等論述基礎與中醫學之“精”同屬。卵子是藏于腎的“生殖之精”,卵子的正常發育需要依靠充足的腎精來培育;反之,若腎氣不充,腎精虧損,則會影響腎-天癸-沖任生殖軸的調節,導致卵泡質量欠缺、發育不良或卵子排出功能障礙,加之天癸的生成減少,月經不能按時來潮,甚至造成不孕。與此同時,腎陽為全身陽氣之根本,先天腎氣不足,陽虛不能溫養子宮,令子宮發育不良;或寒濕滯于沖任、胞宮,腎陽虧虛,命門火衰,亦不能攝精成孕。《圣濟總錄》曰:“婦人所以無子者,沖任不足,腎氣虛寒也。”亦說明了卵泡的正常發育需要腎中陽氣的鼓動,精化陽氣,陽氣內動,方可促使成熟卵泡排出而受孕。若腎陽不足,卵泡的發育失去動力,或各種因素導致經間期腎陰腎陽的消、長、轉、化功能失衡,最終致使卵泡發育不良,卵泡未發育成熟即排出。
現代中醫學提出辨證與辨病相結合的思路,對其病因病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概括如下:名老中醫夏桂成[8]認為腎虛多與功能性不孕癥相關,指出排卵異常是由于腎陰不足,癸水不充,精卵失養,加之腎中陽氣不足,陰陽轉化不利,所以卵泡不能發育成熟而排出。羅元愷[9]認為大多數生殖能力低下的情況都是由排卵障礙引起,而中醫方面排卵障礙的主要病因,歸根結底在于腎虛,治療也以補腎為主。羅志娟等[10]認為卵子是生殖之精,藏于腎,卵泡發育成熟及排出的動力與腎精充盛密切相關。朱蕊等[11]認為腎為先天之本,主生殖與發育。小卵泡排卵是機體氣血、臟腑、經絡功能失常,腎氣虧虛,沖任氣血不充,導致腎-天癸-沖任-胞宮生殖軸上某個或某些環節功能的變化,影響了卵泡的發育成熟,使卵泡在發育至平均徑線未達到18mm即發生排卵。楊靜[12]亦認為不孕癥中小卵泡排卵主要為腎虛導致軸系機能紊亂,從而影響卵泡的發育與成熟。
由此可見,中醫學認為腎虛、腎精虧虛導致的卵子難以發育成熟是小卵泡排卵的根本原因。其主要病機是各種致病因素作用于機體,使臟腑功能失常,氣血失調,導致沖任督帶損傷,胞宮受損,以及軸系上某個或某些環節功能的變化,影響生殖功能的正常調節,導致卵泡失養,發育不足從而發生小卵泡排卵。
1.2 西醫認識
卵泡的生長發育是在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調控下,受卵巢局部因子影響的復雜過程,主要依賴促性腺激素[13],并在此作用下周期性從始基卵泡開始,經歷竇前卵泡,竇卵泡和排卵前卵泡,最終發育成熟并排卵。而小卵泡排卵的發生是下丘腦-垂體-卵巢軸上某個或某些環節的功能變化,影響卵泡的發育,使卵泡在發育至平均徑線未達18mm即出現LH峰,隨之發生排卵[14]。朱清等[15]認為,垂體所分泌的卵泡刺激素(FSH)有調節優勢卵泡的選擇、發育及非優勢卵泡閉鎖的作用;促黃體生成素(LH)則在卵泡發育,卵子成熟及排卵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二者值異常時,會引起卵泡發育異常及排卵障礙。Albrecht等[16]通過研究證實,在大多數周期中,排卵一般情況下發生于LH高峰出現后的24h內。卵泡發育不良者,可能因LH峰值過早出現,導致小卵泡排卵。杜華偉[17]認為卵泡的發育與閉鎖受到FSH和LH的調節,卵巢局部存在的胰島素樣生長因子、表皮生長因子和轉化生長因子超家族等的調節在卵泡成熟和排卵等多個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馮雪等[18]認為卵巢分泌的類固醇激素(雌激素、雄激素、孕激素)在卵巢水平上直接調節卵泡的發育和成熟,有局部旁分泌的作用。
由此可見,正常生殖功能雖然主要依賴內分泌系統調節, 但實際上其最終效果還是由上述種種全身性的、局限性的具特異功能的因子相互支持、相互促進或相互制約造成,卵巢中還有很多因子參與卵泡的生長, 其具體機制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2.1 中醫辨證論治
在治療方面,中醫補腎促卵泡發育的方法是根據月經產生機理及“腎藏精,主生殖”等理論,采用補腎為主的方法,促使卵泡發育,從而達到調經種子的目的。譚新開等[19]運用補腎益氣法治療110例卵泡發育不良患者,有效率為87.27%。羅志娟等[10]以補腎填精為主,運用中藥調周序貫療法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癥,妊娠率得以有效提高。杜華偉[17]運用補腎促排卵湯加減治療小卵泡排卵,總有效率為63.3%。且在中醫證候的改善方面有明顯優勢。朱蕊等[11]運用補腎養血法治療小卵泡排卵,總有效率為87.5%。
2.2 西醫治療
西醫治療以藥物促排卵為主,臨床促排卵藥較常用的是克羅米芬(CC)、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人絕經期促性腺激素(HMG)等。黎平等[20]對五種促排卵方法治療小卵泡排卵做了對比研究,結果表明克羅米芬較單用來曲唑或HMG更利于卵泡的充分發育;丁紅麗等[21]對小卵泡排卵的促排卵治療,使用克羅米芬聯合HMG則有利于減輕克羅米芬的副作用,提高妊娠率,降低流產率。李冬梅等[22]應用阿拉瑞林聯合HMG治療小卵泡排卵,結果顯示阿拉瑞林聯合HMG治療小卵泡排卵臨床效果顯著,可提高妊娠率,但周期取消率、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OHSS)發生率、多胎率亦相應增加。周麗穎等[23]研究發現,在促排卵基礎上結合IUI術治療小卵泡排卵性不孕癥有一定療效,對卵泡發育異常與正常者IUI的臨床妊娠率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小卵泡排卵組妊娠成功率為14.6%,正常卵泡排卵組妊娠成功率為15.3%,說明小卵泡排卵患者可以使用IUI助孕。但臨床上西藥促排卵藥往往具有子宮內膜與卵泡發育不同步、低妊娠率和副作用的局限性,困擾很多不孕癥患者。
2.3 中西醫結合治療
王紅波等[24]采用促排卵湯聯合克羅米芬治療排卵功能障礙性不孕癥60例,有效率為96.66%。李文玲等[25]以養精種玉湯結合氯米芬、戊酸雌二醇(補佳樂)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60例,總有效率為86.6%。范海英[26]以補腎養血中藥聯合克羅米芬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患者,總有效率為86.21%,并指出中西醫結合治療能夠明顯改善卵泡發育不良。董琦[27]應用克羅米芬配合中醫藥周期療法治療排卵障礙不孕癥患者,結果顯示在克羅米芬誘發排卵治療的基礎上配合中醫藥周期療法,有促卵泡發育、促排卵、提高受孕率的功效。孫俊建,劉艷霞[28]研究表明,補腎調周藥配合氯來芬的臨床妊娠率高于單用氯米芬,而且可明顯改善IUI助孕患者腎氣虛癥狀,改善子宮內膜容受性,并能改善卵泡周圍血流,從而促進卵泡生長發育,提高妊娠率。李赟等[29]運用補腎調周法聯合克羅米芬促進小卵泡發育及排卵,有效率為67.7%,治療組優勢卵泡平均直徑較單用克羅米芬明顯增加,研究證實了補腎調周法聯合克羅米芬治療促小卵泡發育及排卵有明確療效,而在增加優勢卵泡平均直徑、中醫癥狀的改善方面則更有優勢。
綜上所述,小卵泡排卵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發生原因和機制復雜,受多種激素及因子的共同影響,治療比較棘手。中醫藥對治療小卵泡排卵不孕癥采取的補腎促卵泡生長方法具有較獨特、較好的療效,其優點是副作用小,療效持久;其不足之處是治療周期長,有可能增加患者經濟負擔及心理壓力。現代中醫婦科將中醫及西醫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進行治療,取雙方所長,達到各種藥物和治療方法的互補,促進卵泡發育成熟及排出,盡量減少藥物副作用,提高治療效果。因此,隨著分子生物技術的引入,從卵細胞內分子水平闡述補腎中醫藥的治療機理,尋找中西醫結合促卵泡發育的規范化模式,將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1] 沈浣,羅福蘭,田莉,等.超聲監測卵泡發育對自然流產患者的病因學診斷及治療意義[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03,19(12):939.
[2] 唐軍.醫學超聲在婦產科領域中的應用[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04,5(2):83.
[3] 劉文杰 .B超監測卵泡發育對原因不明不孕的臨床意義[J].南華大學學報:醫學版,2005,33(3):382-383.
[4] 譚曉珊,譚兵兵,刁英,等.卵泡發育不良綜合征患者的臨床特征[J].中國綜合臨床,2005,21(7):51-654.
[5] 楊太珠.實用婦產科超聲診斷圖譜[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
[6] 劉偉,王麗巖.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小卵泡排卵的診治意義[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2007,3(2):94-95.
[7] 沈浣,戴兆亨,田莉,等.小卵泡排卵不孕癥患者的臨床特征及妊娠結局[J].中國婦產科臨床,2001,2(1):31-33.
[8] 夏桂成.328例腎虛不孕癥辨證分析[J].中國醫藥學報,1989,4(10):333-334.
[9] 張玉珍,羅頌平,羅元愷.調經、助孕、安胎的思路與方法[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04,21(5):352-354.
[10] 羅志娟,王冬芹.從腎論治排卵障礙性不孕癥[C].第十次全國中醫婦科學術大會論文集,2010:96-97.
[11] 朱蕊,楊慧珊,廖飛燕.補腎養血法治療小卵泡排卵32例[J].西部中醫藥,2010,26(4):75-76.
[12] 楊靜,金哲.不孕癥中小卵泡排卵的中醫證候分布規律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12.
[13] BILLIGH, FURUTA I,HSUEH AJ. Estrogens inhibit and androgens en-hance ovarian granulose cell apoptosis[J].Endocrinology,1993,133(5): 2204-2212.
[14] 沈浣,田莉,羅福蘭,等.B 超監測卵泡發育對不明原因不孕癥的病因學診斷意義[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03,19(3):212-214.
[15] 刁英,朱青,譚曉珊,等.41例卵泡發育不良的臨床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1,17(1):44-45.
[16] ALBRECHTBH.A new method for predicting and confirming ovulation[J].Fertil steril,1985(44):200.
[17] 杜華偉.補腎促排卵湯加減治療小卵泡排卵的臨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醫藥大學,2011.
[18] 馮雪,周惠芳.卵泡發育不良綜合征的研究進展[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25(2):299-300.
[19] 譚新開,馬金娟.補腎益氣法治療卵泡發育不良110例臨床觀察[J].湖南中醫藥導報,2002,8(6):332-333.
[20] 黎平,阮曉紅,郭江華,等.五種方法治療小卵泡排卵的分析比較[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06,29(11):27-29.
[21] 丁紅麗,趙芳,李紅芳.3種方法治療小卵泡排卵的分析比較[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09,27(2):103-105.
[22] 李冬梅,蘆雅蘋,鐘倩,等.阿拉瑞林聯合人絕經期促性腺激素治療小卵泡排卵的療效觀察[J].安徽醫藥,2008,12(6):543-544.
[23] 周麗穎,梁毓等.夫精宮腔內人工授精對小卵泡排卵妊娠成功率的影響[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3,21(8): 148-149.
[24] 王紅波,羅江孝.促排卵湯聯合克羅米芬治療排卵功能障礙性不孕癥60例[J].陜西中醫,2008,29(11):1446-1447.
[25] 李文玲,黨榮.中西醫結合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60例[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09,32(4):38-39.
[26] 范海英.中西醫結合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療效觀察[J].四川中醫,2012,30(4):85-86.
[27] 董琦.中西醫結合治療不孕癥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4):148-149.
[28] 孫俊建.劉艷霞.補腎調周法結合IUI治療小卵泡排卵(腎氣虛證)所致不孕癥的臨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14.
[29] 李赟,程紅,梁文珍.補腎調周法聯合克羅米芬促進小卵泡發育及排卵的效果觀察[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4,26(8):811-813.
(責任編輯:魏 曉)
Research Progres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Small Follicle Ovulation
Wei Zhenzhi, Luo Zhijuan*
(Gu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ning 530001,China)
The analysis of the ovulated with small follicl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odern medicin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ease and treatment, think mechanism is complex,regulated by the variety of hormones and factor mutual function, treatment more difficult. Along with the deepgoing of the research on ovulated with small follicle, small follicle ovulation infertility treatment more and more tend to combination of a variety of complementary medicines and treatments, promote the follicular development and mature, reduce drug side effects, improve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Ovulated with Small Follicle; Infertility; Chinese and Western Therapy;Research Progress
2014-11-10
韋貞汁(1983-),女,廣西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生殖內分泌不孕不育研究。
羅志娟(1960-),女,廣西中醫藥大學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生殖內分泌不孕不育研究。E-mail:Lzj60123@163.com
R271
A
1673-2197(2015)07-0042-02
10.11954/ytctyy.201507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