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靜,牟淑敏
(1.山東中醫藥大學 基礎醫學院, 山東 濟南 250014; 2.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山東 濟南 250011)
?
《傷寒論》《金匱要略》經方治療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研究進展
尹 靜1,牟淑敏2
(1.山東中醫藥大學 基礎醫學院, 山東 濟南 250014; 2.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山東 濟南 250011)
張仲景《傷寒論》和《金匱要略》所載方劑,組方嚴謹,配伍精妙,藥專力宏,久經實踐檢驗,對后代醫家治療消渴病具有重要指導作用。近年來,祖國醫學在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防治中充分發揮了其優勢和特色,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對《傷寒論》《金匱要略》經方治療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研究進展進行歸納整理。
《傷寒論》;《金匱要略》;糖尿?。徊l癥;研究進展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因其以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輕為主要臨床癥狀,故歸屬于祖國醫學“消渴病”范疇。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善,糖尿病發病率急劇升高,已引起國內外醫學界的廣泛關注。近年來,中醫中藥在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治療上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其中又以《傷寒論》和《金匱要略》為基礎?,F就近幾年來經方治療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研究進展進行總結如下。
1.1 分期論治
張敏[1]將糖尿病分為早期、中期、晚期三個階段。晚期指糖尿病并發癥期,故此處著重論述其早期和中期的辨證論治?!跋什 痹缙趯佻F代醫學中糖耐量異常階段,即中醫的“脾癉”,是過食肥甘厚味,以口中發甜為主癥的疾病。故以辛開苦降為治則,方選半夏瀉心湯。中期應根據“三消”辨證論治,上消治以清熱潤肺,生津止渴,方選白虎加人參湯加減;中消以泄熱逐瘀為原則,方選桃核承氣湯;下消腎陽虧虛者,治以溫陽化氣行水,方選真武湯;陰陽兩虛者方選腎氣丸以溫陽滋腎固攝。
仝小林等[2]認為糖尿病可分為“郁、熱、虛、損”四個階段。郁證階段以食郁為核心,方選厚樸三物湯以行氣除滿,若氣郁者合四逆散以疏肝理脾,若痰濕郁滯可合小陷胸湯化痰散結,兼血瘀者則合抵當湯。熱證中肺胃熱盛者方選瀉心湯,痰熱明顯者可用小陷胸湯,熱瘀互結證代表方為瀉心湯合抵當湯。虛證階段,氣陰兩虛證方選麥門冬湯益氣養陰,陰陽兩虛證金匱腎氣丸主之,陽虛證代表方則為大黃附子湯。損是糖尿病的并發癥階段,分脈損和絡損,治以活血破瘀,方選抵當湯合大黃蟄蟲丸。
1.2 分型論治
王祥森等[3]將糖尿病分為五型:①肺胃熱盛,津氣兩傷證。治當清熱益氣,生津止渴,方用白虎加人參湯。②胃熱偏盛,腸燥津枯證。治宜清胃瀉火,方用調胃承氣湯。③肝胃郁熱證。方用小柴胡湯加減以清泄郁熱。④氣陰兩虛證。方選麥門冬湯或百合地黃湯養陰清熱。(5)陰陽兩虛證。用腎氣丸以益腎固攝。
2.1 糖尿病心臟病
糖尿病心臟病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糖是其始動因素,屬祖國醫學“心悸”“怔忡”“胸痹”范疇。高玉芳等[4]認為糖尿病陰虛內熱,氣陰兩傷,損傷心脾,脾不生血,最終導致心氣血陰陽虧虛,心失濡養,故見心悸,失眠,健忘,脈細數而結代。方選炙甘草湯補陰陽、調氣血、安心神,復脈。彭萬年教授通過多年的臨床經驗提出糖尿病性心臟病中陽虛痰結證型不容忽視。大部分患者胸膺部以悶痛為主,多是淡舌,脈多以寸口沉遲弦,關脈數微滑為主。故彭老認為本病陽虛為本,陰乘而致痰瘀互結為標,應以健脾溫腎、行氣祛痰為原則。方選四君子湯合瓜蔞薤白半夏湯,消痰寬胸,緩解胸悶癥狀。[5]
2.2 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常見而難治的微血管病變,臨床上多表現為水腫、蛋白尿、高血壓、腎功能不全等。屬于祖國醫學“消渴腎病”“水腫”范疇。彭萬年教授提出本病本虛標實,脾腎虧虛為本,濕濁瘀血之毒為標。癥見神疲乏力、肢體浮腫、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腰背冷痛、脈沉細等少陰陽虛證侯。與《傷寒論》少陰病篇中所描述的癥狀相符,并與真武湯證的病機契合,故選用真武湯加味治療本病[6]。張敏[1]認為本病因消渴日久,氣虛及陽,膀胱氣化失司,癥見小便不利,少腹脹滿,渴欲飲水,浮腫,嘔吐,舌淡苔白,脈浮等。當以益氣通陽、化氣行水為治則,方選五苓散,方中加用黃芪,每劑30~60g以益氣。何少霞[7]用金匱腎氣丸加味治療糖尿病腎病46例,治療8周,總有效率為82.6%,療效滿意。
2.2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本病涉及肢體、筋脈,以周圍神經最常見,通常為對稱性,下肢較上肢嚴重,以“麻、木、涼、痛、痿”為其臨床主要特征,屬中醫“消渴病痹癥”“消渴病痿癥”范疇。熊曼琪[8]教授認為消渴之初,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而消渴日久陰津耗傷,無以載氣,氣虛無以鼓動,血行不暢,阻于脈絡,不通則痛。將黃芪桂枝五物湯拓展運用,其功能為調養營衛,祛風散邪,益氣溫經,活血通痹,為血痹之良方。房顯輝等[9]運用當歸四逆湯治療本病,療效顯著。當歸四逆湯溫而不燥,補而不滯,以溫經散寒、養血通脈,正合本病的病因病機,能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2.4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本病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變中常見的表現,是一種具有特異性改變的眼底病變,是糖尿病的嚴重并發癥之一。屬中醫“視瞻昏渺”“云霧移睛”“暴盲”等范疇。趙天喜[10]根據多年臨床經驗,將麻黃連翹赤小豆湯、赤小豆當歸散、瓜蔞瞿麥丸三方相合治療本病,療效顯著。三方共奏補虛潤燥、化瘀通絡、清利濕熱之功。仝小林等[2]從郁瘀論治本病,認為應以疏郁清熱、活血通絡為治則,方選柴胡半夏加瓜蔞湯合抵當丸。
2.5 糖尿病胃輕癱
糖尿病胃輕癱是糖尿病引發的胃腸自主神經病變,主要表現胃腸動力障礙,典型癥狀為腹脹、早飽、厭食、噯氣、惡心、嘔吐、體重減輕,癥狀通常在餐后較為嚴重,屬祖國醫學“痞滿”“嘔吐”等范疇。高玉芳等[4]認為久病致氣陰兩虛,脾胃虧虛,邪氣乘虛入里,寒熱錯雜互阻于中焦,氣機痞塞,而致本病。治療上應和陰陽,順升降,調虛實,方選半夏瀉心湯,同時提出本方也適用于臨床上具有胃脘痞滿,或嘔而腸鳴,或嘔而下利,伴有心下痞悶癥狀者。仝小林等[11]提出肝郁胃熱型糖尿病胃輕癱,運用柴胡湯治療,療效顯著,若形體肥胖者,可酌加全瓜萎、決明子、生山楂降脂減肥。
《傷寒論》和《金匱要略》所載方劑,組方嚴謹,配伍精妙,藥專力宏,久經實踐檢驗,對后代醫家治療消渴病有重要指導作用。但糖尿病作為一種慢性疾病,發病機理復雜,臨床表現多樣,故臨床治療不可拘泥于某方某藥,應根據疾病的不同階段,謹守辨證論治、異病同治的原則,切中病機,有是證,則用是方,皆能取得確切療效。在今后的臨床工作及實驗研究中,應借助現代科學技術,進一步研究闡明經方的作用機制,為臨床運用提供科學客觀的理論依據。
[1] 張敏.淺談《傷寒論》、《金匱要略》經方治療消渴病及其并發癥的療效[J].求醫問藥,2012,10(12):356-358.
[2] 仝小林,張昆,段軍.經方在糖尿病治療中的運用[J].中醫雜志,2002,43(8):868.
[3] 王祥森,趙天才.經方分型論治糖尿病初探[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11,34(2):14-15.
[4] 高玉芳,侯書鵬.運用經方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并發癥驗案4則[J].環球中醫藥,2012,5(10):763-764.
[5] 陳氏秋云,彭萬年.彭萬年教授運用經方治驗糖尿病性心臟病驗案三則[J].亞太傳統醫藥,2012,8(11):164-165.
[6] 周英,藍柳貴,封翠蕓,等.彭萬年教授治療糖尿病腎病介紹[J].新中醫,2007,39(1):69-70.
[7] 何少霞.金匱腎氣丸為主治療糖尿病腎病46的臨床觀察[J].湖北中醫雜志,2004,26(5):40.
[8] 鄧燁,李賽美,朱章志.熊曼琪教授治療糖尿病學術經驗述略[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2,27(8):2110-2113.
[9] 房顯輝,周鵬,朱冬梅.當歸四逆湯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觀察[J].新中醫,2010,42(3):37-38.
[10] 趙天喜.經方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理論探討[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8):72.
[11] 仝小林,董柳,胡潔,等.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的中醫辨治[C].第八次全國中醫糖尿病學術大會論文匯編,2005:300-303.
(責任編輯:宋勇剛)
2015-01-05
尹靜(1988-),女,山東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甲狀腺疾病。
R222
A
1673-2197(2015)07-0057-02
10.11954/ytctyy.201507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