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如果有人告訴我他以后要去中國留學,我會笑他。但是高中畢業以后,隨著中國科學技術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去中國留學已經是一個很多人夢想的機會。所以在讀完兩年大學后,我給了自己去中國留學的機會,也因此開始接觸了解這個國家。
中國在亞洲的東部。在世界上,中國的人口是最多的,目前好像有13.6億。中國的面積居世界第三,陸地有960多萬平方公里。中國有56個民族,包括漢族和少數民族。中國的官方語言是漢語普通話。中國的國旗象征著人民的團結。中國的歷史和文化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其中保留下很多傳統節日,比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就像所有打算來中國的外國學生一樣,我對中國的了解也是從這些數據開始的。但是到中國后我發現我的想法跟以前有了很大的差別。以前我覺得,中國人都會太極拳,都會包餃子,還有因為路上人太多,散步肯定沒有那么方便。對于節日,我就更不在意了。當然也就不知道為什么我們上著課突然要放假幾天。我只是會很高興,因為不用上課,可以好好休息,跟朋友玩一玩。我也很驚訝中國人很多節日都放假兩三天,而我們國家一般放假一天。最奇怪的是春節的時候,每個人都要跑回他們的老家。那個時候,全國東南西北各個地方的人都坐火車、汽車,甚至騎摩托車,趕著回老家。
對我來說,剛到中國的那段時間是比較困難的,因為想買東西或者吃飯都必須去校外甚至市中心買,車也沒有,如果有的話車費又很貴。因為這些不習慣,我曾一度覺得中國的文化并不好。過了一年以后,因為已經開始慢慢習慣這里的風俗,我對中國的感覺也開始有了微妙的變化。
有一次,我的朋友請我去他們家過春節。一聽這句話我的腦子里面都在想春節是什么?要做什么?我們國家有沒有一個節日跟中國的春節類似。所以怎么想也想不到問題的答案。因為沒參加過也因為想知道,所以我先問了我朋友。他簡單地告訴我關于中國春節也就是過年的一些說法。原來,“年”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怪物,總是在中國的農歷新年出現,傷害人民。相傳年獸害怕紅色,怕火光和爆炸聲,所以人們便有了春節貼紅春聯紅窗花、放爆竹、守歲、吃餃子等習俗。聽到這個說法,我很好奇,覺得應該去他們那邊看一看。
去年,我在良渚過了春節。良渚是杭州的一個小鎮。春節前幾天,我跟我的朋友到了他家。剛到那里覺得小鎮很安靜。他的爺爺奶奶很熱情好客,但是他的父母不在家。第二天,我發現他的父母每天早出晚歸,以至于我沒看到。我是第三天午飯的時候看到他們的。也就是那天,他們的家庭成員都聚齊了。我們都很高興。他們問我各種各樣的問題:“你們家有幾口人?”“想不想家?”“你們吃什么東西?”“你們非洲那邊是不是很熱?”“你們喀麥隆那邊也過春節嗎”等等,等等。我很簡單地回答了他們的問題。
春節前,當地的人都打掃衛生,貼春聯。對我來說,這一切在我們國家好像是12月31日的新年前夜的事。除夕晚上,我們吃了豐盛的晚餐并收到了紅包。紅包收到了好幾百塊錢,我非常高興也很感謝他們。吃完了,我們放起了煙花,那一片天空印上了五顏六色的光,頓時熱鬧了起來。那時候他們都很高興,然后我的朋友很激動地問我:“你喜不喜歡?”我說非常喜歡,很漂亮。不過說實話我心里真有點不太喜歡,因為真的太吵了。可能因為我是一個喜歡安靜的人吧。但是真的很熱鬧。也許過年弄出這么大的聲音有一種特別的文化味吧。
第二天,我跟朋友去他的媽媽的娘家,那邊也是差不多一樣的活動—吃飯、喝酒、放爆竹。然后的幾天里,我又跟著去朋友不同的親戚家拜年。回來的時候,我和朋友也會找一些娛樂活動,他叫了另外的朋友一起去KTV唱歌、看電影,或者在家里看電視,游戲……總而言之,我們每天過得很充實。
對我來說,在中國過年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這可以讓我學習地道的中國文化。我認為了解中國的文化很有必要,因為我們可以通過一個國家的歷史和文化深入了解這個國家,包括傳統、習俗和人們的性格特點,而正是這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影響著我們當下的生活。因此,我們不應該毫無根據地批判一個國家的文化,而是應該更深入地了解和認識這個國家,才能更好地享受那里的生活。同時我也期待著能再去另外一個地方過春節,因為相信這會給我更多了解中國的機會。
[鏈接]
作者小可,原名Tatou Tadondzo Duviol,國籍喀麥隆,浙江農林大學工程學院木材科學與工程專業留學生。本文指導老師歐陽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