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益



中國近代樸學大師孫詒讓先生一生著作等身,其中《契文舉例》兩卷影響深遠,學界或稱之為“開山之作”。2014年恰逢這部稿本完成110周年,年底,有關方面在孫詒讓故居位于浙江瑞安的玉海樓舉行紀念活動,并召開國際甲骨文書法藝術研討會。
群賢畢至
參加這次文化活動的,有來自中國和新加坡、韓國、日本、匈牙利、意大利等國的教授、學者、專家以及書法家一百二十多位。孫詒讓的重孫,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孫義燧也出席了紀念活動。
消息傳開,街坊鄰居來了六七十人,各類媒體記者也來了二十幾個。許多年輕人不明白孫詒讓在樸學上的貢獻,不懂得《契文舉例》對甲骨學創立的建樹,指導本次文化活動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歷史所研究員、中國殷商文化學會前會長王宇信臨時增加了兩項報告:一是向鄰里講述孫詒讓的學術成就與創立甲骨學的功績;二是向記者解說舉辦這次活動的文化價值。
王宇信介紹,《清史稿》列傳的孫詒讓,是晚清的漢學宗師,他在經學、史學、諸子學、文字學、考據學、??睂W等方面都有成就,并且是教育家。
光緒二十九年(1903),小說家、學人劉鶚把自己所購的部分殷墟甲骨,拓片編印成《鐵云藏龜》一種六冊。劉鶚贈予孫詒讓一部。已積累金文研究四十年功底的孫詒讓閉門謝客兩個月,專心研究《鐵云藏龜》,考釋其字形字義,用分類法區分了大部分甲骨文字,并對其單字逐個進行辨識考訂,于1904年寫出《契文舉例》兩卷。這是我國第一部甲骨文考釋著作,為甲骨學的形成立下不可磨滅的奠基之功,為國內外文字學界所稱道。郭沫若先生曾贊譽:“孫詒讓為近世一大學人,周禮義疏可稱淵博。其金文研究成績最大,甲骨文學研究亦為開山,王國維深受其影響也。”
2014年六·一兒童節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一行在北京看望少年兒童。在海淀區民族小學見到小朋友練寫毛筆字時,習近平說:“中國字是中國文化傳承的標志。殷墟甲骨文距離現在三千多年。三千多年來,漢字結構沒有變。這種傳承是真正的中華基因。”為學術立心,為文化立命,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就是為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成果豐碩
這次文化活動也是一次國際性學術會議,收到甲骨文方面論文四十多篇,其中有關甲骨文書法藝術的論文占大多數,編有《紀念<契文舉例>問世110周年論文集》。論文集包括有王宇信的《甲骨文書法當遵“法”前行》,對一些心態浮躁者從事甲骨書法“不合章法”胡編亂造現象提出中肯的批評;有京師大學堂甲骨文書法研究院院長賈書晟的《從揭示契刻甲骨文書法不同書體特征入手,促進甲骨文筆墨書法健康發展(摘要)》,抓住甲骨文書體幾個特征予以分類,正面指導筆墨書法;還有日本專家千代大順、北室南苑的《合文—甲骨文書法表現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與標志》與《甲骨文—人類創造的美好事物》,香港中國甲骨文藝術學會會長巾帑的《以弘揚甲骨文為主軸》,瑞安甲骨文書法家方增瑞提供的《論先賢孫詒讓為甲骨文學開山鼻祖》等。這些論文從不同角度為甲骨文書法健康發展提出了科學、合理及時的好建議。
這次文化活動收到了百余件各種內容、不同風格的甲骨文書法作品,供參觀欣賞,其中88件編入《紀念孫詒讓<契文舉例>問世110周年·國際甲骨文書法作品集》。
觀摩甲骨文書法作品期間,最忙碌的是一批老專家,他們被一些中青年甲骨書法愛好者拉住問個不停,諸如怎么辨識甲骨文字?目前統一共識的甲骨文字才一千多個,那寫條幅集對聯沒字怎么辦?是代是借為好還是拼偏旁?拼字有什么要求與原則?哪個書體好看……
贈送作品集時,全場幾乎每個人都在屏息仔細揣摩,顯得十分珍愛。
百多年來,甲骨學研究早已超越國界,成為一門國際顯學。繼承與弘揚甲骨文的深厚文明底蘊和獨特藝術精華,努力實現文化強國夢,是我們的歷史使命和拼搏方向。
共識多多
活動與研討只有短短三天,但大家珍惜機會:會上研討會后交流,大會發言小組爭論,查經引典作品點評,并在很多方面達成了共識:
活動體現了尊重歷史、尊重文化,孫詒讓是瑞安的,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甲骨學者、歷史學者以及書法熱愛者都是文化人,要涵養道德情操,堅持藝以載道,淡泊名利,不要被市場牽著鼻子走;創作甲骨文書法藝術,一定要懷有敬畏之心,要戒浮躁,深鉆研,弄懂、掌握已有共識的甲骨文基本字;回歸甲骨文書法藝術,但要走出園囿,不回歸,缺乏基本功,缺乏底氣,難能達到準確、古樸、典雅、大氣的高標準,不走出,缺美感,難發展。
瑞安有一大批上至八九十歲的老人、下至四五歲的娃娃熱心甲骨文書法的人,他們孜孜鉆研,不斷創新。展覽中,那五歲張梓喬甲骨書畫的《龜兔賽跑》多有趣!那五歲邱天書畫的《守株待兔》多可愛,林木、山川、日月都是甲骨文的字形和刀法!瑞安的甲骨文書法習作者有一股鉆研勁,在甲骨用材上、刀法書寫手段上創新。他們突破龜甲與牛馬骨用材,試用陶瓷、樹根甚至菩提子;書刻上除了刀,還用上了不同的筆、鉆,甚至電烙鐵。這種大膽嘗試的藝術創新,贏得了人們的贊嘆。
與會的日本日中書印畫協會會長千代大順說:“我們是懷著朝圣的心情來到瑞安玉海樓的。學習孫詒讓先生的治學精神,探究甲骨文積淀的中華基因。我們既想求得甲骨文書法的形似,又想得其惟妙的神似。我們日本文化人有這個決心。東京將有一個甲骨文書藝的重大活動,歡迎各位專家學者光臨指導,我們躬身迎候!”
新加坡蘭亭筆會會長丘程先補充說:“我很受啟發的是瑞安把甲骨文書法引向青少年的書法教學,值得推廣。我們一切文化活動都為了下一代,也都依靠下一代才能傳承創新。希望大家引起關注。”他無限感慨道:“古人有詩:文字著千秋啊?!?/p>
(本文攝影:劉風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