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妍
(長春中醫藥大學,吉林 長春 130117)
?
關于完善基本藥物供應保障體系的思考
趙文妍
(長春中醫藥大學,吉林 長春 130117)
緩解我國基本藥物供應短缺問題,要從其藥品定價入手,主要在于我國政府的宏觀調控與市場自我調節相結合,同時保障生產經營單位和消費者雙方利益,是解決基本藥物供應短缺、完善供應保障體系的關鍵環節。從基本藥物的生產、流通、使用及政府宏觀調控等環節,分析基本藥物供應保障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為完善我國基本藥物供應保障體系提出合理化建議。
基本藥物;供應保障體系;定價
2009年8月,我國國家發改委、衛生部等部委發布了《關于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標志著我國基本藥物制度的正式建立和實施。基本藥物是指適應基本醫療衛生要求、劑型適宜、價格合理、能保障供應、公民可公平獲得的藥品。基本藥物制度的建立,是為了保障人民可以平等獲得基本藥物的權利,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國“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實施意見》[1]中明確提出:2009年,每個省(區、市)要保證在其30%的政府辦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縣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包括實行省級集中網上公開招標采購、統一配送,全部配備使用基本藥物并實現零差率銷售;到2011年,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到2020年,全面實施覆蓋城鄉的國家基本藥物規范制度。為更好地落實基本藥物制度的建設工作,建立與完善基本藥物供應保障體系,保障基本藥物在生產、流通、使用等環節的正常運作成為了重中之重。
1.1 生產環節
我國現行的藥品招標和定價制度間接導致了基本藥物的“價格虛低”現象,藥品降價造成部分廉價藥品的利潤空間過低,導致藥品生產廠家不愿生產該類藥品而選擇相對利潤空間較大的藥品,加之近年來藥品注冊門檻過低,部分藥品生產企業在盈利動機下大量申報改頭換面的低水平“新藥”,造成廉價的普通藥品和基本藥物短缺[2]。另一方面,由于利潤空間過低導致部分藥品生產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偷工減料或使用劣質原料,一味追求利益而忽略藥品的安全性,也為基本藥物的藥品安全問題埋下隱患。
1.2 流通環節
我國基本藥物流通環節過于復雜,從藥品生產企業,經代理商、批發公司等機構,到藥品零售機構或醫療機構,每一個環節均涉及到利益分配問題。由于基本藥物原本價格相對低廉,利潤空間過低導致流通過程各個環節對廉價藥物有所排斥[3]。在基本藥物的配送問題上,由于我國藥品流通企業具有著數量多、規模小、分布相對集中等特點,對于一些地理位置較為偏僻、經濟水平較低的地區,基本藥物的普及性和可獲得性難以得到保障,與我國對基本藥物的定位和基本藥物制度的要求是明顯相違背的。
1.3 使用環節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作為我國基本藥物制度的主要執行單位,其基本藥物的使用方面也存在著問題。由于我國醫療機構長期以來形成的“以藥補醫”機制,在實施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的要求下,給醫療機構及醫生的經濟利益帶來了一定影響,而各地按國家規定進行的政府補貼又不足以補償藥品銷售利潤的損失,部分醫療機構在采購藥品時回避價格相對低廉的基本藥物,醫師在開具處方時為追求利益而選擇高價藥品或在開具廉價基本藥物的同時佐以高價輔藥。
1.4 政府宏觀調控環節
《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我國基本藥物的定價方式為:在國家零售指導價格規定的幅度內,省級人民政府根據招標形成的統一采購價格、配送費用及藥品加成政策確定本地區政府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的具體零售價格[3]。政府對部分藥品定價過低,會出現因藥品生產企業的逐利行為而導致部分廉價藥品的供應短缺。同時,政府對藥品資源的宏觀調控不利也易導致藥品的供過于求或供不應求等狀況。部分地方政府在選定指定藥品經營和生產企業后,會對企業的認證檢查掉以輕心,不能嚴把藥品的質量關,導致藥品安全問題時有發生,威脅民眾的用藥安全。
2.1 基本藥物價格具有雙重性
定價過低影響企業生產經營的積極性;定價過高又超過了部分公眾的支付能力[4]。
對于此類狀況,首先,各級政府應該完善基本藥物的招標和定價制度,在國家公布的零售指導價范圍內,不僅綜合考慮各級藥品經營企業和醫療機構的藥品售價,也要考察藥品生產經營企業的生產及配送成本,制定合理的零售價格,給予企業一定的利潤空間。其次,政府還可以針對一些廉價藥物和特殊藥物給予藥品生產和經營企業一定的補貼,刺激和鼓勵此類藥品的生產和銷售。同時,加強對藥品生產企業GMP檢查力度,督促嚴格按照GMP標準進行基本藥物的生產,保證藥品的安全性,從根本上杜絕藥品安全問題的出現。
2.2 管理基本藥物流通環節
目前,我國實行基本藥物統一采購配送的制度,各省市對藥品配送企業進行統一招標,加強對中標藥品經營企業的監督和管理,促使其嚴格按照GSP標準保障基本藥物的供應也是藥品流通中重要環節。為降低基本藥物流通環節的成本,減少流通環節,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降低物流成本,完善物流活動的服務功能,為其所服務的醫藥企業增強市場競爭力[5]。為保證我國偏遠落后地區基本藥物的普及性和可獲得性,可借鑒發達國家的物流經驗,采用分級配送制度,通過分級配送中心和中轉站提高服務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保障偏遠地區基本藥物的供應。
2.3 完善基本藥物保障機制
我國醫療機構的經費主要有醫療服務費用、政府撥款及藥品收入。為提高醫療機構和醫師對基本藥物的積極性,保證基本藥物的合理使用;在醫療機構方面政府應該適當調整對醫療機構的基本藥物使用補償比例,適當提高醫療服務價格及醫務人員的勞務價值,創新競爭機制,加快建立績效工資改革,將醫師使用基本藥物的情況與年終考核、職稱評定等因素掛勾,促使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可積極重視基本藥物制度;在制度方面,國家應提高基層以上級別醫療機構基本藥物的使用比例,強制其配備一定比例的基本藥物。衛生行政部門可將醫療機構使用基本藥物的情況與醫院等級評審掛勾,形成具有約束力的長效機制[6]。
2.4 發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
地方政府作為執行基本藥物制度的重要角色,應該充分發揮其宏觀調控作用,及時統籌藥品資源狀況,建立國家基本藥物信息共享系統,一方面方便政府管理部門和醫療機構及時掌握基本藥物的購入量和使用量,同時對醫療機構基本藥物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宏觀監控,減少供不應求或供大于求等現象出現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有利于藥品生產和經營企業及時掌握需求信息,調整庫存,保障需求量大的藥物可及時供應,對于需求量少的藥物適當調整倉庫存貨,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我國基本藥物制度體現了新醫改的“政府主導與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相結合”原則,打破醫療機構和醫師對藥品的壟斷地位。完善基本藥物的供應保障系統,也是落實我國醫療機構改革和構建藥品良性流通機制的重要環節。我國正處于基本藥物制度實施初期,基本藥物的供應保障體系亟需完善,需要各級政府、醫療機構及藥品生產經營企業的共同努力。
[1] 衛生部.關于印發《關于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意見》的通知[Z].2009.
[2] 高明,韓在虹,周天嬌.新醫改形勢下基本藥物供應保障體系的構建思路[J].中國藥業,2011,20(8):2.
[3] 王媛.關于保障我國基本藥物供給的思考與建議[J].中國藥房,2009,20(11):801.
[4] 彭詩榮.我國基本藥物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完善建議[J].中國藥事,2009,23(11):1083.
[5] 趙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配送環節相關問題探討[J].中國藥房,2010,21(8):701.
[6] 陳國儒.基本藥物制度實施在使用環節面臨的主要挑戰[J].中國衛生經濟,2010,29(11):69.
(責任編輯:李嵐春)
Reflections on Perfecting Security System for Essential Drugs Supply
Zhao Wenyan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117,China)
It is the key section to guarantee mutual interests of manufacturers and consumers if we want to solve supply shortages for basic drugs as well as perfect supply security system.Proposing rational suggestions by analyzing problem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basic drugs production, circulation, employment as well as government's macro control.In order to relieve the shortage of basic drugs in our country, government's macro control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market's self-regul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icing drugs.To propose some rational suggestions to perfect essential drugs supply security system in our country.
Essential Drugs; Supply Security System; Price
2014-09-22
趙文妍(1988-),女,滿族,長春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藥事管理。E-mail:172784472@qq.com
都曉春(1962-),男,教授,長春中醫藥大學院長,研究方向為藥事與企業管理。
R95
A
1673-2197(2015)01-0001-02
10.11954/ytctyy.2015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