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寶,葉品良,成茂源
(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 成都 610075)
?
中醫藥治療肺結核臨床研究概況
劉天寶,葉品良*,成茂源
(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 成都 610075)
中醫對肺結核的認識和治療已有上千年歷史,中醫藥在結核病的治療方面有其獨特優勢,中西醫結合治療可取長補短,是目前臨床治療肺結核較為理想的方法。主要對近年來中醫藥治療肺結核的臨床研究情況進行了概述。
肺結核;中醫藥治療;臨床研究
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發的肺部感染性疾病,臨床以咳嗽、咯血、潮熱、盜汗、身體逐漸消瘦等為主要癥狀,屬中醫學“肺癆”范疇。西醫治療主要以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鏈霉素等化療藥物聯合使用治療為主。但因臨床用藥的不規范和不合理,或因患者依從性較差等問題,導致耐藥結核的發生率逐漸升高,病死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中醫對肺結核的認識和治療已有上千年歷史,中醫藥在結核病的治療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現就近年來中醫藥治療肺結核的情況進行綜述。
1.1 中藥復方
張曉琴等[1]采用西藥化療方案為對照,在此基礎上聯合百合固金湯合秦艽鱉甲散加減治療陰虛火旺型肺結核病,兩組療效對比,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2.5%,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7.1%,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尤其在控制盜汗、五心煩熱方面療效顯著。楊周劍等[2]在西藥化療方案基礎上加用“抗癆方”治療肺結核病41例,治療組中醫證候改善明顯優于對照組,且肝損率低于對照組(P<0.05)。楊曉云[3]以西藥化療方案為對照,加用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老年性肺結核氣陰兩虛夾瘀證30例,強化治療2個月后,治療組和對照組的中醫證候改善率分別為 73.33%、40.00%,痰涂片陰轉率分別為 57.89%、37.50%,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證明參苓白術散加減聯合西藥化療方案治療可以改善肺結核臨床證候,提高痰菌陰轉率,促進肺部病灶吸收,對肺結核有明顯療效且用藥安全。石恩駿[4]在難治性肺結核病病情較重階段,予“抗癆補金湯”內服,穩定后予“抗癆補金丸”善后鞏固,整個治療過程中,結合“去癆貼”外用,內外同治,療效較著。鄧紅霞等[5]以“肺癆湯”輔助西藥治療陰虛毒瘀型復治肺結核,療程結束后,治療組各癥狀(咳嗽、發熱、咯痰等)較對照組明顯改善,病灶吸收情況、空洞改善總有效率及痰菌陰轉率均優于對照組(P<0.05或P<0.01)。王宏[6]自擬“抗癆湯”輔助化療藥物治療肺結核病,并根據患者癥狀加減藥物,如咳嗽痰稀者加款冬花、蘇子;咯血量多者加側柏葉、蒲黃;胸痛者加郁金、延胡索、丹參;氣喘者加冬蟲夏草、五味子等。與化療組對照,治療1個月后,治療組與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7.06%和83.33%,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葉品良[7]自擬“肺癆康”治療肺結核病69例,治愈16例,顯效23例,有效22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達88.4%。
1.2 中成藥或單味中藥
郭俊[8]以中藥抗肺癆1號膠囊治療肺結核110例,與西藥化療組對比,中藥組治愈率明顯優于化療組(P<0.01),說明中藥治療對肺結核病灶的吸收和空洞閉合或縮小均有非常顯著的療效。林清等[9]在以西藥抗癆藥物對照的基礎上加中藥肺結核丸輔助治療,治療2月末和3月末痰菌陰轉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療程結束后,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7.5%,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5.0%,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周杰等[10]在西藥對照組基礎上加雙百口服液治療肺結核病172例,結果表明治療組和對照組在肺部陰影吸收、中醫證候療效、毒副作用等方面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P<0.05) ,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袁和生[11]以中藥膽黃片輔助治療肺結核,治療結束后,試驗組痰菌陰轉率、病灶吸收率均優于對照組(P<0.05),且癥狀改善明顯,未見不良反應。劉才[12]在化療方案上加用抗癆顆粒治療難治性肺結核,有效率達92.3%,而對照組有效率為70.8%,兩組有效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廖麗錦等[13]以裸花紫珠分散片聯合西藥治療肺結核咯血,結果顯示裸花紫珠分散片對血痰及小、中量咯血的止血效果均優于西藥常規治療組(P<0.05),且出血量越少,總有效率越高,同時對肺結核病出現的其它癥狀亦有明顯改善。韓俊杰等[14]以丹參注射液輔助治療難治性肺結核,有助于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促進痰菌陰轉,病灶吸收,減少或減輕胃腸道反應及肝損害,有效減少復發,總有效率明顯優于西藥治療方案。劉燕琳等[15]探討大蒜素輔助抗結核藥物治療肺結核的療效,發現經大蒜素治療的患者,在近期療效中,痰轉陰率、癥狀好轉率普遍高于單純抗結核藥物治療組患者,對于存在空洞的患者可以促進空洞的愈合,同時檢測患者治療前后的淋巴細胞免疫指標,發現經大蒜素治療的患者CD3、CD4和CD4/CD8 較治療前均有明顯升高。茅蓉等[16]在西藥短程化療的基礎上加用貓爪草膠囊治療肺結核患者 60 例,治療2個月后,聯合用藥組患者的局部和全身癥狀明顯改善,痰菌陰轉率為 93. 3%,明顯優于對照組。
陶燕等[17]用芪味散填臍外敷輔助西藥治療肺結核33例,連續治療8周后,結果顯示填臍組各臨床證候積分較治療前均明顯降低,顯著優于對照組,且肝功能損害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陳艷等[18]在短程化療藥物基礎上配合辨證食療和外敷抗癆膏治療肺結核,將抗癆膏用麝香壯骨膏調和敷貼于雙側肺腧穴和癆穴上,療程結束后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5.24%,對照組為65.00%,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呂秀麗[19]采用疏肝解毒方、耳穴壓豆聯合西藥治療肺結核,其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馬建英等[20]以參麥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療肺結核盜汗30例,結果30例患者中24例治愈,4例好轉,2例未愈,治愈率為80.0%,總有效率為93.3%。冉海燕[21]用電子艾灸儀治療肺結核54例,以常規艾條溫和灸為對照,取肺俞、太淵、三陰交、膏肓俞、足三里、太溪穴,隨證加取穴位,兩組患者療效比較,顯效率和總有效率,實驗組都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艾灸法治療肺結核病有顯著療效。單純針灸治療肺結核臨床應用較少,但亦見有報道。丁利華[22]單純運用針灸治療各型肺結核48例,結果痊愈8例,好轉36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1.7%。
有關中醫藥治療肺結核的臨床研究資料中,以整體治療為多見,亦有針對咯血、盜汗等癥對癥治療。其中使用中藥復方者較為多見,有以古方化裁者,如:百合固金湯、秦艽鱉甲散、參苓白術散等;有自擬方如:抗癆湯、肺癆康等。亦有以中成藥或單味中藥治療者,如:雙百口服液、貓爪草膠囊、丹參注射液等。中藥體外給藥相對較少,且多以穴位敷貼為主。其它治療手段如針刺、艾灸、壓耳穴等雖見報道,但缺乏大樣本、多中心系統研究。中醫藥治療肺結核的療效毋庸置疑,但其分子作用機制仍不深入。
目前,國內外治療肺結核病仍反復使用西藥,藥物治療時間長、毒副反應多以及耐藥菌株的產生成為化療失敗的主要原因。中醫藥防治肺結核病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抗癆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但研究資料中未見關于中藥具有較強體內殺菌作用的報道,治療結核病仍需首選化療藥物。中醫藥與西藥化療方案聯合使用可取長補短,既能延緩化療藥物耐藥性的產生,降低其毒副作用,又能顯著改善肺結核患者的臨床癥狀,增強免疫,增加患者對化療藥物的耐受力,是目前臨床治療肺結核較為理想的方法。
[1] 張曉琴,馬婧,袁維真.百合固金湯合秦艽鱉甲散加減治療肺結核陰虛火旺型臨床療效觀察[J].中醫臨床雜志,2014,6(2):44-46.
[2] 楊周劍,吳國強,陳晨,等.抗癆方聯合西藥治療陰虛火旺型初治繼發性肺結核41例臨床評價[J].上海中醫藥雜志,2014,48(5):56-59.
[3] 楊曉云.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老年性肺結核氣陰兩虛夾瘀證30例總結[J].湖南中醫雜志,2013,29(5):45-46.
[4] 何錢.石恩駿教授治療難治性肺結核的經驗[J].廣西中醫學院學報,2010,13(3):17-18.
[5] 鄧紅霞,劉艷科,蔣之.癆康湯治療陰虛毒瘀型復治肺結核48例臨床觀察[J].中醫雜志,2010 ,51(9):801-803.
[6] 王宏.自擬中藥抗癆湯輔助治療肺結核34例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3,8(17):149-150.
[7] 葉品良,盧潤生,黃秀深,等.肺癆康治療肺結核69例[J].江西中醫藥,2009,40(2): 33.
[8] 郭俊.中藥抗肺癆1號膠囊治療110例肺結核近遠期療效觀察[J].中醫臨床雜志,2014,6(13):75-76.
[9] 林清,顧文芳.肺結核丸輔助治療初治涂陽肺結核療效觀察[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4,31(5):620.
[10] 周杰,王勝圣,于春江,等.雙百口服液治療初治繼發性肺結核172 例臨床觀察[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8(8):784-786.
[11] 袁和生.中藥膽黃片配合抗結核藥物治療肺結核臨床分析[J].中國防癆雜志,2007,10(29):71-72.
[12] 劉才.抗癆顆粒輔助治療難治性肺結核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07,4(9):105.
[13] 廖麗錦,林如春,莫卓鼎,等.裸花紫珠分散片和西藥合用治療肺結核咯血的藥理分析與臨床療效[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24):60-61.
[14] 韓俊杰,吳寶英.丹參注射液輔助治療難治性肺結核80例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2014,36(7):1057-1058.
[15] 劉燕琳,劉兆平.大蒜素輔助抗結核藥物治療肺結核療效觀察[J].中國醫療前沿, 2008,3(13):23-25
[16] 茅蓉,杜文良.貓爪草膠囊在抗肺結核短程化療中的應用[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05,15(4):239.
[17] 陶燕,黃英,陸虹.芪味散填臍對肺結核患者的輔助治療作用評價[J].上海中醫藥雜志,2013,47(7):68-70.
[18] 陳艷,張利君,鄭芳,等.辯證食療配合外敷抗癆膏輔助治療肺結核42例[J].中醫外治雜志,2012,21(1):16-17.
[19] 呂秀麗.疏肝解毒方、耳穴壓豆聯合西藥治療肺結核隨機平行對照研究[J]. 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4,28(7):108-110.
[20] 馬建英,傅月美,呂聰燕.參麥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療肺結核盜汗30例[J]. 浙江中醫雜志,2013,48(10):723.
[21] 冉海燕.電子艾灸儀治療肺結核54例臨床效果分析[J].西部醫學,2014,26(1):56-57.
[22] 丁利華.針灸治療肺結核48例療效觀察[J].山西中醫,1995,11(5):33-34.
(責任編輯:宋勇剛)
2014-09-2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1173382)
劉天寶(1989-),女,成都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呼吸系統疾病復方配伍規律的理論、臨床及實驗研究。
葉品良(1957-),男,成都中醫藥大學教授,研究方向為呼吸系統疾病復方配伍規律的理論、臨床及實驗研究。
R256.1
A
1673-2197(2015)01-0038-02
10.11954/ytctyy.2015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