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凱
(長春市急救中心正陽分站,吉林 長春 130000)
?
中醫診療技術在院前急救中的應用
郭文凱
(長春市急救中心正陽分站,吉林 長春 130000)
院前急救以搶救生命和降低傷殘率為目的,主張迅速到達患者發病現場,實施綜合急救措施,快速進行救治工作。對患者進行院前急救對提高危急重癥患者搶救成功率和治愈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中醫急救由來已久,隨著近年來我國對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關注和支持,中醫診療技術逐漸應用于院前急救,取得了良好成效。對近年來應用于院前急救的中醫診療技術進行總結,展望中醫診療技術在院前急救中的應用前景。
院前急救;中醫急救;中醫診療技術;應用前景
院前急救是急診醫療服務體系之一,也是急救過程中最為關鍵的環節。能夠迅速、準確、合理地進行院前急救是挽救患者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前提[1]。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自身生命財產安全的要求日益提高,院前急救的數量和病種都不斷增多,給急診醫療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中醫藥領域也做出了一定的努力,隨著中醫診療技術應用的日趨成熟,其應用范圍已經逐漸擴大,同時也成為了院前急救工作中值得關注的重要組成部分。
院前急救在廣義上是指在患者發病時由護理人員或者目擊救助者在發病現場進行的緊急搶救,而狹義上的院前急救則是在具有醫療基本要素、運輸和通訊工具而構成的專業急救機構在患者未到達醫院前進行的現場搶救,以及在患者轉運過程中進行的監護活動,這是我國衛生事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急救醫學的首要環節[2]。多數急癥均在突發場合下發生,在現場進行爭分奪秒的必要救治,對患者恢復健康至關重要。傷后1h被稱為急救“黃金時間”,而6h以上則被稱為“死亡時間”[3],由此可見院前急救時間段至關重要。我國中醫學對急救的認識內涵較為深刻,而且經過幾千年的臨床實踐檢驗,其療效得到了公認。雖然中醫學沒有分出急救醫學,但多數古籍中都有關于急救的治療方法,足以說明先賢們對急救的重視程度。早在《內經》中就已經記載了高熱、出血等急癥,《靈樞》中有“其心痛,手足青至節,心痛甚,旦發夕死”等記載,后世醫家對諸多急癥都進行了急救方法的總結,如《備急千金要方》中提出“以物塞兩耳,竹簡內口中,使兩人痛吹之,塞口停無令氣得出”,就是在人工呼吸法基礎上的另一創舉,由此可見古代醫家對急救從理論到實踐經驗的積累已經非常豐富。在院前急救中對部分高熱、疼痛、昏厥患者配合應用中醫針刺、針灸、穴位按壓等方法,同時應用多種中藥制劑于院前急救中,充分發揮中醫特色優勢的同時,提高中西醫結合的院前急救水平,能夠幫助中醫醫院急救隊伍更好地融入到現代急救體系中,發揮更大作用。
2.1 針灸療法和穴位按壓在院前急救中的應用
針灸療法作為中醫臨床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中醫基礎理論為指導,廣泛應用于臨床各類疾病,同時應用于古代急救,療效十分顯著。通過針刺放血,令邪隨血出,瘀血得出,從而達到經脈調和,達到急救的最終目的。《素問繆刺論》曰:“邪客于足少陰之絡,令人卒心痛,暴脹,……,刺然谷之前出血,食頃而已。”《肘后備急方》中記載:“灸鼻中三壯”“灸臍中百壯,可急救卒死”,這些都表明針灸對于當時危重病患者急救的重要性。《針灸大成》中記載:“凡初中風跌倒,卒暴昏沉,痰涎壅滯,不省人事,牙關緊閉,藥水不下,急以三棱針刺手十指十二井穴,當去惡血。”以上都是古代醫家將針灸用于急癥的經典方法,可見古人已經對急癥急救有著深刻體會,同時表明了針灸在古代急癥急救中有著重要的地位[4-5]。在對古代急救方法不斷了解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博大精深的中醫理論內涵,同時豐富臨床急救經驗,提高急救臨床療效性。在現代研究中,根據中醫理論對中風病因病機的分析,作為急救措施,國內學者多推薦刺絡放血,國內有研究[6]就十二井穴刺絡放血機制進行了實驗研究,對腦血流、生化和分子水平的影響分別進行了研究并結合臨床研究,證明此種急救手法可以使初期中風患者的意識狀態好轉,同時顱內血運情況得到了良好的調整。除此之外,針灸急救還能夠有效應用于多種急癥[7]。王明[8]在院前急救中應用針刺內關穴治療心絞痛,在常規含服硝酸甘油和吸氧等常規措施基礎上進行針刺,通過心電圖進行評價,療效良好,同時操作安全,無不良反應;汪克明等[9]對電針心經或小腸經進行研究,結果顯示電針法可以顯著拮抗腦垂體后葉素導致的心肌缺血性交感神經放電活動的抑制作用,提高交感神經興奮性;素萍等[10]采用針刺人中、十宣等穴位主治療小兒驚厥,全部患兒在2h內止痙蘇醒;喻燦等[11]在抽搐患者急救中采用手掐申脈、太溪來緩解抽搐,同時開放氣道爭取急救時間,療效顯著。
2.2 中藥制劑在院前急救中的應用
除了針灸、穴位按壓等多種中醫診療方法應用于院前急救以外,中藥制劑已經越來越多地被應用于院前急救中。汪立[12]在休克中給予患者益氣固脫之生脈注射液,回陽救逆之參附注射液,救陰固脫之參附注射液以及醒神開竅之清開靈注射液,療效良好,顯示出中西醫結合早期院前急救能夠更好、更快地改善休克中臨床癥狀,為后續治療和患者康復提供充分的時間和條件。衛海寧[13]采用前瞻性對照研究,針對68例急性左心衰合并低血壓病人進行西醫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生脈注射液治療,對比單純西醫常規治療,研究結果顯示,聯合應用可以在30min內使急性左心衰合并低血壓患者SBP顯著上升到80mmHg以上,且心率顯著下降,明顯優于對照組。諸多研究證明,西醫急救同時加入中醫制劑進行院前急救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中醫診療技術應用于急救歷史悠久,不僅有可靠的理論依據作為支撐,同時有可靠的臨床實踐經驗積累,具有簡驗便廉等優勢,操作簡便,通過培訓和練習可以在急救中迅速應用,且療效突出,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楊麗麗.急救護理學[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324.
[2] 楊家玥,廖輝,郭義.針灸應用于院前急救的意義與發展[J].中國中醫急癥,2012,21(5):753-755.
[3] 辛代瑜.高速公路傷致失血性休克55例院前急救體會[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6,18(9):556.
[4] 韓秀珍,彭學杰,張敏娜.淺析古之針灸急救術[J].中國中醫急癥,2009,17(12):1773-1774.
[5] 嵇渡.歷代醫家對刺血治療中風病的認識[J].中國針灸,2008,28(2):126.
[6] 馬巖,郭義,徐湯蘋.手十二井穴刺絡放血對實驗性腦缺血犬鼠缺血旺腦組織氧分壓影響的動態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00,19(1):40-42.
[7] 于彥平.針刺治療急癥體會[J].中國中醫急癥,2011,20(5):846.
[8] 王明.院前急救中針刺內關穴治療心絞痛50例ECG療效觀察[J].江蘇中醫藥,2013,45(8):49-50.
[9] 汪克明,周逸平.電針心經小腸經對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功能的影響[J].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03,22(4):24-25.
[10] 金素萍,伍鴻基.針刺為主治療小兒高熱驚厥49例[J].浙江中醫雜志,2004,39(8):357.
[11] 喻燦,李旭成,王凌.穴位按壓法在抽搐院前急救中的應用[J].光明中醫,2013,28(3):556-557.
[12] 汪立.休克的中西醫結合院前急救體會[J].中國中醫急癥,2011,20(4):661-663.
[13] 衛海寧.生脈注射液聯合多巴胺對急性左心衰竭并低血壓的院前急救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8,6(5):587-589.
(責任編輯:宋勇剛)
2014-08-23
郭文凱(1974-),男, 吉林省長春市急救中心正陽分站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為急診急救。
R278
A
1673-2197(2015)01-0059-01
10.11954/ytctyy.2015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