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仲金,李焱軍,和頌澤
(云南電網公司怒江供電局,云南 怒江 六庫 673100)
某35 kV 戶內交流鎧裝移開式金屬封閉組合開關柜缺陷主要是35 kV 絕緣套管從投產以來,有不正常雜音的放電聲,夜間可發現局部放電火花。經過數次隱患缺陷處理均未起效果。投入運行以來35kV II 段電解整流III 回出線間隔絕緣套管發生多起爆炸事件,最嚴重的一起為引起#2 主變高壓側、中壓側斷路器跳閘,絕緣套管炸裂并起火。事件發生后將所有絕緣套管全部更換為帶有均壓環的絕緣套管,并在母線排上加裝高壓絕緣護套,仍然不正常。
該變電站海拔高程2 480 米,所在地污穢程度為III 級。年平均氣溫11.3℃,最高氣溫34.8℃,最低氣溫-10.2℃,多年平均降雨量1 008.1 mm/年,平均風速1.3 m/S,最大風速16 m/S,地震強度8 度,35 kV 高壓室已經安裝有工業除濕機,濕度滿足要求。氣間隙不得小于300 mm,瓷絕緣件爬電距離不得低于18 mm/kV,當海拔高度大于1 000 m 時,每增大1 000 m 要進行10%的修正。110 kV 金鼎鋅業變35 kV 戶內交流鎧裝移開式金屬封閉組合開關柜,使用的絕緣套管型號為CMZ3-35,套管共有三個規格的內孔尺寸,分別為132×22 mm,92×40 mm,92×18 mm,所有套管外形尺寸均為一致。套管口外徑270 mm,法蘭尺寸為274×274 mm,四個螺絲孔中心距,220×220 mm,爬電距離518 mm,根據規定爬電距離不能滿足要求,并且絕緣套管內部未配置均壓環,長期帶缺陷運行。通過將所有絕緣套管全部更換為帶有均壓環的套管,運行過程中通過設備巡查及數據分析暴露出:絕緣套管外形尺寸沒有按高海拔2 480 米進行修正,絕緣套管存在爬電距離達不到技術規范修正值要求,均壓環不規則、內環壁半導體不均勻、均壓環引出線無半導體絕緣、固定不可靠等缺陷,這些因素容易產生懸浮電位,為生產廠家技術不過硬造成的產品質量問題;由于110 kV 金鼎鋅業變供電對象是10 萬噸電解鉛鋅冶煉廠,空氣污穢程度為III 級,該站的變電運行設備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致使組合電器柜內設備及套管表面聚集的灰塵不斷增多,母排相對相間,相對地間極易產生沿面放電,使母排溫度升高,運行一段時間后套管絕緣逐漸下降,絕緣強度逐漸降低,母排對地形成沿面閃絡,局部擊穿而形成短路狀態,母排電阻增大,但供電負荷仍然保持不變,達到滿足負荷電流穿越受阻礙的要求,電流呈現波動性不斷增大,致使母排溫度升高加劇,當溫度達到絕緣燃燒點,母排B、C 兩相絕緣套管對地絕緣完全消失時,兩相短路引起#2 主變高壓側、中壓側斷路器跳閘。操作合上該條35kV 線路,上述故障點溫升瞬間急劇惡化,引起II 段母線供給電解整流三回出線處短路,造成#1 主變高、中、低三側的斷路器跳閘,短路電流過大產生較大電弧,造成開關、母排及相關元器件的損壞。通過收集該變電站運行數據,全部更換為帶均壓環的絕緣套管仍然存在隱患,經分析為生產廠家從設計研制、高海拔修正值、生產設備、技術條件、制造環境及制造工藝達不到生產要求造成,經對生產出品的絕緣套管經檢測分析,存在均壓環不規則、套管內環壁半導體不均勻、均壓環引出線無半導體絕緣、線徑達不到統一標準、固定不可靠、工藝差、廠內局放試驗不到位問題。通過分析后建議確定更換主流廠家生產的絕緣套管。
1)套管內部采用進口先進的屏蔽網,分內外兩層,經過合理設計,具有均勻場強,使之不集中無尖端,能夠很好的改善局部放電;
2)具有合理的大小傘設計,能夠在高污穢等級的情況下不放電;
3)套管外形尺寸合理,爬距滿足高海拔要求。
4)加強設備運行巡查,加裝溫度在線監測裝置,進行全程監控;
35 kV 戶內交流鎧裝移開式金屬封閉組合開關柜是近幾年來的新型設備,便于集中運行控制,占地面積少,戶內35 kV 設備由于處于一個既不高也不低的電壓等級,對這個等級的設備投入及研究設計力度不足,除絕緣套管方面的問題,其它的問題也依然存在,如電氣間隙不足問題,所以要嚴格按招標設計技術規范把關采購。加強對新產品、新材料的試驗檢測,在特殊的氣象區域,技術難題將超出技術規范標準,因此要結合實際情況,對不能滿足特殊氣象區域條件的技術規善。
[1]《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行業標準》(DL/T 404-2007)
[2]《高壓成套電氣設備標準》(GB3906-2006)
[3]《高壓配電裝置設計技術規程》(DL/T 5352-2006)
[4]《高壓開關設備和控制設備標準共用技術要求》 (DL/T 5352-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