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勉生,阿達理
·國際交流·
法國達·芬奇醫學院21年中醫教育的經驗和再思考
朱勉生,阿達理
(法國巴黎第十三大學達·芬奇醫學院中醫部)
總結法國達·芬奇醫學院21年中醫教育的經驗,說明達·芬奇醫學院中醫教育為從高層次促進中醫同西醫的溝通融匯作出了重要貢獻。
達·芬奇醫學院;中醫教育;經驗與思考
DOI:10.11656/j.issn.1672-1519.2015.11.15
1990年歐洲著名醫學人類學家馬德和索教授邀請朱勉生到達·芬奇醫學院講授中醫,開創了在法國高等醫學教育系統講授中醫的先河。1997年馬德和索教授、阿達理教授和朱勉生教授共同創辦了達·芬奇醫學院中醫教育文憑,旨在面向已經獲得博士學位的西醫師、藥劑師、醫藥管理人員頒發中醫文憑。學制3年,以周末授課方式進行,考試和論文答辯合格后頒發證書。
這一中醫教學的環境在西醫學院,教學對象是接受過西醫系統教育并且大部分具有相當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工作經歷,他們當中很多人是帶著多年臨床積累下來的疑惑和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而來,也有不少出于對異國文化和醫學的好奇。盡管問題多多,歸根結底集中在“為什么中國古代科學技術中有許多已經被新興起的西方科學技術所替代,與此相反,中醫卻以其特殊療效被越來越廣泛地運用于現代社會的各種疑難病癥,受到世界許多國家衛生部門的重視,道理何在?”中醫是一個有較高思辨能力和實踐能力,期望“汲取東江水,澆灌西園花”的群體,本科生的教材和教法顯然滿足不了需求。針對這樣的群體,達·芬奇醫學院中醫教學的重點是透過中醫基本理論和知識、技能,向學員講解中醫體系的特點和她之所以不同于西醫的緣由,而要講清楚這一點還必須涉及中國文化的載體中國文字結構和中國古代思維邏輯等知識。如何將中醫天人合一的生態醫學結構,心身合一的整體觀念,時空統一的生理病理治療學說,以及中西醫學和文化的比較等等貫穿在課程之中,而不是簡單地將中醫理論和技能平面鋪開,都是在教學中要把握的中軸準繩。為此選擇了回溯經典的辦法,以《黃帝內經》、《針灸甲乙經》等作為教材主體,而且采用了“漢字-拼音-法語對照”的編寫形式,使學員既能夠從本源上了解中國醫學的原創理念,又獲得了中西醫學和文化在邏輯、理念、方法等方面進行對比研究的第一手資料。二十多年的經驗說明,向以笛卡兒哲學為方法學的西方醫學界解析傳播中醫,貼著經典講授是一條捷徑,“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脫離經典很容易陷入“變形離譜丟棄自我”的境地,這將是中醫西傳的失敗,是最不愿意看到的。
然而給西醫博士講中醫經典如何講,卻大有一番考究。例如四時五臟陰陽這一《黃帝內經》藏象學說的關鍵,如果坐而論道紙上談兵將會無功而還。朱勉生教授系統創編了“藏氣法時功”,按照五季五方五藏的模式,將藏象經絡氣血津液等知識通過導引按蹺多種養生方法一線貫通,使學員在習練中對中醫整體觀念和體驗醫學的特點真正有所感受,并且領略到中醫預防為主的效驗。學員越學越愛學,普遍反映:“我們從解剖躺著的死人開始學習西醫,藏氣法時功卻從感覺站著的活人將我們引進了中醫新天地,讓我們體驗到人與自然如何相連相通,臟腑功能氣血津液如何隨時運轉,使我們對中醫的人體觀身有感受心有領悟,這是學習中醫最好的起點和載體!”
又如經絡學說,不少學員認為時至今日還沒有任何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經絡的存在,只不過是中國古人的一種猜想而已。如果不能從理論和臨床很好的回答這個問題,針灸課程將無法進行。王永洲教授以中國傳統認知方法為鍥機,結合經絡體系形成的歷史過程,強調臨床療效是檢驗與甄別科學的基礎。講課中一方面借鑒了學員熟知的現代醫學神經系統、循環系統、淋巴系統、以及伴行的結締組織等知識,說明經絡承擔著人體的傳導連接功能,同流行其中的“氣血津液三流體”,共同組成一個有機整體。但是又指出經絡不同于西醫在習慣上分割開的循環系統、神經系統、淋巴系統,它是一個功能的集成整合,是生命所需的物質、能量、信息的流通傳導的載體和通道,合稱為“經絡”。經絡不僅能夠解釋諸多的臨床現象,而且還提示了西醫系統功能之外的許多未知生命自組織功能,所以它超出了現代醫學獨立系統功能的簡單疊加。這些理念也都貫穿到針灸臨床示范之中,許多學員介紹的疑難病癥,經過幾次針灸治療獲得意外療效,使他們從此真正改變了對中醫的態度,相信這是一種有價值的生命解讀,產生了深入學習的動力。隨著學識的不斷積累,學員越來越領悟到中醫及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進而對能夠閱讀中醫古典文獻羨慕不已。
堅持從文化內核出發解析技術層面,又要切合西醫所缺所需,僅僅依靠中醫教授的力量是難以做到的,筆者的教學團體除了包括經過中國中醫院校嚴格訓練具有臨床經驗的中醫教授,還吸收了長期從事中西醫學交流合作的西醫專家、富有中醫臨床經驗的法國醫生、將“道與天”作為研究主題的法國科學院天體物理學家,最優秀的《易經》研究人員、漢學家和語言文字學專家等。同醫學院課程相并行,還有全歐洲中醫藥專家聯合會的時空針灸、特技針法和亞洲文化學院的藏氣法時功、六字訣等學術活動供學員選擇,從而構成了比較完整的理論與技能相結合的高水平學習計劃。這樣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團隊受到學員極大歡迎,他們的共同感受集中在3方面,首先是中醫體驗認識人體的方法和理論使他們對中醫學術從根本上“另眼相看”,其次是中醫學健康和疾病的概念使他們的臨床思維發生了重要變化,第三是中醫治療和預防疾病綜合運用的多種辦法,為他們的醫學實踐提供了全新的借鑒。
需要指出的是,同在中國一樣,目前中醫本科教育同現行西醫教育體系還沒有接軌的可能性,培養中醫本科生不是西醫學院的任務,在西醫醫學院里也還不可能設中醫本科教育。曾經有人找到達·芬奇醫學院院長提出中醫本科教育的計劃,院長當時就請他從辦公室出去,明確告訴他走錯了門戶,這是可以理解的。換位思維,如果有人要求在中國的中醫藥大學設置西醫本科教育,同樣不會輕易得到認可。在西醫醫學院這一特殊的教學環境和面對西醫博士、藥劑師等特定對象,中醫教育的內容、教授團體的組合和實施教學的方法,都有別于其他環境和對象。然而這部分中醫教育是海外中醫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她所發揮的功力和效果,首先是為中醫藥作為一個學術整體被西醫了解和認識提供一個平臺,順其自然而來的是為從高層次促進中醫同西醫的溝通融匯加了一大把力。在達·芬奇中醫部學習過的學員,很多成為在法國推進中醫的領軍人物。例如在法國藥品食品檢察署主管植物類藥品用品、擔任歐盟草藥聯盟副主席的安樂,在巴黎國立醫院集團承擔著在巴黎下屬36個國立醫院實施中醫臨床研究和中醫教學任務的楷思比耶,在法國內科醫生年會設立中醫專題講座和達·芬奇中醫教育展臺的思彼荷等。很多學員成了全歐洲中醫藥專家聯合會的會員。正是有了這樣一批尊重中醫原創理念、對中醫方法有親身體驗的骨干,筆者得以組成執行編委會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中醫基本名詞術語中法對照國際標準》,并且獲得第四屆中醫藥國際貢獻獎。從2009年起,筆者的團隊在巴黎國立醫院集團最大的國立醫院彼基耶設立中醫教學臨床示范中心的項目中繼續發揮出重要作用。
達·芬奇醫學院21年中醫教育的影響力和輻射力正在推動法國的中醫事業更上一層樓。
(本文編輯:馬英,滕曉東)
Zhu Mian-sheng,Jean-Raymond ATTALI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eonardo Da Vinci Medical School of Paris No.13 University,France)
Experience and rethinking of the edu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21 years in Leonardo Da Vinci medical school in France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and rethinking of the edu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Leonardo Da Vinci medical school in France for 21 years.It suggested tha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ducation of Leonardo Da Vinci medical school has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for promoting the blending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from high level.
Leonardo Da Vinci medical school;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ducation;experience and thinking
R64
A
1672-1519(2015)11-0698-02
朱勉生,女,法國科學博士,北京中醫藥大學和云南中醫學院博士生導師,中醫主任醫師;創立巴黎第十三大學達·芬醫學院授予西醫博士的中醫文憑。
(2015-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