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蘭
摘 要:幼兒的規則意識培養應從班級規則開始。創設情境,以鮮明的形象強化幼兒的認知感。真情交融,以真切的感情調動幼兒認識活動的主動性。合作互動,充分發揮情境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優勢。
關鍵詞:情境教育;班級規則;運用
培養幼兒遵守公共規則意識首先得從班級規則教育開始,使其懂得班級是一個整體,“我”是班級中的一員。幼兒的班級規則教育大致包括兩方面的內容:(1)關愛班級的小朋友和環境,自覺遵守集體規則,保護環境衛生,能為班上的小朋友服務;(2)維護班集體的利益的意識,如,愛護公物、隨手關水龍頭等。幼兒園情境教育的目標在于采取聲、色、音、形、象等綜合手段,根據教學目標優化教育教學環境,促使幼兒全面素質的發展。
一、創設情境,以鮮明的形象強化幼兒的認知感
李吉林老師概括了創設情境的六大途徑:以生活展現情境;以實物演示情境;以圖畫再現情境;以音樂渲染情境;以表演體會情境;以語言描繪情境。具體而言,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創設。
1.展開豐富的想象,設置富有童趣的活動氛圍
教師憑借自身的教育經驗,根據教學目標、內容及幼兒的心理特點,精心設計富有美感且充滿兒童情趣的活動空間和氛圍,使幼兒一進入便形成身臨其境的感受。比較簡單的有手指游戲、沙土游戲、結構游戲、角色游戲等,在游戲過程中充分利用室內外空間為幼兒創設有關社會性方面和動手操作方面的素材,提供豐富的活
動材料,使情境作用于幼兒的多種感官,發展幼兒以物代物的想象力。如,用橡皮泥做點心給客人吃,皺紋紙撕成面條等。
2.強化主體意識,創設和諧的人際環境
情境教育通過創設一種“親、助、樂”的師生人際情境,讓幼兒在教育過程中有充分的活動。注重角色效應、角色的轉換則有利于其強化幼兒的主體意識,使他們主動投入、主動參與,在有充分活動的過程中實現人的社會化和個性化的發展,即自覺的體會人際交往的樂趣,當然難免也會體驗到交往的挫折,這就需要教師給予適當的引導。
3.體現適度性,操作內容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
情境的設置應充分考慮到受體幼兒的能力,太容易,會使幼兒滋長驕傲的情緒并失去活動的積極性;太難,幼兒不理解則會失去操作的興趣,只有難易適度,才能使幼兒在探究的樂趣中激發學習動機。
二、真情交融,以真切的感情調動幼兒認識活動的主動性
教師要融入情境,創設美的情感背景,要做“長大的兒童”,要學會用“兒童的眼睛看世界”。教師要規范自己的行為,以自己的儀表、表情、語調給予幼兒以親切感、信任感,創造寬松和諧的氣氛,要讓幼兒在活動前和活動后感到溫暖、安全,沒有緊張感和壓迫感。多用鼓勵式教育幫助幼兒樹立起成功的信心,從老師那里十分敏
銳地感受到一種期待、一種力量。如,在“認識水果”的活動中,教師以“兔姐姐”的角色與幼兒交往,在認識調味品的活動中,教師是“大廚師”,幼兒是“小廚師”,“大廚師”與“小廚師”在活動中共同探討問題,有效地指導“小廚師”用各種調味品拌制好吃的涼菜。
三、合作互動,充分發揮情境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優勢
1.營造生活的情境
如,早上來園,教師在教室門口主動與幼兒問好,幼兒也會主動回應;回家時,教師主動向幼兒說再見,幼兒幾天之后也能夠主動回應;活動課時,教師請幼兒聽音樂或并配以相應的手勢,幼兒不用刻意去學,天天聽好幾遍,便自然而然知道什么是上音樂課、什么時候應該洗手、什么時候是午睡的時間到了等。通過一些生活活動,幫助幼兒認識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知道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要遵守集體規則,妥善處理一些問題。
2.設置感官的情境
通過圖像、音樂等直接作用于幼兒的視聽感官,更好地提高幼兒的興趣。如,班級物品的布置和擺放,在所有的物品上都貼上對應的標記,有的還可以匹配上圖畫,使幼兒隨時隨地都能看到,即使不識字的也能通過實物和畫面對照出來。清晨幼兒入園及戶外活動時,可播放一些簡單的幼兒歌曲,讓幼兒邊玩邊唱,在反復聽的過程中學習班級的規則。另外還可以利用電教手段進行教學難點的突破。如,圖書應該放在哪里,應該怎么搬小椅子等等。
3.創設游戲的情境,激發幼兒的集體意識
集體意識培養的關鍵在于把學習和游戲這一幼兒喜聞樂見的情境結合起來,將產生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小班學習“請、謝謝”等禮貌用語時,教師組織幼兒玩“請坐我的小汽車”的游戲,請一名幼兒當司機,去請“乘客”并說“請上車”,被請的幼兒說“謝謝”,便坐上小汽車,依次一直玩下去。幼兒為爭當“小司機”,便努力去聽、去學、去說,人人是主體,個個都在參與,在反復的聽、說中記憶、學習。
幼兒蘊藏著無限的潛能,具有極大的可塑性。幼兒的班級規則教育意識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只要教師有目的有意識地堅持和努力,一定能做到“潤物細無聲”,幼兒的班級規則意識一定會得到提高。
編輯 董慧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