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根據我國環境標準質量控制的特點,建立了水環境有機污染物監測全過程質量評價原則:目的性原則、重點突出原則、互斥性與有機結合的原則、定性指標與定量指標結合原則、可操作性及可延續性原則,并依據這些原則,分層設定了評價指標。確定了每一個評價指標的測評及計算方法,完成了一套完整的評價體系的構建。整個評價體系由5個一級指標和18個二級指標構成,利用已量化的質控指標,來確定其分值。通過建立的質控評價指標、指標權重、指標無量綱方法和綜合評價方法最終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流域水環境有機污染物監測全過程質控水平綜合評價體系。
關鍵詞:水環境 有機污染物 質控有效性 評價方法
中圖分類號:X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0(b)-0111-03
目前我國流域水環境有機監測普遍存在全過程的質量保證、質量控制手段嚴重滯后,評價模式的缺失的問題,面對每年獲取的數十萬甚至數百萬個監測數據,始終無法說清環境質量、變化規律、變化趨勢及變化原因。水環境有機污染監測質控指標的量化及完善的評價技術體系是環境監測發展的必然趨勢。環境監測的數據的準確性、科學性、可比性,將直接影響環境監測為環境管理服務的質量,關系到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正確實施。而數據的準確性、科學性、可比性是有嚴密的質控技術作保證的,嚴密的質控技術是以科學的量化指標來實現的并以合理的評價技術做支撐。因此,監測質控指標的量化是環境監測質量控制的基本點,同時發展、完善環境監測質量控制的評價體系,從而確保正確、合理的監測數據,使環境監測真正地為環境管理服務,使得環境監測與環境管理協調發展逐漸走向定量化、標準化、科學化及規范化。
1 我國水環境有機污染物監測數據評價存在問題
我國在水環境有機污染物監測質量控制及質量保證技術起步較晚,雖然逐步探索出了一套環境監測質量控制及質量保證管理模式。但此滯后的發展模式與新技術的發展進程還不相適應。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1)至今沒有形成完整的有機污染物質量控制指標體系,該體系能夠適用于大多數有機污染物的監測,并覆蓋了監測技術、方法、標準、標準樣品及質控樣品等多方面;
(2)質量控制評價體系的建設有待進一步改進,同時缺乏對該體系的系統性研究;
(3)質量控制評價體系缺乏全過程評價技術即涵蓋從樣品管理、樣品前處理、分析、數據報告和數據審核的審核模式與規范等全過程需要進一步探索和完善。
2 水環境有機污染物監測數據質控有效性評價方法
針對上述存在的水環境有機污染物質控方面存在的問題,以水環境有機污染物監測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體系、量化的質控措施指標體系及權重分析技術等關鍵技術為基礎,建立數據評價體系。主要是針對監測全過程的質量管理指標、質控數據進行評價。通過賦予監測全過程各環節不同評價權重,結合各環節內數據評價結果,建立評價模式,確定監測數據質量的精密性、準確性、可靠性。同時對監測全過程質量保證、質量控制有效性進行判斷。為環境管理決策提供數據基礎技術支撐。
2.1 評價指標
根據我國環境標準質量控制的特點,依據目的性原則、重點突出原則、互斥性與有機結合的原則、定性指標與定量指標結合原則、可操作性及可延續性原則,分層設定了評價指標。同時,確定了每一個評價指標的測評及計算方法。
根據以上原則以及參考國內外水環境監測質控的常用手段,確定了水環境有機污染物監測全過程質控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有5個一級指標和18個二級指標構成,指標詳細情況見表1。
2.2 指標權重
在多指標評價的過程中,權重是至關重要的,它反映了各個指標在綜合決策的過程中所占有的地位或所起的作用。采用主觀賦權法中的層次分析法和客觀賦權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分別求得指標權重。
2.3 評價方法
評價是指根據確定的目標來確定對象系統的屬性,并將這些屬性變為客觀的定量數值或主觀效用的行為。根據水環境有機污染物監測的特點和具體情況,本研究選擇了“多指標綜合評價方法”來對水環境有機污染物監測全過程質控水平進行綜合評價。
多指標綜合評價方法是通過所有指標的綜合,得到對流域水環境有機污染物監測全過程質控水平總體評價的總分值,在本研究中,采用了線性加權求和法作為綜合評價方法。
應用多指標綜合評價法可以求得某一樣品目標組分的質控綜合評價值:
Ej=100×∑18i=1Wi
Wi為第i個指標的權重;
Ej為第j個樣品目標組分質控水平的綜合評價值。
根據上式,求出了每個監測目標組分對應的18個指標值E1~E18,最終確定綜合評價的等級見表3。
3 結語
該文根據我國環境標準質量控制的特點,建立了水環境有機污染物監測全過程質量評價原則:目的性原則、重點突出原則、互斥性與有機結合的原則、定性指標與定量指標結合原則、可操作性及可延續性原則,并依據這些原則,分層設定了評價指標。同時,確定了每一個評價指標的測評及計算方法。完成了一套完整的評價體系的構建。整個評價體系由5個一級指標和18個二級指標構成,利用已量化的質控指標,來確定其分值。通過建立的質控評價指標、指標權重、指標無量綱方法和綜合評價方法最終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流域水環境有機污染物監測全過程質控水平綜合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 環境水質監測質量保證手冊[S].2版.化學工業出版社,1994.
[2] 江蘇省地面水環境監測技術規范.江蘇省環境保護局,1989.
[3] 分析測試質量控制[M].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1.
[4] 水質監測實驗室質量控制指標[M].中國環境監測總站,2001.
[5] 胡冠九,袁力,李國剛,等.構建流域水環境監測全過程質量管理體系初探[J].三峽環境與生態,2011,33(4):59-62.
[6] 穆肅,胡冠九,李娟,等.水環境有機分析質量控制措施研究[J].中國環境監測,2011(27):50-53.
[7] 陸銘鋒,徐彬,楊旭昌.太湖水質評價計算方法及近年來水質變化分析[J].水資源保護,2008,11(3):30-33.
[8] 崔玉川,傅濤.我國水污染及飲用水源中有機污染物的危害[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1998(3):23-25.
[9] 朱東升,黃佺,胡海蘭.環境風險評價的進展,職業與健康,2009,251(4):1537-15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