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濤 王冬放
習近平關于全面從嚴治黨的思想
方濤王冬放
習近平關于全面從嚴治黨的思想,內容豐富,初步回答了全面從嚴治黨是什么、為什么要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以及如何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這三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在科學定位上,全面從嚴治黨是一項戰略舉措;在客觀依據上,全面從嚴治黨是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在具體路徑上,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必須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結合,用好巡視監督這把“利劍”。
中國共產黨;習近平;全面從嚴治黨
2014年10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首次提出了“全面推進從嚴治黨”。同年12月在江蘇調研時,把“全面從嚴治黨”首次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一道提出,由此確定了“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要深刻把握全面從嚴治黨,必須以中共文獻為依據,從整體角度、宏觀角度系統研究和梳理習近平關于全面從嚴治黨的論述。這不僅可以深入研究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治黨思想,而且對于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在“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中,全面從嚴治黨是一項戰略舉措,支撐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的實現。
(一)破解當代中國問題的重要法寶
黨的建設,歷來是作為中共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重要法寶,也是破解當代中國問題的重要法寶。近現代以來的中國問題,是在中國共產黨人的帶領下逐步解決的。作為領導核心的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關系到全局,起著決定性作用。如果處于領導核心和執政地位的中國共產黨,不能做到“自身硬”,就無法攻堅克難,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就無法擔當起歷史使命。全面從嚴治黨,方能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鍛造堅強的領導核心,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提供根本保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自身建設,把全面從嚴治黨作為一項戰略舉措,納入治國理政的戰略布局,這就把黨的建設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二)在中共歷史上第一次納入治國理政戰略布局
把全面從嚴治黨作為一項戰略舉措,納入執政黨治國理政的戰略布局,這在中共歷史上還是第一次。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曾提出黨的建設是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三大法寶之一。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成為全國范圍的唯一合法執政黨,開啟了長期執政的新階段。在執政條件下,中共十分重視自身建設,把黨的建設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根本保證。這樣的認識,固然有其合理性,但亦帶來一個傾向,在黨的工作中,特別是在具體的治國理政實踐中,黨的建設往往是作為一個保證單列,就容易被忽略。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戰略布局,作為執政黨面臨的主要矛盾之一、重點之一,進一步提升了黨建工作在各項工作中的地位。這也是真正落實“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抓黨建”,防止“一手硬、一手軟”,堅持黨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謀劃、部署和考核,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的政績。
(三)全面從嚴治黨是推進其他三個“全面”的根本保證
全面從嚴治黨是“四個全面”之魂,是推進其他三個“全面”的根本保證。全面從嚴治黨具有全局性和根本性,對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國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四者之間不可分割、不可偏廢。[1]全面從嚴治黨,既要推進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又必須貫徹全面依法治國的要求。從嚴治黨,必須要通過改革的辦法推進,打破體制機制障礙,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具體而言,包括推進黨的紀律檢查體制,健全反腐敗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不斷完善各級腐敗協調小組職能,全面落實中央紀委向中央一級和國家機關派駐紀檢機構,實現中央和省區市巡視制度的全覆蓋。健全改進作風常態化制度,包括完善干部直接聯系和服務群眾制度,改革會議公文制度,改革政績考核機制,探索實行官邸制等。同時,全面從嚴治黨,還必須貫徹法治的要求,做到依規治黨。黨內法規既是管黨治黨的重要依據,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有力保障。[2]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內容。必須不斷完善黨內法規體系,注重黨內法規同國家法律的銜接和協調,提高黨內法規執行力,促進黨員、干部帶頭遵守國家法律法規。
中國共產黨無論是干革命、搞建設,還是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當代中國發展的現實問題。強烈的問題導向,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的鮮明特點。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亦是如此。
(一)歷史地看,從嚴治黨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
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創造了整風運動這一加強自身建設的有效形式,實現了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的團結統一。革命勝利前夕,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了“兩個務必”,向全黨敲響了警鐘。新中國成立后,黨中央發動了整風整黨運動、“三反”運動等,努力克服執政條件下的作風問題和腐敗問題。改革開放后,隨著改革的推進,商品經濟的發展,以及對外開放的擴大,黨的建設面臨著新的形勢。1985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整黨工作委員會發出《關于農村整黨工作部署的通知》,首次明確使用了“從嚴治黨”的提法。從1987年開始,特別是在中共十三大后,“從嚴治黨”開始在中共文獻中大量使用。1987年10月召開的中共十三大正式使用了這一提法。1989年6月16日,鄧小平在同中央幾位負責同志談話時再次強調,“要聚精會神地抓黨的建設,這個黨該抓了,不抓不行了”。[3]1992年初,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強調,“在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都要反對腐敗”。1992年10月召開的中共十四大強調,要堅持黨要管黨和從嚴治黨。十四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修正案)》,明確提出黨的建設必須“堅持從嚴治黨”。[4]“從嚴治黨”寫進黨章,標志著中共正式將其作為管黨治黨的總遵循和根本原則。2000年1月14日,江澤民在新世紀之交和千年之交召開的十五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作了題為《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的重要講話,集中論述了從嚴治黨的問題。他強調,落實從嚴治黨,必須全面貫穿于黨的建設各方面;必須堅持黨要管黨,建立和健全黨建責任制;必須首先治理好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必須從制度上確保從嚴治黨方針的貫徹實施。[5]這一歷史進程表明,從嚴治黨是中國管黨治黨的根本原則和優良傳統。
(二)現實地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中共破解自身問題的客觀要求
從現實角度看,中共自身面臨著不少突出問題,需要加以認真解決。正如黨的十八大指出的,“一些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少數黨員干部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突出,奢侈浪費現象嚴重;一些領域消極腐敗現象易發多發,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6]鑒于此,黨的十八大強調,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高度重視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在全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決查處嚴重違紀違法案件,完善黨內法規體系,不斷扎緊制度的籠子,著力營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圍,黨的建設取得重要進展。作風有所好轉,“四風”有所收斂,但樹倒根存,有些是在高壓態勢下取得的,僅停留在“不敢”上,“不想”的自覺尚未完全形成,一些深層次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破解。[7]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在實現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還沒取得壓倒性勝利,腐敗活動減少了但沒有絕跡,反腐敗體制機制建立了但不夠完善,思想教育加強了但思想防線還沒有筑牢,減少腐敗存量、遏制腐敗增量、重構政治生態的工作艱巨繁重。[8]破解這些問題,必須全面從嚴治黨。
(三)著眼未來,擔當起歷史必須加強執政黨自身建設
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的命運緊緊地與中華民族、中國人民的利益聯系在一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可以說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最大夢想,也是中國人民的最大利益。在90多年的奮斗和探索中,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為實現中國夢奠定了理論基礎、實踐經驗和制度保證。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的改革進入了攻堅期和深水區,距離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只有五年多時間。可以說,中國的發展進入到了決定性階段。黨的建設,從來都是與黨所從事的具體工作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形勢越復雜,任務越艱巨,越是要加強黨的自身建設。處在這樣一個歷史方位,站在這樣一個歷史起點上,兌現向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中國共產黨必須加強自身建設,為進行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鍛造堅強的組織保證。
(一)從嚴管理干部
全面從嚴治黨自身有著嚴密的邏輯體系。從行動邏輯上看,全面從嚴治黨由主體、治理體系和客體三個要素構成。就客體而言,全面從嚴治黨的對象包括黨員、干部和各級黨組織。那么,在諸多對象中,哪一個屬于重點呢?習近平明確指出,全面從嚴治黨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9]要以嚴的標準要求干部、以嚴的措施管理干部、以嚴的紀律約束干部,從思想教育上、制度設計和執行上嚴起來,做到管理全面、標準嚴格、環節銜接、措施配套、責任分明,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這些論述,明確了從嚴管理干部的具體要求、方式方法。領導干部,是黨的事業的骨干,對普通黨員、工作人員起著示范引領的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管黨治黨,不僅對領導干部提出嚴格要求,而且身體力行,從自身做起,為全黨樹立了榜樣。習近平指出,“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怎么抓?就從中央政治局抓起”,“要求全黨做到的,中央政治局首先要做到”,[10]“中央政治局同志從我本人做起”。[11]各級領導干部紛紛以身作則,在糾正不正之風方面起到了引領作用。
(二)繼承和創新相結合
全面從嚴治黨,一方面需要繼承在管黨治黨歷史中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另一方面又必須緊跟時代發展步伐,直面黨自身存在的現實問題,以改革創新的精神破解各方面問題。習近平指出,“我們黨是一個具有長期奮斗歷史和優良革命傳統的黨,也是一個緊跟時代步伐、善于與時俱進的黨。黨的建設必須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結合,結合時代條件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12]比如,批評和自我批評、密切和群眾聯系在一起、艱苦奮斗等優良傳統,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仍然有其價值,不會過時,需要進一步堅持和發揚。特別是,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進程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來的精神,如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抗洪精神等等,是中國共產黨的寶貴精神財富。這些精神財富,永遠不會過時,必須繼承下來,并結合時代條件發揚光大。同時,必須著眼于中共執政的歷史方位和歷史條件,著眼于中共所處的社會環境,與時俱進地更新黨的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優化黨員隊伍結構、黨組織設置,及時創新黨的活動方式、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就是要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破除影響和制約黨的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落后觀念,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和依法執政水平。
(三)用好巡視監督的“利劍”
黨內存在的各種問題,根本是由于監督不力、監督缺位,導致黨的制度、紀律、規矩成了擺設、“稻草人”、“紙老虎”,形成了破窗效應。在加快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建設的同時,關鍵是要強化制度執行,使黨的制度、紀律和規矩真正“帶電”,形成硬約束,成為黨員干部不可逾越的底線、紅線和高壓線。要達到這一目的,必須發揮黨內監督的作用。其中,巡視監督是十分重要的一環。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高度重視巡視工作,通過巡視發現了一大批作風問題、腐敗問題和政治問題的線索,在全黨形成了震懾,堅決查處了一批嚴重違紀違法案件。習近平指出,巡視是從嚴治黨、維護黨紀的重要手段,是加強黨內監督的重要形式。要運用好巡視成果,創新巡視方式,拓展巡視內容,推進省市巡視工作,做到橫向全覆蓋、縱向全鏈接、全國一盤棋,發揮好巡視監督的催化劑作用、震懾作用和遏制作用。實踐證明,巡視是加強黨內監督的有效方式,是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一把“利劍”。全面從嚴治黨,必須繼續發揮并擴大巡視監督的作用,真正做到有問題早發現、早報告,促進問題的解決,遏制不正之風和腐敗蔓延勢頭,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當然,習近平關于如何治黨還有許多論述。本文是從整體角度、宏觀上對習近平關于全面從嚴治黨進行了概括和總結。習近平關于全面從嚴治黨的思想,從科學內涵、客觀要求和具體路徑三個層面,初步回答了全面從嚴治黨是什么、為什么要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以及如何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這三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說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必須認真學習理解把握,并用以指導新形勢下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1]曲青山.“四個全面”,新形勢下黨治國理政的總方略[J].黨建,2015,(2).
[2]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4-10-29.
[3]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13-314.
[4]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部分修改,1992年10月18日通過)[N].人民日報,1992-10-22.
[5]江澤民.論黨的建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363-374.
[6]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N].人民日報,2012-11-18.
[7]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10-09.
[8]深化改革鞏固成果積極拓展 不斷把反腐敗斗爭引向深入[N].人民日報,2015-01-14.
[9]奏響“四個全面”的時代強音——習近平總書記同出席全國兩會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共商國是紀實[N].人民日報,2015-03-15.
[10]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習近平關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論述摘編[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56.
[11]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文件選編[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13:78.
[12]向全國人民致以新春祝福 祝祖國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安康[N].人民日報,2015-02-17.
責任編輯:周修琦
D262.6
A
1673-5706(2015)04-0069-04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新形勢下黨應對‘四大危險'的機制創新研究”(13XDJ019)、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青年項目“中國共產黨黨內巡視制度的理論、實踐與效應研究”(2014CDJ012)階段性成果。
2015-05-08
方濤,中央黨校中共黨史專業博士生;王冬放,中央黨校政治經濟學專業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