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飛
新常態下基層黨校工作新探索
高飛
認識和適應新常態在當前具有重大理論和現實意義。在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社會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縣(區)級基層黨校迎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但由于體制、人員和經費等因素的制約,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需要我們基層黨校工作者主動把握新常態下黨校工作的新特點,提出新舉措,積極探索新常態下縣(區)級基層黨校工作的新思路,謀求新發展。
新常態;縣(區)級基層黨校;工作探索
認識和適應新常態在當前具有重大理論和現實意義。在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社會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縣(區)級基層黨校在這新的時代背景下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同時,由于體制、人員和經費等因素的制約,縣(區)級基層黨校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黨校工作者要確立新理念,提出新舉措,積極探索新常態下縣(區)級基層黨校工作的新思路。
(一)從幕后到臺前,工作陣地前移一線
在新常態下,黨校工作更多在一線為黨委和政府中心工作偵測輿情、吶喊助威、站崗放哨、沖鋒陷陣。縣(區)級基層黨校可在以下方面發揮作用:一是在重大理論問題和戰略發展問題上主動發聲;二是直接參加當地黨委和政府發展戰略和發展目標的決策研究;三是承接黨委和政府課題研究,充分發揮資政作用。
(二)從分散到集中,培訓主道更加凸顯
新常態下,黨員干部學習意識和需求明顯上升,干部培訓渠道經整治后逐漸規范,培訓向黨校集中的趨勢日益明顯。《2013—2017年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劃》和《2014—2018年黨政領導班子建設規劃綱要》等文件相繼頒布實施。干部的提拔任用與其脫產培訓的學時數直接掛鉤,可以預見,黨校干部教育培訓需求將持續增長。
(三)從邊緣到中心,資政功能日益強化
新常態下,黨校的資政功能逐漸凸顯,智庫建設迎來良好機遇。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對智庫建設做出重要批示。中央專門下發《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四個全面”的深入推進也在基層促使黨委和政府更加注重決策的科學化、法治化和民主化。縣(區)級基層黨校與黨委和政府互動密切,深入基層更接地氣,靈敏度高靈活性強利于作小而精的課題,在黨委和政府的決策咨詢中具有更加重要地位。
(四)從封閉到開放,開放辦學漸成趨勢
新常態下,培訓需求更加多元化和專業化,開放和共享是辦好黨校的基本要求。縣(區)級基層黨校借力發展是必由之路,要廣泛推進與兄弟黨校、國內外名校、地方黨委和政府及部門之間的合作。與新形勢相適應,黨校的教師隊伍、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要進一步開放,努力打造“沒有圍墻的黨校”,才能更好地服務黨員干部的培訓需要。
(五)從松散到嚴格,從嚴管理開辟新風
在新常態下,從嚴治校、從嚴施教、從嚴管理的內容、標準、方式方法等都有了新的標準和要求。從嚴治校是黨校一貫方針,通過嚴格學員管理和教學管理,進一步鞏固和深化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成果。
(一)確立紅色校園理念凸顯黨校性質
必須堅持黨校姓黨,始終具有強烈的黨性意識,黨校的一切活動都必須堅定地遵循黨的政治路線,恪守黨的政治紀律,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結合縣(區)級基層黨校實際,就是要使基層黨校在當地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育陣地,成為改革開放觀念教育陣地,成為創新發展理念教育陣地。切實增強黨員干部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二)確立智慧校園理念體現時代要求
黨校要成為黨委和政府的智庫,爭取成為資政的主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黨校要緊貼黨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難點和重點問題研究上,破難題,出思路,找對策,提供更多高水準的研究報告給領導決策參考,發揮好“智囊團”和“思想庫”作用。黨校要進一步加強科研工作,夯實科研這一重要基礎,不斷提高科研的規范性、實效性和科研成果轉化,以科研水平的提高來促進黨校整體工作水平的提高,多層次、多視角展現學校的智慧。
(三)確立和諧校園理念凝聚發展力量
要切實加強自身建設,在校內外廣泛凝聚共識,建立科學規范的管理體制,形成良好黨校工作生態。黨校要成為教職工干事創業的舞臺,黨員干部提升能力素質的平臺。建設和諧校園,要努力形成黨校內部教職工之間、個人發展與集體事業之間,黨校與外部單位之間和諧共進的良好局面。切實加強團隊建設,努力建設具有開放思想、獨立精神、追求和諧的團隊。要把黨校建設成為一個個人出彩、集體成功,充滿正能量的良好生態環境。
(一)圍繞政治定力,探索培訓新模式
豐富培訓內容。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中心,突出黨性鍛煉重點,把中央戰略思想轉化為黨員干部共識共為。以需求為導向,著力提高黨員干部落實“四個全面”所需的科學發展、改革創新和依法辦事等各種能力素質。一是強化理論武裝,在各個班次加強黨性教育和黨性鍛煉的課程,堅決做到黨員干部該學什么就補什么;二是提升履職能力,緊貼當地干部實際,針對不同的主體班次設計相應課程,努力做到黨員干部缺什么就補什么;三是圍繞熱點問題開設課程,根據時事熱點、社會焦點開設相關課程,努力做到黨員干部關注什么就補什么。
創新培訓形式。針對黨校學員的特征,努力讓互動教學模式走向常態,要以教學形式的“活”激活教育培訓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切實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一是加強現場教學資源庫建設,把考察調研“現場”變成課堂,打造現場教學板塊,打造現場教學特色和品牌;二是推行結構化研討教學和專題調研教學,充分發揮學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深化體驗式教學方式,把黨性教育以更生動、更直接的方式呈現,力求觸動學員的心靈,更好地發揮黨校黨性鍛煉的熔爐作用。
規范培訓管理。堅決落實“從嚴治校”的精神,用嚴格規范的教學管理來強化黨員干部的黨性鍛煉,紀律教育和作風建設。一是要實行科學管用的考勤考紀制度,在主體班堅持簽到考勤與課間抽點的雙重考勤制度,不折不扣地落實上級有關考勤考紀的要求;二是進一步完善執行學員量化考核制度,保持各主體班次量化考核標準一致性,促使學員養成良好的紀律意識和習慣;三是嚴格培訓證書的發放。提高作業管理和反饋工作的質量,堅決執行缺課1/7總學時不予發放結業證等有關規定。
(二)主動服務中心,謀求資政新作為
圍繞中心,提升科研資政質量。進一步提高服務大局的主動性和敏感性,通過多種方式開展科研資政工作。一是主動承接黨委和政府的“命題”,組織科研團隊開展相關研究工作;二是自己“選題”,通過課堂教學、學員交流和深入調研,主動尋找對當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有意義、接地氣的選題;三是主動“答題”,圍繞黨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研究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難點和重點問題。
橫向聯合,擴大科研資政影響。堅持以我為主,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原則,在橫向上整合黨政部門資源,與相關部門建立密切協作關系,開展科研資政活動。承擔橫向課題,建立橫向課題科研網絡,更全面掌握基層情況。以橫向課題為抓手,發揮黨校“智慧服務”的思想庫功能。
上下聯動,提高科研資政層次。在縱向上整合市級以上黨校和高校的資源,破除基層黨校理論資源天花板。整合一線資源,建立攻關團隊,積極申報高級別高層次的課題。注重積累,敢攀高峰,爭取用數年的時間在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上有所突破。鼓勵教師參加市級以上的科研團隊和科研項目。支持教師開展專業研究,鼓勵其在個人專業領域持續開展學術性研究,在經費上給予支持。
內外拓展,搭建理論宣傳新平臺。努力辦好理論刊物,堅持“圍繞中心、服務發展”的辦刊宗旨,不斷提高黨校理論刊物的品質和影響。突出地方特色,增強刊物的新度和深度。密切對外溝通聯系,拓展理論宣傳平臺,展示黨校最新科研成果,發出黨校“好聲音”。
(三)堅持以人為本,打造教師新團隊
實施“五個一”項目,促進教師迅速成才。創造有利條件,營造深厚氛圍,幫助新教師盡快完成“五個一”項目,即上一門新課、寫一篇文章、帶一個班、出一本書、獨立承擔一個課題。
開展“四學”活動,幫助教師提升素質。一是通過書本及媒體學習,緊跟時代的步伐,增強自身的政治敏銳性,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和水平;二是通過培訓學習,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學術活動,選派教師到其他黨校和高校開展交流活動或跟班學習,為教師提升自身素質搭建良好平臺;三是通過實踐學習,促進教師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經濟社會發展第一線開展調研學習活動,推動優秀青年教師到基層掛職鍛煉;四是通過交流學習,教師和教師之間、教師和學員之間要進行學習交流,取長補短。廣泛開展“互教互學,教學相長”活動,讓教師與學員的互動交流中學習。
推進“三名”工程,打造教師個人品牌。在教師成長過程中,結合教師個人專長和特點,推進名師、名筆、名課“三名”工程。一是名師工程,培養和推動黨校教師在社會焦點、民生熱點和重點事件中善于發聲,傳遞正能量;二是名筆工程,發揮黨校教師的學術專長,在報紙等媒體撰寫評論文章,撰寫高質量調研文章和資政報告;三是名課工程,黨校教師要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突出黨校課堂這個重點,在講臺上樹立自己的品牌,推出精品課程。加大資源整合的力度,推進教研咨一體化,使黨校教師“一專多能”,形成“人人是名師,個個是名筆,課課是精品”的良好局面。
抓好“三軍”建設,提高師資整體水平。持之以恒地推動教師隊伍建設,為培訓工作提供強有力的師資保障。要突出師資的多元化,一是要壯大黨校“主力軍”,挖掘潛力,加強本校師資隊伍建設,用好、用活、用強自己的師資;二是要引進高校“王牌軍”,把著名學者、高校專家納入師資庫,提升我們重點課程的質量;三是要挖掘本土“地方軍”,把區領導、重點部門主要領導、基層干部、企業家等納入師資庫。根據形勢的發展和培訓的需要,不斷更新和充實師資庫,保持一定的流動性。
堅持“寬”“嚴”并舉,營造良好工作生態。一是依法治校,從嚴管理。牢固樹立依法治校觀念,強化法治意識,用法治思維引領黨校各項工作。依據《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條例》和各項規章制度,從嚴管理。二是以人為本,共同發展。堅持以人為本,做到用事業留人,創造各種條件讓人想干事、能干成事;用情感留人,尊重和愛護每一位教職工,關心他們的成長與實際困難。用適當的待遇留人,想方設法提高待遇,打通技術崗、管理崗和公務員晉升通道。三是求同存異,和諧共處。從班子做起,從每位教師做起,用“三嚴三實”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倡導求同存異,兼容并包的氛圍,培養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良好心態,增強大局意識、團隊意識、責任意識,共同努力使黨校成為教職工成長的樂園。
責任編輯:李 彥
D261.41
A
1673-5706(2015)04-0123-03
2015-07-09
高飛,深圳市委黨校龍崗分校常務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