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煥文
(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院 廣東 廣州 510275)
權利的覺醒與庶民的勝利*
——圖書館權利思潮十年回顧與展望
程煥文
(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院 廣東 廣州 510275)
圖書館權利思潮歷經醞釀(2003—2004)、興起(2005—2007)、高漲(2008—2010)和盛行(2011—2014)四個階段。梳理新世紀以來以平等權利和自由權利為中心的圖書館權利思潮在中國的發展變化,認為圖書館權利的研究方興未艾,圖書館權利的實踐困難重重,圖書館權利的傳播任重道遠。
圖書館權利 平等權利 自由權利 公共圖書館 核心價值觀
當歷史邁入21世紀的門檻后,遮天蔽日的數字化叢林掩蓋著中國圖書館學研究的園地,無遠弗屆的網絡化海洋淹沒了中國圖書館學研究的根基,圖書館權利猶如茂密森林中的星星之火迅速燎燃,焚化中國圖書館發展的“整體非理性”;恰如浩瀚海洋中的明亮燈塔閃現在天際線,指引中國圖書館學思想航船的前進方向。以2005年圖書館學界率先發出“走向權利時代”的吶喊為時間節點,圖書館權利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已經邁過了十年。十年彈指一揮間,中國的圖書館理念與實踐悄然發生了脫胎換骨的根本性轉變,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圖書館權利時代。這十年是圖書館權利思潮興起發展的十年,更是中國圖書館價值觀更新重建和公共圖書館前所未有繁榮發展的十年。
梁啟超曾精辟地論道:“今之恒言,曰‘時代思潮’。此其語最妙于形容。凡文化發展之國,其國民于一時期中,因環境之變遷,與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進路,同趨于一方向,于是相與呼應洶涌,如潮然。始焉其勢甚微,幾莫之覺;假而漲——漲——漲,而達于滿度;過時焉則落,以漸至于衰熄。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則其‘思’必有相當之價值,而又適合于其時代之要求者也。凡‘時代’非皆有‘思潮’;有思潮之時代,必文化昂進之時代也?!庇盅裕骸胺矔r代思潮,無不由‘繼續的群眾運動’而成。所謂運動者,非必有意識、有計劃、有組織,不能分為誰主動,誰被動。其參加運動之人員,每各不相謀,各不相知。其從事運動時所任之職役,各各不同,所采之手段亦互異。于同一運動之下,往往分無數小支派,甚且相嫉視相排擊。雖然,其中必有一種或數種之共通觀念焉,同根據之為思想之出發點。此種觀念之勢力,初時本甚微弱,愈運動則愈擴大,久之則成為一種權威。此觀念者,在其時代中,儼然現‘宗教之色彩’。一部分人,以宣傳捍衛為己任,常以極純潔之犧牲的精神赴之。及其權威漸立,則在社會上成為一種共公之好尚。忘其所以然,而共以此為嗜,若此者,今之譯語,謂之‘流行’;古之成語,則曰‘風氣’。風氣者,一時的信仰也,人鮮敢嬰之,亦不樂嬰之,其性質幾比宗教矣。一思潮播為風氣,則其成熟之時也?!盵1]
近十年的圖書館權利思潮正是梁啟超所言的真實寫照,已在中國圖書館界呈現“宗教之色彩”,成為一種價值觀、一種權威和一種信仰;在全社會“播為風氣”,廣為流行,成為一種“共公之好尚”。
進入新世紀以后,在數字化與網絡化的迷霧中,多種學術因素開始集聚,悄然發酵,醞釀中國圖書館學研究方向的重大轉變。
1.1 中國圖書館學會發起“百年圖書館精神”研究
2003年11月17日,中國圖書館學會發布以“回顧與展望——中國圖書館事業百年”為主題的《中國圖書館學會2004年年會征文通知》,將“百年圖書館精神”列為首要研討的主題[2]。
2004年7月,中國圖書館學會2004年年會暨學會成立25周年紀念大會論文集《中國圖書館事業百年》正式出版,其中將“百年圖書館精神”列為首要標題,收錄了7篇相關學術論文[3]。中國圖書館學會主編的《中國圖書館百年系列叢書》之《百年大勢——歷久彌新》、《百年情懷——天堂,圖書館的模樣》、《百年文萃——空谷余音》、《百年建筑——天人合一館人合一》陸續由科學出版社、中國城市出版社出版發行,旨在“從歷史的、人文的,以及學術研究、建筑文化等各個層面對中國圖書館事業的百年歷程作一個完整而深入的詮釋和展示,借以傳承‘智慧與服務’的行業精神,彰顯前賢,激勵后學。同時,以此祝賀中國圖書館學會成立25周年”[4]。
2004年7月23—26日,“中國圖書館學會2004年年會暨學會成立25周年紀念大會”在江蘇省蘇州市隆重舉行。7月24日上午,程煥文做題為《百年滄桑 世紀華章——20世紀中國圖書館事業回顧與展望》的年會主旨報告。“在展望21世紀圖書館發展前景時,他指出應日益重視人文精神、讀者自由獲取知識的權利、圖書館職業道德、人性化服務、社區圖書館服務以及弱勢群體圖書館服務等幾個方面?!盵5]7月25日,第一分會場舉行以“百年圖書館精神的魅力”為主題的專題討論。范并思教授做題為《中國圖書館精神的百年歷程》的主旨演講,李明華研究館員做題為《從浙江人物看百年中國圖書館精神》的發言[6]。第三分會場舉行以“國際視野下的圖書館員職業倫理與知識產權保護”為主題的“第二屆圖書館法與知識產權論壇”專題論壇。中國圖書館學會圖書館法與知識產權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程煥文做開壇致辭,副主任委員李國新等7位海內外學者做主旨演講或主題發言[7]。
1.2 程煥文首倡“圖書館權利”研究
在中國圖書館學會2004年年會暨學會成立25周年紀念大會期間,中國圖書館學會秘書長湯更生向學術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程煥文征詢有關中國圖書館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主題的意見,程煥文提出:鑒于圖書館職業道德已在全國廣泛宣傳推廣,研討“圖書館權利”的時機已經成熟,必須列入年會主題。其時,中國圖書館學界對“圖書館權利”十分陌生,疑竇叢生。
2004年12月9日,中國圖書館學會發布以“以人為本服務創新”為主題的《中國圖書館學會2005年年會征文通知》,正式將“圖書館權利”列為年會分主題。程煥文為“圖書館權利”做了專門的“分主題注釋”:“平等利用圖書館的權利,自由利用圖書館的權利,免費圖書館服務,弱勢群體圖書館服務”[8]。第一次在中國圖書館學界正式提出和通俗地解釋了“圖書館權利”。
與此同時,應中國圖書館學會的邀請,程煥文于2004年11月22日在海南瓊海舉行的中國科協2004年學術年會中國圖書館學會分會場上做了題為《權利與道德——關于公共圖書館精神的闡釋》的主旨報告[9]。于2004年11月24日在海南省??谑信e行的中國圖書館學會圖書館服務研討班上做了題為《圖書館精神——體系結構與基本內容》的專題報告[10],對“圖書館權利”做了進一步的闡釋和宣傳。
1.3 中國圖書館學會將“圖書館權利”列為新年峰會議題
在圖書館權利已經列入中國圖書館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分主題之后,2004年下半年,國內圖書館界相繼出現了所謂的“國圖事件”[11]、“信陽事件”[12]等圖書館公共危機。鑒于這些“事件”在媒體相繼曝光,以及其他迫切需要研究對策的現實問題,中國圖書館學會理事長詹福瑞召集相關學者于2005年1月8日在哈爾濱市黑龍江大學舉行“中國圖書館學會2005年峰會”,是為中國圖書館學會首次峰會。“與會的20多名代表各抒己見,共同探討了圖書館權利、著作權在圖書館的合理使用、圖書館行業榮譽體系的構建與維護、中國圖書館立法:現狀與任務、圖書館與社會閱讀等5個議題?!薄啊畧D書館權利’,是本次峰會討論最為熱烈的議題”。黑龍江大學信息資源管理研究中心的蔣永福教授簡明扼要地從3個方面對所要討論的問題進行了議題的說明?!芭c會代表對‘圖書館權利’內涵的界定發表了兩種不同看法。一種觀點認為,‘圖書館權利’應以‘讀者權利’為核心,即讀者平等、自由地利用圖書館的權利。以中山大學信息管理系程煥文教授為代表。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圖書館權利’必須要兼顧圖書館的生存、發展權利,保障圖書館擁有實現讀者權利的實施手段和基礎條件,否則,自由、平等利用文獻信息只能是一種‘理想’。強調在理想與現實的博弈中協調發展圖書館事業,對圖書館深層機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理性思考,而不能簡單地批評實踐界缺乏自由與平等意識。以首都圖書館副館長周心慧、湖南圖書館常務副館長張勇為代表。中山大學信息管理系程煥文教授指出:這幾年來,中國圖書館學會圖書館法與知識產權研究專業委員會,一直致力于圖書館職業倫理道德及圖書館權利的宣傳,然而推廣起來很困難。雖然如此,程教授依然抱樂觀態度,認為‘只要堅持做下去,總會有效果的’。他認為,近20年來,中國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整體上是非理性的,‘有償服務’等有悖于圖書館公益性的思想與實踐都在向非理性的方向引導圖書館的發展。啟動《圖書館服務權利宣言》是非常必要的,但一定把它放在圖書館基本價值層面來思考;圖書館是無國界的,應借鑒世界各國的相關做法,制定出讓全世界同行都能理解的《宣言》,而不是以‘中國特色’為由拿出一個和世界上任何國家都不同的《宣言》,那就不可思議了??傊挥衅降?、自由地利用圖書館這一理念得到共識并根植在圖書館實踐活動當中,中國圖書館事業才會進入真正的發展時期。詹福瑞教授認為,談圖書館權利應該對以下幾個問題予以關注:一是法律的缺失。這是導致目前圖書館行業面臨困難狀況的最根本原因。沒有《圖書館法》,圖書館自身以及讀者權利的定性都無法解決。要根本解決‘圖書館權利’問題,首先要解決立法問題。二是投入不足。不是圖書館本身缺乏權利意識,而是保障權利的運行經費嚴重不足。三是有關圖書館權利方面的教育太少,對讀者自由、平等利用圖書館的權利缺乏理性認識”[13]。
2004年中國圖書館學會相繼將“圖書館權利”列入中國圖書館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的分主題和“新年峰會”議題以后,“圖書館權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于2005年迅速演變成為席卷整個中國圖書館學界的研究熱潮。
2.1 圖書館學專業期刊的倡導
“中國圖書館學會2005年峰會”之后,《圖書館建設》自2005年第1期起率先開設“走向權利時代”專欄,提出:“‘走向權利時代’,是我們為所有擁有正義感的圖書館人(包括關心圖書館事業或公民信息權利的其他人士)提供的專題性論壇。凡是有關圖書館保障公民的信息自由、信息平等、信息權利方面的法律、政策、制度、倫理及實踐性的論文,皆為歡迎之列”[14]。
與此同時,湖南省圖書館學會《圖書館》自2005年第1期起開設“21世紀新圖書館運動論壇”專欄,提出:“‘21世紀新圖書館運動’旨在以人為本,弘揚公共圖書館精神,倡導圖書館走進平民,關心弱者,平等服務,縮小數字鴻溝,建立一個信息公平和信息保障的制度”[15]。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圖書情報知識》自2005年第1期起亦開設“弱勢群體與知識公平”專欄,探討“圖書館權利”的一些相關問題。
《圖書館建設》、《圖書館》和《圖書情報知識》三種專業期刊,不約而同地“三箭齊發”,共同指向“圖書館權利”,組織學人撰寫專文,研討“圖書館權利”的相關問題,使“圖書館權利”迅速成為席卷全國的圖書館學思潮。
《圖書館建設》的“走向權利時代”欄目持續了兩年之久,在推動“圖書館權利”研究上貢獻良多。蔣永福曾總結道:“兩年來,該專欄共發表‘圖書館權利’專題論文43篇,成為這一時期發表該專題論文最集中、最多的專業刊物。陳傳夫、李國新、范并思、程煥文、王世偉、肖燕、張久珍、張勇、王惠君等56位作者,奮筆疾書,就‘圖書館權利’問題激情詮釋、吶喊、獻策。”“《走向權利時代》專欄結束了,但走向權利時代的思考和步伐不應該停止!”[16]
《圖書館》的“21世紀新圖書館運動論壇”專欄,借鑒20世紀初的“新圖書館運動”概念,以喚醒公共、公開、平等、共享的公共圖書館理念,但是,因為“運動”一詞不受待見,頗有異議。2005年4月,李爽在《圖書情報知識》上發表《“新圖書館運動”質疑》一文,對湖南《圖書館》發起的“21世紀新圖書館運動”,提出了諸多質疑[17]。又因為專欄文章的個性比較張揚,引發了不少相關爭論[18-20]。即使如此,《圖書館》在宣傳公共圖書館理念、精神等諸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21-22]。
2.2 “圖書館權利”主題論壇的召開
2005年7月,中國圖書館學會2005年年會在廣西桂林召開,圖書館法與知識產權研究專業委員會于7月22日主辦以“圖書館權利”為主題的“第三屆圖書館法與知識產權論壇”。李國新主持論壇,程煥文做開壇致辭:“回顧了該委員會成立四年以來走過的歷程,討論過的話題以及取得的成就,……認為該委員會四年的作為在中國圖書館界產生了重要和深遠的影響,將會在中國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歷史上‘留下痕跡’”。上午,蔣永福講《圖書館權利:內涵與實現機制》、盧海燕講《國際圖聯關于著作權問題的立場及著作權與其他法律問題委員會2004-2005戰略發展計劃》、肯尼亞國家圖書館阿部講《肯尼亞圖書館服務與圖書館權利》。下午,程煥文、陳傳夫和李國新教授共同主持“公開討論:圖書館權利的迷失與復歸——由事例說權利”?!霸诠_討論之先,程煥文教授先對圖書館權利作了一點說明,強調圖書館權利的內涵乃是民眾的圖書館權利,不可以望文生義認為是圖書館自身的權利。之所以使用這樣的叫法,是沿用了國際慣例。程教授以PPT形式提供了幾個在我國圖書館服務中普遍存在的事例,討論以這些事例為‘靶子’展開”[23]。
2.3 “圖書館精神”與“圖書館權利”的爭鳴
2004年7月,程煥文、潘燕桃主編的《信息資源共享》正式出版。程煥文在這部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中提出了“信息資源共享四定理”:“一切信息資源都是有用的”,“一切信息資源都是為了用的”,“人人享有自由平等利用信息資源的權利”,“用戶永遠都是正確的”。其中定理三“人人享有自由平等利用信息資源的權利”下有三條基本闡釋:“平等利用信息資源是用戶的基本權利”,“自由利用信息資源是用戶的基本權利”,“免費服務是自由平等利用的保障”。是為我國圖書館學教科書中第一次從信息資源共享的角度正式闡述“圖書館權利”的思想[24]。
圍繞著程煥文提出的“圖書館精神”與“圖書館權利”及其相關理論,圖書館學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1)關于“圖書館精神”的爭論
關于圖書館精神的爭論頗為廣泛,其中以程煥文與黃俊貴之間的“程黃之爭”最為激烈、最為感性,可謂是新世紀中國圖書館學術爭鳴的一個奇觀?!俺厅S之爭”,起于有關“丑陋的圖書館學”的爭論[25-32],而糾結于有關“圖書館精神”的爭論。
2005年,黃俊貴率先發起與程煥文的“圖書館精神”論戰,其后程煥文開始與黃俊貴展開直接的和間接的爭論,其間亦有部分學人卷入討論[33-39]。爭論的主題是“圖書館精神”,焦點是與圖書館權利直接相關的“公共圖書館精神”,特別是有償服務與免費服務之爭,黃俊貴竭力為公共圖書館有償服務辯護,而程煥文則以“漢奸論”痛斥公共圖書館有償服務的“整體非理性”,被學界視為“不理性”。
2006年,《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從國家層面確認公共圖書館是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程煥文發表個人博文,坦言:“高潮來了,整體非理性的時代結束了,公共圖書館精神獲得了勝利,淘汰了有償服務。公共圖書館沒有再一次倒在有償服務的愚昧無知面前!……這個《綱要》是一個絕對理論上的絕殺,絕對的英明。公共圖書館進入了高潮!”[40]從此,“程黃之爭”偃旗息鼓,有關公共圖書館有償服務的一切主張開始成為歷史的垃圾。
(2)關于“圖書館權利”的爭論
2005年6月1日,程煥文申報的“圖書館權利研究”被列入2005年度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是為我國第一個國家立項的圖書館權利研究項目[41]。然而,圖書館學界對程煥文創造的“圖書館權利”一詞,從術語的選用是否“正宗”,到對含義的界定是否科學,均頗有爭議[42]18-24。
2007年,程煥文相繼出版《圖書館精神》和《圖書館權利與道德》兩本著作[43-44],有關圖書館權利術語與概念的爭論逐漸平息,圖書館學界開始轉入圖書館權利的深入研究。
(3)關于“用戶永遠都是正確的”的爭論
2004年7月,程煥文、潘燕桃主編的《信息資源共享》正式出版后,圖書館學界對程煥文提出的“用戶永遠都是正確的”展開了從大眾網絡到專業期刊,乃至課堂的專門討論,使該圖書館理念得到了十分廣泛的傳播[45]。
2.4 “百縣館長論壇”與“圖書館權利”思想的傳播
2005年,中央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后,為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推動和發展我國縣級公共圖書館事業,發揮其在城鎮、農村基層文化事業中的積極作用,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在李國新、范并思、湯更生等同仁的倡導和推動下,中國圖書館學會于2005年6月9日發布以“中國縣級圖書館的生存與發展”為主題的首屆“百縣館長論壇”征文通知[46]。
2005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以“中國縣級圖書館的生存與發展”為主題的全國首屆“百縣館長論壇”在河南省林州市召開。首屆“百縣館長論壇”的重要成果是通過了《林州共識》,其中第一條共識為“公共圖書館是政府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存在是使公民享有最基本的文化信息權利與受教育權利的重要條件,是實現面向大眾的文化關懷、文化享有、文化提高、文化創造的重要方式”[47]。
2007年11月1日,在常熟舉行的第二屆“百縣館長論壇”,通過了《常熟共識》:“呼吁各級政府進一步重視公共圖書館建設,加大基層公共圖書館投入,支持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為實現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目標,必須充分發揮縣級圖書館在社區鄉鎮圖書館建設中的核心作用,改革縣(區)鄉鎮(社區)圖書館管理體制,重新界定縣級圖書館在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中的基本職能?!盵48]
其后,中國圖書館學會又相繼舉行了兩屆百縣館長論壇,形成了《江陰共識》[49]和《神木共識》[50]。
“百縣館長論壇”的四個共識,比較真實地反映了基層圖書館界對公共圖書館精神和圖書館權利認識的逐步深化和升華。
2.5 “志愿者行動”與“圖書館權利”思想的普及
2005年7月,北京大學信息研究所與湖南圖書館、衡陽市圖書館組成聯合調查組,對衡陽地區11個市縣基層圖書館進行了詳細調研,調研成果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2005年10月,李國新在首屆“百縣館長論壇”主旨報告中提出“有必要實施全國縣級圖書館館長的培訓計劃,培養出一批深刻理解和諧社會的內涵、深刻理解現代圖書館的理念和實現方式、有一定專業水平和管理能力的職業圖書館館長?!盵51]
2006年初,中國圖書館學會2006新年峰會將開展基層圖書館館長培訓列入學會工作。3月8日,中國圖書館學會在網上發布了“基層圖書館培訓”志愿者行動招募公告,在全國范圍內招募擔任基層圖書館館長培訓班主講人的志愿者。經過公開招募,最終確定陳力、王余光、楊沛超、李國新、畢紅秋、范并思、富平、郭斌、金武剛、李超平、劉小云、邱冠華、師麗梅、唐承秀、陶青、王濤、王惠君、王世偉、王學春、徐建華、楊玉麟、葉新明、尤敬黨、于愛君、于良芝、鄭玲26人入選“基層圖書館培訓志愿者”[52]。
7月25日,中國圖書館學會在2006年年會閉幕式上舉行了“志愿者行動”啟動儀式。志愿者分三組,分赴湖南衡陽、陜西榆林、黑龍江牡丹江開展為期5天的培訓行動,講授五個專題:(1)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圖書館(主要講授現代圖書館理念、精神;中國圖書館事業的現狀與未來;基層圖書館的功能、定位等),(2)基層圖書館館長實務,(3)基層圖書館的資源建設與服務,(4)基層圖書館的自動化網絡化建設,(5)宣傳推介圖書館示范講座[53]。
志愿者行動通過對基層圖書館工作者的專業培訓,不僅提高了基層圖書館工作者的業務工作能力,而且普及了圖書館權利理念,特別是公共圖書館的理念,同時也加深了志愿者對基層圖書館的認識和了解[51]。
志愿者行動自2006年起至2011年,歷時6年,足跡遍及全國各地,可謂是20世紀以來最大規模的公共圖書館理念與圖書館權利理念的宣傳與普及,為基層公共圖書館的發展奠定了理論與思想基礎。
2.6 國家政策的改變與“圖書館權利”國家意識
2006年9月,政府發布《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制定了“堅持以人為本,保障和實現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使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文化發展成果,”“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最大限度地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等方針原則,明確提出了“保障和實現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的理念?!秶沂晃鍟r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將文化事業明確地區分為公共文化服務事業和文化產業兩個部分,第一次明確圖書館為公共文化服務事業,要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積極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實行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政資分開和管辦分離,切實把政府的職能由主要辦文化轉到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要從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出發,以實現和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益、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為目標,堅持公共服務普遍均等原則,兼顧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協調發展,統籌規劃,合理安排,形成實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54]。“公共文化服務”、“實現和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益”、“堅持公共服務普遍均等原則”等國家文化治理理念的確立,從根本上否定了20世紀80年代以后,公共圖書館“以文養文”、“以文補文”有償服務的“整體非理性”,重新確立了公共圖書館公共、公開、平等、免費、共享的基本理念和正確發展方向。
國家文化政策的改變和“實現和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益”觀念的確立,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由此亦導致了一系列有關文化工程性質國家觀念的改變。例如2002年啟動的“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最初的主旨為: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抵制西方文化滲透,以德治國,科技創新[55]。2007年則重新定位為:“是公共文化體系的基礎工程,是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手段,是實現廣大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途徑,是改善城鄉基層群眾文化服務的創新工程”[56]。
2.7 《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綱要》專家筆談
《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綱要》的發布,確立了公共圖書館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公益性質和“實現和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益”、“堅持公共服務普遍均等原則”的國家政策,從此,圖書館權利思潮開始從圖書館學人的理念演變為國家意識。
2007年,甘肅圖書館學會《圖書與情報》組織發起“《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綱要》專家筆談”,全面闡述“圖書館權利”的國家觀念。李國新、范并思、程煥文、邱冠華、白雪華、蔣永福、崔建飛、褚樹青、王素芳、于良芝等學者,各自從不同角度闡釋了《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綱要》的公共圖書館發展理念和圖書館權利思想[57-67]。
2.8 公共圖書館“嶺南模式”的崛起
在圖書館權利思潮興起的同時,廣東圖書館界率先開始了圖書館權利的全面實踐探索。2003年9月,深圳市開始啟動《深圳市建設圖書館之城(2003-2005)三年實施方案》,2005年11月,東莞市開始啟動《東莞市建設圖書館之城實施方案》,廣州、佛山等地亦先后啟動了一系列公共圖書館發展計劃,形成了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的“流動圖書館”模式、深圳圖書館的“圖書館之城”模式、東莞圖書館的“集成圖書館”模式、廣州圖書館的“政府主導”模式和佛山圖書館的“聯合圖書館”模式。這些公共圖書館的發展模式均產生在《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綱要》發布之前,成為新世紀公共圖書館理念和圖書館權利思想全面實踐的先導,并因此成為新世紀中國公共圖書館發展的典范,被全國各地公共圖書館競相學習、模仿和復制。2007年,程煥文在《中國圖書館學報》上發表《嶺南模式:崛起的廣東公共圖書館事業》一文,全面闡述公共圖書館發展的“嶺南模式”[68]。從此,總結各地公共圖書館的發展模式開始成為學界的時尚。
2008年,中國圖書館學會《圖書館服務宣言》的誕生,標志著新世紀的圖書館權利思潮達到高潮。從此,中國圖書館界開始從圖書館權利的理論探索轉向圖書館權利的全面實踐。
3.1 《圖書館服務宣言》的頒布
中國圖書館學會《圖書館服務宣言》的制定始于2006年12月中國圖書館學會在蘇州召開“2007新年峰會”提議。2007年3月,中國圖書館學會正式啟動并資助“中國圖書館的核心價值與《圖書館服務宣言》研究”課題,范并思和倪曉建擔任課題負責人。經過一年的起草、征求意見和修改,2008年3月,中國圖書館學會七屆四次理事會原則通過《圖書館服務宣言》。2008年10月,《圖書館服務宣言》在重慶召開的中國圖書館學會年會上正式發布。是為中國圖書館界的第一個行業宣言,標志著中國圖書館界核心價值觀的重建,標志著中國圖書館界步入了行業自覺的新時代[69]。
《圖書館服務宣言》宣稱:“現代圖書館秉承對全社會開放的理念,承擔實現和保障公民文化權利,縮小社會信息鴻溝的使命。中國圖書館人經過不懈的追求與努力,逐步確立了對社會普遍開放、平等服務、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盵70]提出了圖書館服務的七個目標,特別強調:(1)“圖書館以公益性服務為基本原則,以實現和保障公民基本閱讀權利為天職,以讀者需求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2)“圖書館向讀者提供平等服務。各級各類圖書館共同構成圖書館體系,保障全體社會成員普遍均等地享有圖書館服務”。(3)“圖書館在服務與管理中體現人文關懷。圖書館致力于消除弱勢群體利用圖書館的困難,為全體讀者提供人性化、便利化的服務”[70]。《圖書館服務宣言》的發布標志著圖書館權利思潮所宣揚的平等、公共、公益等圖書館理念已經成為中國圖書館界的普遍共識和核心價值。
3.2 《公共圖書館建設用地指標》的施行
2008年5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土資源部、文化部批準發布《公共圖書館建設用地指標》(2008年6月1日起施行)。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個文化設施建設國家標準,其頒布實施意味著國家對公共圖書館無償劃撥土地、無償使用土地有了政策依據,也使我國公共圖書館建設進一步走向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配套建設。
《公共圖書館建設用地指標》充分吸收了圖書館權利思潮中所涌現的公共圖書館理念,使用了服務人口、服務半徑、公共圖書館體系等公共圖書館服務普遍均等的新術語?!豆矆D書館建設用地指標》規定:公共圖書館根據服務人口數量分為大型館、中型館和小型館;公共圖書館建設用地主要包括公共圖書館建筑用地、集散場地、綠化用地及停車場地;公共圖書館的設置原則應符合《公共圖書館建設用地指標》的要求,逐步發展成為公共圖書館體系;公共圖書館的選址:應在人口集中、公交便利、環境良好、相對安靜的地區,同時滿足各類公共圖書館合理服務半徑的要求。
《公共圖書館建設用地指標》明確提出,用地指標的設立要綜合考慮所在城市的人口規模和結構、社會經濟發展狀況、人文和自然環境條件等特點,特別提出要考慮公共圖書館的服務人口、服務半徑,合理確定建設用地規劃布局和用地規模,而不是按照行政級別確定圖書館的基本規模。這是時代的進步。
3.3 《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的實施
繼2008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公共圖書館建設用地指標》之后,國家又正式發布由文化部主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準的《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建標108-2008),并自2008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我國又一個規范公共圖書館建設的全國統一性標準,是公共圖書館建設逐步走向科學化、法制化、規范化的重要步驟,也是新世紀我國圖書館事業法制建設取得的一項標志性成果。
2005年5月,文化部委托中國圖書館學會組織圖書館界、建筑界的專家開始《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編制工作的前期準備,9月,由李國新、湯更生等人主要參與的編制工作正式啟動。在編制過程中,編制組先后實地調研了國內外80多所公共圖書館,搜集和研究了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相關標準和規范,普查、測算與分析了國內外大樣本的統計數據,召開了近30次專題研討會,對近400條來自各方面的意見或建議進行了匯總分析,逐一處理,歷時三年多才完成編制工作。
《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確定了公共圖書館建設項目的規模分級和項目構成,制定了公共圖書館的總建筑面積和分項面積控制指標,提出了公共圖書館建設選址、總體布局的原則要求,明確了公共圖書館建設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基本要求。其主要突破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確立了以服務人口為主要依據確定公共圖書館建設規模的原則。以服務人口為主要依據確定公共圖書館建設規模,是公共文化服務“以人為本”、“普遍均等,惠及全民”原則在公共圖書館設施建設上的具體體現,符合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規律,也符合國際慣例,為構建覆蓋全社會的普遍均等的圖書館服務體系奠定堅實的基礎。第二,形成了比較系統的基于公共圖書館建設現實水平且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控制指標體系。以服務人口為主要依據確定公共圖書館的建設規模,需要通過一系列具體的控制指標來實現。該標準在廣泛調研、國內外比較、海量數據分析概括的基礎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未來5~10年我國公共圖書館建設規??刂频闹饕笜耍粌H使“以服務人口為主要依據”的原則得以具體化,使公共圖書館建設的規??刂朴袚梢溃幸幙蓪?,可操作性強,而且對未來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評價、發展目標具有指導意義。第三,提出了體現現代圖書館理念、與現代圖書館服務方式相適應的公共圖書館布局與建設要求,使建筑和設施能夠適應現代圖書館服務方式變革和創新的要求,使公共建筑“功能優先、經濟適用”的方針落到實處。第四,重視公共圖書館的環境建設。在公共圖書館建設中主體建筑與館區建設并重,并與城市建設有效銜接,有利于公共圖書館充分發揮知識信息傳播、文化活動陣地、休閑交流場所等整體效能[71]。
《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的實施,標志著我國公共圖書館設施建設由此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3.4 深圳市在全國率先推行公共圖書館免費服務
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注重發揮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在實現市民文化權利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全國開公共圖書館免費服務的風氣之先,堪稱地方政府的典范。
2003年,深圳全市各級公共圖書館除了復印等個別項目外,全部取消收費項目。2007年3月1日,深圳市在全國率先推出包括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群藝館等市屬公益性文化場館的免費開放服務,使深圳市的公益文化場館公共服務正式進入“零門檻”時代。
2008年7月15日,深圳市文體旅游局為進一步完善全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豐富市民文化生活,保障市民文化權利,落實市委、市政府“實施深圳市民生凈福利指標體系”的精神,專門下發了《關于加強基層公共文化場館管理的通知》(深文〔2008〕191號),對基層公益文化場館的免費開放作了更加明確、細致的規定,免費開放范圍延伸到深圳各區屬公共文化場館。強調“基層文化場館免費開放工作是保障市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一項重要舉措”,要求下屬各單位:(1)堅持公益性,搭建實施公共文化服務的基層平臺,(2)突出服務性,積極開展免費服務工作,(3)保證開放時間,保障群眾基本的文化權益,(4)規范管理,不斷提高服務水平,(5)加強業務指導;“從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諧文化和培育城市人文精神的高度提高對該項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加強領導,認真部署,將免費開放服務作為本單位重點工作,采取切實可行的措
施,落實到位”[72]。
3.5 深圳全面推行“城市街區24小時自助圖書館”
“城市街區24小時自助圖書館系統”是深圳市建設圖書館之城(2006-2010)五年規劃的重點建設項目,也是一項由政府出資承辦的社會公益事業。
2008年4月7日,深圳圖書館“城市街區24小時自助圖書館系統”項目通過階段成果技術驗收,10月,已有10臺“城市街區24小時自助圖書館”在深圳市各個居民小區投入使用。2009年10月,“城市街區24小時自助圖書館”項目獲文化部第三屆“文化創新獎”,并列入國家文化創新工程。2010年5月,獲文化部第十五屆“群星獎”。其后,開始在深圳市廣泛布點設立,成為星羅棋布的街區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
“城市街區24小時自助圖書館”集數字化、人性化、智能化為一體,具備自助借書、自助還書、申辦新證、預借服務、查詢服務等圖書館的基本服務功能,突破了傳統圖書館的時空限制,將高新技術和圖書館延伸服務有機結合,開創了中國公共圖書館管理、服務和發展的新模式,是實現和保障民眾公共圖書館權利的重大創新和實踐,對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具有積極意義。
2010年以后,上海、北京、西安、合肥、長春、鄭州、馬鞍山、廣州等城市相繼引進“城市街區24小時自助圖書館”,“城市街區24小時自助圖書館”迅速成為全國各大城市街區公共圖書館服務的靚麗風景。
2011年1月26日,文化部、財政部發布《關于推進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的意見》,杭州圖書館“乞丐進圖書館”成為網絡熱點,標志著圖書館權利思潮從理論傳播、制度建設開始全面轉向圖書館權利的實踐——公共圖書館服務。
4.1 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國家政策的施行
自2006年國家發布《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綱要》和2008年中國圖書館學會發布《圖書館服務宣言》以后,雖然公共圖書館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性質和必須堅持公益性服務已經成為國家意志和圖書館界的共識,但是,在實踐中,公共圖書館有償服務的現狀并沒有從根本上轉變,公共圖書館界不再有為有償服務辯護的聲音,但是,公共圖書館有償服務根深蒂固,各地公共圖書館頑固地堅持有償服務的現象十分普遍。
2011年1月26日,文化部、財政部發布《關于推進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的意見》,指出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是實現和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積極行動”,確立了“全面推開,逐步完善”,“堅持公益,保障基本”的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工作原則,要求公共空間設施場地免費開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免費服務[73]。
2011年3月7日,財政部發布《關于加強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經費保障工作的通知》,提出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經費保障的分擔原則和補助標準:開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支出由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同負擔。規定:自2011年起,地級市圖書館的補助經費為每館每年50萬元,縣級圖書館為每館每年20萬元,鄉鎮綜合文化站為每站每年5萬元。為公共圖書館的免費開放提供了基本的經費保障[74]。
2011年5月26日,文化部、財政部發布《關于實施“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的通知》,要求“切實保障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環境下公共文化服務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盵75]
在國家明確要求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并且制定了提供切實的免費開放經費保障的情況下,雖然各地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已經蔚然成風,但是,不少公共圖書館都是迫不得已,其實施的效果并不盡人意,普遍存在“免費開放相關制度設計需要加強”,“免費開放業務人才需要補充”,“免費開放服務內容形式需要創新”,“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設備情況需要改善”,“免費開放服務經費保障能力需要提高”等問題與困難[76-77]。
4.2 “乞丐進圖書館”成為社會關注熱點
2011年1月中旬,全國各地遭遇罕見冰雪,天寒地凍,交通阻塞,返鄉過春節的人們苦不堪言;河南林州為節能減排而停止供暖,民眾哆嗦著抱團取暖,敢怒不敢言。恰在此時,杭州市圖書館館長褚樹青多年前有關“乞丐進圖書館”的一句話“我無權拒絕他們入內讀書,但您有權選擇離開”,出現在剛剛興起的微博上,并迅速廣為傳播,讓寒冷的中國社會霎時“有溫度”,使杭州圖書館頓時成為“史上最溫暖的圖書館”,使褚樹青一夜之間成為網絡紅人[78]。
杭州圖書館的“乞丐入館案”肇始于微博,迅速漫延至博客,成為網絡的熱門話題,然后從網絡媒體轉向平面媒體,各地報紙紛紛發表專文,最后上升到電視媒體,形成了全媒體“熱炒”的局面。《新華每日電訊》、《人民日報》、《工人日報》、《廣州日報》、《浙江日報》、《中國文化報》的記者專稿和中央電視臺、浙江電視臺等電視臺的專題節目,使民眾利用圖書館的平等權利思想迅速在全社會傳播,成為民眾普遍贊譽的圖書館權利實踐美談[79-86]。雖然社會上,特別是圖書館界,仍然有人不完全理解和認同褚樹青的作為,不完全明了圖書館平等權利的價值,但是,“這必將記入中國圖書館的發展歷史,特別是公共圖書館的發展歷史,因為它開啟了全社會傳播圖書館權利思想的新時代,是圖書館權利思想從圖書館學人在中國圖書館界業內的傳播正式轉向民眾和媒體自覺向全社會傳播的里程碑”?!笆侵袊鴪D書館權利思想傳播的一個里程碑,是新世紀第二個十年圖書館權利思想傳播新起點的標志”[87]。
4.3 《公共圖書館服務規范》的頒布實施
2011年12月30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公共圖書館服務規范(GB/T28220—2011)》(2012年5月1日起實施)?!豆矆D書館服務規范》是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的第一個規范公共文化服務的國家級標準,是我國圖書館標準規范體系中的首個服務類標準,填補了我國圖書館規范體系中服務類標準規范的空白?!豆矆D書館服務規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用地指標》、《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等共同構成了我國公共圖書館標準規范體系的基礎,是新世紀圖書館權利思潮影響下產生的最為重要的成就與成果[88]。
《公共圖書館服務規范》規定了圖書館服務資源、服務效能、服務宣傳、服務監督與反饋等內容,適用于縣(市)級以上公共圖書館,街道、鄉鎮級公共圖書館,以及社區、鄉村和社會力量辦的各類公共圖書館基層服務點,是文化行政部門推進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指南,是公共圖書館實現服務立館、促進科學發展的實踐綱領,對于保障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規范化建設,進一步完善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有效保障社會公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方面,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和重要的指導意義。
4.4 《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實施
2013年1月30日,文化部印發《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度珖矆D書館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將公共圖書館定位為“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陣地,是開展社會教育活動的終身課堂,是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文明進步的標志”;確立了全面系統的公共圖書館發展指導思想:“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以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滿足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按照體現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堅持政府主導,依循‘?;?、強基層、建機制、重實效’的基本思路,以城鄉基層建設為重點,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依托,以技術創新為動力,以機制體制建設為保障,努力構建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全面提升各級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能力、服務水平和服務效益,最大限度地發揮公共圖書館在保護文獻典籍、傳承中華文化、建設學習型社會、培養公民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動公共圖書館事業更好更快地發展”?!度珖矆D書館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強化基礎,注重創新;統籌兼顧,分類指導;以人為本,提升服務”的基本原則;確立了“逐步建立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服務網絡,進一步增強活力,提高效能,服務能力、服務水平與服務效益明顯提升,部分地區圖書館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十二五”公共圖書館發展目標[89]。
《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制定和頒布幾乎融合了此前圖書館權利思潮所產生的有關公共圖書館的全部理念。
4.5 “人有好惡 書無好壞”專家筆談
2013年3月21日《光明日報》發表孟其真的《圖書館,請擇善而藏》一文,對首都圖書館近年來藏書布局的變化進行了批評,旁征博引,一針見血。針對“擇善而藏”的思想觀念,程煥文于3月22日和23日在個人博客上連續發表了題為《人有好惡 書無好壞》和《勿左勿右 客觀中立》的兩篇博文,闡述圖書館權利的核心理念——“自由收藏與自由閱讀”[90-91]。博文發表以后立即在網上引起熱議,支持者與反對者彼此論戰,而更多的是不能理解。
有鑒于此,《圖書館建設》邀請潘燕桃組織“人有好惡書無好壞”筆談,2013年第9期刊發了潘燕桃、程煥文、吳、李超平、蔣永福、褚樹青、劉洪輝、俞傳正、宋顯彪等學人撰寫的筆談專文[92-102]。是為新世紀以來圖書館權利思潮發展中有關“自由權利”的第一次學術討論。
4.6 《廣州市公共圖書館條例》呼之欲出
早在2006年,廣州市委宣傳部就已將“《廣州市圖書館條例》立法研究”列入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委托中山大學程煥文和潘燕桃負責前期調研和草案的起草工作。在劉洪輝、方家忠、吳 、李東來等廣東圖書館界同仁的共同參與下,經過八年的反復調研和征求意見,2014年10月28日,廣州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對《廣州市公共圖書館條例(草案修改稿)》進行了第三次審議,三審通過后已報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即將在2015年初正式頒布。《廣州市公共圖書館條例》的問世將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公共圖書館條例(試行)》(1997年)、《內蒙古自治區公共圖書館管理條例》(2000年)、《湖北省公共圖書館條例》(2001年)、《北京市圖書館條例》(2002年)之后,我國頒布的第五部地方性公共圖書館法規,也將是圖書館權利思潮興起后我國頒布的第一個地方性圖書館法規,將會成為中國公共圖書館法的先導。事實上,在《廣州市公共圖書館條例》的制定過程中,其有關服務人口等關鍵理念已經被國內的相關標準和規范所借鑒。
圖書館權利思潮醞釀于2004年,興起于2005年,高漲于2008年,盛行于2011年,十年間經歷了四個飛躍階段。從歷史的角度來看,20世紀初的新圖書館運動促使了公共圖書館觀念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和公共圖書館的普遍建立;21世紀初的圖書館權利思潮則促使了圖書館權利觀念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和覆蓋城鄉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建立,二者具有驚人的相似性。在表面上看,圖書館權利思潮不過是新圖書館運動的復興,但是,在本質上,圖書館權利思潮的發展比新圖書館運動的開展更加艱難困苦。20世紀初新圖書館運動興起時,公共、公開、平等、共享、免費等歐美公共圖書館思想是新生事物和新潮流,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歡迎;21世紀初圖書館權利思潮興起時,雖然傳播的公共圖書館理念大同小異,但是,因為20世紀80年代以后市場經濟的沖擊使中國原有的公共圖書館價值觀幾乎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普遍的有償服務和廣泛的對民眾圖書館權利的漠視。這種整體非理性猶如枷鎖和牢籠禁錮著圖書館界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而世界觀與價值觀的改變是最為艱巨的工作。在被市場經濟扭曲的“中國特色”公共圖書館價值觀與被圖書館權利思潮推出的“世界公認”公共圖書館價值觀劇烈沖突的時刻,因為圖書館權利國家意志的確立,特別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確立,世界公認的公共圖書館核心價值觀才在中國得以重新全面確立。這是圖書館權利思潮的勝利,更是庶民的勝利,是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實現和保障民眾基本公共圖書館權利的勝利。
十年圖書館權利思潮不是圖書館權利思潮的終結,而是圖書館權利思潮正能量的積累,在未來十年,圖書館權利思潮將會繼續蕩滌中國圖書館理念與實踐的塵埃,進一步推進民眾圖書館權利的實現和保障。
5.1 圖書館權利的研究方興未艾
十年來,有關圖書館權利的研究成果層出不窮。程煥文著《圖書館精神》(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年),程煥文、張靖編譯《圖書館權利與道德》(上、下)(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程煥文、潘燕桃、張靖著《圖書館權利研究》(《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學習出版社,2011年),潘燕桃著《近60年來中國公共圖書館思想研究(1949-2009)》(中山大學出版社,2011年),程煥文著《圖書館的價值與使命》(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2014年);王世偉主編《世界著名城市圖書館述略》(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6年)、王世偉著《國際大都市城市圖書館指標體系研究》(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年);蔣永福著《信息自由及其限度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蔣永福著《現代公共圖書館制度研究》(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年);范并思著《20世紀西方與中國的圖書館學:基于德爾斐法測評的理論史綱》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年),范并思編《百年文萃:空谷余音》(中國城市出版社,2005年),范并思著《圖書館學理論變革:觀念與思潮》(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年),范并思著《圖書館資源公平利用》(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11年),范并思編《公共圖書館未成年人服務》(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于良芝、李曉新、王德恒著《拓展社會的公共信息空間:21世紀中國公共圖書館可持續發展模式》(科學出版社,2004年),邱冠華、于良芝、許曉霞著《覆蓋全社會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模式技術支撐與方案》(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8年),于良芝、邱冠華、李超平、王素芳著《公共圖書館建設主體研究:全覆蓋目標下的選擇》(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2年),于良芝、許曉霞、張廣欽著《公共圖書館基本原理》(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汪東波主編《公共圖書館概論》(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2年);李國新、段明蓮等著《國外公共圖書館法研究》(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3年);諸此種種,各有千秋,各有建樹,但是,總地來說,我國的圖書館權利研究仍處在初級階段,尚有許多理論和實踐問題需要深入研究。
5.2 圖書館權利的實現困難重重
雖然《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確立了“逐步建立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服務網絡,進一步增強活力,提高效能,服務能力、服務水平與服務效益明顯提升,部分地區圖書館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公共圖書館發展目標,但是,要實現這個目標仍然困難重重:政府主導目前仍然停留在國家文化治理理念層面,各級政府、各地政府履行公共圖書館的責任十分不平衡;財政“分灶吃飯”的體制和公共圖書館經費短缺的現狀并沒有根本改變;縣級以下基層公共圖書館的建設仍然十分落后,遠遠不能滿足民眾的基本文化需求。要克服其中的困難,解決個中的問題,絕非一朝一日可以完成,也許還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時間。
5.3 圖書館權利的傳播任重道遠
“圖書館權利是指民眾利用圖書館的平等和自由”[42]36。“平等權利”和“自由權利”是圖書館權利不可分割的兩個組成部分。十年圖書館權利思潮主要集中在“平等權利”的傳播和實踐上,“自由權利”的研究、傳播和實踐只是偶有涉及。公共圖書館免費服務的推行困難重重且不盡民意,說明“平等權利”觀念和價值觀并沒有在政府層面和公共圖書館界完全樹立。中國圖書館學會頒布的《圖書館服務宣言》刻意回避民眾的“自由權利”,反映了中國圖書館界的普遍心態。“自由權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賦予中國公民的普遍權利。黨的十八大提出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為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完全應該成為圖書館的核心價值,予以深入研究、廣泛傳播和積極實踐。
十年圖書館權利思潮是中國圖書館界的權利覺醒,這種覺醒是一場圖書館核心價值觀的集體洗禮。十年圖書館權利思潮更是基本公共文化權益的庶民勝利,這種勝利是一場構建和諧社會的權利實現。然而,這場集體洗禮并沒有完成,這場權利實現還只是剛剛開始,任重而道遠,決不可半途而廢。中國圖書館的未來十年仍將是惠及全民的圖書館權利時代。
[1]梁啟超. 清代學術概論[M].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0(3): 1-2.
[2]中國圖書館學會. 中國圖書館學會2004年年會征文通知[EB/OL]. [2014-12-05]. http://www.csls.org.cn/academic/yearmeet2.html.
[3]中國圖書館學會. 中國圖書館事業百年[M]. 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004:7.
[4]周和平. 《中國圖書館百年系列叢書》序言[G]//百年情懷——天堂, 圖書館的模樣.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4:7.
[5]中國圖書館學會. 中國圖書館學會2004年年會暨學會成立25周年紀念大會隆重舉行[EB/OL]. [2014-12-05].http://www.csls. org.cn/academic/yearmeet6.html.
[6]中國圖書館學會“.第一分會場:百年圖書館精神的魅力”會議總結[EB/OL]. [2014-12-05]. http://www.csls.org.cn/academic/ 2004yearmeet1.html.
[7]中國圖書館學會“.第二屆圖書館法與知識產權論壇”小結[EB/ OL]. [2014-12-05]. http://www.csls.org.cn/academic/ 2004yearmeet3.html.
[8]中國圖書館學會. 中國圖書館學會2005年年會征文通知[EB/ OL]. [2014-12-05]. http://www.csls.org.cn/academic/ 2005yearmeet1.html.
[9]程煥文, 周旭毓. 權利與道德——關于公共圖書館精神的闡釋[J]. 圖書館建設, 2005(4):1-4,42.
[10]程煥文, 周旭毓. 圖書館精神——體系結構與基本內容[J]. 圖書館, 2005(2):3-9.
[11]周繼武. 國家圖書館借書記[N]. 南方周末, 2004-10-14.
[12]何正權. 大學圖書館向學生“賣”座位 事發信陽師范學院 學生投訴其亂收費 館長稱收取的是管理費[N]. 大河報, 2004-12-11(8).
[13]畢紅秋. 權利正覺醒激情在燃放: 中國圖書館學會2005年峰會綜述[J]. 圖書館建設, 2005(1):12-14, 29.
[14]蔣永福, 畢紅秋. 走向權利時代——獻給2005年新創專欄[J]. 圖書館建設, 2004(6):封二.
[15]南山圖書館, 湖南大學信息研究所. 以人為本 弘揚圖書館精神:本刊與南山圖書館、湖南大學信息研究所共倡“21世紀新圖書館運動”[J]. 圖書館, 2005(1):1.
[16]蔣永福. 激情燃放之后話別——《走向權利時代》專欄結束語[J]. 圖書館建設, 2006(6):16.
[17]李 爽. “新圖書館運動”質疑[J]. 圖書情報知識, 2005(2):90-92.
[18]崔紅娟. 論范并思的公共圖書館原理思想[J]. 圖書館, 2005(1): 13-17.
[19]趙燕群. 中國圖書館學沒有大家嗎?[J]. 圖書館, 2006(2):105-107,113.
[20]譚祥金. 為公共圖書館辯護——“21世紀新圖書館運動論壇”之我見[J]. 中國圖書館學報, 2006(2):19-24.
[21]謝樹芳, 陳 文, 劉 戀, 等. 一曲圖書館人文精神的交響“:21世紀新圖書館運動論壇”書評:上[J]. 圖書館, 2007(1):45-51.
[22]陳 文, 沈占云, 劉 戀, 等.一曲圖書館人文精神的交響:“21世紀新圖書館運動論壇”書評:下[J]. 圖書館, 2007(2):37-42.
[23]中國圖書館學會. 中國圖書館學會2005年年會第二分會場會總結[EB/OL]. [2014-12-10]. http://www.csls.org.cn/academic/ 2005yearmeet6.html.
[24]程煥文, 潘燕桃. 信息資源共享[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25]黃俊貴. 丑陋的圖書館學“:實話實說”訪談錄[J]. 圖書與情報, 2000(2):37-42.
[26]程煥文. 丑陋的《丑陋的圖書館學》: 致《圖書與情報》的信[J].圖書與情報, 2001(1):49-50.
[27]邱蔚晴, 梅悅敏, 胡 岷,等. 圖書館學“丑陋”?:中山大學信管系99級部分研究生座談錄[J]. 圖書與情報, 2001(1):50-52.
[28]黃俊貴. 圖書館學需要哲學:從《丑陋的圖書館學》引發的思考[J]. 圖書與情報, 2001(2):64-67.
[29]鮑振西. 盡淘污濁始見金:就《丑陋的圖書館學》致《圖書與情報》編輯部的信[J]. 圖書與情報, 2001(2):68.
[30]羅德運. 除卻丑陋 繁榮學術[J]. 圖書與情報, 2002(2):16-20,24.
[31]郁 青.關于《丑陋的圖書館學——“實話實說”訪談錄》的一些看法[J]. 圖書館界, 2001(2):56,60.
[32]梅 雪. 淺說《丑陋的圖書館學——“實話實說”訪談錄》[J].圖書情報論壇, 2001(4):35-37.
[33]黃俊貴. 看圖書館現狀要客觀 將圖書館精神要科學:對《圖書館精神——體系結構與基本內容》一文的商榷[J]. 圖書情報知識, 2005(6):36-39.
[34]程煥文. 圖書館精神始終是最重要的——答黃俊貴先生[J]. 圖書情報知識, 2006(3):35-36,48.
[35]黃俊貴. 學術批評需要理智:兼對《圖書館精神——體系結構與基本內容》再商榷[J]. 圖書情報知識, 2006(4):38-42.
[36]黃俊貴. 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原則及其實踐[J]. 中國圖書館學報, 2006(6):5-11.
[37]程煥文. 實在的圖書館精神與圖書館精神的實在[J]. 大學圖書館學報, 2006(4):2-14.
[38]陳記建. 再論圖書館學理論研究與與構建的方法論問題:對我國“圖書館精神”研究與爭鳴的反思[J]. 圖書館建設, 2007(4):22-27.
[39]張金國, 王 梅. “圖書館精神”仍然是最重要的:為“圖書館精神“辯護之一[J]. 圖書館建設, 2007(3):33-37.
[40]程煥文. 《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激情解說[EB/OL]. [2014-12-11]. http://blog.sina.com.cn/s/ blog_4978019f0100051f.html.
[41]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網站. 2005年度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評審結果揭曉[EB/OL]. [2014-12-05]. http://www. npopss-cn.gov.cn/planning/xm2005/tsqb.html.
[42]程煥文, 潘燕桃, 張 靖. 圖書館權利研究[M]. 北京:學習出版社, 2011.
[43]程煥文. 圖書館精神[M]. 北京: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007.
[44]程煥文, 張 靖. 圖書館權利與道德:上、下 [M]. 桂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7.
[45]程煥文, 王 蕾. 竹帛齋圖書館學論劍:用戶永遠都是正確的[M]. 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8:1.
[46]中國圖書館學會. 首屆 “百縣館長論壇”征文通知[EB/OL]. [2014-12-02].http://www.lsc.org.cn/c/cn/news/2006-04/03/ news_208.html.
[47]“百縣館長論壇”林州共識[EB/OL]. [2014-12-02].http://www. lsc.org.cn/c/cn/news/2006-04/03/news_210.html.
[48]常熟共識[EB/OL]. [2014-12-02].http://www.lsc.org.cn/c/cn/ news/2007-11/01/news_1587.html.
[49]中國圖書館學會第三屆百縣館長論壇江陰共識[EB/OL]. [2014-12-02]. http://www.lsc.org.cn/c/cn/news/2010-05/21/ news_4518.html.
[50]中國圖書館學會第四屆百縣館長論壇神木共識[EB/OL]. [2014-12-02]. http://www.lsc.org.cn/c/cn/news/2012-07/16/ news_6081.html.
[51]托起中國圖書館事業的希望:記中國圖書館學會首次志愿者行動[EB/OL]. [2014-12-02]. http://www.lsc.org.cn/c/cn/news/ 2006-09/26/news_994.html.
[52]基層圖書館培訓志愿者名單[EB/OL]. [2014-12-02].http:// www.lsc.org.cn/c/cn/news/2006-05/26/news_624.html.
[53]基層圖書館培訓志愿者行動招募公告[EB/OL]. [2014-12-02]. http://www.lsc.org.cn/c/cn/news/2006-05/26/news_632.html.中辦國辦印發《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EB/
[54]OL]. [2014-12-02].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9/ 13/content_5086965.html.文化部、財政部關于實施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通知
[55][G]//國家圖書館研究院. 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政策文件選編: 1949-2012.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2014:169-181.文化部、財政部關于進一步推進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
[56]的實施意見[G]//國家圖書館研究院. 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政策文件選編. 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2014:218-223.李國新, 范并思. 迎接圖書館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紀念《國家
[57]“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綱要》發表一周年[J]. 圖書與情報, 2007(5):1.
[58]范并思. 政府公共圖書館服務理念的根本性轉變[J]. 圖書與情報, 2007(5):2-3.
[59]程煥文. 普遍均等惠及全民:關于公共服務普遍均等原則的闡釋[J]. 圖書與情報, 2007(5):4-7.
[60]邱冠華. 解讀《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綱要》的服務網絡[J]. 圖書與情報, 2007(5):8-9.
[61]李國新. 立法保障是最根本的保障[J]. 圖書與情報, 2007(5):10-11.
[62]白雪華. 切實履行政府職責 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益[J]. 圖書與情報, 2007(5):12-13.
[63]蔣永福. 發展圖書館事業必須納入政府議事日程“:五個納入”隨想[J]. 圖書與情報, 2007(5):14-15.
[64]崔建飛. 共享工程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地位和特點[J]. 圖書與情報, 2007(5):16-17.
[65]褚樹青. 城鄉共享生活品質[J]. 圖書與情報, 2007(5):18-19.
[66]王素芳. 弱勢群體文化權益保障的國家戰略視野:基于《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綱要》的解讀[J]. 圖書與情報,2007 (5):20-22.
[67]于良芝. 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J]. 圖書與情報, 2007(5):23-24.
[68]程煥文. 嶺南模式:崛起的廣東公共圖書館事業[J].中國圖書館學報, 2007(3):15-25.
[69]踐行《圖書館服務宣言》 推動圖書館事業發展[EB/OL].[2014-12-02].http://www.lsc.org.cn/c/cn/news/2009-01/05/ news_2771.html
[70]中國圖書館學會·圖書館服務宣言[EB/OL].[2014-12-02]. http://www.lsc.org.cn/c/cn/news/2008-10/28/news_2579.html.
[71]《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答記者問[EB/OL].[2014-12-02]. http://59.252.212.6/auto255/200811/t20081119_13029.html? keywords=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
[72]深圳市文體旅游局. 關于加強基層公共文化場館管理的通知[EB/OL].[2014-12-02].http://www.sz.gov.cn/whj/zcfggfxwj/ wtys/200909/t20090904_1173518.html.
[73]文化部、財政部關于推進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的意見[G]//國家圖書館研究院.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政策文件選編. 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4:258-261.
[74]財政部關于加強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經費保障工作的通知[G]//國家圖書館研究院.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政策文件選編. 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2014:61-262.
[75]文化部、財政部關于實施“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的通知[G]/ /國家圖書館研究院. 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政策文件選編. 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2014:265-269.
[76]文化部關于三館一站免費開放督查工作情況的通報[G]//國家圖書館研究院. 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政策文件選編. 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2014:298-303.
[77]程煥文. 庶民的勝利:全國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EB/OL].[2014-12-03].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78019 f01017h7d.html.
[78]程煥文. 答網友:乞丐進圖書館取暖是乞丐的基本文化權利[EB/OL].[2014-12-02].http://blog.sina.com.cn/s/ blog_4978019f01017gkw.html.
[79]馮 原. (杭州圖書館因“不拒絕乞丐拾荒者入內讀書”這幾天紅遍網絡)讀書且取暖,請到“最溫暖圖書館”[N]. 新華每日電訊, 2011-01-21(2).
[80]馮 原. 一扇門為乞丐而開才叫“天堂”[N]. 工人日報, 2011-01-22(5).
[81]馮 原, 順 春. (拾荒者進圖書館并非傳說)杭州圖書館,零門檻“最溫暖”[N]. 人民日報, 2011-01-21(12).
[82]何 濤. “史上最溫暖圖書館”追蹤:小偷也有進圖書館的權利“:公共圖書館嶺南派”領先全國 專家提議建澡堂給乞丐[N]. 廣州日報, 2011-01-24(18).
[83]曹小芹. 圖書館不禁乞丐不能一概而論[N]. 中國經濟導報, 2011-01-27(B6).
[84]汪成明. (杭州圖書館不拒乞丐)冬天里的一把火[N]. 浙江日報, 2011-01-27(20).
[85]李超平. 大寫的圖書館職業理念[N]. 中國文化報, 2011-02-10(7).
[86]段菁菁. “最溫暖圖書館”里的拾荒者:杭州圖書館“平等免費無障礙”理念吸引了很多拾荒者閱讀,為他們提供平等的人文關懷[N]. 新華每日電訊, 2014-11-27(5).
[87]程煥文“.乞丐入館案”是圖書館權利思想傳播的里程碑[EB/ O L].[2 0 1 4-1 2-0 2].ht t p://bl og.si na.com.cn/s/ blog_4978019f01017gp5.html.
[88]文化部關于做好《公共圖書館服務規范》宣傳貫徹工作的通知[G]//國家圖書館研究院. 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政策文件選編. 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2014:305-307.
[89]文化部關于印發《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G]//國家圖書館研究院. 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政策文件選編. 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2014:316-327.
[90]程煥文. 人有好惡 書無好壞[EB/OL]. [2014-12-02].http:// blog.sina.com.cn/s/blog_4978019f0102e2d7.html
[91]程煥文. 勿左勿右 客觀中立 [EB/OL]. [2014-12-02].http:// blog.sina.com.cn/s/blog_4978019f0102e2dy.html.
[92]潘燕桃. 圖書館專業主義的漣漪:關于“人有好惡 書無好壞”筆談[J]. 圖書館建設, 2013(9):1-2,6.
[93]程煥文. 人有好惡 書無好壞[J]. 圖書館建設, 2013(9):3.
[94]程煥文. 勿左勿右 客觀中立[J]. 圖書館建設, 2013(9):4.
[96]李超平. 書有好壞、自由閱讀、好書推薦[J]. 圖書館建設,2013 (9):7-8.
[97]蔣永福. 繼續推進圖書館觀念的與時俱進:讀程煥文兩篇博客文章有感[J]. 圖書館建設, 2013(9):8-10.
[98]褚樹青. 擇善之辯[J]. 圖書館建設, 2013(9):11.
[99]劉洪輝. 圖書館閱讀自由雜談[J]. 圖書館建設, 2013(9):12-13.
[100]俞傳正. “書無好壞”引發的中立性價值的思考[J]. 圖書館建設, 2013(9):14-15.
[101]宋顯彪.“人有好惡,書無好壞”論爭評述[J]. 圖書館建設,2013 (9):15-17.
[102]張 彬. “書無好壞”爭論反思[J].圖書館建設,2014(3):92-94.
Ten Year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the Ideological Trend of the Library Rights in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progress of the ideological trend of the library rights -- the rights of equal access to public library and freedom of information - in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 which includes the brewing phrase (2003-2004), the rising phrase (2005-2007), the upsurge phrase (2008-2010), and the prevailing phrase (2011-2014), and concludes that it is essential to promote the study, dissemin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library rights in China in the future.
Library right; Equal access; Information freedom; Public library; Core value
G250
B
2014-12-30 ]
*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研究項目“中國圖書館學史專題研究:中國現當代圖書館學史研究”的成果之一,項目編號:13AZD066。
程煥文 博士,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院教授,中山大學圖書館館長,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館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育部高校圖書館工作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圖書館學會常務理事、學術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圖書館學會名譽理事長,廣東省高等學校圖書館工作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