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靜 趙 敏
(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 北京 100875)
美國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實踐與案例分析
于 靜 趙 敏
(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 北京 100875)
學科服務是高校圖書館的重要工作之一。美國高校圖書館深化了傳統學科服務實踐,將院系聯絡深入學術機構內部,將信息素養教育融入教學與學習,為師生提供建立在科學評估機制上的深度參考咨詢服務。同時,美國高校圖書館也發展學科服務創新實踐,倡導建立基于開放存取的新學術交流體系,構建自己的機構知識庫,為師生科研提供全過程的學科服務。
高校圖書館 學科服務 學科館員 美國
從1998年清華大學圖書館率先引進學科服務起,國內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先后經歷了初步實踐與探索、普遍認可與推廣、創立實踐品牌等發展階段,如今正如火如荼地向著創新與深化實踐的方向發展。若干年來,國內高校圖書館在不斷跟蹤、研究、總結國外先進理念與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努力探索和實踐適合中國高校圖書館的學科服務。筆者有幸參加了2014年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組織的“中國圖書館員暑期項目”,重點學習并調研了現階段美國高校圖書館的學科服務實踐,希望通過國內外一些案例分析為國內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工作提供借鑒。
學科服務作為圖書館的重要工作不是孤立存在的,其服務內容、服務方式、館員角色轉變等的發展有賴于圖書館的戰略規劃、資源建設、空間設計、服務內容、技術革新及合作共享方式等大環境的發展。美國高校圖書館與國內高校圖書館所處的發展環境有很多相似之處。
首先,美國高校圖書館同樣面臨資源建設資金緊張與空間不足的問題,高校間聯盟建設以及不同應用系統支持的資源與服務共享越來越多。在資源建設資金方面,電子資源的經費使用數量持續上升,不少美國高校圖書館電子資源使用的經費已經超過了印本資源所使用的經費;在電子書采購中,美國高校圖書館普遍采用PDA(Patron-Driven Acquisition,用戶驅動采購/讀者決策采購)模式;在印本資源的建設中,大多數美國高校圖書館更加關注特藏資源的建設,既挖掘本館傳統的特藏資源,又通過購買、合作、交換等多種形式創立本館新的特色館藏。在面對空間不足的挑戰中,美國高校圖書館通過建立“合作遠程密集倉儲”的方式來應對,并將圖書館空間更多地改造為學習休閑場所或學術研討空間以改善服務環境。
其次,信息技術的變革、高等教育的全球化變革、學術交流與出版模式的變革、移動式學習環境的發展、機構知識庫的發展、用戶行為和期望的改變使得學習與科研的服務需求增多,因此,美國高校圖書館的關注點從“增加館藏”轉向“服務與合作”,這也促使其館員更多地通過關注版權問題、參與社交網絡、應用新技術等手段為用戶提供多元化的服務。
在圖書館服務所處外圍大環境的變革中,美國高校圖書館的學科館員為適應這些變化而進行了角色轉變,其不斷尋找機會同院系和研究人員建立聯系與合作關系;把檢索技能嵌入到教學與學習過程中;開展多渠道的深度咨詢;為研究者在開放獲取、版權、論文發表等方面提供支持;對數據進行管理,為用戶提供數據分析和工具支持等深層次的學科服務。
2.1 院系聯絡深入學術機構內部
建立與院系的密切聯系是學科服務的重要工作,國外高校圖書館專設有學科聯絡館員(Outreach Librarian or Liaison Librarian)。學科聯絡館員有兩個任務,一是把圖書館的資源與服務推送出去,讓師生了解圖書館;另一個是獲取院系的教學安排、學科發展、科研動態等信息,尋找服務或合作的機會。
國內高校圖書館的學科聯絡館員主要通過E-mail、張貼海報、電話或網絡咨詢、網絡調研、與院系負責人聯系、舉辦座談會、學科館員進院系服務等方式開展聯絡工作。采取這些方式推送和獲取信息所取得的效果往往不明顯,或是不了解推送的信息是否為師生所需要的;或是僅解決了師生的個別問題,不能找到更深的服務與合作點;或是僅獲取院系某一階段的信息,不能開展持續而深入的服務。而美國高校圖書館的學科聯絡館員則通過將學科網頁掛到院系網站的方式,提供學科資源利用指南,推送圖書館的資源與服務;通過有選擇地參加院系研討會議與教師午餐會、出版基金分配、合作研究等方式,加強與院系教師的交流。不言而喻,后者的聯絡深入到了院系教師這一學術研究共同體的內部,能將信息推送得更有效,獲取的信息既宏觀又具體,更容易開發深層的服務并促成合作。在這種聯絡機制的保證下,學科聯絡館員實現了另一個重要的工作職責,即為研究人員搭建橋梁,促成研究人員間或機構間的合作。
2.2 信息素養教育融入教學與學習
信息素養教育一直是圖書館的重要職能之一。近年,國內外高校圖書館均倡導并實踐融入教學與學習的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其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1)新生入學培訓,即圖書館針對本科生新生和研究生新生開展不同層次的關于圖書館資源布局、資源檢索及工具使用方面的培訓;(2)講座培訓,其內容多為個人文獻管理工具、學科文獻檢索與利用方法、論文寫作與發表方法等;(3)嵌入式課程,即學科館員嵌入教師的某門課程、嵌入某教研組或導師指導的學生團隊,結合課程或研究內容,以提升學習和研究素養為目的的培訓;(4)一對一培訓,即圖書館針對師生的個別問題進行培訓。
以美國耶魯大學圖書館為例,該館開展“個人圖書館員支持計劃”服務,為每位新入校的一、二年級本科生分配咨詢館員,幫助其利用圖書館;為三、四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分配專業學科館員,為其提供館藏支持、研究及論文等方面指導[1]。這種形式的信息素養教育更加個性化,并能為學生提供全程的跟蹤與指導。又以美國康奈爾大學圖書館為例,學科館員與教師合作授課的形式已成為康奈爾大學用戶教育的主流,2006年,其主館參與的合作授課課程達到了179門[2]。再有,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圖書館東亞分館的一位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的學科館員和另一位佛學參考咨詢館員共同與兩位教授開設了《Premodern Chinese Studies》(《漢學研究》)課程,兩位館員發揮專業優勢參與其中的研究生文獻學與學法論部分的授課,共同設計課程內容和作業,并編寫隨堂材料、專業資源、寫作案例等內容的課程學習與參考指南,該課程每周一次,每次三小時,持續一學期①。
關于信息素養教育,盡管國內高校圖書館同樣開展得如火如荼,但仍處于開發和嘗試階段,將其嵌入教學的課程數量不多,在嵌入深度上還僅是參與教師課程的1~2個課時的授課。
2.3 建立在科學評估機制上的深度參考咨詢
國外高校圖書館既充分利用傳統咨詢手段,也注重利用Facebook、Twitter、Libguides等社交網絡和平臺開展咨詢服務。而且,其為保證咨詢的質量和效率,還對咨詢服務開展科學的評估。目前,不少美國高校圖書館采用了READ Scale[3]咨詢活動評估數據庫的六點量表工具,將咨詢問題分為六個等級,一般1~2級咨詢問題由員工或一般館員回答,3級以上的專業問題由學科館員回答。以美國伊利諾伊厄馬納-香檳分校圖書館為例,其主館和分館的學科館員聯合為用戶提供參考咨詢服務,發揮各自的專業特長與優勢①。用戶可以選擇與問題內容最相關的專業分館提交網上咨詢,或由一般咨詢館員將用戶問題按學科專業調配給學科館員回答。例如,該館一名負責電子資源采訪工作的學科館員,每月要負責解答關于網絡解析、虛擬專用網絡(Virtual Private Network,簡稱VPN)、許可和訂閱等電子資源使用方面的近200條咨詢問題①。解答專業咨詢問題成為美國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重要的工作任務之一。
3.1 開放獲取與機構知識庫
為滿足學術研究者的出版需求、促進學術研究成果的傳播與開放獲取、抵制商業出版物的價格上漲,國外高校圖書館普遍倡導建立基于開放獲取的新學術交流體系,紛紛建立自己的機構知識庫。在美國,機構知識庫的搭建、管理、內容搜集、組織與揭示、咨詢與利用、數據分析等成為學科服務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機構知識庫的建設也是國內高校圖書館比較關注的發展方向之一。其在技術實現上并不復雜,但如何引導師生在開放獲取觀念方面形成共識,吸引師生自愿地把研究課題的資料、數據、信息、成果等內容發布到機構知識庫上,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國外的機構知識庫建設面臨著同樣的困難。可喜的是,現在開放獲取學術資源正在成為學術資源的主流,開放獲取取代傳統出版只是時間的問題。在中國,以中國科學院圖書館為代表的國內研究機構也開始積極倡導開放獲取的理念,在機構知識庫建設方面開始了理論與實踐的探索,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更有國家級組織對開放獲取政策的推動,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在2014年5月出臺政策,要求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項目科研論文實行開放獲取[4]。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國內高校圖書館的學科館員也將在機構知識庫的建設和服務上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3.2 融入科研全過程的學科服務
美國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對師生的科研支持是全過程的。以康奈爾大學圖書館為例,其將學科館員必須融入科研活動全過程的要求明確寫入“康奈爾大學圖書館2011-2015戰略規劃”[5]中。其對科研的全過程支持體現在:在科研申報階段,提供基金申請咨詢與支持,努力促成跨學科、跨機構的研究合作;在科研進行階段,提供文獻計量分析、數據管理、工具應用等深層次的支持服務;在成果產出階段,提供投稿、出版、參考文獻管理等方面的咨詢服務;在研究結束之后,為科研人員提供科學數據方面的咨詢服務、協助科研人員制定科學數據管理計劃、協調科學數據的組織與保存等工作[6]。此外,美國高校圖書館還成立了專門的數據分析機構,輔助師生的學習與科研。例如,耶魯大學的科學與社會科學信息中心、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圖書館等成立了專門的數據分析研究中心,負責購買數據、分析數據、為學生和科研人員提供各種分析工具與軟件,并配備專門的技術人員、統計分析人員以提供統計分析咨詢與方法指導服務①。
國內高校圖書館的學科館員對科研的支持雖未達到融入科研全過程的程度,但也在科研過程的嵌入式服務上有很多突破,如不少高校圖書館的學科館員對某些學科領域所做的學科發展態勢分析報告或科研人員科研實力分析報告,對學校的學科規劃、研究人員影響力的提升起到了推動作用。
美國高校圖書館對學科館員的評估采用了同行評審的方式,學科館員通過述職的形式匯報本職工作完成情況、參與了哪些社會活動、開展了哪些創新性的服務、社會影響力如何等,由本校同行或高校間同行進行評審①。例如,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圖書館設立了專門的考核委員會,一般由7人組成,人員主要來自自薦或者同行推薦[7]。學科館員的述職最重要的是得到領導和委員們的認可。這種形式的評估促使學科館員不斷地思考和組織有特色、有影響力、有創新性的學科服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學科服務的創新、深化和效果。
此外,美國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發展過程中還體現出根深蒂固的合作理念,既有如HathiTrust、CARLI的各種大的資源聯盟,更有深入到圖書館服務的共享以及圖書館人力資源的共享,真正提升了圖書館工作和服務的效率。例如,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史帶東亞圖書館為應對圖書館人力資源缺乏的挑戰,采用人才互補模式、人才合用模式、人才合聘模式來完成其學科服務①。又如,2011年起,康奈爾大學圖書館利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史帶東亞圖書館館員為其采購東南亞資料,作為互補,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史帶東亞圖書館利用康奈爾大學的韓文編目人員為其作韓文編目[8]。再如,2013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史帶東亞圖書館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圖書館簽約,利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史帶東亞圖書館現有西藏圖書館員為雙方的藏文收藏以及教學研究提供采購與咨詢服務①。
綜上所述,國內高校圖書館在學科服務理念、服務方法、技術手段等方面并不落后于美國高校圖書館,正處于蓬勃發展的階段,正在向著深化與創新的方向邁進。在傳統學科服務內容(如院系聯絡、學科館藏建設、參考咨詢、信息素養教育)方面,學科館員還需在服務的精細化與個性化方面深化;在開放獲取、機構知識庫、科學數據管理、嵌入科研過程、數據分析等方面,學科服務還需要探索;此外,學科服務還需要科學的評估機制、探索更寬的合作共享方式以向前發展。
注 釋:
①筆者參加2014年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組織的“中國圖書館員暑期項目”時與其他館員交流所得。
[1]Yale University Library. Yale College Personal Librarian Program [EB/OL]. [2014-07-13]. http://web.library.yale.edu/pl.
[2]李 力. 國外研究型圖書館學科服務的發展態勢及啟示:以康奈爾大學為例[J]. 圖書館學研究,2013(14):82-85.
[3]Gerlich B K. The READ Scale [EB/OL]. [2014-07-10]. http:// www.readscale.org/index.html#about1
[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關于受資助項目科研論文實行開放獲取的政策聲明[EB/OL]. [2014-07-13]. http://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38/info44471.htm.
[5]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 邁向2015:康奈爾大學圖書館2011-2015戰略規劃[J]. 許德山,編譯. 圖書情報工作動態, 2011(3):10-15.
[6]Price G . Highlights From: International Survey of Academic Library Data Curation Practices [EB/OL]. [2014-08-10]. http:// www.infodocket.Com/2013/07/11/highlights.
[7]Librarians Associat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ibrarian Review [EB/OL]. [2014-07-15]. http://www.lib.berkeley.edu/ LAUC/review.
[8]2CUL [EB/OL]. [2014-07-12]. http://2CUL.org.
Analysis on the Practice and the Case of the Subject Service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y in America
The subject service is one of important services in the university library. The university library has deepened the practice of the traditional subject service in America as follows: going deeply into the interior of academic institutes to get in touch with colleges and departments; integrating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with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viding the deep reference service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Meanwhile, it also develops the innovation practice of the subject service, and advocates to establish the new academic exchange system based on the open access, to construct its own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subject service of the whole process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University library; Subject service; Subject librarian; America
G252
B
于 靜 女,1980年生,現工作于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學科服務管理與實踐,已發表論文20余篇。
2014-09-11 ]
趙 敏 女,1983年生,現工作于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館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學科服務實踐,已發表論文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