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娜娜
摘 要: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一種新的經濟組織形式,已經呈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文章以山東省濰坊壽光市東斟灌村為例,介紹了東斟灌村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概括總結了東斟灌村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帶來的幾點啟示。
關鍵詞:農民專業合作社 強村富民 東斟灌村
中圖分類號:F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4)10-150-02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載體,是新農村建設的先進生產力。近年來,山東省壽光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蓬勃發展,勢頭強勁,目前已發展起1200多家,基本確立了多主體牽頭,多領域興辦的發展格局。合作經營作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已經成為農村黨支部服務群眾的主攻方向。村黨支部通過牽頭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利用黨支部的組織優勢,以“支部+合作社+農戶”的形式,將農民組織起來,圍繞發展本村主導產業,帶領農民致富奔小康。
壽光市東斟灌村黨支部創新思路辦法,自2008年以來,5年內先后成立了果菜、土地和資金互助三個合作社,形成了“三社一體”的合作社聯合模式,從機制上解決了集體、村民經濟增收難的問題,實現了農村黨建與經濟發展的有機結合,走出了一條黨支部帶動引領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強村富民之路。
一、東斟灌村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主要做法
1.以產業為依托,領辦果菜專業合作社。東斟灌村從1998年開始發展五彩椒產業,是有名的五彩椒生產專業村。為更好地服務菜農,壯大本村的五彩椒產業,2008年,東斟灌村黨支部牽頭成立了斟都果菜專業合作社,通過“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全村種植戶為會員,輻射帶動周邊1000多戶。合作社集體出資建立蔬菜批發市場,從種子購進、管理技術培訓、蔬菜安全監測、購銷信息發布、到錢款收支,全程由村集體負責。目前合作社成功注冊了“斟都”國家級商標,五彩椒品質達到綠色A級標準,通過了國際“綠色食品”認證,彩椒種植戶均增收2.2萬元。同時帶動部分不愿種地的村民就地轉移就業、就地增加收入,到合作社打工的村民年均收入超過2萬元。
2.以土地為依托,領辦土地專業合作社。隨著東斟灌村彩椒產業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到種植彩椒的行列中來,一方面,彩椒種植戶土地不夠用;另一方面,一些村民因為年齡原因或者從事二三產業造成土地資源閑置,同時,東斟灌村“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的問題日益突出,而且,土地分散經營群眾增收困難,影響了農村經濟發展和穩定。在這種情況下,2012年,東斟灌村黨支部審時度勢,成立了東斟灌土地專業合作社,對全村4486畝土地進行合理流轉。全村2073名村民每人1畝地,以土地承包權入股,1畝地為1股,由合作社統一經營。每股每年保底收入不低于600元,其余2413畝土地作為集體股,集體土地股份權益按照集體60%,社員40%的比例二次分紅。根據人口變動,股份一年調整,承包費三年一調整,土地“資本化”把握了“動賬不動地”的原則,巧妙化解了人地矛盾,解決了農業規模經營的問題,促進了村集體和村民收入雙增長。
3.以資金為依托,領辦資金互助合作社。當前農村金融服務能力較弱、金融產品供給不足、“三農”貸款難,東斟灌村規模經營程度大幅度提升后,資金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一大瓶頸。為了解決彩椒產業發展過程中村民缺資金、貸款難的問題,2013年,東斟灌村黨支部大膽探索,創新領辦了資金互助合作社。合作社以“惠民利民、發展生產”為宗旨,制定村民存款貸款優惠政策,將村民手頭多余的錢聚集起來,實行微利經營,以高于銀行同期存款利率吸納,以低于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放出,用于合作社內部社員發展生產的資金所需,全面盤活村民的閑置資金,讓村民得到資金性收益,解決了規模發展的資金難題,帶動了村級產業發展。目前,全村有340戶社員加入資金互助合作社,收集閑散資金100萬元,為18戶村民貸款56萬元,有效緩解了社員貸款難問題。
二、東斟灌村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成效
1.提高組織化程度,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果菜合作社將東斟灌村彩椒產業的生產、服務、營銷等各個環節有機結合起來,有效解決了小生產和大市場之間對接的矛盾,發展形成了集農資生產供應、病蟲害防治、標準化種植、果菜銷售為一體的完整生產鏈。土地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進一步挖掘土地經濟潛力,實現了全村土地集中連片種植,土地經營權向大戶、農業企業集聚,促進了各類農業示范園區的建設,實現了彩椒產業的適度規模發展,引領農業轉型,推進農業產業向高端化發展。資金互助合作社的成立,有力緩解了村民的貸款難題,增加了社員收入,有效整合村里的各類資金集中力量發展彩椒產業,為發展農村經濟起了重要作用。東斟灌村“三社一體”的合作社聯合模式,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推動了該村彩椒產業的發展。
2.實施標準化生產,促進品牌化建設。合作社成立后,農民的品牌意識和以質量贏得市場的理念進一步增強。果菜專業合作社通過組織分散農戶實行統一生產標準、統一操作規程、統一產品質量、統一農資供應,強化生產過程管理,全面落實農業標準化生產。在合作社的帶動下,農戶不斷改變傳統的生產觀念和管理方式,提高標準化生產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合作社通過注冊商標,認證綠色食品標志,組織廣告語的評選,不斷提升品牌效應,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增加了經濟效益。
3.發揮合作優勢,實現強村富民。東斟灌村黨支部領辦的果菜、土地、資金三個合作社,通過“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合作方式,將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共同抵御大市場的風險,有效解決了組織“領”不了、政府部門“包”不了、單家獨戶“辦”不了的事情。合作社通過對內搞好服務、對外追求經濟效益,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增加了農民收入,搭建了雙贏的平臺,真正實現了強村富民。2013年,東斟灌村村集體年收入達到7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6000元,超過壽光市平均水平1600元。
三、東斟灌村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啟示
1.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要加強村黨支部建設,發揮好戰斗堡壘作用。“村民看黨員,黨員看支部”,要想讓村民信服,黨支部必須率先垂范,帶頭作出樣子,這是黨支部應該發揮的戰斗堡壘作用。新時期加強黨支部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帶領村民增收致富,實現強村富民。東斟灌村“三社一體”的合作社聯合模式之所以能成功,離不開村班子的先行先試。三個合作社發展凝聚了東斟灌村黨支部一班人的智慧和心血,黨支部成員特別是村里的“一把手”充分發揮了“領頭雁”的作用。因此,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實現強村富民,要積極推進服務型黨支部建設,不斷提高黨支部的致富帶富能力,使黨支部成為奔康致富的戰斗堡壘。
2.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要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提高農民的積極性。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廣大農民的偉大創造和自愿選擇,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發展過程中只有充分尊重農民的意愿,順應農民的要求,提高農民的積極性,才能得到可持續發展。東斟灌村黨支部領辦的三個合作社,都以農民為主體,在運行中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不動搖,始終以為農民服務為宗旨,引導農民進入市場,增加農民收入,突出了農民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廣大農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民心齊,泰山移”,可以說,“三社一體”的合作社聯合運行模式是東斟灌村全體村民集體智慧的結晶。
3.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要立足實際,著力解決實際問題。當前,農村經濟發展中還存在著一些矛盾和問題,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要從當地實際出發,結合當前存在的問題,抓住時機多形式發展,努力破解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東斟灌村創辦果菜專業合作社著力解決了村民賣菜難、維權難的問題,創辦土地專業合作社解決了農業規模經營、人地矛盾的問題;創辦資金互助合作社解決了村民缺資金、貸款難的問題;三個合作社都是立足東斟灌村的實際需求,解決了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增強了農業發展的活力。
總之,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重要內容,是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措施,是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已經呈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新形勢下,各級政府應該積極引導條件成熟的村莊適時抓住機遇,大力發展適合當地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實現強村富民。
參考文獻:
[1] 聶奎宇.聽民意聚民心,村強不忘助民富[N].壽光日報,2013.11.25
[2] 韓淑明.濰坊市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研究[D].中國農業科學院,2008
[3] 楊中柱.農民合作組織與新農村建設的戰略思考[J].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7)
(作者單位:中共壽光市委黨校 山東濰坊 262700)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