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戚嘉林出席第二十四屆海峽兩岸關系學術研討會
在法理上,臺灣學者林鐘斌認為倘使蔡英文贏得2016年選舉執政后,如果仍未能承認“九二共識”,屆時臺灣可能在外交上遭致崩盤性的打擊。
假設林鐘斌所言為真,合理邏輯的推論影響有二,其一是對百姓實質生活層面而言,可說相對無感,因與其生活不相干。與臺灣現有正式“邦交”的絕大多數都是世界上的微型國家,幾乎沒有臺灣人赴該地投資或觀光。所以,實質上對百姓而言是不痛不癢,但對政治人物則不一樣。
民進黨及其同路人,逢中必反,連對臺全覆蓋示惠的免簽注,都被說成“矮化”及“沒尊嚴”,臺灣媒體抨擊幾天也就過去了。但對兩岸政治談判的實質效應,就是兩岸坐下來進行一些相關議題(含簽署和平協議及其下的臺灣國際空間問題)的談判,前景如何,不難預料。
其二,對臺灣經濟而言,兩岸和平紅利的規模性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以電子產業為例,2008年發生金融海嘯,全球共關閉了約50家晶圓廠,但臺灣沒有廠家關閉。大陸“采購團”的政策性大采購,不但使當時臺灣工業園區放“無薪假”的員工能重新恢復工作,而且景氣稍能復蘇,因為全球關閉了50家晶圓廠,所以全球新增訂單大部分就都轉到臺灣,使得臺灣對世界的整體貿易總量激增。
此外,在觀光產業中的陸客觀光方面,2014年大陸旅客赴臺多達398.7萬人次(不包括香港和澳門),大幅度居客源市場之冠,遠高于世界觀光組織(UNWTO)預估的全球旅客成長率,估計為臺灣創造約1000億元新臺幣的觀光外匯。
如此大的經濟紅利,但因論述宣傳不足,遭致污名化,前者被說成是圖利財團,后者被說成是大陸財團介入觀光產業一條龍投資,利益為大陸人所享。
事實并非如此。后者例如陸客赴臺觀光使得從事漢語導游的人數也跟著飆升。同時在旅游業,許多司機就自己籌資或合伙集資,購買游覽車,自己當老板。至于接待陸客的中小型旅館則在臺北等各大城市遍地開花,觀光商旅興旺,這在開放陸客觀光赴臺前,是不可想象的。
島內有論者認為,假說蔡英文執政后,仍未能承認“九二共識”,則大陸不組團從事政策性采購,或陸客觀光客可能大幅減少。如果此一論述成真,則臺灣社會必當有感,勢必形成島內媒體大辯論,迫使蔡英文當局與大陸談判;如果又逢島內各種政治力量對產業發展打擊紛至沓來、大陸與韓國和澳大利亞等國簽署FTA,導致臺灣經濟前景更加黯淡,屆時民意勢必排山倒海地迫使蔡英文當局與大陸舉行談判,從而至少進入實質準統一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