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春紫
周恩來如何搞調研
文/春紫
周恩來重視調研,主張只要有機會有可能便親自直接深入第一線,取得最可靠最真實的第一手材料??傊?,貴在求真務實。正如他在1962年2月3日的中央工作會議上所重申的:要“說真話,鼓真勁,做實事,收實效”。周恩來輕車簡從、深入基層、實事求是、心系群眾、平等待人的作風,在人民心中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也給今天的各級領導干部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1958年9月,周恩來視察開灤煤礦和采煤工人親切交談
在調查中,周恩來堅持既聽喜也聽憂,而且還特別注意“求真”,防止“別人把我們封鎖起來”。
在尊重地方同志意見的同時,周恩來常常采用“突然襲擊”的辦法,到那些事先沒有得到通知安排、沒有做過手腳的地方去調查,從中發現問題。
周恩來說:“你要想摸到真實情況,就不要老是圍著別人挑好的地方轉,要多到那些事先沒有得到通知的地方走一走,在那里你才會看到、聽到最為真實的情況?!?/p>
周恩來指出:“調查研究不能成災,事前應當有準備,應當寫好提綱;還要自帶糧票,注意節約?!薄耙私庹鎸嵡闆r,就要與老百姓平等相待。”他特別強調,領導干部不能搞特殊化,與群眾區別對待和隔離起來,要杜絕那種事先安排、前呼后擁的調研方式。在調查中,他總是輕車簡從,不要迎送,反對戒備森嚴。他曾嚴厲批評過那種把眾人攔住為領導車輛讓路的封建官僚做法。他說,到處設卡,連自己的人民群眾都信不過,還談什么為人民服務。
1958年,周恩來帶領有關部門領導和專家視察三峽地區,對三峽工程進行調查研究。周恩來一行實地考察,風塵仆仆,又連夜召開三峽工程技術討論會。
討論會結束時已是深夜,周恩來不顧勞累,鋪開規劃和設計圖仔細研究。天亮以后,他的秘書告訴有關負責人說:“總理發現里面的數據有錯誤。”后經復查,證明數據確實不對。這種深入細致的工作作風,讓大家十分感動。
1958年至1961年,周恩來曾三赴三門峽水利工程現場調研,下到工地向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們了解具體施工情況,并親自主持召開現場會,詳細聽取各方面意見,還與水電部、沿黃晉陜豫三省、黃河水利委員會、三門峽工程相關部門的負責人商討解決黃河泥沙的問題。由于缺乏經驗,三門峽水利工程建成蓄水后,庫區的淤積程度嚴重超出預計。周恩來一面主動承擔責任,一面總結教訓,認真謀劃可行的補救方
案。在周恩來的主持下,批準實施“兩洞四管”的改建方案,挽救了一座接近失敗的水利工程。
在調研過程中,周恩來完全把自己融于群眾之中。在工廠、農村、工地上,他常常同工人一起排隊買飯,與農民同吃一鍋飯,和民工一起席地而坐,一口白開水一口干糧。周恩來經常采用“直呼其名”的方式,主動拉近與談話對象之間的心理距離。
當群眾不敢講真話時,周恩來總是從閑聊入手,營造輕松和諧的氣氛,因勢利導,進行思想溝通和交流。
1964年,周恩來到邯鄲調查紡織女工福利待遇問題,大家誰也不肯講困難??吹酱蠹液芫兄?,周恩來便同兩年前見過面的勞動模范李秀芹拉起家常來,從她的婚姻談到她的“菜籃子”、再到她的工資……人們漸漸不再拘束,大家圍繞著福利待遇問題,談了許多情況。
自1958年開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后,高指標和“共產風”盛行,經濟失衡、市場緊張等問題不斷暴露出來,加之許多地區發生嚴重的自然災害,到60年代初,我國國民經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嚴重困難。與此同時,一些地方干部的作風也存在嚴重的問題。對此,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云、鄧小平等一致意識到,原來的許多認識并不符合客觀實際,當務之急是正確認識客觀實際并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這樣的背景下,毛澤東三次號召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中央主要領導同志則率先垂范,經過周密而又系統的調查研究,制訂出一系列具體的工作條例。1961年,堪稱調查研究之年。
為摸清農業情況并制訂“農業六十條”,中央領導分赴各地調查。
1961年4月28日至5月14日,周恩來到河北邯鄲地區武安縣伯延公社就公共食堂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在武安縣伯延村,周恩來走訪了幾十戶貧下中農家庭,了解群眾的生產、生活情況,視察集體食堂,查看社員伙食,并與群眾同吃玉米面糊,召開社隊干部、社員代表、農技人員等參加的座談會。
當時,社員群眾最關心食堂問題,但都不敢說食堂不好。村民張二廷率直地向周恩來說了真話,反映了食堂存在的問題以及一些干部的作風問題。周恩來很贊賞,主動與張二廷交朋友,親自到張家看望,在炕沿上與他促膝交談。
經過多方面調查了解,周恩來發現“十二條”和“六十條”草案中關于開辦食堂和保持部分供給制的規定,并不符合農村實際情況,是廣大農村干部和社員群眾意見比較集中、反映比較強烈的兩個問題。他認為不宜繼續實行大食堂供給制。周恩來如實地向中央作了匯報,提出人民公社存在的四個主要問題。
在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同志進行的這些調查的基礎上,中共中央于5月21日至6月12日在北京召開中央工作會議,討論和修改《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草案)》,形成了《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修正草案)》。其中,最重要的修改:一是取消供給制;二是規定辦不辦食堂,“完全由社員討論決定”,“實行自愿參加、自由結合、自己管理、自負開銷和自由退出的原則”。這樣,中央和國務院在農村政策上改變了前期的做法,滿足農村群眾的要求,解決食堂問題,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繼農業之后,中央領導同志將調查研究和調整工作的重點轉到工業上。
為解決工業生產出現的嚴重問題,扭轉東北以至全國的工業生產狀況,周恩來分赴東北和華東兩地調研工業情況。2月下旬專程到沈陽做調查研究,聽取中共中央東北局匯報煤炭工業生產等情況。這次調研回京后,他又找國務院各相關工業部門的負責人了解工業和交通狀況。7月中下旬他到上海就鋼鐵工業等問題進行調查。他提出:上海生產有潛力,有條件可以多出口一些商品;所需原材料,自己不能解決時,中央可以幫助。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對國防工業和尖端科學技術的規劃上,在調研的基礎上8月12日提出了中國原子能工業的發展要求:科學研究、尖端技術,要循序而進,不可能一步登天,要在一定的基礎上逐步往上攀,要有步驟和秩序。在他的提議下,中央成立了國防工業辦公室,加強對國防工業的統一領導。
在工業調查基礎上,八、九月中央工作會議討論通過了“工業七十條”。會后下發試行,對整頓工業企業,恢復和建立正常的生產秩序,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這次系統的調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糾正了一些干部中存在的“共產風”、浮夸風、命令風、特殊風和生產瞎指揮風。毛澤東的號召和中央領導同志的帶頭作用,使廣大干部的思想和作風重新回到一切從實際出發、
實事求是的軌道上來,并根據各地的實際,作出科學決策。
周總理日理萬機,但在分管冶金工業期間,鞍鋼、武鋼、包鋼、太鋼、首鋼、重鋼、上海各鋼廠、天津各鋼廠,他都親自去視察過,幾乎跑遍了當時所有的重點鋼鐵企業,還實地考察了邯鄲、麻城等一大批小鋼鐵廠。他是以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的態度,去了解情況,解決問題的。
他到基層,總是深入生產第一線,到礦井下、爐臺上、軋機旁,詳細觀察和詢問具體的生產技術情況。
1956年7月,他在上鋼一廠視察時,親自來到職工食堂排隊買飯,和工人一起邊吃邊談。彼此間距離頓消,像朋友一樣在一起拉家常,從而聽到了群眾的心里話。
1957年2月,周總理視察重鋼,在平爐爐臺上拿起一些不同的鐵合金,逐一詢問化學成分、物理性能和冶煉過程中的作用。車間負責同志一時答不上來,有些緊張。陪同視察的賀龍笑言說:你問得那么細,誰答得上來,看你把人家考倒了。周總理親切而嚴肅地說:“不懂就學嘛,要變成內行啊!”周總理的指示對這位車間負責人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從此,他狠鉆技術很快成了行家。7月,他到上鋼一廠二轉爐車間,登上五號行車對駕駛員徐金庚說:“徐師傅,我要拜你為師”,并且在徐師傅的指點下駕駛了行車。
1958年,他和陳毅在湖北麻城鳳凰窩鋼鐵廠,和職工一起揮舞鐵錘打鐵、鍛鋼。在實踐中,他深切體會小鋼鐵廠缺乏技術人員,技術水平低,他就指示冶金部調派大批技術人員到各地的小鋼鐵廠去,幫助提高技術和產品質量。11月,他到武鋼視察。登上高爐平臺,手拿風口鏡,仔細觀察了八號風口的情況。當他發現風口里面并不像爐前工報告的那種顏色時,便親切地對陪同他的一號高爐爐前總技師李鳳恩同志說:“是不是爐溫低了?”李鳳恩一看,果然如此,立即作了處理。

1961年5月4日,周恩來在河北省邯鄲市武安縣伯延人民公社進行農業調查。圖為周恩來在伯延人民公社和社員肖書義談話
1963年5月1日,周恩來得悉我國自行研制的第一艘萬噸貨輪“躍進號”不幸在首航日本途中沉沒,當即指示海軍迅速派軍艦前往營救。當時還不清楚沉沒原因,外電議論紛紛,被救回來的船員也眾說不一。周恩來決定先查明情況再作處理。他指示新華社待情況弄清后再發表正式聲明,并立即成立專門小組調查此事。周恩來先后四次主持召開專家、船員會議,向事件親歷者、專家、技術人員和有關負責人反復調查了解情況。
5月12日,周恩來在上海聽取東海艦隊和上海海難救助打撈局關于出海調查準備工作的匯報后指出:“我們在調查‘躍進號’沉沒的原因時,一定要實事求是,要有科學態度。”他還向東海艦隊領導人提出:“對于重大問題,我們主要領導干部,一定要親自出馬。這要成為一條規矩?!?/p>
后來,經過進一步的調查發現,“躍進號”出航前班子組建倉促,試航訓練的時間很短,對航線、海域、暗流等情況不熟悉,很可能是偏離航線造成觸礁沉沒。
為進一步摸清事實真相,取得物證,周恩來決定派人出海進行現場調查。
出海編隊克服重重困難,拍下了現場有關照片,取回了航海日志和其他實物,以確鑿的物證證明“躍進號”是偏離航向觸礁沉沒的。新華社隨即發表聲明,平息了外國的猜測和議論,外電轉而贊揚中國的務實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