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北市長柯文哲就兩岸關系的論述值得蔡英文和民進黨方面審慎思考
無黨籍臺北市長柯文哲最近接受大陸媒體聯合采訪時提出“一五新觀點”(即2015年新觀點),雖然采訪中他未提及“九二共識”,但就其所述當今世界上沒有人認為有“兩個中國”,“一個中國”不是問題,要“在既有的政治基礎上”,尊重兩岸過去已經簽署的協議和互動的歷史,在“四個互相”原則下,秉持“兩岸一家親”精神,促進交流、增加善意。可視為對“九二共識”的另類回應。
被島內媒體喻為“白皮綠骨”的柯文哲,此次對兩岸關系的論述顯然超越了傳統綠營的兩岸關系思維,與民進黨至今還不愿放棄“臺獨”論述,以及不接受自2008年以來兩岸關系互動政治基礎的主張有著顯著區別。從此層面而言,柯文哲此次對兩岸關系的最新論述,無疑具有釋放善意,增進兩岸雙方互信的正面效應,且有助于增進臺北市與上海市城際交往的良性互動。這也是大陸國臺辦發言人對柯文哲言論表達贊賞的原因所在。此次柯文哲對于兩岸關系論述的積極發言,除了他本人一直強調自己是無黨籍的身份、“超越藍綠”的訴求外,當然與其入主臺北市政府后,面對兩岸交流方面所面臨的一系列困境和壓力有關。但無論如何,柯文哲能夠從現實政治角度來看待兩岸關系發展,顯然是務實之舉。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民進黨在兩岸政策議題上的壓力越來越大,且隨著2016年選舉時程的臨近,其兩岸政策論述的壓力也逐漸增大。而這種壓力不僅來自大陸,也來自島內社會,不只來自國民黨的壓力,也有來自于黨內的壓力。柯文哲素來與民進黨關系密切,曾多次擔任陳水扁選舉后援會干部,后來又為現任黨主席蔡英文組織競選后援會,同時擔任“小英之友”會常任理事。此次柯文哲就兩岸關系的新論述顯然與民進黨的兩岸關系論述有重大差異,民進黨方面要如何處理其論述,特別是要如何回應島內社會及大陸方面對其兩岸政策主張的期待,無疑是民進黨在臨近2016年選舉中所面臨的最大壓力。
自去年底島內地方“九合一”勝選后,民進黨內凍結“臺獨”黨綱聲浪嘎然而止,慢工出細活的蔡英文至今未對兩岸關系論述拍板定調。對于民進黨而言,如果自認2016年選舉情勢對重返“大位”格外有利,就不去處理兩岸關系論述的議題,顯然是過于樂觀的思維。畢竟兩岸關系發展不僅在于蔡英文所言及“兩岸關系必須維持和平穩定,盡最大力量維持現狀”。更重要的在于民進黨方面對于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政治基礎的基本態度。因此民進黨方面制訂兩岸政策路線時須摒棄一黨之私的意識形態,從島內全體民眾的福祉出發,做出有利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舉措。此次臺北市長柯文哲就兩岸關系的論述顯然值得民進黨方面審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