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胡琳
(咸寧職業技術學院,湖北咸寧437100)
[思政教育與心理學]
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效果分析研究
張娟,胡琳
(咸寧職業技術學院,湖北咸寧437100)
從黨的十八大報告到習總書記的五四講話,中央反復強調,當前我國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立德樹人。而最近由中共辦公廳、國務院頒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更是強調了新時代下高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要注重針對性和有效性。而高職院校以培養專業性人才為目的的高校,在新一波的思想政治教育當中應當更加緊跟中央步伐。高職高專學生作為專業技術應用型人才,已成為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所以本文就在此背景下,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特點,首先分析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系列新時代下的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方法
在我國教育內容中起到重要作用之一的就是高等職業教育。我國教育深化改革,蓬勃發展,因此高等職業教育也隨之不斷改革不斷完善。由于高職學生在學生中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因此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被重視起來。
(一)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含義
針對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千變萬化。從廣義上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一種教育的方式、手段,或者說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項工作和任務。從狹義方面來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是受教育的對象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對高職院校的學生實施教育,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取得教育成果。總而言之,在教育大綱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對學生進行高標準、嚴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若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分成形式和內容兩部分,則會有不同的分析角度。從形式上看,所謂的方法主要是進行教育時可能會采取的形式、步驟或者說是手段。與此同時,教育是面對不同的學生的。在對不同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需要“求同存異”。所謂求同存異就是向學生授予大部分相同的知識,而另外小部分思想政治知識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來制定。教育的種類千變萬化,教育的方法也多種多樣,因此教育主體需要尊重上述的“客觀事實”,來進行教育并且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結合上述形式,我們再來分析內容方面。從內容上劃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教育主體和客體之間很好的聯系紐帶。正確的方式方法能夠拉近主體和客體之間的距離,使主體能夠充分地認識并了解客體,而不是一味地做表面工作且根本不能消除兩者之間的矛盾和差異。從內容劃分的主要實質來看,便是根據思想政治教育的優點來對人們進行幫助,解決問題與矛盾。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實踐性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活動會推動學生更好地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了解。此外需要明白的是,實踐性的教育活動是十分重要的。
對高職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主要是向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和品德的教育。高職院校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以快速、方便的方式、手段向學生宣傳思想政治的重要性。此外,高職院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很好地將教育者與學生聯系起來,讓老一輩思想教育者對當代青年學生進行傳道授業解惑。然而高職教育不能和一般的思想教育一樣,而是要有自身的獨特性,采用適時、合理的方式方法。由于高職院校學生的性質比較特殊,所以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有傳統教育的普適性,又要有自身的獨特性。此外,由于高職院校群體龐大,學生眾多,所需進行教育的方面也是種類繁多。本文接下來會對實施教育的方法進行深入探討。
(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效性
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要具備有效性。換句話說,有效性的意思就是要能體現它的自身價值以及意義所在。如果一種方法在處理某一事物時,事物的結果如其所愿,那么我們就可以說其體現了自身的價值和意義且具有有效性。同時不可否認的是,實踐活動的有效性是離不開實踐活動和其結果的特定屬性的。如果離開了,就像魚兒離了水一樣失去了它的根基,那么也就不具備有效性這一屬性了。所以,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要先正確辨別是方法的有效性還是教育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指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普及時,學生都能得到很好的教育并且教育結果也是令人滿意的。思想教育的目的是為國家培養“四有青年”,如果教育有效,那么所有的學生都會如期成為思想先進的優秀青年。所以說,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體現在能夠滿足需求且實現目的。
如果一種方法的作用有效或功能顯著,那么方法必然是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否具備有效性,主要體現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以及在實現目的時此方法的作用和功能是否顯著。此外,一種方法如若具備普適性,即在很多方面很多地方都得以實現其價值,那么此方法就具有有效性。
由于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龐大且重要的教育工作,因此為了能讓此工作順利進行且卓有成效,工作者們可以借鑒以下幾點來對高職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一)更新教育理念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高職院校結合目前狀態以及學生的特點,采用一種從實際出發的“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之前的教育里,高職院校過多地注重專業化或者職業化的知識培養,而忽略了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自身特點制定的新理念比較切合現在的情況,目前,高職院校不僅重視職業化知識的教育,還更加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
首先,全面發展的人才將會是社會的主流,高職院校應該著重培養。馬克思主義在關于人的發展方面提到了人應該自由、全面地發展。此外,中國的教育一直提倡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只是由于社會的壓力導致學校教育過多地重視知識的教育,而忽略了素質教育。然而時代在變化,因此為了努力爭當新時代的接班人,青年學生應該重視思想政治教育,高職院校也應大力發展思想政治教育。
其次,教育的過程是個實打實的實事求是的過程。堅持實事求是,不論外界環境怎樣變化,高職院校只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制定了培養方案,就不要輕易地隨著外界變化而改變。只有不斷探索的過程才是最接近自身的過程,一旦堅持就不要有所動搖。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教育者們要實事求是,不要為了立刻取得結果而鋌而走險,走假大空的路線,這是不對的,也終將會被歷史淘汰。新時代的教育杜絕同質化的教育,要因材施教、區別教育,不能為了表面好看而一味地進行普適教育。
最后,堅持以人文本。高職院校需要從實際出發,真正地重視學生,無論是學生的學業還是學生的品德。此外,學校還要關注學生的就業發展以及交友等方面,嚴格管理學生,讓學生與社會上的不良人士保持距離,提高自身修養。堅持以人為本,學校的教育工作者們就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關注學習,關注生活,關注思想品德。
(二)創新教育方法拓展學生踐行途徑
由于當前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嚴重不足,創新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迫在眉睫。研究表明,拓展學生踐行途徑是培養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有效方法。以下為具體創新途徑:
首先是要培養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自我教育的能力。高職院校當中有許多學生構成的組織,例如社團、學生會等,這些組織和機構不僅是高職院校學生自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織,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學生通過對學生組織的管理,在學生組織當中的自我展示,在學生組織當中承擔責任,從而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團結合作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
其次是建立起以互聯網教育為基礎教育平臺的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隨著科技的進步,互聯網技術已經成為當今世界人們社交的基本方式,高職院校作為高等教育學府理應運用計算機走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前沿。互聯網在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教育工作當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信息的采集、監控和釋放。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利用互聯網平臺對學生的行為、思想和心理情況進行調查、監管,并堅決幫助學生抵制不良信息。同時,高職院校還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監理信息釋放的主動權,互聯網平臺上經常更新學生感興趣的、具有向上積極思想的、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章、視頻等一系列文化、藝術資源,并將社會上積極的資源搜集起來集中向學生投放,搭建起有利于師生間、學生間、教師間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校學習平臺,幫助全體高職院校師生共同形成正確、健康、科學、向上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三)完善教育機制落實全方位育人
由于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緊迫性和重要性,高職院校應該盡快完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建立起以高職院校黨委領導為核心的并以黨政聯席會為基本形式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導核心,對整個高職院校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全盤掌控。此外,還要建立起以學院、專業為單位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層組織,同時要求老師、輔導員在各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層組織當中擔任教學負責人,將教書和育人有機結合起來,并接受黨委領導核心的統一部署。
其次是要建立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員配置體系。新時代下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確保系統性,這是一個高要求,也是必然的發展趨勢,要求所有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教育工作人員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將知識傳授和道德培養放在平等的地位上,認識到職業技能訓練和職業精神形成的對等性。通過自己不懈的敬業精神、嚴謹的工作態度、樂觀的生活態度來引導每一位高職院校學生,讓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提升在課堂上,更在每一天的學校生活中進步。
(四)構建教育載體建立完善的教育基地
當前很多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都局限在理論教育上,沒有合理的實踐項目,所以構建新的教育載體成為新時代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人物。搭建完善的教育基地,可以依托企業、行業的校外實訓基地設施。當前社會對于各行業人才的需求并不僅僅局限在學歷、技術方面,對人的綜合素質、應變能力以及道德品質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高職院校應該整合學校內部優質教學資源,先建立起校內實習基地,為學生在理論知識學習之余能夠有充足的資源來鍛煉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自身創新精神。高職院校校內實踐基地的建設直接關系到實踐教學科目的效果。高職院校應該根據自身辦學特點、學生特點以及自身所處的經濟形勢、發展需要、企業需求等因素,創建適合自己的、以培養高技能高素質的人才為目標的實踐教育基地。當前高職院校普遍面臨資金薄弱、基礎設施不完善、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的局面,所以高職院校可以考慮與其他院校合作建立教育基地,這樣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能促進學生之間跨區域的橫向比較。
其次,學校應該積極將實踐方式向校外拓展,積極與當地政府、企業合作,利用高校本身的專業優勢、社會影響力等與當地政企統統搭建高職院校學生校外實踐基地。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搭建校外實踐基地可以深化學生校園技能理論知識,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滿足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動手能力培養的需要;對于政府和企業來說,高素質的高職院校大學生參與政府和企業的工作,能夠為其不斷注入新的活力;對于學生來說,校外實踐不僅能夠開拓自身視野,提高自己能力,還能夠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和社交能力,這是新時代對于全方位人才的新需要。所以,高職院校與政府和企業共同構建校外實踐基地是多方共贏的有效方法。
[1]李青.網絡環境下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策研究[D].湖南大學,2013.
[2]劉亞斌.高職院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
[3]江曉燕,袁傳玉,楊春.高職高專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與途徑研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1(7).
[4]胡瓊芬,劉宏釗.校企合作培養模式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及方法探微[J].經濟研究導刊,2014(11).
[5]鄒雪萍.提升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對策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4(9).
G641
A
1673-0046(2015)4-0037-03
湖北技能型人才培養研究中心基金項目,項目編號:B2014D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