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貴月
(陜西師范大學國際漢學院,陜西西安710062)
淺析“×二代”類詞綴化現象
張貴月
(陜西師范大學國際漢學院,陜西西安710062)
近幾年,以“二代”為詞尾的“×二代”的數量不斷增加,由“×二代”結構產生的詞匯也成了當今的流行詞匯。在該結構中的“二代”是否有類詞綴化的趨勢呢?根據筆者查閱大量類詞綴文獻資料,本文試著從類詞綴的標準解析“×二代”。
“×二代”;類詞綴;解析
對于類詞綴的界定,學術界至今還沒能給出一個統一的權威說法。學者們對漢語類詞綴存在的分歧主要集中在界定的標準或其所具有的特征上。
類詞綴這一術語最早由呂叔湘先生在《漢語語法分析問題》提出,他在這一文中指出:“漢語里地道的語綴并不很多,有不少詞素差不多可以算是前綴或后綴,然而還是差一點兒,只可以稱為類前綴和類后綴。……它們作為前綴和后綴還差點兒,還得加個‘類’字,是因為它們在語義上還沒有完全虛化,有時候還以詞根的面貌出現。”他的這些觀點也得到了大多數學者的認同。
馬慶株先生將類詞綴叫做“準詞綴”,他從真、準詞綴的異同出發提出了判定準詞綴的標準:“真詞綴的意義是虛化了的,準詞綴的意義是實在的或抽象的;真詞綴是成虛詞語素或絕對不成詞語素,準詞綴是相對不成詞語素;真后綴基本都輕音化了,準后綴通常不讀輕聲。”馬先生對漢語詞綴和類詞綴加以區別,對類詞綴的判定提出了更具體的標準。
刁晏斌在《當代漢語詞匯研究》中指出:“關于類詞綴一般應符合下列幾點:一是意義仍然存在,但開始不完全虛化,產生了某些附加意義;二是構詞能力較強,可以產生大量的新詞語;三是某些語素分布位置具有‘定位性’甚至是在一定程度上的‘黏著性’。”刁先生對類詞綴的判斷標準也比較明了了。
除以上三位語言大家的觀點,筆者又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如陳光磊(2001)、張斌(2002)等一些學者的對類詞綴界定的看法。綜合各家觀點,筆者總結出類詞綴的一些判斷標準:
(1)與詞根相比,類詞綴的詞匯意義開始虛化;與詞綴相比,類詞綴仍保留一部分詞匯意義,但這些詞匯意義一般不是語素的本意,而是它的引申義,而詞綴的詞匯意義已經完全虛化,只能作為構詞成分。
(2)與詞綴相比,類詞綴不僅可以決定一個詞的詞性,而且類詞綴常常可以確定這類詞的范疇。
(3)構詞位置較固定;新生類推性和組合能力強;黏著語法單位比較廣;類詞綴的讀音非輕聲。
根據學者們對類詞綴的界定標準以及筆者對類詞綴的文獻資料進行歸納總結的標準來分析“×二代”的類詞綴化表征。
1.詞義虛化程度
“×二代”中最先流行的是“富二代”。首先我們對“富二代”的本義進行解讀。“富二代”最先出現在《魯豫有約》欄目,該欄目對“富二代”的定義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生,繼承上億家產的富家子女。從這個定義中可以看出“富二代”并無感情色彩,只是一個中性詞。同理可得,“×二代”就是“繼承了×的第二代”。然而隨著一系列飆車、選妃、打人、炫富等事件的發生,“富二代”就變成了“驕橫跋扈、目無法紀、生活腐化”的富家紈绔子弟的代名詞,儼然變成了“社會敗類”。綜上所述,“×二代”就可以定義為:繼承了上一代的“×”標簽,“在社會流動中受×的先賦因素影響的帶有×負面因素的第二代”。
“代”本表示世襲的輩分,指血緣上的延續。“×二代”就是×的第二代。剛開始“×二代”語義泛化為表示“繼承父輩某種特點的年輕人”,慢慢的“二代”語義泛化到非血緣的相近或者相似,如芙蓉二代、鳳姐二代。因此,可以看出“二代”的詞義開始虛化了,但并未完全虛化,“二代”還有語素的引申義。
2.語義特征具有范疇義
“富二代”(指因繼承了父輩上億財產的年輕人),“拆二代”(指因家中拆遷得到大額補償而“暴富”的年輕人),又如“官二代、星二代、窮二代、農二代”等等,都可以判定“×二代”屬于名詞性的;從“二代”與“富、官、民、農、星”組合使用時可以看出,“二代”也具有了與之搭配的這些名詞或形容詞的某些典型特點,所以“×二代”具有特定的屬性的群體。
3.其他類詞綴表征
(1)“二代”的構詞位置比較固定,從已有的“×二代”詞族中可以看出,“二代”居于“×”之后。(2)“二代”的類推性和組合能力強,由“富二代”類推出“官二代、權二代、房二代、星二代、獨二代、民二代、創二代”等“×二代”詞族,不斷又類推出“芙蓉二代、鳳姐二代”等,從這些也可以看出,“二代”的構詞頻率高,組合能力也很強。(3)“二代”的有一定的粘著性。“二代”通常粘著在“富、官、民、星”等單音節詞之后。(4)漢語詞綴一般都讀輕聲,而類詞綴介于詞根和真詞綴之間,虛化程度和真詞綴相比還比較低,所以類詞綴一般不輕化。“二代”在“×二代”詞族中就沒有輕聲化,一直保持原來的聲調。
從以上幾點可以看出,“二代”確實有類詞綴化的現象。“二代”正作為一個類詞綴的詞族不斷壯大,至于“×二代”能否進入詞典,成為真正的詞綴還有待時間的考證。
語言的發展是由社會因素和語言自身的原因促成的,本節試著從語言外部和內部來分析“×二代”類詞綴化產生的原因。
1.語言外部原因
著名的社會語言學家陳原在談及語言和社會關系時說道:“社會生活的任何變化,哪怕是最微小的變化都會或多或少的在語言——主要在詞匯中有所反映,因為語言是社會生活賴以進行交際活動最重要的交際手段。”“二代”的類詞綴化與社會這個大環境也是密不可分的。筆者把“二代”詞綴化的社會原因可以歸為兩點:
首先是網絡的迅速發展,21世紀是一個網絡行天下的時代,它在人們生活中成了不可替代的角色。現在人們生活中的流行語大多興起于網絡。網絡的快速發展和網絡語言促成了類詞綴“二代”的發展。“富二代”經《魯豫有約》節目對其解讀后,頻頻出現在銀屏上,逐漸變成點擊率最高的網絡詞匯,然后又借助于網絡媒體對“富二代”生活中的種種劣跡進行大肆宣揚,引起了大眾對“富二代”這群不勞而獲的紈绔子弟的厭惡。人們把那些類似于“富二代”這樣的擁有上一代的典型特點并帶有負面因素的第二代人都以“×二代”命名,如“官二代、權二代、貧二代”等一些詞。隨著網絡的發展,這些網絡語言也就更加流行。
其次是滿足人們社會心理的需求。“富二代、官二代”的負面新聞頻頻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他們的這些惡劣行為已引起了大眾對他們的不滿甚至仇視。他們不勞而獲、坐享其成已經觸及到普通大眾的敏感神經;現在的貧富差距、階層分化越來越大就使得人們神經繃的越來越緊,綜合交錯的原因就促成了大眾對于第二代人的難以理解釋懷、難以容忍的情感。人們在心理也就把這些賦有某一共同特點的人定型化,貼上特有的標簽歸入一類。這也是人們對社會不公平、資源分配不合理的控訴;人們為了充分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就造出了略帶諷刺意味的“×二代”新詞。“×二代”形象生動、求新求變求簡滿足了大眾的心理需求。所以“二代”作為類詞綴就應運而生了。
2.語言內部原因
從語言的內部來看,語言自身具有批量生產、再生創造新詞匯的功能;在現代漢語的運用中,能夠準確簡單地表意是語言不斷進步和發展的動力和必然結果,類詞綴的產生即順應了語言發展的要求。筆者也把“二代”類詞綴化的語言內部原因歸為兩點:
第一是語言的生成性。徐盛桓(1984)指出:“語言是一個開放系統,作為語言的本質屬性之一的語言的生成性是指由有限的手段作無限運用生成的這一現象。”基于語言這種生成性,人們就可以用已有的形式或結構,做無限的運用。語言的這種內在生成機制使得類詞綴化現象的出現和發展。“×二代”詞族由“富二代”不斷生成出來的“官二代、紅二代、權二代”等相關的詞,也促使“二代”具有了類詞綴的能產性。
第二是類推仿造方法的大量使用。“×二代”的使用頻率高與現代的造詞方法關系密切。這就是類推仿造法。說到這個造詞方法,就不得不提到“詞語模”。李明宇首次提出“詞語模”的概念,他指出:“詞語模是一個構詞框架,它由固定的‘模標’和可替換的‘模槽’兩部分構成。”如“富二代”中“二代”就是模標,可以替代“官”的那個位置自然就是“模槽”了。由于根據“詞語模”類推仿造的造詞方式的使用,就促成了“×二代”詞族的出現,也就使得“二代”有了構詞頻率和能產性增強,這樣就促使“二代”有了類詞綴化的傾向。
現代漢語新興的類詞綴還有很多,如“被××、××門、××控、×族、×迷”等等,類詞綴的隊伍在不斷地壯大。它們不僅豐富了漢語詞匯系統,而且也滿足了大眾求新求異求簡的需求,適應了社會的發展,使現代漢語具有了時代氣息。除了優點外,我們也要看到它們存在的不足以及所帶來的問題。到目前為止,對類詞綴的研究還不夠系統全面,對類詞綴的數量和性質研究還存在不足。這些新興的類詞綴隨著網絡語言的發展而出現,而網絡語言發展又特別快,它們是否能以一個詞綴存下來還有待時間的考證;它們只是作為一個類詞綴,在對外漢語中該怎樣教學等等相關問題還有待解決。我們應理性看待網絡新詞類詞綴化現象。
[1]呂叔湘.漢語語法分析問題[M].北京:商務印書館, 1979.
[2]馬慶株.現代漢語詞綴的性質、范圍和分類[J].中國語言學報,1995(6).
[3]刁晏斌.當代漢語詞匯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4]陳光磊.漢語詞法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5]張斌.新編現代漢語[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
[6]高志武.×二代族詞的立體解讀[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
[7]陳原.社會語言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8]張慧娜.當代漢語類詞綴發展探微[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9).
[9]徐盛恒.語言的生成性[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4(4).
[10]李明宇.語法研究錄[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H
A
1673-0046(2015)4-01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