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中國社會主義”思想論析

2015-02-13 04:32:23朱培源
天府新論 2015年1期
關鍵詞:馬克思歷史

朱培源

人們在談論“中國社會主義”一詞的發明權的時候,往往將它歸功于孫中山、梁啟超等近代國人,但事實上,相比于孫中山、梁啟超等人,馬克思和恩格斯更早地提出了“中國社會主義”這一名詞。

一、馬克思和恩格斯“中國社會主義”的提出

即使推遲兩至三年時間寫作和發表,《共產黨宣言》的作者也很可能不會在該著的第三部分“社會主義的和共產主義的文獻”中增加“中國社會主義”——馬克思和恩格斯于1850年元月提出的“新名詞”——這一類“社會主義”的內容。事情是這樣的:

鴉片戰爭以后,清王朝的統治基礎在外患內憂的侵蝕下日見動搖。就內憂而言,時至1850年,各地農民起義風起云涌。此時,在中國度過了20個春秋的普魯士傳教士郭士立 (Karl Fridrich August Gützlaff 1803—1851)回到了西方,恰巧他又遇上了正在歐洲興起的社會主義運動。當聽完人們解釋“歐洲社會主義”的大概意思之后,郭士立先生便驚叫了起來:“這么說來,我豈不是到哪兒也躲不開這個害人的學說了嗎?這正是中國許多暴民近來所宣傳的那一套啊!”對于馬克思和恩格斯而言,這位傳教士從中國帶回來的“新鮮奇聞”主要可以概括為互相關聯的兩個層面內容:一方面,自五口通商以來,在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的沖擊下,清朝中國“很快就為英國和美國用機器生產的廉價工業品所充斥。以手工勞動為基礎的中國工業經不住機器的競爭。牢固的中華帝國遭受了社會危機。不再有稅金收入,國家瀕于破產,大批居民落得一貧如洗,這些居民起而鬧事,遷怒于皇帝的官吏和佛教僧侶,打擊并殺戮他們。這個國家現在已經接近滅亡,已經面臨著一場大規模革命的威脅”;另一方面,更為糟糕的是,“在造反的平民當中有人指出了一部分人貧窮和另一部分人富有的現象,要求重新分配財產,甚至要求完全消滅私有制,而且至今還在要求”的“社會主義運動”。對此,馬克思和恩格斯有以下的評論:“當然,中國社會主義之于歐洲社會主義,也許就像中國哲學與黑格爾哲學一樣。但是有一個事實畢竟是令人欣慰的,即世界上最古老最鞏固的帝國八年來被英國資產者的印花布帶到了一場必將對文明產生極其重要結果的社會變革的前夕”。〔1〕

顯然,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看來,當時的“歐洲社會主義”與所謂的“中國社會主義”是屬于兩種性質不同的存在,它們之間的區別就像黑格爾哲學與中國哲學的差別一樣。因為,在《共產黨宣言》的語境中,以“反動的社會主義”、“保守的社會主義”和“批判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為代表的“歐洲社會主義”是以資本主義為參照物的。在《共產黨宣言》中,凡是面向過去,從低于資本主義的水平批判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就稱為“反動的社會主義”,諸如“封建的社會主義”、“小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德國的或‘真正的’社會主義”都屬于這種類型;凡是面向現在,從資產階級立場出發對資本主義的自身批判,這樣的“社會主義”就是“保守的社會主義”或“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因為它是以保住資本主義的現有成果,而不是以超越資本主義作為目標的;凡是立足于未來,從高于資本主義的水平出發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就稱為“批判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其中包括“批判的空想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也包括“批判的實踐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批判的空想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與“批判的實踐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區別在于,前者缺乏對歷史發展規律的認識,僅以自己的美好愿望作為批判和改造資本主義的根據;后者則立足于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看作資本主義社會的自我否定。〔2〕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會主義”就是“批判的實踐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或者稱為“科學社會主義”。

相比較而言,以“中國社會主義”為代表的“東方社會主義”,在19世紀中期,由于本地區資本主義文明程度太低,其所發起的所謂“社會主義運動”只能以低于資本主義形態的文明為參照對象,因此,它不可能算是一種嚴格和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主義”。但是,“中國社會主義”或“東方社會主義”這類提法又有一定的現實和理論意義:

一方面,這種“原生態的社會主義”的亞細亞經濟社會形態,因存在著具有“天然的社會主義因素”的“不存在土地私有制”文化傳統等優點,所以有可能不經過資本主義罪惡的“卡夫丁峽谷”,而在充分吸收和利用資本主義文明的基礎上,直奔社會主義的坦途。事實上,這構成了晚年馬克思學術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這只需要看看馬克思給查蘇利奇的回信〔3〕便可知道。這方面給我們的啟示是,“東方社會主義”文化傳統 (當然也包括“中國社會主義”的文化傳統)中,存在著可以與科學社會主義相接榫的合理因素!后文將對此點展開重點論述。

另一方面,它放寬了對“社會主義”的界定視線——以“世界歷史”為基準,而不僅限于資本主義文明籠罩下的歐洲社會。所以,后來恩格斯在《論原始基督教的歷史》中解釋“為什么在羅馬皇帝時代土地占有大集中的情況下,在幾乎純粹由奴隸構成的當時的工人階級受著無限痛苦的情況下”,“社會主義并沒有隨著西羅馬帝國的滅亡而出現”時會這樣說到:“這個‘社會主義’在當時可能的程度上,確實是存在過的,甚至還取得了統治地位——那就是基督教。只是這種基督教——由于歷史的先決條件,也不可能是別個樣子,只能希望在彼岸世界,在天國,在死后的永生中,在即將來臨的‘千年王國’中實現社會改造,而不是在現世里”。〔4〕普列漢諾夫 (1856—1918)后來也有這樣的論說:“早在中世紀就出現了形形色色的社會主義‘烏托邦’,但那時,社會主義僅僅是個別人的信仰,充其量不過建立了幾個具有宗教色彩的共產主義宗教派別而已。只是在目前,在生產技術本身要求人們進一步集體化的資本主義典型時期,社會主義才成為群眾性的運動,因為單獨一個人已無法占有并操作機器,工人如果不想永遠依附于廠主,他們就應當共同占有機器”。〔5〕可見,我們對“社會主義”這個概念不僅可從狹義 (即以人類歷史上最后一種私有制度“資本主義”為參照物)上進行界定,也可從廣義 (以人類歷史上所有形式的私有制度為參照)上進行理解,但科學社會主義必須以資本主義文明成果為參照物!

二、亞細亞生產方式理論的“中國社會主義”素材

在馬克思和恩格斯那里,“中國社會主義”的“在造反的平民當中有人指出了一部分人貧窮和另一部分人富有的現象,要求重新分配財產,甚至要求完全消滅私有制,而且至今還在要求”這種實況,為他們觀察和研究中國乃至整個亞洲的經濟社會形態,進而構建“亞細亞生產方式”理論,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眾所周知,黑格爾在用“絕對精神”解釋世界歷史行程的時候,認為世界歷史無非就是“自由”意識的進展,而這種進展的不同程度表現為:

東方從古到今知道只有“一個”是自由的;希臘和羅馬世界知道“有些”是自由的;日耳曼世界知道“全體”是自由的。所以我們從歷史上看到的第一種形式是專制政體,第二種是民主政體和貴族政體,第三種是君主政體。〔6〕

與黑格爾從“絕對精神”出發,用演繹方式的解釋進路不同,對于世界歷史進程,馬克思是從“社會的物質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便同它們一直在其中運動的現存生產關系或財產關系 (這只是生產關系的法律用語)發生矛盾”出發,運用“從個別上升到一般”〔7〕的歸納法來進行詮釋的。

雖然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和恩格斯從唯物史觀的角度解釋過“東方從屬于西方”的歷史現象,但是,他們深入展開對東方社會的關注和研究卻是在1850年代以后的事情。就當時的東方世界而言,馬克思大體上認同了黑格爾“東方從古到今知道只有‘一個’是自由的”這個判斷,但是,他是從作為“生產關系的法律用語”的財產關系中的“所有制”這個角度來切入研究的。

1853年6月2日,馬克思在致信恩格斯的時候,一方面表示恩格斯5月26日前后的“來信中關于希伯來人和阿拉伯人的那一部分”使他“很感興趣”;一方面向對方推薦了他正在研讀的一本書——法國旅行者兼醫生弗朗索瓦·貝爾尼埃的《大莫臥兒等國游記》,并認為: “貝爾尼埃正確地看到,東方(他指的是土耳其、波斯、印度斯坦)一切現象的基礎是不存在土地私有制。這甚至是了解東方天國的一把真正的鑰匙。”恩格斯很快在6月6日的回信中,對馬克思這個判斷表示完全贊同:“不存在土地私有制,的確是了解整個東方的一把鑰匙。這是東方全部政治史和宗教史的基礎。但是東方各民族為什么沒有達到土地私有制,甚至 (按:著重號為引者所加)沒有達到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呢?我認為,這主要是由于氣候和土壤的性質。”〔8〕

關于這兩封書信,有兩點值得注意。

首先,就寡聞所及,以往的研究大多忽略了馬克思和恩格斯這里所說的“土地私有制”首先是特指“現代資產階級的土地私有制”,而非一般意義上的“私有制”。之所以這么說,首先,我們要特別注意恩格斯在回信中使用的“甚至”這個連詞!根據常識,或者從馬克思后來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的經典表述—— “大體說來,亞細亞的、古希臘羅馬的、封建的和現代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可以看做是經濟的社會形態演進的幾個時代”〔9〕——中,我們知道,馬克思認為,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是一種比資產階級的土地所有制低級的所有制形式。在恩格斯看來,東方各民族既然連封建的土地所有制都沒有達到,又怎么會達到資產階級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呢!

其次,這里實際上涉及到馬克思研究方法的另一側面。在《資本論》中,馬克思說過:“對人類生活形式的思索,從而對這些形式的科學分析,總是采取同實際發展相反的道路。這種思索是從事后開始的,就是說,是從發展過程的完成的結果開始的。”〔10〕因此,很明顯,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人類社會“所有制”的歷史演進形態,也是“從事后開始的”,亦即從當前的“資產階級生產方式”出發,而不斷往“前史”推導和追溯的。這從馬克思后來寫的《資本論》手稿之一《資本主義生產以前的各種形式》等文獻中,也可以看出這種思索的路徑。但應該注意的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并沒有將這里的“土地私有制”一直固定為“現代資產階級的土地私有制”,而是隨著研究的深入,不斷擴充其內涵和外延,進而從“個別上升到一般”,上升為普遍意義上的,即人類歷史上所有形式的私有制。至于東方各文明具體“不存在”何種土地私有制,則視乎該地區的歷史狀況而定。換言之,這里的“土地私有制”應該是所指與能指的相結合。 “所指”,即特指“資產階級私有制;能指”,即人類歷史上所有形式的私有制。

“不存在土地私有制,甚至是了解東方天國——中國——的一把真正的鑰匙”體現了馬克思對中國土地制度的獨特看法。與對土耳其、波斯、印度斯坦等其它東方國家情況的掌握——特別是在1853年前后,東印度公司的特許權即將期滿,英國國會為此展開激烈的辯論,大量有關印度的資料紛紛登載于報刊,為馬克思研究印度以及亞洲問題提供了翔實的資料——不同,馬克思和恩格斯當時對中國的了解在材料上相對缺乏。但歷史地看,這并不影響馬克思和恩格斯對中國土地制度的判斷。與長期保留著農村公社的土地公有制的印度不同,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當時的清朝中國存在土地私有制,否則,他們就不會對“中國社會主義”有“要求完全消滅私有制,而且至今還在要求”的描述了。但是,在馬克思看來,當時中國的這種土地私有制是一種低于“現代資產階級的土地私有制”,卻又高于原型“亞細亞形態的土地公有制”的存在形態,實際上屬于“次生形態”的亞細亞所有制。〔11〕從純粹“公有制”的判斷標準來看,“中國古代生產方式并非全然屬于亞細亞生產方式,至少不典型。亞細亞公有社會的特點僅存于印度、俄國等國,而中國不同”。〔12〕歷史事實證明,馬克思對當時中國土地制度的判斷是正確的。雖然中國古代出現過井田制形式的原始公有制,但這個制度在春秋戰國時,經過“初稅畝”和“商鞅變法”等改革,趨于廢除。井田制的廢除使中國土地私有成為可能。魏晉南北朝時期,大莊園經濟盛極一時。北魏至初唐,由于均田制的頒行,土地私有制經濟曲折生長。后來“均田制”被廢除后,中國出現了大地產莊園經濟、地主租佃經濟、小農自耕經濟三種模式。降及明清,地主租佃制與小農自耕制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主體土地制度模式。要之,在戰國之前,中國存在著亞洲式公有制,但此后則以地主租佃制和小農自耕制為主要形式。因此,從經驗層面來看,屬于“亞細亞次生形態”的前現代中國由于歷史上長期存在著土地私有制,而非原始公有制,所以,當下中國土地流轉與改革的阻力和成本理應要比印度、俄國等“亞細亞公有”國家小得多。

雖然前現代中國的土地私有制比印度的發育程度要高,但兩者均屬于“廣義的亞細亞所有制形態”。因而,就經濟的社會形態而言,前現代的中國也就共享有和印度一樣的“一無對抗、二無變化”,“只有相同的利益而沒有共同的利益”等亞細亞社會結構特征。

在馬克思看來,除了不存在 (資產階級的)土地私有制之外,相對于“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是社會生產過程的最后一個對抗形式”而言,亞細亞所有制的第二大特征便是“一無對抗、二無變化”。當然,“這里所說的對抗,不是指個人的對抗,而是指從個人的社會生活條件中生長出來的對抗”。〔13〕在東方公社所有制下,由于缺乏“個體”的觀念,個人不是實體,而只是屬于某一共同體的“一無所有的工人”,因而不可能在社會生活中生長出一種“對抗”意識。質言之,在東方公社所有制下,勞動的目的不是為了創造交換價值,“——雖然他們也可能從事剩余勞動,以便為自己換取他人的產品,即剩余產品,——相反,他們勞動的目的是為了維持各個所有者及其家庭以及整個共同體的生存”。〔14〕這種以追求剩余使用價值而非交換價值為財富形式的所有制,長期保留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形態,因而其社會的經濟基礎是“無變化”的—— “在東方各國我們總是看到,社會基礎停滯不動,而奪得政治上層建筑的人物和種族卻不斷更迭”。〔15〕所以,馬克思在《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一文中說道:“印度本來就逃不掉被征服的命運,而它過去的全部歷史,如果還算得上是什么歷史的話,就是一次又一次被征服的歷史。印度社會根本沒有歷史,至少是沒有為人所知的歷史。我們通常所說的它的歷史,不過是一個接著一個的入侵者的歷史,他們就在這個一無抵抗、二無變化的社會的消極基礎上建立了他們的帝國”。由此可以推知,“英國在印度要完成雙重的使命:一個是破壞的使命,即消滅舊的亞洲式的社會;另一個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亞洲為西方式的社會奠定物質基礎”。〔16〕

一方面,馬克思和恩格斯嚴厲批評了西方資本主義對東方社會進行侵略所帶來的殖民罪惡;另一方面,他們又認為,以蒸汽機和自由貿易為標志的資本主義文明在瓦解亞細亞生產方式、推動人類社會整體進步的過程中發揮了“不自覺的歷史進步工具”的作用:“今天英國發明的新機器,一年之內就會奪去中國千百萬工人的飯碗。這樣,大工業便把世界各國人民互相聯系起來,把所有地方性的小市場聯合成為一個世界市場,到處為文明和進步做好了準備,使各文明國家里發生的一切必然影響到其余各國”。〔17〕如此一來,也就破壞了半野蠻半文明的東方公社,摧毀了它們的經濟基礎,結果在亞洲造成了一場空前的社會革命。

前現代的中國雖然存在“能指”意義上的土地私有制,但是,基于財產之上的現代性個體觀念仍然不發達。中國古代雖然也有“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等極端“為私論”的說法,但在實踐中,往往是以家族等共同體利益本位為優先考慮的。或者用艾愷的話來說,傳統“中國的倫理關系中養育出了一種趨向于公共財產的勢態”。〔18〕因此,從個人的社會生活條件中也就很難生長出一種真正的對抗,而延續了幾千年的自然經濟的基礎亦恒少變化。從這個角度來看,“一無對抗、二無變化”的特征是符合前現代中國的。

亞細亞所有制的第三大特征體現為“只有相同的利益而沒有共同的利益”。在亞細亞所有制下,由于各個公社之間互相處于彼此孤立的隔絕狀態,因而,“在全國造成雖然相同但絕非共同的利益,這就是東方專制制度的自然形成的基礎。從印度到俄國,凡是這種社會形式占優勢的地方,它總是產生這種專制制度,總是在這種專制制度中找到自己的補充。”〔19〕所謂“相同”,即模樣相同,表現為一個個松散的“公社原子”;所謂“共同利益”,是建立在交往基礎上產生的,但“彼此孤立隔絕的”東方公社不可能有普遍的交往,因而也就不會有“共同的利益”。缺乏“共同利益”的社會,充其量只能達到涂爾干所說的“機械團結”,而不可能產生“有機團結”。

綜上,就當下的中國而言,這種落后的、不合理的亞細亞社會僵化結構的徹底打破和終結,有賴于改革事業的全面深化。

三、對“中國空想社會主義”的揚棄

前文述及,中國古代出現過井田制的“亞細亞形態”原始公有制,但這個制度在春秋戰國時,經過“初稅畝”和“商鞅變法”等改革,趨于廢除。結果,土地慢慢集中到新生的地主階層的手中。至戰國時代,土地私有化這一趨勢更為加劇,地主經濟的支配地位最終確立。此外,國與國之間無量的兼并戰爭,使生靈涂炭、禮崩樂壞。“‘靠犧牲別人來經營’這一事實的存在,剝削的存在,永遠會在被剝削者本身和個別‘知識分子’代表中間產生一些與這一制度相反的理想”。〔20〕在這種情況之下,許多有識之士紛紛提出了自己的社會理想,例如孔子的“均無貧”與“老安少懷”,墨子的“兼愛交利”,老子的“小國寡民”,莊子的“至德之世”,許行的“君臣并耕”與“國中無偽”,孟子的“井田制度”和“王道仁政”,等等。這些社會理想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都向往“公”、 “平”,反對“私”、“不平”,實質上是對當時土地財富私有化現實嚴重不滿的公開表示——實質上也是對亞細亞“井田制”的追憶,因而可以歸類于前述的“廣義社會主義”這一范疇,但又都因現實條件的不允許而實際上淪為空想的“烏托邦”。

中國這種原典的“社會主義”構想,因其集中系統地表達于儒家“十三經”之一的《禮記》“禮運篇”之中,所以也被統稱為“儒家社會主義”。《禮記》是戰國秦漢之際儒家詮釋《儀禮》的文集,作者主要為孔家門徒,成文時間參差不齊。現在通行本為西漢的戴圣所編,由49篇文章組成。此書較為系統地記載了儒家的制度理想,堪稱儒家社會主義的綱領性文獻。儒家社會主義理論主要體現為其高端綱領“大同社會論”與低端綱領“小康社會論”的相統一。〔21〕

“儒家社會主義”的“大同——小康”二階論,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既深且遠。從董仲舒、師丹到王安石,再到龔自珍等歷代改革思想家,從王莽的“王田制”到乾隆的“井田實驗區”,無一不以“大同”理想為職志。歷代農民起義也大都打著“均貧富”、“有田同耕,有飯同吃,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等向往“大同”的理想旗幟。近代資產階級改良派和革命派,如康有為和孫中山等人,也共享了從“小康”走向“大同”的理想路徑。歷史已經證明,“儒家社會主義”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提供了天然的親和條件。尤為人們所耳熟能詳的是,在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鄧小平同志創造性地將“儒家社會主義”的二階論演繹為“小康——共同富裕”思想。而江澤民同志的“全面小康”和“促進共同發展”思想,胡錦濤同志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思想,以及習近平同志提出的“中國夢”,無一不可以溯源至中國傳統的“儒家社會主義”思想。要之,自春秋戰國以來積累了以“大同理想”為核心的中國本土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傳統——這些思想越過了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關,順著歷史的長河蜿蜒而下,一直影響至今——為傳統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的結合提供了最直接的前提。

然而,當我們在說傳統文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影響的時候,是有前提條件的,那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主流文化地位,主張科學社會主義對“儒家社會主義”進行揚棄,以求進一步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民族化和時代化。所謂的揚棄,簡單說來,就是要繼承和發展“儒家社會主義”中關于“天下為公”等積極思想,同時要擯棄它的“空想”和阻礙現代化發展的消極思想成份。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講過這樣的話:“主義是什么呢?主義就是一種理想、一種信仰和一種力量。大凡人類對于一件事,研究當中的道理,最先發生思想;思想貫通以后,便起信仰;有了信仰,就生出力量”。〔2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是一種“主義”,更是一種理想、信仰和力量。而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當中的道理”,則繞不開“中國傳統文化”這個大課題。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中華民族具有5000多年連綿不斷的文明歷史,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經過幾千年的滄桑歲月,把我國56個民族、13億多人緊緊凝聚在一起的,是我們共同經歷的非凡奮斗,是我們共同創造的美好家園,是我們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貫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我們共同堅守的理想信念”,而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目標的“中國夢”,“也深深反映了我們先人們不懈追求進步的光榮傳統”。〔23〕這就闡明了我們所要追求的,包括“中國夢”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它不是憑空產生的,不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而是“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與中華傳統文化之間深厚的歷史淵源關系也昭示著這樣一個深刻的道理:“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定的發展道路”。〔24〕習近平總書記在闡明“中國共產黨人是馬克思主義者,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學說,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但中國共產黨人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的同時,再次重申:“我們從來認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必須同中國具體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應該科學對待民族傳統文化,科學對待世界各國文化,用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裝自己。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歷史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都注意汲取其中積極的養分”。〔25〕

仔細看來,習近平同志所論述的“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這一觀點,其實是非常嶄新的。因為,以前我們在談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或者在闡述中國道路獨特性的時候,大多是從中國的國情及鴉片戰爭以來的歷史經驗教訓,即“獨特的歷史命運”和“獨特的基本國情”,這兩方面著力的,很少涉及傳統文化的視角。馬克思說:“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26〕這里所說的“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無疑應該包括傳統文化在內。而習近平同志使用的“注定”這兩個字,既是唯物史觀的反映,同時也從另一側面體現了新一屆領導人在為中國獨特的發展道路尋找更多的理論資源。筆者認為,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所揭橥的“中國社會主義”以及尋其廣義而得的中國傳統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則提供了這種“尋資”的契機。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M〕.人民出版社,1998.277.

〔2〕馬擁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9,(4).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12.820—840.

〔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4卷〔M〕.人民出版社,2009.475—476.

〔5〕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俄國民粹派文選〔M〕.人民出版社,1983.492.

〔6〕〔德〕黑格爾.歷史哲學〔M〕.王造時譯,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106—107.

〔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巻〔M〕.人民出版社,1995.31—32.

〔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人民出版社,2009.111—113.

〔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2009.592.

〔10〕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2009.93.

〔11〕孫承叔.打開東方社會秘密的鑰匙:亞細亞生產方式與當代社會主義〔M〕.東方出版中心,2000.4—12.

〔12〕盛邦和.亞洲與東方學研究:東亞文明的進化〔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1.57.

〔1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人民出版社,1998.413.

〔1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人民出版社,1995.466.

〔15〕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M〕.人民出版社,1997.114.

〔1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12.856—857.

〔1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09.680.

〔18〕〔美〕艾愷.最后的儒家:梁漱溟與中國現代化的兩難〔M〕.王宗昱,冀建中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154—155.

〔1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9.397.

〔20〕列寧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84.377.

〔21〕盛邦和.中國“儒家社會主義”論析〔J〕.史學月刊,2007,(4).

〔22〕孫中山全集:第9卷〔M〕.中華書局,1986.184.

〔23〕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出版社,2013.2—3.

〔24〕習近平.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報,2013-08-21(01.

〔25〕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9-25.

〔2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1卷〔M〕.人民出版社,1995.131—132.

猜你喜歡
馬克思歷史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寶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一個半世紀后的卡爾·馬克思
在馬克思故鄉探討環保立法
人大建設(2019年2期)2019-07-13 05:41:06
新歷史
全體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馬克思的“知本”積累與發現
湖湘論壇(2015年4期)2015-12-01 09:29:51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九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第九页| 亚洲 日韩 激情 无码 中出|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91精品|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 国产专区综合另类日韩一区| 91成人试看福利体验区| 18禁高潮出水呻吟娇喘蜜芽|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国产XXXX做受性欧美88| 国产另类视频| 亚洲综合经典在线一区二区| 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久久精品丝袜|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操国产美女| 久草性视频| 暴力调教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屁屁影院| 国产视频大全| 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久久青草线综合超碰| 91在线视频福利| 亚洲中文无码h在线观看| 情侣午夜国产在线一区无码| 日本91视频|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午夜啪啪网| 天天爽免费视频| 在线欧美国产| 五月天久久综合| 91久久精品国产| 2020极品精品国产| 激情在线网|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 在线色国产|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 欧美α片免费观看|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一区| 欧洲亚洲一区| 日韩欧美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黄色免费电影| 国产激情国语对白普通话|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图区| 日本三区视频| 国产主播喷水|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99re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国产精品 |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在线网站| 亚洲黄色网站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激情综合网址| 亚洲色图另类| 在线无码私拍| 伊人丁香五月天久久综合 | 在线观看免费AV网|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丝袜第一页| 国产微拍精品| 少妇精品网站|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一区|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日韩福利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尤物在线观看乱码| 欧美另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欧美视频在线播放观看免费福利资源| 亚洲国产黄色|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