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筠 傅耀華
婚姻擠壓與人口老齡化一樣,是當下我國所面臨的最嚴峻的人口安全問題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10年《社會藍皮書》指出,“到2020年,中國處于婚齡的男性人數將比女性多出2400萬,男性婚姻擠壓將不可避免。”由于我國地域遼闊,經濟社會發展存在巨大地區差距,在婚姻梯度的作用下,婚姻擠壓矛盾在地區間轉移將不可避免,在中國社會最底層逐漸形成一個規模龐大的失婚男性群體已不可避免,一些地區和群體的社會矛盾也會因此而加劇,社會穩定與社會秩序也因此可能面臨極大的威脅。按照美國著名社會學家米爾斯對“公共問題”和“個人困擾”的區分,婚姻擠壓屬于“個人困擾”。隨著我國失婚男性人數的日益增加,該群體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帶來的后果和影響已遠遠超出了“個人困擾”的范疇,演變成為影響民族發展、人口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公共問題”。過去有關婚姻擠壓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論和宏觀層面上,主要是運用人口統計數據分析和預測婚姻擠壓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或者是實證分析婚姻擠壓成因、后果和對策。隨著婚姻擠壓越來越嚴重,該問題的研究變得已經非常緊迫,其中的傳導關系鏈、化解機制、治本之策等都有待于研究的開啟或者研究的深入。人口安全理念對傳統婚姻擠壓研究提出挑戰,要求我們開放研究視角,轉換研究范式。在回顧和分析傳統研究范式的基礎上,我們引入新的研究視角,提出一個具有系統性、多層次、跨學科的婚姻擠壓與人口安全問題新研究范式。
我國婚姻擠壓的研究首先是對婚姻擠壓概念的研究。婚姻擠壓 (Marriage Squeeze)概念至今尚無定論,普遍的共識認為,婚姻擠壓是指由于處于適婚年齡的男女兩性在同期群中出現的數量失衡而導致男性和女性擇偶關系的緊張或找不到配偶的現象。〔1〕婚姻擠壓本質上是一個人口性別年齡結構 (比例)失衡 (失調)和變動所產生的人口和社會問題。〔2〕其次是婚姻擠壓成因的分析,引起婚姻擠壓的因素比較復雜,有人口學因素,也有經濟社會因素。從人口學因素看,導致人口性別結構和年齡結構變化的一切因素都有可能引起婚姻擠壓,如出生率、出生人口性別比、兩性不同的死亡率或人口遷移率及兩性之間婚齡的差異等都可能引起婚姻擠壓,而出生人口性別比是整個人口性別比和適婚人口性別比的基礎,因此,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是引發婚姻擠壓的重要人口學因素。〔3〕從社會經濟因素看,社會經濟因素的變遷會影響到婚姻市場,從而制約和帶動人口的變動。〔4〕第三是婚姻擠壓測度的研究,婚姻擠壓程度主要受人口性別結構、年齡結構和婚姻年齡結構這三個人口變量的影響,從適婚年齡層男女比例對婚姻市場的影響出發,人口學家給出了婚姻擠壓測量的常用指標:同齡性別比、相對性別比和婚配性別比指標。第四是婚姻擠壓特點的研究,婚姻擠壓具有階層性和地域性特點,“男高女低”的婚姻梯度使得我國婚姻擠壓的惡果主要由底層人士來承擔,大規模的人口遷移和流動將導致婚姻擠壓現象高度集中在少數貧窮、落后地區。〔5〕陳友華和米勒·烏爾里希分別計算了1982~2050年我國性別與年齡結構和人口規律三因素分別對性別平衡的影響,研究顯示,2010年后我國將有超過10%的適婚男性找不到配偶。〔6〕李樹茁和姜全保運用2000年普查數據和2001~2050年人口預測數據,結合初婚和再婚市場,計算得出未來我國婚姻市場每年將有10%~15%的男性過剩人口。〔7〕陳友華的研究表明,我國20~49歲男性過剩人口2015年超過2000萬,2025年超過3000萬,2035年超過4000萬,在2040年左右將達到4400萬人。〔8〕國家人口發展研究戰略課題組的研究顯示,到2020年,我國20~45歲的男性將比女性多3000萬人左右。〔9〕鄒艷輝、黃匡時結合我國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利用出生性別比、同齡性別比、富余男性人口等指標測算出2043年我國男性富余人口將達到峰值4141萬,占整個婚齡男性的7.6%。〔10〕由于婚姻擠壓測度使用的數據和研究方法的不同,我國婚姻擠壓程度測算的結果存在較大差異。第五是婚姻擠壓后果的研究,婚姻擠壓帶來的人口、經濟和社會后果是學者們最關心的問題。婚姻擠壓不僅會影響不婚比例、初婚年齡和夫婦年齡差,還會帶來失婚者生理與心理健康問題、家庭福利減少和矛盾激化問題、婚姻質量及家庭穩定性下降問題、非婚生育與私生子增加問題、人口老齡化與養老負擔加重問題、性犯罪與暴力沖突增加等問題,這些問題可能危害社會穩定,引發大規模的社會問題。〔11〕第六是婚姻擠壓治理的研究,從婚姻擠壓的產生原因入手,學者們普遍認為緩解婚姻擠壓的根本措施是弱化性別偏好,控制出生人口性別比。宏觀層面的治理對策包括調整與完善我國現行的人口政策和婚姻政策法規、重塑新型生育文化、轉變擇偶和婚姻觀念、完善國家養老制度、促進貧困人口和地區的經濟發展等;微觀層面的治理重點是改善大齡未婚男性生存狀況,〔12〕開展“關愛女孩”、“打擊兩非”、“三查一治”等系列專項治理活動,加大對純女戶和計劃生育家庭的獎勵扶助等激勵性措施。第七是婚姻擠壓的實證性研究,實證研究對象主要針對男性未婚青年,在地域分布上則劃分為農村和城市兩個地域,研究顯示,較低層級的農村男青年面臨擇偶困難,〔13〕城市底層的“無產”青年也面臨婚姻擠壓。〔14〕空間分布上,經濟相對欠發達的農村地區是我國婚姻擠壓的重災區,〔15〕依學者的計算,我國未婚成年男性將有60% ~70%的數量集中分布在貧困的農村地區。〔16〕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對婚姻擠壓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論和宏觀層面上,主要是運用人口統計數據分析和預測婚姻擠壓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或者從實證性研究推導和分析婚姻擠壓成因、后果和對策,對微觀和中觀層面出現的大量“光棍”、“光棍村”等婚姻擠壓個體、群體和區域的系統性研究和比較研究依然甚少。此外,已有的研究不能很好地揭示婚姻擠壓問題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它們之間的傳導機制,未建立起婚姻擠壓成因、后果和治理綜合分析鏈。
我國人口安全問題研究起步較晚,研究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人口安全本質的研究,“人口安全”相對于生命安全、糧食安全、國家安全等廣為大家熟知、接受并廣泛引用的術語而言,其內涵和外延還需要通過探討來進一步發展和規范。人口安全的內涵目前的研究大致可以概括為六種觀點:狀態論、集合論、發展論、問題論、協調論和特征論。〔17〕由學者的論述可知,人口安全的內涵是極其深刻的,它不僅指人口系統內的一種穩定狀態,同時也意味著人口系統與經濟社會系統之間的一種穩定狀態。〔18〕人口安全既包括人口這個主體自身發展變化的安全,也包括以人口因素來保障另一客體的安全,使另一客體的安全不因人口問題而受到威脅,即人口安全包含了主體安全和客體安全兩方面的內容。〔19〕我們認為,人口安全是科學人口狀態的反映,是人口自身平穩變動狀態的反映,是指人口本身或外部環境不因人口問題而受損害和威脅,能夠避免或化解人口方面可能出現的局部性或全局性危機。二是人口安全問題的研究,人口安全問題是一種已經上升到嚴重威脅損害人口自身生存發展,對國家社會持續發展具有直接和重大影響的人口問題。〔20〕廣義的人口安全問題應該包括四個方面:一是人口主體系統內部個人的安全問題,涉及人的全面發展的各個方面;二是人口主體系統自身的安全問題,如人口數量、結構、分布和素質方面的問題;三是人口主體系統帶給其外部客體系統的壓力問題,如人口系統帶給政治、經濟、社會、資源與環境系統的壓力;四是政治、社會、經濟、資源與環境等客體系統沖擊人口系統產生的問題,如經濟和社會變遷沖擊人口系統而產生的人口問題,這四類人口安全問題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使人口安全問題彼此聯系并交錯影響,具有多態性、多樣性和復雜性的特點。〔21〕〔22〕
與國際研究進展相比,我國人口安全問題研究主要是圍繞人口安全的概念和意義、當前我國人口安全所面臨的突出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這三個方面展開,側重于概念與范式上的白描,實證性的研究和專題性的研究還較少,尤其是專題的系統性研究婚姻擠壓所引發的人口安全問題尚鮮有學者涉及。
從人口安全的內涵和外延看,人口安全包括人口主體安全和人口客體安全,人口安全內部受到人口出生、死亡、遷移的影響,外部受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影響。婚姻擠壓帶來的人口安全問題包括因婚姻擠壓導致人口數量、人口結構、人口分布與遷移、人口再生產、人口素質等人口某一方面失衡或劇烈變動所引致的人口主體安全問題,還包括由此類人口問題誘發的政治、社會、經濟、資源、公共衛生等客體安全問題,據此,婚姻擠壓與人口安全問題研究傳統范式從以下兩個維度展開,見圖1。

圖1 婚姻擠壓與人口安全問題研究傳統范式
一是婚姻擠壓帶來的人口主體安全問題研究。人口安全問題是一個集合概念,涉及諸多方面,婚姻擠壓產生的人口系統主體安全問題研究包括,婚姻擠壓通過人口系統的內部傳導機制引發的新生人口數量減少,以及由此可能導致的人口再生產問題;婚姻擠壓導致的人口性別結構失衡,以及由此產生的人口結構安全問題;婚姻擠壓使得不同性別和年齡段人口分布與遷移的變動可能誘發的人口數量和結構安全問題;婚姻擠壓使得新增人口素質下降而導致的人口素質安全問題等人口主體安全系列問題的研究。
二是婚姻擠壓帶來的人口客體安全問題研究。人口和政治、經濟、社會、資源與環境之間形成復雜的鏈式結構,人口某一方面累計的漸進性變化或突變都會引發經濟和社會諸多方面的“蝴蝶效應”,婚姻擠壓帶來的人口客體安全問題研究主要涉及社會安全問題研究、經濟安全問題研究、資源安全問題研究、國防安全問題研究和公共衛生安全問題研究等方面。
我們認為,傳統的從人口主體和客體系統安全角度出發來研究婚姻擠壓與人口安全問題存在明顯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研究視角孤立。按照美國社會學家米爾斯對“公共問題”和“個人困擾”的區分,婚姻擠壓屬于“個人困擾”,而人口安全問題屬于“公共問題”,屬于“個人困擾”的婚姻擠壓問題如何演變為“公共問題”的人口安全問題,傳統研究范式無法揭示出來。傳統研究范式是將研究分割為人口主體安全和人口客體安全兩個相對獨立的系統進行研究的,研究結果不能很好地揭示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它們之間環環相扣的問題傳導機制。
二是研究層次相對單一。婚姻擠壓引發的人口安全問題在微觀層面影響個人和家庭的生活福利,在中觀層面誘發和激化群體或區域矛盾與沖突、產生新的人口安全問題,問題的積聚又成為宏觀層面上的公共安全與社會穩定問題。從傳統研究范式來研究婚姻擠壓與人口安全問題,主要關注點在婚姻擠壓與人口安全問題態勢的一般人口學分析,以及婚姻擠壓對人口安全及社會穩定影響的一般性推測。事實上,婚姻擠壓是一個包括個體層次、群體層次和區域層次以及內部結構和外部環境在內的多層次構念,研究層次的單一,限制了對婚姻擠壓多樣性和復雜性的理解。
婚姻擠壓與人口安全問題研究將婚姻擠壓研究上升到人口安全層面,研究涉及人口安全主體和客體的多個維度和多個層次,要關注宏觀層面的、廣義的人口安全問題,還要關注婚姻擠壓“個人困擾”與人口安全“公共問題”之間的內在聯系與傳導關系鏈。面對這樣一個復雜、敏感問題的研究,需要引入多學科交叉的研究手段與方法,加強研究的系統性和前瞻性,深化研究的廣度和深度,這需要一個新的研究視角和范式。
研究視角是分析特定現象的立足點和解釋社會現象的切入點。從現有的婚姻擠壓與人口安全問題研究成果來看,傳統的研究視角主要為以下四個角度:一是數量分析視角,基于婚姻擠壓人口數量、規模及發展趨勢預測的基礎上來分析婚姻擠壓的人口學、社會學后果;二是結構分析視角,以婚姻擠壓人口性別、年齡、民族和地域等結構性指標變化分析為基礎,從結構性指標的關聯性、延展性入手,考察婚姻擠壓與結構性指標變動之間的互動與關聯;三是婚姻家庭視角,婚姻家庭是婚姻擠壓研究的天然視角,從婚姻家庭視角切入,以婚姻擠壓的個體未婚成年男性或其家庭為研究對象,分析婚姻擠壓個體與家庭特征、成因和影響;四是群體研究視角,不僅研究未婚成年男性個體,還將其群體作為研究對象,既考察該群體的背景、特征和差異性,又分析該群體對外部經濟、社會等系統可能帶來的影響。數量分析視角、結構分析視角和婚姻家庭視角是當前研究婚姻擠壓與人口安全問題應用較多的三個研究視角,而群體研究視角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婚姻擠壓與人口安全問題既是人口問題,又是復雜的社會問題,隨婚姻擠壓與人口安全問題內涵、外延和本質理解和認識的深入,我們認識到婚姻擠壓研究的廣度和深度都有待拓展,迫切需要引入新的研究視角。
一是婚姻場域視角。人的行動受所發生的場域所影響,場域包括物理環境,還包括他人的行為以及與此相連的許多因素。法國學者布迪厄認為,從場域視角進行思考就是從關系的角度進行思考。〔23〕在婚姻場域中,未婚者之間的競爭,其實反映了在社會場域中不同社會階層的競爭,婚姻的場域性體現了社會場域的社會再生產邏輯。婚姻場域內部的矛盾沖突與它所處的社會條件或社會結構發生對應關系,通過這些對應關系形成人口主體與客體之間錯綜復雜的因果關系鏈。
二是社會性別視角。由于社會角色之間存在天然聯系,社會性別是社會學和人類學研究的重要視角。婚姻擠壓對不同性別個體和群體造成的不利影響及帶來的問題和危害是相互關聯的,婚姻擠壓不僅侵害了男性的生活福利,同時婚姻擠壓還會侵害女性的生存權利和發展權,并進一步影響到家庭、民族和區域的經濟發展、人口安全和社會穩定。重視社會性別視角研究,能夠開拓婚姻擠壓與人口安全問題研究新的視野,促進婚姻擠壓與人口安全問題研究的多學科交叉性。
三是流動性視角。婚姻擠壓具有區域性特點,盡管人口遷移流動對總體人口性別比不會產生影響,但卻直接影響區域性別比結構,導致地域性婚姻擠壓。我國二元社會背景下的人口流動使得大量未婚成年男性聚集在一起,對這個群體和這些聚集區域的研究,是深入剖析未婚成年男性群體和婚姻擠壓高危區域特征和后果的有效途徑,可為相關政策的制定提供現實依據和政策實驗平臺。
總之,隨婚姻擠壓與人口安全問題研究的深入,需要擴展研究視角,以未婚成年男性個體、群體及其家庭為研究對象,以婚姻場域視角和流動性視角為背景,以人口數量分析和結構性分析為基礎,以社會性別視角和婚姻家庭視角為主線貫穿問題研究始終。
同一個問題,由于研究范式的不同可能得出不一樣的結論,由此而豐富和完善對該問題的認識。基于研究對象的多學科性、問題的復雜性、敏感性和影響的廣泛性,我們提出一個具有系統性、多層次、跨學科的中國婚姻擠壓與人口安全問題研究新范式,見圖2。

圖2 婚姻擠壓與人口安全問題研究新范式
我國婚姻擠壓與人口安全問題研究新范式具有如下三個特點:
首先,新范式將婚姻擠壓的研究放入婚姻場域這個社會個體參與社會活動的主要場所。隨改革開放的深入,婚姻場域由封閉走向開放,在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二元社會結構和人口遷移流動性加劇的背景下,影響婚姻場域的傳統、文化、習俗、價值觀等發生了巨變,場域中的婚姻關系由此而重塑,個體的婚姻行為置身其中,通婚圈、擇偶模式等無不受其影響,忽略或者忽視社會制度和社會基礎的變遷,將無法解答我國婚姻擠壓的群體性聚集和區域性集中。
其次,新范式將婚姻擠壓與人口安全問題研究納入“以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和人口遷移流動為背景→以未婚成年男性個體、家庭、群體為研究對象→以微觀 (個體、家庭)、中觀 (群體、區域)和宏觀 (國家)為研究的三個層次→以婚姻擠壓產生的人口客體安全問題和人口主體安全問題為研究重點→以婚姻擠壓傳播、擴散和放大人口安全問題的傳導機制為線索→在三個層次上探尋婚姻擠壓與人口安全問題的綜合治理”這一宏微觀相結合、主客體相聯系的因果分析鏈條。
再次,新范式從微觀、中觀和宏觀三個層次分析婚姻擠壓與人口安全問題研究,并進一步在這三個層次分析婚姻擠壓是如何互動而放大形成人口安全問題,進而影響社會的安全與穩定。新研究范式通過對我國婚姻擠壓與人口安全問題的最后承擔個體、家庭、群體和區域的田野調查和個案研究,使婚姻擠壓與人口安全問題研究的大數據樣本分析與小個案研究結合起來,讓公眾和政府對我國婚姻擠壓與人口安全問題的緊迫性、重要性和后果有更全面深刻的認識,還可為相關政策的制定提供現實依據和政策實踐平臺。
總體上來看,婚姻擠壓與人口安全問題研究的視角和范式未來仍然需要很長的探索之路。未來的研究不應拘泥于現有的較為單調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應多學科融合,綜合使用人口學、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統計學、公共政策分析等多學科領域的研究視角和方法,實現微觀與宏觀、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大樣本與小個案互補,突出研究的系統性、多維性、多層次性,不被既有的研究視角和范式所束縛,才能更好地實現研究上的創新與突破。
〔1〕鄒艷輝,黃匡時.中國婚姻擠壓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基于普查數據的時期分析和富余男嬰的隊列分析〔J〕.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13,(2).
〔2〕陳友華.中國人口與發展:問題與反思〔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84.
〔3〕劉爽,郭志剛.北京市大齡未婚問題的研究〔J〕.人口與經濟,1999,(4).
〔4〕任強,鄭維東.我國婚姻市場擠壓的決定因素〔J〕.人口學刊,1998,(5).
〔5〕陳友華,米勒·烏爾里希.中國婚姻擠壓研究與前景展望〔J〕.人口研究,2002,(3).
〔6〕陳友華,米勒·烏爾里希.中國婚姻擠壓研究與前景展望〔J〕.人口研究,2002,(3).
〔7〕李樹茁,姜全保,伊莎貝爾·阿塔尼,費爾德曼.中國的男孩偏好和婚姻擠壓——初婚與再婚市場的綜合分析〔J〕.人口與經濟,2006,(4).
〔8〕陳友華.中國和歐盟婚姻市場透視〔M〕.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24.
〔9〕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報告〔M〕.中國人口出版社,2008.36.
〔10〕鄒艷輝,黃匡時.中國婚姻擠壓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基于普查數據的時期分析和富余男嬰的隊列分析〔J〕.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13,(2).
〔11〕Hudson,V.and A.M.den Boer.Bare Branches:The security Implications of Asia’s Surplus Male Population〔M〕.Cambridge,Mass:The MIT Press,2004.
〔12〕靳小怡,謝婭婷,郭秋菊等.“光棍”聚集與社區公共安全——全國百村調查的研究發現〔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12,(6).
〔13〕栗志強.農村青年婚姻市場層級化的社會學分析〔J〕.當代青年研究,2013,(3).
〔14〕董金秋.中國城鎮青年婚姻擠壓承受現狀的實證分析〔J〕.青年探索,2010,(6).
〔15〕陳友華,米勒·烏爾里希.中國婚姻擠壓研究與前景展望〔J〕.人口研究,2002,(3).
〔16〕何生海.婚姻地域擠壓的社會學分析〔J〕.貴州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2,(1).
〔17〕陳功,劉菊芬,蔡春光,紀穎.安全與人口安全:概念的發展與討論〔J〕.市場與人口分析,2005,(2).
〔18〕張維慶.關注人口安全促進協調發展〔J〕.人口與計劃生育,2003,(12).
〔19〕蔣正華,米紅.人口安全〔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67.
〔20〕方向新.中國人口安全報告〔M〕.紅旗出版社,2009.124.
〔21〕陳功,劉菊芬,蔡春光,紀穎.安全與人口安全:概念的發展與討論〔J〕.市場與人口分析,2005,(2).
〔22〕陸杰華,傅崇輝.關于我國人口安全問題的理論思考〔J〕.人口研究,2004,(3).
〔23〕高宣揚.布迪厄的社會理論〔M〕.同濟大學出版社,2004.110.